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学概论,第四章旅游资源,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第四章旅游资源,主要内容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学概论,第四章旅游资源,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什么是旅游资源分析旅游资源的特征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旅游学概论,第一节旅游资源,一、旅游资源定义1、凡是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邓观利旅游概论),旅游学概论,2、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郭来喜人文地理概论),旅游学概论,3、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邢道隆谈谈旅游资源),旅游学概论,4、地理环境中具有旅游价值的部分,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感兴趣的环境因素和可以利用的物质条件。(周进步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学概论,5、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并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黄辉实旅游经济学),旅游学概论,6、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保继刚旅游地理学),旅游学概论,7、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旅游学概论,、客观地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现象。(谢彦军基础学旅游学),旅游学概论,9、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简要地说,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客观事物均可构成旅游资源。(李天元旅游学),旅游学概论,二、旅游资源的分类,(一)基本分类1.自然旅游资源定义:以大自然造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分类:(1)气候条件(如风和日暖、光照充足、空气清新、干爽宜人等。),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金顶日出,黄山日出,漓江晚霞,佛光,旅游学概论,(2)风光地貌或自然景观(如辽阔的草原绿地、幽雅秀丽或气势宏伟的山川湖泊、温暖而无鲨的海滨与沙滩、罕见的地质结构、壮观的瀑布、火山区以及奇特的洞穴等。),旅游学概论,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学概论,张家界,旅游学概论,珠穆朗玛峰,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亚龙湾,旅游学概论,科罗拉多大峡谷,旅游学概论,黄果树瀑布,旅游学概论,夏威夷火山,旅游学概论,(3)动植物资源(如大片的森林、珍稀树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树木中的“世界爷”美国红杉,旅游学概论,中国鸽子花,旅游学概论,白鳍豚,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旅游学概论,(4)天然疗养条件(如天然矿泉、泥浴场、疗效温泉以及其他各种具有医疗保健或美容作用的天然资源。),旅游学概论,2.文化旅游资源定义:以社会文化事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构成:包括有形的人文旅游资源和无形的人文旅游资源。有形的人文资源又可分为历史遗产旅游资源和当代人有意识兴建的人造旅游资源。,旅游学概论,分类:(1)历史文物古迹(例如不同时代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文明遗迹以及流传至今的宗教庙宇和寺院等。这些建筑和遗迹往往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历史物证,同时在设计和建筑风格上都有其他国家或民族的独特之处,因而往往因其生命力最强而成为有形人文旅游资源中最宝贵的组成部分)。,旅游学概论,兵马俑,承德避暑山庄,太和殿,莫高窟,旅游学概论,(2)民族文化及有关场所(这里的民族文化主要指民族历史、民族艺术、民族工艺、风俗习惯以及与此有关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等。民族文化的表现通常需依赖一定的场所。集中反映和展现这类内容的场所通常都会构成文化旅游景点,例如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藏书馆、民俗展览和表演馆、民族工艺品生产场所、反映民族特色的园林等。由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因而往往成为旅游者好奇和兴趣的所在。特别是可供旅游者亲自参与的民族节日庆典活动,以及可让其亲身体验的民族生活方式和传统的民俗活动,往往对旅游者有更大的吸引力)。,旅游学概论,沈阳故宫文溯阁,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彝族火把节,藏族雪顿节,傣族泼水节,旅游学概论,(3)大型体育和文化盛事,或简称重大节事活动(例如主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杯足球赛、洲际运动会以及国际性的音乐节、戏剧节、电影节等。这类重大的国际盛会往往最能引来大量的国际游客,同时也是主办国扩大旅游宣传的极好时机。这类文体盛事活动往往是人为创造的无形资源)。,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4)主题公园(主题公园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按某一个或几个主题,将历史的、现实的、想象的、本国的、外国的各种富有吸引力的自然或人文事象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现在旅游者面前,达到娱乐、消遣、增长知识等目的的人造景观。如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我国深圳的“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村”和“世界之窗”,北京的“世界公园”、昆明的“云南民族村”、河北涿州市电影城、无锡的“唐城”、“三国城”、“水浒城”、“欧洲城”、香港的迪斯尼乐园、开封的“开封府”和“清明上河园”、浙江横店影视城等。)。,旅游学概论,迪斯尼乐园,浙江横店影视城,旅游学概论,3.社会旅游资源定义:既非自然属性,也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人文”概念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1)经济建设成就(如工商业发达的现代化城市);(2)科技发展成就(如卫星发射基地);(3)社会发展成就(如学校、养老院、居民社区);(4)目的地居民对外来访问者的友善和好客态度(如夏威夷当地居民的热情好客)。