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第一章概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对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起着调节作用,是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生态环境适应和依存的关系,环境与内分泌系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然而,自18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剧增与科技革命,使人类文明具备了影响全球环境的能力,人们对自然资源恣意掠夺,使生态环境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人类创造的对环境的有害物质在数量上和潜在毒性上都大大超过,了自然的消解能力,这些有害物质被排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可直接作用于体,或借助食物链不断富集,最终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包括内分泌系统产生潜在的危害。越来越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性的、日益增加的环境污染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最新的研究显示,排入环境的某些污染物,即使在很低的水平,也能对人类及野生生物的内分泌系统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且影响范围极为广泛,能在生命的全过程损伤内分泌系统结构及功能.,人类的环境,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因素等构成的自然环境和经济、职业、文化、教育、行为等构成的社会环境,其有害因素能够长期地、综合地作用于人体,干扰整个内分泌系统,危害人体健康。越来越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接触化学、物理污染因素可影响生殖机能,导致性欲降低、不良妊娠结局、不孕不育、后代的畸形与肿瘤等。社会行为因素对人类内分泌系统功能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如父母吸烟或酗酒可导致胎儿出生缺陷和智力低下;长期精神紧张则可引起女性排卵异常或闭经,,图1.1畸形石蛙,男性精子数量减少、精子活动力降低和形态改变等。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有害因素交互作用于人体,对内分泌系统健康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第一节环境化学污染物质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案例1-1环境污染精子浓度降低敲响人类“绝种”警钟当时间进入2027年,人类不知何故丧失了生育能力,已经18年没有一个新生儿出世了。人类社会陷入了恐慌和混乱之中这就是美国科幻片人类之子为我们描述的情景。提前敲响人类“绝种浩劫”警钟的还有美国作家西奥科尔伯恩,他在我们被窃走的未来一书中警告,不孕症可能成为一种广泛的流行病,到21世纪中叶,男人有可能完全失去生育能力,使人类在一代人,的时间里灭绝。问题1.这一切真的要发生吗?2.造成人类在一代人的时间里灭绝的原因是什么?,一、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一种称之为外源性内分泌干扰化学品(EndocrineDisruptorsChemical,EDCs)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EndocrineDisruptors,EEDs)的化学物质正悄悄地侵蚀人类和一切生物体,干扰生物体内维持自稳及调节发育过程,引起生物逐渐雌性化、生殖能力降低,危及人类健康与生存。科学家们发现,在发达国家有20%左右的夫妇不育,资料显示90年代以来,男子的精子逐年减少,精液量在过去50年内减少了30%;此外,患隐睾、阴茎发育不良或异常、尿道下裂和睾丸癌的病人明显增加;患乳腺癌、,子宫癌及子宫内膜疾病的女性也明显增多,这一切均与EDCs有关。美国环保局(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EPA)内分泌干扰物审查和试验咨询委员会(EndocrineDisruptorScreeningandTestingAdvisorCommitteeEDSTAC)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定义为:干扰生物体内维持自稳及调节发育过程中激素的产生、释放、代谢、结合、排泄、交互作用的外源性物质。这些物质能够模拟、强化或抑制激素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引发组织或器官增生和肿瘤。简单的讲,内分泌干扰物是扰乱激素平衡而且能够对人或动以及其后代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由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污染范围广,影响大,时效长,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它成为21世纪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环境激素又是一严重的全球性环境公害问题,属第三代环境污染物)二、内分泌干扰产生的效应及机制1、内分泌干扰产生的效应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大脑及体内有关的器官和组织。