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国际经济学参考文献集锦(3篇)2015年国际经济学参考文献集锦(一)周经,刘厚俊.世界文化创意产品的比较优势与产业内贸易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2(6):16-20.曲国明.中美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12(3):79-89.王巍.中日韩三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51-53.高长春,李智睿,严霜天.日本创意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2(3):53-59.高长春,李红,章超斌.中日韩创意产品贸易发展及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价格月刊,2012(11):79-82.Dixit A K, Grossman Gene M.Trade and protection with multistage production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82(49):583-594.Deardorff, Alan V. Fragmentation in simple trade modelsR.Research Seminar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Discussion Pape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1998, No.422.Andrés Rodríguez-Clare. Offshoring in a ricardian worldR.NBER Working Paper, No, W13203, 2007.曾铮,熊晓玲.生产 零散化 、生产成本和离岸外包:一般理论和美中印三国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8(12):37-47.王中华.中国工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技术进步效应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9):67-72.Grossman Gene M, Helpman, Elhanan. Outsourcing in the global economy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5(72):135-159.卢锋.产品内分工J.经济学(季刊),2004(1):55-82.冯志坚.垂直专业化的决定因素与国际贸易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12):62-67.Helpman E, krugman P. 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M.MA:The MIT Press, 1985.Melitz J.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J. Econometrica.2003(71):1695-1725.Grossman Gene M. Helpman. Elhanan 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mics, 2004(63):237-262.Paul, Krugman. Growing world trad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95(1):327-362.徐康宁,王剑.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J.中国社会科学,2006(6):65-79.戴魁早.中国高科技产业垂直专业化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各种产业和各地区面板协整的实证检验J.财政研究,2011(5):89-100.张纪.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中国新型工业化模式探索J.现代经济探讨,2011(11):9-13.Hummels David, Ishii Jun, Yi Kei-Mu. 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54):75-96.樊纲,关志雄,姚枝仲.2006.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8):70-80.傅朝阳,陈煜.2006.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19802000J.经济学季刊(2):579-590.胡国恒.2004.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部门的二元结构J.国际商务(3):51-55.黄满盈,邓晓虹.2010.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结构、比较优势及其稳定性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5):75-90.刘建丽.2009.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竞争力变动与贸易政策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12-17.平新乔.2007.市场换来了技术吗? J.国际经济评论(5):33-36.文东伟,冼国明.2010.中国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与出口增长J.经济学(季刊),9(2):468-494.姚洋,章林峰.2007.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竞争优势和技术变迁分析R.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论文,No. C.杨汝岱,朱诗娥.2008.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研究:19782006J.财贸经济(2):112-120.余道先,刘海云.2010.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49-57.朱启荣.2013.工资变动对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竞争力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42-47.LALL S. 2000. The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eveloping Countrys Manufactured Exports 1985-1998J. 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8(3):337-368.2015年国际经济学参考文献集锦(二)e-国际贸易与企业实施问题的分析 姚钟华 张涛 文献来自:经济问题 2004年 第08期跨国经营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宋亚辉 郭继鸣 李胜歌 文献来自: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4年 第06期跨国公司无国籍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政策含义 邱巍 巫宁耕 文献来自:经济科学 2001年 第02期.东亚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吴先明 文献来自:世界经济文汇 2002年 第04期浅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国际竞争力 蔡筱霞 文献来自: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4年 第08期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 武勇 谭力文 文献来自:经济问题探索 2004年 第08期有关跨国公司与国际技术转移的理论分析 王学鸿 文献来自: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03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 兼谈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中的适用性 李金环 文献来自: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4年 第09期现代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 林丹明 文献来自:南开管理评论 1997年 第02期风险感知与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的互动研究 兼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防范 许晖 文献来自:经济问题探索 2004年 第10期创国际名牌做跨国企业 肖莹 文献来自:中国纺织报 2006年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企业的策略 王方 全伟 文献来自:国际经贸探索 2002年 第01期国际贸易中企业国际营销战略阶段研究及中国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的演变徐頔 林媛 杨翠平 文献来自:财经界(下半月) 2007年 第02期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 汪素芹 文献来自:国际贸易问题 2002年 第11期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实施国际税收筹划策略分析 杨惠芳 文献来自:国际贸易问题 2003年 第08期巧用国际资本 加快我国企业跨国经营 张菁 文献来自:冶金财会 1996年 第04期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战略浅谈张凌 2002 (页数: 3) 中文期刊经济前沿中国跨国企业的形成与发展特征史彧 2002 (页数: 3) 中文期刊黑龙江对外经贸跨国企业并购与中国企业的对策何茂青 2001 (页数: 2) 中文期刊中国信息导报国际灰市场对跨国经营企业的经济影响分析周宏 1996 (页数: 7) 中文期刊北方工业大学学报跨国并购的盈利可能性:对称与非对称两种情况的分析胡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对策研究杜建耀 改革与战略 2003/102015年国际经济学参考文献集锦(三)参考书目美Paul R . Krugman , Maurice Obstfeld .