,旅游学概论,(1)经济建设成就,旅游学概论,(2)科技发展成就,旅游学概论,(3)社会发展成就,华西村,旅游学概论,(4)目的地居民的友善和好客,旅游学概论,夏威夷风情,Aloha(阿罗哈),是夏威夷当地常用的问候语,相当于英语的“hello”、“howareyou”,但含义更丰富些,不仅有“你好”的意思,还包括了“再见”和“我爱你”。夏威夷州的别名叫做“AlohaState”(阿罗哈之州)。,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二)其他分类1、按旅游资源可否再生,可分为:(1)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耗损过大或遭受损坏的情况,可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人工再造的旅游资源。通常指那些没有重要历史价值或重要文化意义的当代人造旅游景点,如主题公园。)-实行游客导向性开发(2)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指那些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保留至今并用作旅游资源的自然遗存和文化遗存。它们一旦因使用过度或管理不善而遭到破坏,其损失将无法挽回,如典型的生态环境、古建筑、古墓葬和古文化遗址。)-实行资源基础性开发,旅游学概论,2、按旅游资源目前的使用状态,可分为:(1)现实的旅游资源(指不仅其本身具有魅力,而且已有条件并且正在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源)。(2)潜在的旅游资源(指那些本身可能具有某种诱人的特色,但由于受该地交通条件或其他接待条件的影响,尚不大为人所知或者暂时无法使很多游客前来观赏的吸引性事物)。,旅游学概论,(三)我国现行的技术性分类,1、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的分类系统,旅游学概论,1990年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两级、八大类、108种基本类型),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1997年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修订案中的分类(三大景系95景型),旅游学概论,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合作研究制定,旨在通过这一分类系统的标准化,使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个层次8个主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气象气候自然景观、遗址、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37个亚类。198个基本类型。,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1)世界级旅游资源世界遗产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2、根据管理级别的分类,旅游学概论,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人类祖先和大自然的杰作。有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分别规定了定义。1、文化遗产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旅游学概论,2、自然遗产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3、文化景观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旅游学概论,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13年6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5处。,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武当山,曲阜三孔,龙门石窟,布达拉宫,旅游学概论,周庄,颐和园,丽江古城,平遥古城,旅游学概论,避暑山庄,天坛,明十三陵,旅游学概论,皖南古村落,福建土楼,澳门历史古建筑,明十三陵,开平碉楼及古村落,旅游学概论,红河哈尼梯田,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都江堰,旅游学概论,庐山,五台山,西湖,旅游学概论,乐山大佛,武夷山,泰山,黄山,旅游学概论,黄龙,九寨沟,三江并流,云南石林,旅游学概论,三清山,天山,丹霞山,旅游学概论,(2)国家级旅游资源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学概论,(3)省级旅游资源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4)市(县)级旅游资源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学概论,三、旅游资源的特点,1、多样性(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当代的;有形的、无形的)2、吸引力的定向性(大多数旅游资源的吸引力都有人群定向的特点,只能吸引某些市场部分,而不可能对全体旅游大众都具有同样程度的吸引力。)3、垄断性(除当代人造物之外,大多数旅游资源都具有空间上的不可移动性。)4、易损性(在管理和使用不当的情况下,旅游资源容易因各种形式的损害而失去对旅游者的吸引力。)5、可创新性(主要针对可再生性旅游资源而言,为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借助现代的人力、财力和科学技术,有意识地建造一些新的旅游吸引物,如主题公园。),旅游学概论,四、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一项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反映着该项旅游资源的价值高低。这一价值的决定,取决于两个方面的理想程度及其结合状况:(1)旅游资源本身固有的质量、规模和品位;(2)旅游资源的坐落地点、适游期和市场对它的认知。,旅游学概论,(1)旅游资源本身固有的质量、规模和品位:指一项旅游资源的特色鲜明程度、规模大小和品位的高低。特色的鲜明程度反映其独特性的强弱;品位的高低反映其观赏游憩价值或科学文化艺术价值的高低,对游客或专业工作者吸引力的大小;规模的大小反映其容量的大小,在单位时间内容纳游客的多少。,旅游学概论,(2)旅游资源的坐落地点、适游期和市场对它的认知:反映其市场面的大小。坐落地点指的是旅游资源所在地区距离主要客源地区的远近。同样种类和品位的旅游资源,在交通运输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距离主要客源地区近的旅游资源比距离主要客源地区远的旅游资源拥有较大的市场优势,因而在开发上前者比后者的价值要高得多。