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7421.1-1998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专注于机床检验的基本原则,特别是针对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的机床几何精度评估。本标准为系列标准的第一部分,旨在为机床的几何精度检测提供统一的方法和要求,以确保机床的加工精度与互换性,适用于各类机床的制造、验收、使用及维护过程中的几何精度检验。

标准内容概览

  1. 适用范围:明确了该标准适用于新制造、经过大修或改造以及正在使用的机床,在不加载工件或仅进行精加工操作时,对其几何精度进行测量和评价。

  2. 术语和定义:规范了与机床几何精度相关的专业术语,如“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直线度”、“垂直度”等,确保检验过程中概念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 检验条件:详细说明了进行几何精度检验时所需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机床状态(如预热时间、润滑状况)及检验工具和仪器的精度要求,以消除外部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4. 检验项目与方法:列出了机床主要部件和运动轴应检测的几何精度项目,如主轴的径向跳动、导轨的直线度和平行度、工作台面的平面度等,并规定了具体的检验步骤和计算公式,确保检验过程标准化、规范化。

  5. 误差评定:提供了评价机床几何精度合格与否的标准和方法,包括允许误差限值的确定,以及如何根据检测数据判断机床是否满足设计或合同规定的精度要求。

  6. 检验报告:要求检验完成后需出具详细的检验报告,记录检验条件、方法、结果及结论,作为机床质量控制、故障诊断及后续改进的依据。

实施意义

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国内机床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机床的标准化生产和国际贸易,同时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机床性能评估依据,保障制造业的精密加工需求。通过统一检验标准,还便于不同厂家、用户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机床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7421.1-2023
  • 1998-07-02 颁布
  • 1999-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7421.1-1998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_第1页
GB 17421.1-1998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_第2页
GB 17421.1-1998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_第3页
GB 17421.1-1998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_第4页
GB 17421.1-1998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GB 17421.1-1998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25.010J5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_17421.1一1998eqvISO230-1:1996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Testcodeformachinetools-Part1:Geometricaccuracyofmachinesoperatingunderno-loadorfinishingconditions1998-07-02发布1999-05-01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GB/T17421.1-1998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N45电话:63787337、637874471999年5月第一版2004年12月电子版制作书号:1550661-15563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33533GB/T17421.1-1998ISO前言范围总则2.1几何精度检验的定义2.2检验方法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机床精度检验中的公差计量单位和测量范围公差准则2.3.2公差分类试件和机床各独立部件的公差.1尺寸公差.2形状公差.3位置公差.4形状误差对确定位置误差的影响.5局部公差适用于机床部件位移的公差.1定位公差.1.1重复定位公差.2轨迹形状公差.3直线运动的相对位置公差.4部件移动的局部公差综合公轴线、导轨等的角度位置公差的符号和位置轴线和运动的习惯表示法3准备工作3.1机床检验前的安装3.1.1调平3.2机床检验前的状态3.2.1某些零部件的拆卸3.2.2:检验前某些零部件的温度状态3.2.3运转和负载4工作精度检验4.14.2工作精度检验中试件的检查GB/T17421.119985几何精度检验5.1-5.2直线度5.2.1一条线在一个平面或空间内的直线度.1一条线在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度.2在空间内的一条线的直线度直线度的测量方法.1长度测量法..1.1平平尺法.1.1.1在垂直平面内测量.1.1.2在水平面内测量.1.2钢丝和显微镜法.1.3准直望远镜法.1.4准直激光法.1.5激光干涉法.2角度测量法.2.1精密水平仪法.2.2自准直仪法.2.3激光干涉仪法公差.1定义..2公差的确定5.2.2部件的直线度.定义直线度的测量方法.1工作台的基准槽或基准面.2导轨.2.1V形面.2.2圆柱面..2.3单个垂直面.2.4倾斜布局的床身.3公差5.2.3直线运动定义.1位置偏差.2线性偏差.3角度偏差测量方法.1线性偏差的测量方法GB/T17421.1-199.1.1平尺和指示器法.1.2钢丝和显微镜法.1.3椎直望远镜法.1.4光法.1.5角度测量法.2角度偏差的测量方法.2.1精密水平仪法.2.2自准直仪法.2.3激光法公差.1直线运动线性偷差的公差.2直线运动角度偏差的公差5.3平面度,5.3.1定义5.3.2测量方法.用平板测量.1用平板和指示器测量用平尺测量平面度.1用移动平尺所得的一组直线测量.2用平尺、精密水平仪和指示器测量用精密水平仪测量平面度.1矩形表面的测量.2圆形轮魔表面的测量?用光学方法测量平面度.1用自淮直仪测量.2:用光学扫描仪测量.3用准直激光测量.4用激光测量系统测量用坐标测量机测量5.4平行度、等距度和重合度5.4.1线和面的平行度定义测量方法.1关于轴线的一般说明.2两个面的平行度.2.1平尺和指示器法.2.2精密水平仪法.3两轴线的平行度.3.1在通过两轴线的平面内GB/T17421.1-1993.2在垂直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内.4轴线对平面的平行度.5轴线对两平面交线的平行度2.6两平面交线对第三平面的平行度26各由两平面交线形成的两直线间的平行度.72公装...1一般说明.2轨迹和平面的平行度.2.1平面在运动部件上.2.2平面不在运动部件上.3轨迹对轴线的平行度轨迹对两平面交线的平行度.5两轨迹间的平行度?