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训练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训练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训练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训练语文试题A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训练语文试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中考模拟训练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作“阳”。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B卖油翁的作者是纪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六一居士,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C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D“热爱祖国”、“安排任务”,“喷出火焰”“放松下来”,这些短语皆为动宾短语。二、字词书写2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在指定空格内。对爱情的渴望,以知识的追求,对为类苦难不可遏( )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j( )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s( )意地反我吹来吹去。吹到濒( )临绝望的边yun(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中,完成下面小题。二姥姥(1)我家有一位“二姥姥”。不知怎么,我一直想写写她。(2)可是,真要写了,才发现,关于二姥姥我其实知道的很少,不过在我的童年中一闪而过。我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母亲在世时我应该问过,但早已忘记。母亲去世后,那个名字之下的历史,那个名字之下的愿望,就都消散得无影无踪。我问过父亲:“我叫二姥姥的那个人,叫什么名字?”父亲想了又想,眼睛盯在半空,总好像马上就要找到了,但终于还是没有。(3)这确实有些奇怪。我与她见面,总共也不会超过十次。我甚至记不得她跟我说过什么,记不得她的声音。她是无声的,黑白的,像一道影子。她穿一件素色旗袍,从幽暗中走出来,迈过一道斜阳,走近我,然后摸摸我的头,理一理我的头发,纤细的手指在我的发间穿插,轻轻地颤抖。仅此而已,其余都已经模糊。直到现在,直到我真要写她了,其实我还不清楚为什么要写她,以及写她的什么。(4)母亲带我去看二姥姥,肯定都是我六岁以前的事,或者更早,因为上幼儿园之后我就再没见过她。她很漂亮吗?算不上很,但还是漂亮,举止娴静,从头到脚一尘不染。她住在北京的哪儿我也记不得了,印象里是个简陋的小院,简陋但是清静,什么地方有棵石榴树,飘落着鲜红的花瓣,她住在院子拐角处的一间小屋。惟近傍晚,阳光才艰难地转进那间小屋,投下一道浅淡的斜阳。她就从那斜阳后面的幽暗中出来,迎着我们。母亲于是说:“叫二姥姥,叫呀?”我叫:“二姥姥”。从她手上冰凉而沉缓的颤抖中我明白,那惶恐是在更为深隐的地方,或是由于更为悠远的领域。那种颤抖,精致到不能用理智去分辨,惟凭孩子浑沌的心可以洞察。(5)也许,就是这颤抖,让我记住她。也许,关于她,我能够写的也只有这颤抖。这颤抖是一种诉说,如同一个寓言可以伸展进所有幽深的地方,出其不意地令人震撼。这颤抖是一种最为辽阔的声音,譬如夜的流动,毫不停歇。这颤抖,随时间之流拓开着一个孩子浑沌的心灵,连接起别人的故事,缠绕进丰富的历史,漫漶成种种可能的命运。恐怕就是这样,所以我记住她。(6)二姥姥比母亲大不了几岁。她叫母亲时,叫名字。母亲从不叫她,什么也不叫,说话就说话,避开称谓。母亲不停地跟她说这说那,她简单地应答。母亲走来走去搅乱着那道斜阳,二姥姥仿佛静止在幽暗里,素色的旗袍与幽暗浑成一体,惟苍白的脸表明她在。一动一静,我以此来分辨她们俩。母亲或向她讨教裁剪的技巧,把一块布料在身上比来比去,或在许多彩色的丝线中挑捡,在她的指点下绣花,绣枕头和手帕。有时候她们像在讲什么秘密,目光警惕着我,我走近时母亲的声音就小下去。(7)好像只有这些。对于二姥姥,我能够描述的就只有这些。她的内心,除了母亲,不大可能还有另外的人知道。但母亲,曾经并不对谁说。(8)很多年中,我从未想过二姥姥是谁,是我们家的怎样一门亲戚。有一天,毫无缘由地(也可能是有好几年母亲没带我去看二姥姥了),我忽然问母亲:“二姥姥,她是你的什么人?”母亲似乎猝不及防,一时嗫嚅。我和母亲的目光在离母亲更近的地方碰了一下,我于是看出,我问中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母亲于是也明白,有些事,不能再躲藏了。“呵,她是嗯”我不说话,不打断她,“是你姥爷的姨太太。你知道,过去这样的事是有的。”(9)我和母亲的目光又轻轻地碰了一下,这一回是在离我更近的地方。唔,这就是母亲不再带我去看她的原因吧。(10)“现在,她呢?”我问。(11)“不知道。”母亲轻轻地摇头,叹气。(12)“也许她不愿意我们再去看她,”母亲说,“不过这也好。” 母亲又说:“她应该嫁人了。”(13)“文革”中的一天,母亲从外面回来,对父亲说她在公共汽车上好像看见了二姥姥。“你肯定没看错?”母亲不回答。母亲洗菜,做饭,不时停下来呆想,说:“是她,没错儿,是她。她肯定也看见我了,可她躲开了。”父亲沉吟了一会儿,安慰母亲:“她是好意,怕连累咱们。”(14)这之后不久,二姥姥就死了。3 . 第(2)段画线句的含义是_。4 . 简析第(4)段中画线句描写“斜阳”的作用。5 . 下列对文中几处人物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3)段二姥姥手指“轻轻地颤抖”,传达出她内心的惶恐不安。B第(6)段母亲和二姥姥“一动一静”,对比中显示两人性情不同。C第(11)段母亲“摇头、叹气”,因为二姥姥很久不来而失望担忧。D第(13)段父母亲的对话,表明他们一直牵挂二姥姥并能够体谅她。6 . 请赏析下列句子。(1)她是无声的,黑白的,像一道影子。(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2)“呵,她是嗯”我不说话,不打断她,“是你姥爷的姨太太。你知道,过去这样的事是有的。”(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7 . 请结合文本说说二姥姥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我”对她怀有怎样的感情。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寒门再难出贵子”吗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例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练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词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8 . 第段运用了_论证方法,论述了_观点。9 . 简要分析下面画线部分的作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10 . 下面材料用作本文的论据,是否恰当?说说理由。范仲淹两分丧父,家境贫寒,生活极其艰苦,但他对这种艰苦生活毫不介意,发奋苦读,最终成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11 . 根据文意,说说你对“寒门贵子”的理解。四、句子默写12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1.五岭逶迤腾细浪,。(毛泽东七律长征)2. 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3.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4.夜阑卧听风吹雨,。(陆游十一 月四日风雨大作) 5.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的:,。6.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7.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的诗句为:,。五、课外阅读阅读文言语段承宫樵薪苦学,完成后面的题。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注释)承宫:东汉人。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樵薪:砍柴。执苦:干苦活。13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因忘其猪而听经见而欲笞之 乃止14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而欲笞之A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B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C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D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15 .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因忘其猪而听经16 . 翻译下列句子。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六、名著阅读17 . 根据名著内容作答。(任选一题作答)(1)在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两位老师。他们分别是谁?具有怎样的特点?(2)世事多磨难,“三”字写波折。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三打祝家庄(水浒传) 三调芭蕉扇(西游记)七、作文18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