如果旅游资源与旅游人口之间具有便捷的交通,人们出行方便,那么它的客源就相应的多一些,反之,就少。,旅游学概论,适游期是指旅游资源适于游客来访的时间的长短,对于一些存在于自然中的旅游资源来说,则表现为适于旅游的季节的长短,时间越长,来访的游客也就越多。市场对旅游资源的认知是指客源市场对它的感知和了解的程度,它对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会产生一定的作用。例如:五岳之首泰山,是历代帝王拜山必选之地,所以闻名遐迩。,旅游学概论,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含义“开发”与“使用”、“利用”在旅游研究和旅游业实践中,“开发”一词通常是指人们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致力从事的开拓和建设等技术经济活动。“开发”强调的是过程,并非结果(有旅游者前往观赏和访问)。从这个意义上,开发是手段,而使用或利用是目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开发”国际旅游学术界习惯使用“tourismdevelopment”(旅游开发),而我国习惯使用“旅游资源开发”。两者并无本质差别。,旅游学概论,定义:旅游资源开发指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旅游资源及其所在地改造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从而使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得以发挥、改善和提高的技术经济过程。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并非局限于旅游资源或景点本身的开辟和建设,更多的是在选定拟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与之有关的接待条件进行开发和建设,以便使旅游资源所在地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或旅游活动空间。,旅游学概论,二、开发工作的必要性(1)对于潜在旅游资源而言,只有通过必要的人为开发,才能造就方便旅游者开展活动的旅游环境,从而使其吸引力能够得以有效地开发,成为现实的旅游资源。(2)对于现实旅游资源,尤其是已为旅游业长期利用的现实旅游资源同样也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再生性开发,以巩固、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学概论,现实旅游资源之所以也需要不断进行再开发,其原因在于:任何旅游资源开发后形成的旅游景点或景区都有其生命周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生命周期阶段演进的根本原因是该旅游区(点)吸引能力的变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旅游者主观兴趣的反映。随着时间的变迁,供求可能出现新的变化,特别是求,导致该旅游区(点)吸引力的衰减。理论上,以某项旅游资源为核心的一个旅游区(点)的生命周期终有其终结之时。但是在实践上,可设法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来延长其市场寿命,最根本的办法是不断进行再生性开发,不断更新和再生其吸引力。,旅游学概论,三、旅游资源调查(一)旅游资源调查工作的任务旅游资源调查是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前期基础工作,其基本任务在于清点资源、了解其开发和使用的现状。对于现有的旅游资源,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竞争的发展,其吸引力以及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可能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随着旅游市场的发育和目的地开发能力的增强,潜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机会也会得到增加。因此,针对旅游资源状况的动态发展,对其进行系统调查,及时掌握旅游资源的供求状况,对于旅游规划与开发工作十分重要。旅游资源调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动态眼光、综合观念)。,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调查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1)区域概况。包括自然地理概况、社会经济和历史沿革情况等。(2)旅游资源状况。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数量、规模、级别,还包括旅游资源的密度、地域组合、季节性等方面。(3)环境状况。包括地质、水文、气象气候、生物、土壤、地方病、多发病、流行病情况、放射性污染及电磁波辐射等。,旅游学概论,(4)旅游开发利用条件。包括交通条件、旅游接待设施条件、水电供应条件、通讯和医疗卫生条件、物资供应条件、游览路线条件及其他相应的条件。(5)客源市场调查。分析该区域可能的客源市场和邻近旅游资源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6)调查当地居民和政府部门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意见,分析现有及潜在的发展趋势。,旅游学概论,(二)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调查准备阶段(1)人员组织:成立特别调查组(可由旅游咨询机构承担,同时吸收旅游行政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或旅游企业以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代表参加。旅游咨询专家队伍中应包括相关领域中的专业人员,一般应包括旅游管理、环境保护、地学、生物学、建筑园林、历史文化等领域的专业人员)。(2)制定旅游资源调查的工作计划(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区域的范围、调查对象、主要调查方式、调查工作的时间表、调查的精度要求、调查小组内的人员分工、调查成果的表达方式、投入人力和财力的预算等)。(3)拟定旅游资源分类体系,设计旅游资源调查表和有关的调查问卷。(4)仪器和设备的准备(如定位仪、简易测量仪器、摄影摄像器材等)。,旅游学概论,2.实施调查阶段(1)收集和利用一切能够找到并可资利用的现成资料(第二手资料);(2)根据所需资料的短缺情况,通过开展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加以补充。由调查人员通过各种调查方法获得调查区域内旅游资源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和有关邻近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的资料。实地调查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实地勘察、座谈访问、问卷调查三种方法。3.