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Fifth Edition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from 2015年国际经济学参考文献集锦(3篇)来自 end#五版),清华经济学系列英文版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美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美多米尼克、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版。美 Robert J.Carbaugh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美托马斯、A、普格尔,彼得、H、林德特著,国际经济学(第11版),国外经济学教材库,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美罗塞、罗伯茨.抉择 关于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寓言.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美保罗、克鲁格曼:地理和贸易,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美保罗、克鲁格曼:汇率的不稳定性,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美保罗、克鲁格曼:流行的国际主义,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美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美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美保罗、克鲁格曼: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政策 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上海出版社,1993。美罗塞、罗伯茨:抉择 关于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寓言,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英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利益,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瑞典伯尔蒂尔、俄林(王继祖等译校):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商务印书馆,1986年。德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中译本,1961年。吴建伟: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定量分析.上海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王新奎: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中的利益分配.上海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李坤望: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2015年国际经济学参考文献集锦(3篇)2015年国际经济学参考文献集锦(3篇)。华民:国际经济学,教育部重点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张玉卿,李成刚:WTO与保障措施争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张向晨:发展中国家与WTO的政治经济关系,法律出版社,2001年。赵春明:非关税壁垒的应对及运用,人民出版社,2001年。亚蒂什 M.巴格瓦蒂等:高级国际贸易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年。陈彪如:国际货币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陈彪如:国际货币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易纲、张磊:国际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陈岱孙,厉以宁主编:国际金融学说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丁伯根(Tinbergen, J.):国际经济一体化, 1954年版。田青: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海闻、P 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薛荣久: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年。2015年国际经济学参考文献集锦(3篇)文章2015年国际经济学参考文献集锦(3篇)出自,此链接!。(意)G. 甘道尔夫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格林纳韦;国际贸易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1月版。张二震:国际贸易政策的研究与比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高成兴:国际贸易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罗丙志:国际贸易政府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陈岩:国际一体化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罗布森(Robson, P.):国际一体化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中译本,1979年。英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熊贤良:国内扭曲、国际竞争与对外开放,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美劳伦斯、S、科普兰,汇率与国际金融(第三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巴拉萨(Balassa, B.):经济一体化理论, 1962年版。任烈: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年。胡永刚:贸易模式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徐滇庆著: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经济学前沿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仁淑:投资大国的兴衰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及效用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美约翰.霍尔: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华夏出版社,2000年。2015年国际经济学参考文献集锦(3篇)论文。伍贻康、周建平: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比较,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杰弗里、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书店。杨帆:人民币汇率研究 兼谈国际金融危机与涉外经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王福明:世界贸易组织运行机制与规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余永定,郑秉文:中国 入世 研究报告:进入WTO的中国产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导读,人民出版社,2001年。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人民出版社,2001年。Anderson, S.P., de Palma, A. and Thisse, J.F. (1990), Demand for Differentiated Products, Discrete Choice Model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pproach ,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56, 21-35.Brander, J.A. and Krugman, P.R. (1983), A Reciprocal Dumping Model in International Trade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5, 313-23.Gartner, Manfred. Macroeconomics under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3.Grossman, Gene and Kenneth Rogoff,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3, North-Holland, 1995. (GR)Hallwood, C. Paul and Ronald MacDonald,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3rd Edition, Blackwell 2000.Helpman, E. (1984), Incrasing Returns, Imperfect Markets and Trade Theory , in Jones, R. and Kenen, P. (eds),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I (Amsterdam: N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