具体说包括人体的脑垂体、松果体、下丘脑、肾上腺、卵巢、睾丸胰岛、甲状腺、甲状旁腺等。所有这些器官和组织都向血液中分泌各种激素。这些激素,的作用就是调节各种组织的生长、发育和调节其功能,并协调各种代谢过程。人类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接触等途径暴露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人工合成的脂溶性化合物大多具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效应,它们能在人体脂肪组织中长期滞留,每个人都可能由于以往的暴露或正在摄入而承受一定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负荷。当体内蓄积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应激(包括某些疾病)、妊娠及营养不良时,就从脂肪组织中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并可能引相应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内分泌干,扰物在动物生殖和发育、神经、免疫、致癌和生态等方面存在潜在的危害效应。(1)生殖和发育效应:对人类而言,由于母亲食用了被污染的鱼或其它食物产品,其婴儿在未出世前就暴露于多氯联苯(PCBs)、DDT和其他的污染物,导致新生儿体重降低和孕妇妊娠期缩短,并且会并发智商和记忆缺陷问题。在日本Yushoh和中国台湾Yu-Cheng,出现了婴儿出生前后意外接触到被PCBs和二恶英(PCDFs)污染的米糠油,导致他们出现了不同的发育缺陷。,此外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实验动物在发育期间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某种内分泌干扰物(如滴滴涕、甲氧氯、PCBs、二恶英、双酚A、辛基酚、等)能产生生殖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许多野生动物研究显示,生殖和发育异常与暴露于环境中的污染物有关。这些污染物中有些是内分泌干扰物。通过观察那些暴露于污水处理厂和造纸厂排水以及北美五大湖被污染水中的鱼也可以发现生殖和发育上的异常。观察到的效应包括,暴露于污水处理厂排水的虹鳟鱼出现雌雄同体现象;,五大湖区虹鳟鱼和鲑鱼的卵和鱼苗的死亡率增加;五大湖区鲑鱼的甲状腺增生;苏必利尔湖中暴露于周围造纸厂废水的鱼类其血浆中性类固醇浓度发生改变,卵和生殖腺减小,性成熟期延迟。实验室通过对那些从排水和被污染的水中发现的特定内分泌干扰物进行实验,得到了与那些野外观察的现象相一致的效应。此外还有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也反映了内分泌干扰物的生殖和发育效应。Shanna用多元线形回归模型总结了61篇有关精子计数的报告,指,出在控制了年龄、地区平均精子密度、发表年代、检测方法及志愿者体质等多种混杂因素后,美国和欧洲的确存在精子数目明显下降的趋势。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的人群的生态学调查显示,在过去2050年中,男性出生比例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另一生态学研究表明,隐睾症与杀虫剂使用存在生态相关性。在西班牙的Granada省,隐睾症的人群现患率以地中海沿岸农业密集地区为高,且与有机氯农药使用程度及使用时间相关,高暴露地区与无暴露地区的相对危险度为OR=2.32(95%CI:1.256-4.29)。在丹麦开展的,职业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了6,177名隐睾症病例和23273名对照,结果发现从事养殖业的妇女其儿子患隐睾症的危险显著高于对照(OR=1.67,95%CI:1.142.47)。此外,发育时期对内分泌干扰物最为敏感:人类在发育过程中,机体对内分泌环境改变的感受性特别灵敏,所以处于性分化及性成熟过程中的动物常被选用作为实验对象。在生殖分化过程中几乎同步或稍稍延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性分化进程。虽然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殖分化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性分化仅占很小的时段,但对整个生命过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整个性分化过程中,性激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内分泌干扰理论认为,基于性分化过程中神经内分泌器官对激素作用的高度敏感性,因此只要有相对少量低效的外源性内分泌干扰活性物质的存在,就可能作用于靶器官而影响性分化过程.这种微妙的影响同时机有很大的关系。在最关键的灵敏时段,往往微不足道的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就可引发永远的遗憾。