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年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年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年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年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年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年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莒县在春秋时名莒国,它立国800年,在正史上留下的痕迹并不太多。但是,国不怕小,有树则灵(甲)史不怕绝,树在则存。一树可以传国,可以记史,可以延续国脉。莒国在公元前343年被齐国灭掉,所幸有这棵老银杏在,至今还用它那3000年前的鲜活根系, 着古代文明的新鲜乳汁。听说当地发展旅游正在恢复莒国古城,最好的坐标就是这棵春秋老银杏。国外当然有古树,但没有我们中华民族这样完整的不断线的历史可记;国内某一个地区当然也有完整的人文历史,但要找一棵足够长寿的树静候一旁,不讳不藏,不漏不欺,直书国史,也不容易。其他长寿树也是有的,如松、柏、槐就是。但松多藏于丛山峻岭,避世自养,不问烟火;柏多在庙宇陵园之中,记些神鬼之事;槐则立于村头路旁,耳中多是些爱情男女。只有银杏,长寿古老,号称树中化石。它生于民间(乙)长于庙堂(乙)身挺如旗(乙)叶灿若金,华贵巍峨,飘飘云端。这是一种天生的记功树、荣辱榜,是林中之华表,树中之史记。是典型的“人文古树”,几乎就是中华民族的图 。在春秋战国的无数个国家中,这莒国本是一个 已久的小国,而山上的一株老树却能始终自尽义务,替它的邻居齐鲁大国,替整个春秋战国,保存着一段远去的历史,这是我们应该向它致敬的。(节选自梁衡华表之木老银杏)1 . 下面对加点字注音、画线字笔画和根据读音写出的汉字作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讳(hu) “藏”字的第5笔是:横腾B讳(wi) “藏”字的第5笔是:撇滕C讳(hu) “藏”字的第5笔是:撇腾D讳(wi) “藏”字的第5笔是:横滕2 . 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输送消灭B传送泯灭C输送湮灭D传送湮灭3 .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绣眼与芙蓉赵丽宏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红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鸟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那只芙蓉是桔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它们用不同的鸣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觉得也欢快起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我感到困惑。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听见阳台上传来很热闹的鸟叫声,那是绣眼的鸣唱,但比它原先的叫声要响亮得多,也丰富得多。我感到惊奇,绣眼重新开口,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走近阳台一看,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鸟笼外,来了另一只绣眼。笼中的绣眼在飞舞鸣叫,笼外的绣眼围着笼子飞舞,不时停落在鸟笼上。那只自由的野绣眼,翠绿色的羽毛要鲜亮得多,相比之下,在笼里的绣眼毛色显得黯淡无光。不过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两只绣眼,面对面上下飞窜,鸣叫声激动而急切,仿佛在哀哀地互相倾诉,在快乐地互相询问。那两只绣眼此刻的情状,让我看到了“欢呼雀跃”是怎样一种生动的景象。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还没碰到鸟笼,就惊飞了笼外那只野绣眼。我打开笼门,再退回到屋里。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片刻,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这样想着,我内心不觉得欣慰起来。4 . 请从绣眼的角度概括文章情节。绣眼欢快鸣唱_绣眼更加落寞 _5 . 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1)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从描写角度)(2)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从修辞角度)6 . 联系上下文,补全第段中“我”的心理活动。7 . 结合链接材料,说说本文中芙蓉鸟“无视洞开的笼门”,没有离开的原因。(链接材料)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节选自郑振铎猫)8 . 文章第段“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这样想着,我内心不觉得欣慰起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阅读陈凌的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一文,完成小题。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景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3日04版,有删改)9 . 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0 . 有人认为将第段和第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11 . 第段面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12 . 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B选文笫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C第段中武亦妹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D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三、对比阅读读苏轼的两篇短文,完成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游兰溪)(注)相:察看。王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剧饮:开怀畅饮。13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4)是日剧饮而归14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与之同游清泉寺B以纸画字余以手为口C而颖悟绝人是日剧饮而归D庭下如积水空明下临兰溪15 .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标两处)闻 麻 桥 人 庞 安 常 善 医 而 聋16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17 . 无论是与同为“闲人”的张怀民赏月,还是与同是“异人”的庞安常赏水,都流露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情感。请回答:两文都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情感?四、句子默写18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2) 晴川历历汉阳树,_。(黄鹤楼)(3) _,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4)夕日欲颓,_。(答谢中书书)(5)几处早莺争暖树,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8)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中的句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其间千二百里。”五、名著阅读19 . 名著导读。(1) “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等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A_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其中“豹子头”指的是B_,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C_ 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_D_,后雪夜上梁山。 A_A_B_C_(2)请写出艾青诗选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三部作品_,_,_。六、综合性学习20 . 某中学开展了“读书与读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参与解决。(1)现状呈现,提出警示。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常常被拿出来对比:以色列人均每年阅读纸质书64本,而中国只有不到5本;“中国人,你为什么不读书”等恨铁不成钢的质问时常见诸报刊;还有随着互联网及数字化阅读的兴起而备受质疑的“碎片化阅读”等常常成为报刊讨论的话题由以上材料提出一条有意义或警示性的信息。(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抄写专家看法时,由于张辉注意力不集中,出现了几处错误,请读后改正。专家提醒:读网不如读书。在纷纷扰扰的现实中,读书可以让人感受世界,沉下心来,体悟人生。与社交媒体上动辄成千上万的点击、转载相比,读书是孤独的、内向的,但也正因如此,读书才能转化为思考、内化为心境。画横线句子逻辑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