公差5.4.3等距度症义测量方法.1一般说明..2两轴线至其中一轴线的回转平面的等距度的特例5.4.4同轴度或重合度定义测量方法5.5垂直度5.5.1直线和平面的垂直度定义测量方法.1一般说明.2两平面互成90.3两轴线互成90山.3.1两轴线均为固定的轴线.3.2其中一轴线是旋转轴线.4-一轴线与一平面互成90.4.1固定轴线.4.2旋转轴线..5-轴线与两平面的交线成9039GB/T17421.1-199.5.1固定轴线3.5.2)旋旋转轴线3.6两平面交线与另一平面互成90.7分别由两平面的交线构成的两直线互成903公差55.5.2运动的垂直度3定义量方法..1般说明.2一点的轨迹和一平面的垂直度.3一点的轨迹对一轴线成90.4两轨迹间的垂直度公差”.5.6旋转?.6.1径向跳动9定义。..1圆跳动3.2偏心距3.3在在规定点上轴线的径向偏摆8.4在规定截面内零件的径向跳动3测量方法3F.1检验前的注意事项.2外表面3F.3内表面3公差5.6.2周期性轴向审动定义.最小轴向游隙3.2周期性轴向帘动.测量方法.3.1一般说明3.2应用3公差385.6.3端面跳动3定义.测量方法3公差6特殊检验40406.1.1误差的定义.40GB/T17421.1-199单个分度误差40相邻分度误差局部分度误差集积误差(或分度位置偏差总分度误差分度误差的图解法6.1.2:测量方法.6.1.3公差6.2丝杠传动组件的线性位置偏差的确定6.3角度游隙6.3.1定义426.3.2426.3.3公差6.4角度分度装置的重复定位精度426.4.1定义426.4.2测量方法126.4.3公差426.5轴线的相交度6.5.1定义436.5.2侧量方法4直接测量间接测量436.5.3公差436.6圆度6.6.1定义436.6.2试件测量法具有回转测头或回转工作台的圆度测量仪坐标测量机轮廊投影法V形块法66.6.3数控圆形运动的测量用回转的一维测头.用母圆盘和二维测头用球杆仪.6.7圆柱度6.7.1定义.6.7.2测量方法坐标测量机用具有回转测头或回转工作台的圆度测量仪V形块法GB/T17421.1-19986.8加工直径的一致性6.8.1定义”6.8.2测量方法测微计或类似两点测量工具高度规.附录A(提示的附录)检验机床精度用的工具和装置A1一般说明平尺A3带锥柄的检验棒顶尖间的检验棒角尺1精密水平仪.A7线性位移测试器1A9钢丝和显微镜A10推直望远镜A11白准直仪。A12光学扫描仪A13激光干涉仪6附录B(提示的附录)相关标准GB/T17421.1-1998本标准等效采用ISO230-1:1996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第二版),在技术内容上与该国际标准等效,编写规则上基本一致。本标准与ISO230-1:1996的主要技术差异:根据我国使用经验,将A9.3中钢丝直径的上限值由0.1mm改为0.2mm。ISO230-1:1996是对ISO230-1:1986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第一版)的修订版,在ISO230-1:1986之前,还有一个ISO/R230-1961机床检验通则,两者在技术内容上是一致的。JB2670-82金属切削机床精度检验通则是参照ISO/R230-1961制定的,它与ISO230-1:1986在技术内容上基本一致。因此,在技术内容上JB267082可视为本标准的前版。本标准与前版的重要技术内容改变情况:1)标准的适用范围扩大了;2)尽量考恩与形位公差标准协调一致;3)明确规定了局部公差的评定方法;4)对直线运动的检验作了明确表述;5)增加了圆形轮席平面的测量方法6)增加了多种检验机床精度用的工具和装置机床检验通则是一个系列标准,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第2部分:数控机床轴线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的确定;第3部分:热效应的评定:第4部分:数控机床的圆形检验;第5部分:噪声发射的测定。目前我国有GB4215-84金属切削机床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和GB/T167691997金属切削机床:噪声声压级的测定待国际标准ISO230-5颁布后,予以修订合并本标准是机床精度检验的通用标准。在制、修订各类机床的精度检验标准时,一般应符合本标准的原则、要求。本标准实施之日起,JB267082金属切削机床精度检验通则作废。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机械工业部北京机床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明德、张维、李祥文、陈明生、张明华、黎兴华、陈高、徐光武、陈光权GB/T17421.1-1998ISO前言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世界范围内各国标准化组织(ISO成员)的联合组织。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对技术委员会设立的某一专题感兴趣的每个ISO成员都有权在该技术委员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与ISO有联系的国际组织、官方或非官方机构也可参与此项工作。ISO在电工标准的所有问题上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合作密切。经技术委员会接受的国际标准草案,在发往各成员征求意见后表决。国际标准的发布要求至少75%的成员投票通过。国际标准ISO230是由ISO/TC39机床技术委员会的SC2金属切削机床检验条件分委员会制订的第二版取代了第一版(ISO230-1:1986),并作了技术性的修改。ISO230总标题为:机床检验通则,它包括如下几个部分:第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第2部分:数控机床轴线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皮的确定;第3部分:热效应的评定;-第4部分:数控机床的圆形检验第5部分:噪声发射的测定。ISO230-1的附录A和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床检验通则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精加工条件下GB/T17421.1-1998eavISO230-1:1996机床的几何精度Testcodeformachinetools-Part1Geometricaccuracyofmachinesoperatingunderno-loadorfinishingconditions本标准主要规定了有关的检验方法,论述了有关的定义、检验方法与测量工具的使用、公差的一般原理,以及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几何精度检验、工作精度检验和一些特殊检验。本标准还列出了附录A(检验机床精度用的工具和装置和附录B(相关标准)。JB2670的条款编号已尽可能保留下来,仅对5.2和5.3中的条款编号作了更改,即本标准的.1.1、.1.2、.1.1、.1.2和.1分别为JB2670的.1、.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