这种微妙的影响还可能导致某些潜在效应,其后果可能要经历一个长的潜伏期才会爆发出来,,如在个体成年期并进入功能表达阶段后才会显现出来。这种迟发性毒性效应的典型例证就是已烯雌酚引起的子代青春期发作的阴道腺癌。环境暴露的不稳定性和人群的遗传学基础差异,给环境暴露与生殖发育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确证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也有一定数量的研究结果与上述结论不一致,引发争论在所难免。但是已有的资料在很大程度上支持环境污染与人类和野生动物生殖发育障碍密切相关,并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环境因素或外源性因子导致,的疾病,一般需要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毒性.毒理研究)和临床学三者共同确证才能最后认定,最好还要有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认证,从基因遗传学上进行解释与阐明。(2)外源性化学物质对性腺轴系统的干扰效应:当前,对内分泌干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源性化学物质对性激素的作用,以及对松果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功能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男女性的性腺功能调节方式各有不同,女性的性腺功能调节由于有月经和妊娠等生理现象参与,因此调节的机制和过程更为复杂。,松果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调节中,松果体在性腺发育和青春期性腺活动中可能位居中枢调控地位。在中枢神经的作用下,下丘脑可以分泌约10多种下丘脑激素,而且多数为多肽类激素.例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垂体促性腺激素(LH、FSH)的合成与分泌可能受松果体激素的调节,松果体的激素分泌细胞又受-肾上腺能神经支配。松果体可合成和分泌褪黑素、吲哚类生物胺、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组织胺、生长抑素.催产素与松果素等许多神经递质性活性物,质.在下丘脑和其他脑组织中广泛分布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可促进垂体的FSH和LH分泌,是发挥性功能效应最重要的激素,严格而言,许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氯丙嗪、吗啡、普鲁卡因、咖啡因、麻黄碱、多巴胺、芸香碱、毒扁豆碱、阿托品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内分泌功能。氯丙嗪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强安定药,可以通过阻断下丘脑下部的多巴胺受体而干扰内分泌功能,它会减少催乳素抑制释放因子、卵泡刺激素释放因子及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的分泌,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加,,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另外,它还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3)免疫学效应:一些内分泌干扰物会影响实验动物免疫系统。暴露于有机氯(多为PCBs)的来自五大湖的鸟成为内分泌干扰物抑制免疫系统的证据。而且食用了受到PCBs污染的海鱼的海豹会出现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的抑制。这些免疫抑制被认为是在类似污染的水里海豹发生细菌性和病毒性传染病增加的原因。而对于人类,内分泌干扰物对免疫系统影响的数据还不能充分,的支持明确的结论.那些认为受到内分泌干扰物影响的人群的自身免疫问题需要被研究,特别是那些母亲在怀孕期间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的子女们更要被重视。包括不同寿命阶段的群体研究应该使用与临床相关的免疫学测试,以此说明内分泌干扰物暴露和免疫系统损伤之间的关系。4)致癌效应:老鼠除了在胚胎期暴露于DDT的一些生物测试外,在哺乳期和断奶之后并没有发现明显的致癌效应,围产期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的致癌效应并没有在其它实验动物或人类实验中被评估。,虽然一些内分泌干扰物(例如毒杀酚、DDT、四氯二苯并-p-二恶英和异狄氏剂)与某些特别的实验动物物种的甲状腺、脑垂体或者肾上腺肿瘤有关,但是通常出生之后内分泌干扰物暴露没有显示会引起生殖或者其它内分泌器官的肿瘤。当然动物模型的适用性可能还存在问题。对目前可获得的研究进行的评估不能支持乳腺癌与暴露于DDT、TCDD和PCBs有联系。需要恰当设计并进行病例对照和回顾性的群体研究,以此证明内分泌干扰物和人类各种癌症之间存在或者缺乏关系.,(5)生态效应: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或许已经导致一些野生动物在数量方面的下降,其中包括五大湖的鱼和鸟、Apopka湖的幼短吻鳄,并且也可能是导致包括美国的貂、欧洲的河獭和欧洲水域的海上哺乳动物在内的疾病和畸形的原因。