资料和数据处理阶段对收集到的第二手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最终形成完整的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和旅游资源分布图。调查报告的内容应阐明调查区域的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等,并结合旅游资源利用情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开发的条件、开发的可行性以及今后的开发规划提出意见和建议。,旅游学概论,定义:旅游资源评价就是从合理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某种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及其外部开发条件等进行综合评判和鉴定的过程。内容:旅游资源评价包括对旅游资源自身价值的评价和对旅游资源开发外部条件的评价。,四、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自身价值: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程度(吸引力大小美学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社会价值)。旅游资源外部开发条件:开发的可能性程度(也就是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1)通过旅游资源的评价认清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因素和外部条件,准确反映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和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2)通过旅游资源的评价突出旅游资源特色,推出拳头产品,在市场上树立名牌产品的旅游形象。(3)通过旅游资源的评价发挥区位优势,以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筛选旅游资源,设计规划思路,确定旅游项目开发的先后顺序。,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评价原则:(1)实事求是的客观原则:对调查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形成、属性、特征、价值等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不能任意夸大。(2)全面系统的原则: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数量、品位、规模等因素,还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区位条件、客源市场需求、投资环境等多方面的条件。(3)动态观察的原则: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的外部条件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所以运用动态的发展观点看待旅游资源,才能客观预测发展趋势,从而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4)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和定量这两种评价形式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工作中,将定性和定量紧密结合起来使用,能得到较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旅游学概论,定性评价方法:是通过人们的感性认识,选取几个评价标准,对旅游资源做出定性的评价。(1)黄辉实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旅游资源的六字标准:美、古、名、特、奇、用。旅游环境的七项标准:季节性、环境污染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2)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的评价体系。“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旅游学概论,定量评价方法:是通过统计、分析、计算,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级的方法。(1)技术单因子评价。评价者在进行评价时,针对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集中考虑某些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适宜性评价或优劣评判。一般适用于自然资源的评价。(2)综合性的多因子评价。综合性评价是对旅游规划区内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开发效益等三方面、多因素进行的全方位的评价。其综合性体现在:既对旅游地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估,又对旅游地的开发价值进行评估;既包含主观性评价方法,又有包括客观性评价方法;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计算。评价系统中的各级评价因子,大部带有合适的权重。评估的结果多是数量化的指数值。,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评价工作的依据1.美学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美学质量的高低或特色进行评价。2.文化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能否体现古今的文化特色进行评价。3.市场标准:对拟开发的旅游资源所吸引的客源对象、吸引程度和客源规模进行评价。4.综合标准:从市场观念出发,同时也涉及美学、文化等的评价方法。,旅游学概论,五、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1.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2.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3.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的微观条件4.分析当地的宏观经济、社会条件,旅游学概论,六、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1.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建设2.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3.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1)旅游基础设施(2)旅游上层设施4.