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井降水计算方案_第1页
管井降水计算方案_第2页
管井降水计算方案_第3页
管井降水计算方案_第4页
管井降水计算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湖北路建设工程第二标段基坑内的水滴米数数书一、场地岩土工程第一层杂填土包含淤泥、砖块、矿渣、砾石、植物根等。结构松散,成分凌乱不均匀。K2 480-K2 840位于鱼塘和菜地之间。楼层标高为776.76777.74米(2)淤泥层,褐灰色。含有云母、煤粉、三氧化二铝、混有沙粒等。潮湿,中等密度。光泽反应。它具有适度的可压缩性。该层平均含水量为24.7%,平均天然孔隙比为0.739。该层底标高为769.36774.44米层为中砂,褐灰色,饱和松散,含应时、长石、云母等。土壤含量很少。颗粒级配差,圆度差。暴露层厚1.58.4m。层粉质粘土,褐灰色。含有云母、煤粉、氧化铁铝等。软塑料塑料。该层的暴露层厚度在2.7至9 m之间K2 850-K3 550.794地下水埋于自然地表以下2.44.0m,标高为774.24-774.86。这是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沿线池塘和运河的浅层补给和金阳湖的深层补给。二、降水方案的选择工程地质条件主要为粉土和砂土。场地基坑深度为8.5m,根据场地附近地区现有的降水经验,建议采用管井点降水方案降低地下水位,即沿基坑纵向两侧布置一定数量的管井,由管井均匀抽水,以满足基础施工的降水要求。三、降水模型选择和设计计算1.降水模型的选择假设由于第4层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远低于其他土层,因此第4层近似视为不透水层。(1)含水层厚度:H=层和3层厚度=11.5米。(2)管井深度:根据JGJ/T111-98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井点管深度为:HW=HW1 HW2 HW3 HW4 HW5 HW6其中:HW降水井深度HW1基坑深度,8.5mHW2基坑底部降水水位要求的深度为0.5mHW3液压边坡影响基坑中心所需的深度。由于基坑的等效半径r=4m,根据降水井周围水力梯度I的分布为1/10 1/15,如降水井需要影响基坑中心,所需降水管井深度HW3=r*i,取HW3=0.5m,原则如下:R-基坑等效半径R-降水影响半径S-降水深度H-水层厚度HW4降水期间地下水位的变化。HW4需要0米HW5降水井过滤器的工作长度,2mHW6沉砂池长度,1.5m代入上式:HW=13m h,地下水位埋深=11.43.6=15m根据条形基坑的潜水不完全井设计计算降水模型。2.降水设计与计算降水管井采用直径400毫米的无砂混凝土管,布置在基坑顶部以上1.0m处。(1)基坑等效半径r=4m(2)加权平均渗透系数k=KH/h=(6.6 * 8.4 4 *(15-3.6)/(15-3.6)10-3厘米/秒=8.86-3厘米/秒=7.66米/天(3)降水影响半径=101.36米,R=100m米其中s=8.50 0.5-3.6=5.4m(4)总涌水量=106.04m3/dq为单井出水量(m3/d),k为渗透系数(m/d),h为含水层厚度(m)s是水位下降深度r是影响半径d是井距的一半(井距为10m)Rw是行距的一半(行距为8m)H=11.5m米,S=5.9m米(5)单井出水量(1)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单井出水量为:=120*3.14*0.2*2*1.97=296.9m3/d其中:单井产量q (m3/d);Rs管井半径(m);L浸没部分的过滤管长度(m);K含水层渗透系数(m/d)(2)根据泵送功率计算输出=653.140.0413.52=220m3/d其中:单井产量q (m3/d);D拟采用的泵吸入管管径(m);L浸没部分的过滤管长度(m);K含水层渗透系数(m/d);根据两个计算结果,如果取较小的一个,单井出水量为220m3/d。考虑到各井出水量的相互影响综上所述,本工程降水管井为直径400毫米的无砂混凝土管,深15米,间距10米。泵的功率为1.8千瓦,扬程为26米,泵管直径为40毫米四.管井降水方案的实施1、施工过程2.关键流程的描述(1)钻机就位(1)起重设备必须由持有专业许可证的起重人员进行。严禁无证操作。吊装钻机时,应指定专人指挥。(2)桩机安装要做到三点一线,即钻杆中心、转盘中心、桩孔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为了保证钻孔的垂直度,转盘中心与桩孔中心位置偏差10mm。钻机安装必须平稳牢固,钻进时不得移位,钻进时应经常垫好底座并检查。(3)设备安装到位后,应仔细找平,安装牢固。作业前,应进行试运行,以防止成孔或灌注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4)所有电气和机械设备接线应安全可靠。位于运输道路上的电缆应由埋地管道保护。(5)设备的安装、使用、搬迁、拆卸和维护应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和使用。(2)浆液制备泥浆制备选用高塑性膨润土。