带有这样污染物的动物,与近亲交配在一起,可能使濒危的佛罗里达豹的繁殖率变得更低,使五大湖海龟的胚胎死亡率增加。在五大湖区的全部生物学群落,从浮游生物到最高级的食肉动物,在过去100年中已经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变化起因于外来物种的侵入、污染、捕鱼以及其它因素。内分泌干扰物已经影响到个体种群数量的大小,而且可能也已经导致在种群结构方面的变化,但是很难从量上把握各种不同的因果关系。有流行病学和实验证据表明一些持久的、有生物蓄积性的内分泌干扰物也即POPs)会对野生动物的数量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其主要效应是否是由于激素行为改变引起的还需进一步证明。,我们仍然需要长期研究受到内分泌干扰物暴露影响的种群,以评估这些化学品在改变种群大小.年龄结构和动态平衡方面的影响。观测和实验应该联系在一起,研究化学暴露和生物行为与节律的重要改变,从而理解化学暴露是怎样长期的影响自然体系的生态属性。激素或内分泌干扰物的适时作用对生物发育是决定性的。在发育早期生物性器官和大脑特定的中枢受性激素控制。EDCs的干扰会导致器官永久性缺陷和功能障碍。,在成熟的生物体内,激素参与了精液形成和雌性性周期的调节,内分泌干扰物刺激或阻碍器官的功能。这些效应与动物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期间所处的发育期有重要关系。另外,地球生物并不是暴露在单一的环境化学品中,对于内分泌干扰化学品而言,它们的混合效应还不清楚。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的机制外源性物质对激素受体正常结合作用的协同和拮抗是内分泌干扰物作用的基本机制。,正常的激素从特定的靶组织通过与细胞内受体或膜受体的直接反应表现其对外界的反应。与受体的自然配位是激素功能中关键的一步。细胞内激素的核受体如性类固醇、肾上腺类固醇.甲状腺激素、维生素D和视黄醇的受体,通过与特异DNA序列的反应,调节基因的转译,合成新的信使RNA,加工、翻译以产生新的蛋白质.如图1-2、1-3内分泌干扰物对雌激素效应的影响机制所示,内分泌干扰物通过模拟天然激素与受体结合或通过抑制自然的结合而改变这一过程.,其基本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与受体直接结合:内分泌干扰物模仿天然激素,与激素结合位点结合,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配体-受体复合物再结合在DNA结合区的DNA反应元件上,从而影响人和动物的生殖能力。(2)与生物体内激素竞争靶细胞上的受体:通过竞争的结果,内分泌干扰物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减少受体对天然激素的吸附或阻碍天然激素与受体结合,从而减少了天然激素的作用。,(3)阻碍天然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天然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受内分泌干扰物的阻碍,进而影响激素信号在细胞、器官、组织的传递,导致机体功能失调。(4)影响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调控作用:内分泌系统紊乱使其他系统受到伤害,从而引发致癌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以及生殖毒性等.(5)协同作用: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繁多,存在各种化学物质的协同作用,内分泌干扰物联合作用的强度远远高于单独作用的强度,且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因组合的不同而不同,致毒机理十分复杂。5.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特点:(1)化学合成物对胚胎、胎体和新生幼儿的影响,与其对成体的影响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发育和成长中的胚胎与幼体非常脆弱,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高度敏感;(2)化学合成物产生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常常出现在下一代身上,而不一定表现在直接受污染的当代动物身上;,(3)对正处在发育期阶段的生物体而言,化学合成物的作用时机是决定性的,它决定着生物体的特性和未来的发展潜能;(4)虽然受到化学合成物的关键性污染发生在胚胎发育期,但明显的效应可能要到成年以后才会表现出来。第二节环境物理因素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一、电离辐射物理因素对男性生育力影响较大的首推电离,辐射的危害.性腺对电离辐射非常敏感,小剂量直接照射性腺,能引起遗传性损伤,出现功能性改变。一定强度的电离辐射会损害睾丸的生精功能,造成精少甚至无精。妇女则出现月经机能障碍,月经周期延长,血量减少。小剂量长期作用可引起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大较剂量照射(600CGY800CGY)则可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影响卵子的正常发育,甚至失去生殖能力,导致不孕或胎儿畸形。常见畸形有发育迟缓、小头.小眼球症、脑积水,智力低下。放射性物质如进入体内,可通过乳汁排出,进入婴儿体内。