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服务工作的人员,旅游学概论,七、开发工作的原则(一)突出独特性原则1.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2.尽量挖掘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3.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旅游学概论,(二)讲求经济的原则(1)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服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2)根据自身的实力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发某些项目。(3)尽可能利用当地的原材料,使用当地的人工和技术力量。,旅游学概论,(三)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在开发工作中,应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放在首位。特别是对于遗产类的有形旅游资源,尤其应当注意在保护和维持其原有风貌的前提之下进行合理开发:开发规模不得超过该地的旅游承载力,并且有关建设项目的性质、布局、规模、高度、造型、色彩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等,都应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相协调。,旅游学概论,第三节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黄果树瀑布申遗失败:从80年代起的乱砍滥伐,致使我国森林植被大量减少,从而加剧了我国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进程。早在1992年,国家建设部将黄果树、张家界、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一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终因森林植被少、人工痕迹重、环境质量差而落选。植被的贫瘠,使土地不能涵养水源,大雨时河水浑浊,天晴日久则水源枯竭,甚至出现瀑布断流现象。据沿河群众介绍,60年代以前,黄果树瀑布无枯水现象,如今,瀑布不仅有明显的枯水期,而且呈逐年延长的趋势,目前枯水期竟长达半年之久。这是大自然向人们发出的危险信号。专家预言,若不下大力进行生态重建,50年后黄果树作为风景名胜将不复存在。如何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同时,进行有效的保护,使旅游资源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呢?,旅游学概论,一、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保护是科学开发旅游资源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基础。1、人与自然共生论人与自然共生论是保护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理论。环境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旅游业又是在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的产业。旅游业中提倡人与自然的共生理论,推动了对旅游资源及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而实现的旅游良性循环与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和改善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对环境保护起到促进作用。许多旅游资源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为破坏旅游资源,其实就等同于破坏人类的自然环境。不科学的旅游开发与规划不仅会破坏景观的美感,还会动摇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无从谈起旅游经济产业化的发展宏图。,旅游学概论,2、可持续发展理论(1)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可持续发展”可解释为“既满足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又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目的是保护环境,维护当代和后代人之间的公共关系。(2)旅游业可持续发展。1995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专门召开“可持续发展会议”,通过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两个重要文件,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生态、经济、社会的整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大多数旅游资源属不可更新资源,一旦破坏,难以复原。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旅游开发管理工作的准则,提倡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处理好旅游效益中近期与远期、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发扬地方与民族文化特色、保护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需求。它既能为今天的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经历和体验,又能为旅游目的地的居民提供良好的生计和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满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和利益。,旅游学概论,二、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一)自然因素的作用(1)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崩塌、沉降、泥石流、火山喷发等都属于地质灾害。其中地震、火山喷发的影响范围较大,山地旅游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大。(2)自然风化。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作用下,旅游资源的形态和性质会缓慢改变,这就是自然风化。自然风化主要有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形式,会对旅游资源产生破坏作用。,旅游学概论,(3)大气污染。大气中含有严重的煤尘和降雨中酸性物质过量,会使旅游资源遭受严重的污染和侵蚀。(4)气象灾害。