膨润土泥浆按下表所列性能指标配制。制备泥浆的性能指标项目编号项目性能指标校准方法1比例1.11.15泥浆比重计2粘性2025s漏斗法3含砂量6%4ph值79PH试纸(2)挡泥墙应满足以下要求:在:施工期间,套管内的泥面应高于地下水位。受水位波动影响时,泥面应高于最高水位。(3)钻孔循环系统:的设置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冲洗液应循环顺畅,便于清除钻渣。循环池容积不应小于12m3,沉淀池容积不应小于8m3,以保证冲洗液的正常循环。循环罐的坡度应为1:100。钻孔时,应先进行轻压、慢速钻孔和控制泵量。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转速和钻压应逐渐增加。正式施工前,应先打好试验孔。(2)钻井作业应连续进行。当由于某种原因停止钻孔时,必须将钻头提离孔底5m以上,以防止孔坍塌和掩埋。(3)钻进过程中,注意地层变化,对于不同的土层,采用不同的钻进方法。在硬粘土中钻孔时,以第一速度松开提升钢丝绳,并允许自由进尺。在普通粘土和砂质粘土中钻孔时,可以使用第二档和第三档转速,并有自由进尺。如果是富含地下水的粉砂,容易发生塌孔,应采用低等级慢速钻进,以减少钻头对粉砂的搅动。同时,增加泥浆比重,增加水头,加强护壁,防止塌孔。(4)钻孔时,必须采用减压钻孔,即使孔底承受的钻孔压力不超过钻锥重量和重量块重量之和减去浮力后的80%,也要保持钻杆处于垂直状态,钻头能垂直稳定转动,避免或减少斜孔、弯孔和扩孔现象。(5)达到设计孔深后,及时清孔,将钻头提离孔底15-20厘米,输入泥浆循环清孔,控制泥浆比重调整泥浆性能。更换新泥浆时,孔内泥浆的含砂量逐渐降低至稳定且不沉降的水平。(4)下管:下管采用浮盘下管法。管筒在砂层段必须用纱布包紧,防止涌砂。在下部过滤管中,首先降低1.0m长的沉降管(混凝土实心壁管),然后降低一个孔(7)在基坑四周铺设主干集水管(=200mm),将泵出的井水排入排水指定地点。主集水管的坡度(坡向指定位置)约为5。管道连接牢固,防止漏水,以免影响边坡稳定。3.监控和维护(1)利用降水井进行地下水位观测,在降水初期每天观测1-2次。(2)降水时,必须保证降水井点处于良好状态。应定期对降水井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基坑施工安全。(3)降水时,严禁将异物放入管井内,以免影响抽水效果,管井井口应捆绑密封,确保地面人员的安全。(4)降水工作结束后,所有降水井应回填碎石。4.质量保证措施(1)基坑降水过程设立专职负责人,工程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2)严格控制井管和滤料的质量,不合格的不得使用。(3)在每个井点设置单独的开关箱,实现一机一闸一保护,以满足停泵和启动泵的安全用电和用电要求。排水井的主集水管与硬塑料管的连接处应设置球阀,或硬塑料管的弯曲停止点应高出主集水管50厘米。如果一口井需要停泵,主集水管中的水会回流到井中。(4)供电:为保证降水井作业的连续性,应准备一台60KW发电机,以备停电时使用。5.安全保证措施(1)完善组织机构,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施工现场设立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工作,各班组、工种设立兼职安全员。形成以项目经理为主体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形成横向到边缘、纵向到底部的安全管理框架。(2)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根据灌注桩工程的项目特点,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如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奖励制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应认真执行。(3)安全教育和培训。新员工上岗前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未经培训或者考试不合格的,不得上岗。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4)执行规定,施工中应严格执行各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人员有权拒绝执行违章指令,杜绝语音指挥和语音操作。(5)安全防护措施:(1)现场人员必须做好劳动保护工作,进入现场必须穿工作服、劳动保护鞋、戴安全帽。(2)机械设备应有安全防护措施。(3)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雨天、大风天气禁止高空作业。(4)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做到整个工地照明无死角。(5)做好“夏五防”工作。(6)安全用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