,此外辐射的剂量决定了雄性生精功能受损的程度,以及恢复需要的时间。接受次小剂量辐射(200CGY300CGY)后即可造成生精障碍,而较大剂量则可使造生精功能完全丧失。二、电磁辐射近年来,国内外媒体对电磁辐射对机体的有害的报道一直未断: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专家认为病因是受到严重的电磁污染;美国一癌症医疗基金会对一些遭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万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是影响因素之一。经实验研究和调查观察结果表明,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主要危害表现如下: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2.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危害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4.对血液系统的影响5.对生殖系统和遗传的影响6.对视觉系统的影响7.致癌作用三、热辐射精子成熟所需要的环境比体内温度低3-4度。因此,任何一种持续的热暴露都将对精液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有报道在夏季人类精子的数量和质量都比冬季要差,仅精子的密度就较冬季减少30%左右,这可能也与温度的影响有关。,此外,职业性的热辐射,如锅炉工和烤面包师等长期坐办公室和驾驶交通工具的人,裤子和内裤的款式、松紧程度及面料等均可通过影响阴囊温度和阴囊周围空气流通而影响到睾丸激素的分泌、生精功能和精子的质量。第三节其他环境因素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一、吸烟、酗酒、吸毒有研究表明香烟焦油成分中的苯并芘,能引起人体内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从而造成遗传物质的退化,,在小鼠试验中,苯并芘和二甲基苯并蒽能影响黄体的生成,并引起卵细胞破损。在烟草中的重金属,镉的含量较高,它能在卵巢组织中蓄积,在大鼠试验中,镉能影响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也是一种致畸物。烟雾中的多环芳烃对卵巢具有较大的毒性,研究发现它在颗粒层黄体细胞中作为一种DNA加合物,导致DNA损伤。另外,吸烟能使母体雌二醇、雌三醇和促性腺激素的水平下降,影响胎儿的正常的激素调节,导致胎儿的发育障碍。,对男性而言,烟草中的某些毒物会干扰生殖内分泌功能,影响精子的数目、活动力和形态。也有研究表明吸烟或被动吸烟能降低血液中睾酮的水平.现代医学证明,酒精能导致人体多种激素功能紊乱,如促性腺激素、睾酮等。大量饮酒后,男子的睾酮合成减少,精子的生成发生障碍.另外,酒精可以使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加,影响血流量,而血流对睾丸温度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血流量减少还可导致睾丸生精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曲细精管变细,甚至纤维化,,最后发生睾丸萎缩,外形变小,并可有胡须及阴毛脱落,或乳房增大、嗓音变细等第二性征女性化的改变。此外有报道男性吸毒可出现阳痿、血中睾酮水平下降、生精抑制、射精无能等症。二、营养因素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将可以导致男性生育功能肯定性影响。维生素A缺乏可以导致精子生成能力减弱,维生素E缺乏可以导致睾丸损害。三、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是通过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而影响其他内分泌腺体的功能。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在调控其他内分泌腺体功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对神经内分泌平衡的任何干扰均可能对其他内分泌腺体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如:情绪低落、精神状不佳等,男性睪丸的生产精子功能会发生混乱,精子数量可能因此锐减,严重者,有不孕的隐患。,第四节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方法及发展方向目前,研究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已被报道可以引起生殖改变、发育缺陷、神经行为异常、免疫缺损、致癌和对生态有影响的化合物上。为了评估它们对内分泌系统干扰的效应,需要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筛选并确定有激素或抗激素活性的化学物质,研究与这些化学物质相关的对脊椎动物(人类、实验室动物和野生动物)的成体和器官的作用,考虑这些作用是否能归因于这些化学物质的内分泌干扰特性和在环境中的暴露。