台风、暴雨、冰雹、大雾、洪涝、沙尘暴等气象灾害都会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造成破坏。(5)生物危害。一些动、植物也会对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如白蚁危害房屋、文物、堤坝及人类的安全。,旅游学概论,海啸前后,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1)战争破坏。战争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我国北京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历经清雍正、乾隆、嘉庆三朝100多年建成。它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可惜在1860年国内珍宝被洗劫一空后,它被一把火烧尽,如今只留几处残垣断壁。(2)经济与城市建设的破坏。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建造了许多与文物古迹不协调的建筑物,破坏了旅游景观与氛围,甚至是直接拆毁破坏旅游资源。城市建设中的“三无”(无规划、无计划、无设计)、“三乱”(乱分地、乱选址、乱建造),对文物古迹及环境破坏更为严重。,(二)人为因素的作用,旅游学概论,(3)旅游开发与规划不当造成的破坏。旅游开发的经济活动中,规划不当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旅游景观,失去旅游资源特色。有的风景名山已经明显地出现了“城市化”倾向,如庐山建筑已遍地覆盖,俨然一座“山城”。有的溶洞内被设置大量的人工景观,破坏了自然氛围。(4)旅游活动本身的破坏。由于大量游客的到来,特别在旅游旺季,他们带进的尘土、呼出的气体及脚踩、手摸、照相机闪光灯等都会对旅游资源造成危害。如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颜色逐渐变淡,甚至剥落,有的壁画已模糊不清。(5)旅游管理不善带来的破坏。在风景区修建房屋、道路、敷设草坪时都会使自然景观受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物群落减少,形成简单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旅游景区由于管理不严,保护不善,造成文物古迹的人为破坏。,旅游学概论,(6)旅游目的地在人文、社会环境方面受到消极影响。旅游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在言行举止、穿着打扮、宗教信仰、生活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两者间的相互影响,有积极的,有消极的。大量游客涌入会破坏当地居民宁静的社会生活环境,造成交通拥挤、物价上涨、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之旅游者的优越感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和对旅游业的厌恶。由于旅游者带来的文化渗透,还会改变当地的民俗风情,甚至被外来文化所同化,吸引旅游者涉足的神秘感也逐渐消失。生活习惯被改变,淳朴的民风变成了浓郁的商业气息,民族文化艺术逐渐失去特点。,旅游学概论,游客的不良行为,旅游学概论,大明宫遗址公园不文明乱像,旅游学概论,两位外地游客边吃莲蓬边随地撒壳,城管执法人员当即上前制止。,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黄山环卫工在悬崖峭壁上捡垃圾,旅游学概论,当地居民的不法行为,旅游学概论,毁林!南部禹迹山风景区毁容,旅游学概论,酸雨危害,工业污染,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规划工作不当,索道建设对景区的破坏主要有两类:一是永久性破坏,如站房和支架基础用地;二是建设性破坏,如施工用地、建筑垃圾等。,天子山索道,旅游学概论,管理和使用不当,敦煌石窟已诞生1600多年。近年来参观人潮不断涌来,敦煌石窟已不堪重负。莫高窟日参观客高峰时竟达2万。试验表明,40人在洞窟中逗留37分钟,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含量就超标6倍。庞大的客流令文物专家心惊肉跳,大量酸性气体长时间地腐蚀,使敦煌石窟的壁画、彩塑加速褪色、起甲和脱落,带来致命的危害。,旅游学概论,三、保护工作的途径1、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是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必要手段。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指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做到开发和保护并举。对于一些稀缺的、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则应以保护为主,在不破坏资源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科学地开发利用。”有好的规划,还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所以要制定具体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措施,大力开展监督管理,把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旅游学概论,2、加大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力度所谓行政手段,是通过职能部门的引导、监督、服务和协调来解决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经营管理之间的矛盾,充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育服务保障承诺书(5篇)
- 公交司机考试题库及答案
- 软件开发测试及维护合同书
- 滑县特岗地理考试真题及答案
- 枣庄物理中考试题及答案
- 汽车美容及维修服务合同书
- 合肥七中考试题型及答案
- 光电器件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
- 软件测试笔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 入伍政治考核笔试题及答案
- 热电厂输煤作业安全培训
- 形成性评价指导性规范:SOAP病例汇报评价
-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动力学+热力学+研究方法
- 高等数学教材(文科)
- 歌词:半生雪(学生版)
- 九江学院学位英语往年考题
- 药品不良反应培训试题
- 2024-2030年中国纳米晶软磁材料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五级保健按摩师(初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下(判断题)
- JBT 6064-2015 无损检测 渗透试块通.用规范
- 陕鼓集团线上笔试题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