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院士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而中国文明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此相应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你能解开这个难题吗?学习了本篇课文,我们或许能够得到启示。,学习目标,1.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2.梳理文章的思路,学会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3.能够分析本文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课堂延伸至课外,深入理解并贯彻落实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出生,1974年因其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试验中发现新粒子,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奖。丁肇中先生在1999年来到中国科学院作报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是他的报告的一部分。,议论文三要素: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必须要正确鲜明。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联系论点与论据的纽带。,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学习议论文至今,你觉得应该如何找议论文的中心论点?,2.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论证方法及作用,用具体事例加以论证,使人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或主张。格式:用事例有力的论证了的观点或道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格式:引用名言格言俗语有力的论证了观点或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比喻论证:,能够生动形象的证明作者的观点,使说理生动,让人容易理解。格式: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比作形象生动的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深入浅出。,对比论证:,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格式: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从两方面论述使的观点更鲜明突出,找出文章中运用的论证方法,举出例子,并说说其作用。,生活中有许多成语(名句)把他们的原意变化角度。就会产生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意境,从这些变化角度来看,会开拓我们的思路,有助于我们从多方面思考和处理问题。,示例:成语:螳臂当车另一种看法:小小虫儿,志气不小,它要是人的话,一定会成为最受尊敬的勇士。,成语(名句):东施效颦另一种看法: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任何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东施虽丑,但是她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成语(名句):吹毛求疵另一种看法:能够发现别人的细小的缺点,不失为一种能力。成语(名句):杯水车薪另一种看法:不管作用多么微不足道,但还是尽了自己的努力。,成语(名句):狐假虎威另一种看法:区区狐狸居然敢假冒老虎的威名,这是何等的勇气和智慧。成语(名句):酒香不怕巷子深另一种看法:深巷中的酒香,谁能闻得到?好酒也需要包装和宣传。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