,美国环境保护局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测试咨询委员会(endocrinedisruptorscreeningandtestingadvisorcommittee,EDSTAC)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识别与评价方法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阶段筛选(screening)推荐方法:(1)体外实验雌激素受体结合/报告基因实验;雄激素受体结合/报告基因实验;组织碎片的类固醇激素合成实验。(2)体内实验啮齿类动物3天子宫增重试验;20天青春期雌性啮齿类动物实验;,啮齿类动物57天Hershberger实验;(鼠体Hershberger分析试验是一项通过测定经阉割的幼体雄性大鼠的五种副性器官和组织的暴露反应来检测雄性激素激动剂或拮抗剂的体内试验方法)蛙蜕变实验;鱼性腺复发实验。2.替代方法(1)体外实验胎盘芳香化酶实验(2)体内实验改良啮齿类动物3天子宫增重实验;14天雄性成年啮齿类动物实验;20天雄性青春期啮齿类动物实验.,(第二阶段测试(testing)推荐方法两代哺乳动物生殖毒性实验;鸟生殖实验;鱼生命周期实验;糖虾生命周期实验;两栖类动物发育与生殖实验。3、基本研究方法确定化学品的内分泌干扰影响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内法(invivo)和体外法(invitro)两大类。前者是在不破坏生物体条件下对化学品的内分泌作用进行测定,而后者是对这种作用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分析。体内方法大多数是以哺乳动物为对象进行的,为了研究性激素作用,,通常就研究它们对老鼠生殖道的影响。一般可以检测到因雌激素引起子宫重量的增加。抗雌激素或雄激素的影响可以通过检测对正常诱发效应的抑制。此外,也可以进行专门的性激素实验和各种标准测试方法如生殖性和发育性研究等。因为激素对生殖发育的作用特别显著,因此任何由化学品引起的与性激素相似的干扰都可以检测到。对产卵脊椎动物如鸟、鱼、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等,可以通过卵黄蛋白前体物-卵黄蛋白素的存在来确定内分泌作用。正常情况下,,只有性成熟(成体)雌性动物在雌二醇(强力求偶素)控制下才能产生卵黄素。它由肝产生,分泌到血液中,最后被卵细胞吸收。而具有雌激素效应的化学品可以在未成熟的雌性或雄性动物个体内产生卵黄素。目前,引入卵黄素合成是对鱼和两栖动物普遍采用的实验方法。另外,激素状况、对内分泌自我调节的影响也是体内方法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传统技术在区分内分泌干扰和其他毒性作用方面还很困难。体外方法包括细胞、细胞提取物和细胞重组体系的研究。化学品对激素受体的亲和力通过受体键合研究来确定。对受体中介的雌激素效应而言,,键合到适当的受体是必须的。如果某种物质与激素受体键合,受体也就被占据,阻断体内自身激素与受体的键合,导致抗激素效应。在这种方法中,非受体中介的化学品相互作用不能被检测到。某些性激素敏感细胞(例如在E-筛选实验中用到的人体乳腺癌细胞WCF-7)受到雌激素效应的化学品干扰作用,加速了细胞增殖。这一现象可以被检测到。此外,在激素敏感细胞内特殊蛋白质在激素影响下的合成也是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木制支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无铅玻璃色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方便粉丝调味醋包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数学绘图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生物三:2种群数量的变化第2课时导学案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三:第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
- 新疆奎屯市第八中学市级名校2025届初三年级语文试题第四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 2025-2030年中国LED用市场发展前景分析与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新乡工程学院《数字信号处理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乌苏市小学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转租的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智慧树知到《形势与政策(北京大学)》2025春期末考试附答案
- 河北省唐山市、廊坊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演练语文试卷(含答案)
- 民法典知识竞赛课件
- 绞车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基层法治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 学校广告公司合同协议
- 2025年升降机司机作业证理论考试笔试试题(200题)附答案
- MOOC 大学英语听说译-河南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外科学试题库及答案(共1000题)
- DL/T 5203-2005《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