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家庄市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有关引号的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宠坏的一代”,此处引号用以标示特殊含义的成分。B“一代不如一代!”此处引号用以标示直接引用的内容。C“初始体重”,此处引号用以标示着重论述的内容。D“成长潜力”,此处引号用以标示强调突出的内容。2 . 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许多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就是元宵节。B范仲淹,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都是他的作品。C高尔基是苏联作家,他所写的散文诗海燕,运用象征手法,热情赞颂了英勇无畏的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先驱者。D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其中塑造了一批热衷于科举考试的形象,如范进、匡超人、王冕等。二、基础知识综合3 . 学校语文组筹备“传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主题活动时,找到以下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对于很多人而言,最早接触并体会家国情怀是在传统诗词中。通过历代诗人留下的优秀诗词,让我们拥有了家国情怀。在唐代边塞诗里体现出的磅礴的家国情怀,每每读来无不令人为之惊叹和振奋。譬如: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洒脱坚毅; (甲)“(乙)”的 (丙);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的矫健从容。到了两宋时期,家国情怀更是成了传统诗词的主旋律。苏轼在他的词里怀古伤今,抒发报国之志,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激昂壮志()“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心胸。辛弃疾则在他的词中怀念沙场和军旅生涯,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他希望力挽狂澜,实现重整河山的理想追求。当然,除了上述所说的诗人外,还有很多具有家国情怀的诗人,如陆游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表现了他报国之志未酬的悲愤与不甘。即便是婉约派的掌门人李清照,也有阳刚之气的诗作“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种浩然正气,就应该长存于天地之间。 时光流转,风云变( )。传统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不仅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是我们所有人对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集中表现。家国情怀,本来就离我们不远,从我们学习传统诗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陪伴我们一生。(1)给加点字注音,在括号里填入汉字,对加点字笔顺做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A磅礴(b)风云变(换)“乃”字的最后一笔是“丿”B磅礴(b)风云变(换)“乃”字的最后一笔是“”C磅礴(b)风云变(幻)“乃”字的最后一笔是“丿”D磅礴(b)风云变(幻)“乃”字的最后一笔是“”(2)第段画线句表达有问题,请你加以修改。修改:_(3)在第段(甲)(乙)(丙)三处填入相应的内容,最合适的一项是(_)A(甲)韩愈(乙)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丙)潇洒放任B(甲)王昌龄 (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丙)慷慨坚定C(甲)孟浩然 (乙)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丙)飘忽不定D(甲)苏轼(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丙)孤独高洁(4)在()()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合适的一项是(_)A() ;() 。”B() 。() ”。C() 。() 。”D() ;() ”。(5)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达“家国情怀”的一项是(_)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戴车匠汪曾祺戴车匠是东街一景。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店里正面的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板壁前面,是作坊。作坊放着两张车床。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现代铁制车床是一样的。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儿子塾师过生日,该备一点礼物送去;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每天派给自己多少工作,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他自然可以有时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这里的小孩子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玩物:秋天的陀螺,夏天的水枪,春天的竹蜻蜒,过年的兔儿灯。特别是清明,吃螺蛳之后还可用车匠做的螺蛳弓射螺蛳壳玩。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蛳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射得相当高,相当远。家家孩子吃螺蛳,放螺蛳弓,因此每年夏天总要从瓦楞里打扫下好些螺蛳壳来。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我去乡已四十余年)。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一九八五年七月(节选自汪曾祺的戴车匠,有删改。)4 . 文章开头写道:“戴车匠是东街一景”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回忆了有关戴车匠的哪些往事。5 .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道题。(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的划线句子。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2)请品位第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6 .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写到了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有什么作用?7 . 汪曾祺自称“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文章“在那么单纯古朴的旧日人物身上,在那乡情浓酽的风俗氛围中,隐藏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作者写了怎样的“旧日人物”,怎样的“乡情风俗”,他们又隐藏着怎样的“丰富意蕴”。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古代小孩如何上学读书倪方六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么,古代的孩子如何上学读书的呢?现在孩子一般六七岁入学,古代大体在8岁至15岁之间。现代家长忌讳的“八岁八糊涂”的入学年龄,在古代最主流。好多名人都是8岁入学的,如东汉哲学家王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等。先秦对入学年龄无统一要求。明清时期,“大龄入学”传统一直未改变。嘉靖太平县志载,明代太平县“令民间子冀盼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皆入社学”。嘉靖香山县志则称,有读书潜质的“八岁至十有四者,皆入学”。而唐代孩子的入学年龄比其他朝代提前一两岁,与现在差不多,即六七岁入学也可以,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便是“七岁就学”。据旧唐书孙思邈传,孙思邈虽是7岁入学,但当时已能“日诵千余言”,以至洛州总管独孤信见之大为惊叹,称“此圣童也”。具体几岁入学,古人也视孩子的心智发育情况而定。甚至20岁读小学的都有。明魏校庄渠遗书渝民文称,“凡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岁至二十岁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学。”社学,即地方官府奉朝廷诏令所设的“乡村小学”。还有30多岁读小学的特例。据魏书刘兰传,北魏人刘兰,便是“年三十余,始入小学”。古代对学生的管理较严厉,大多家长也认同“不打不成器”。读书不认真或学不好,被打板子、抽鞭子、罚跪如家常便饭。王充论衡自纪篇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可见,在汉代就流行体罚学生。体罚在古代叫“挞罚”。到明代,挞罚为乡村小学普遍采用,连学生家人都跟着受罚。明黄佐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朴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当然,也有的老师很人性化,给“三好生”开“免打条”。明理学家沈鲤就主张,“学生勤学者、有进益者、守学规者,给免帖一纸,遇该责时,姑免一次”。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明代良吏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古代还很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稽考,以约束学生行为。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都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古代小学主要是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宋代国子监小学“条制”要求:“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俗话说“小考天天有,大考三六九”,在古代还真有。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具体考试时间,各朝代、各学校都不同。元代的上元县(今南京市内),便对小学考试时间作出具体规定。据庙学典礼行省坐下监察御史申明学校规式,上元小学的考试,固定在每月的初三、十六两天。而且,出题和监考要分两班人。明代又有不同,明代理学家沈鲤称:“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但不同的老师,对考试的要求并不相同。儒学家刘宗周便主张“三六九会课,以二题为率”。到清代,小学考试形成了制度,根据教学方式与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考试:公课、月课一月一考,朔望课半月一考,季课一年四考。另有会课的多次考,义学的抽考等等。若重要考试考砸了,还允许“补试”。古代考试评分方式较丰富,有“十分制”、“打钩制”、“评语制”等,但无“百分制”。以“打钩制”来说,优秀的打,一般的打,差的打。现代的“快慢班”,古代也有。如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国子监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实际上,这种快慢班,更有“留级”和“升级”的味道。“三舍法”一度成为当时全国小学的模式。这种对小学生进行分等的做法,很不合理,遭到反对,并没存在多久。古代没有中学,小学一般是“七年制”、“八年制”或“十年制”,最短的也要三年。所以,古代不是“小升初”,而是“小升大”,小学读完直接升入太学、国子监一类的高等学府。因此,13岁上大学在古代一点也不稀奇。但并非每个小学生都能“小升大”的,乡村小学生就不可能。即便是在国子监读书的“官二代”,也有名额限制,如宋代便将大学的升学率控制在50%。宋史选举志三载,熙宁十年(1077年)推出面向宗室学生的“宗子试法”,规定“十取其五”。古代教育不公现象也很严重,宋代以后,教育不公问题受到重视。元明清三代,小学教育走向兴盛,特别是元代,大力推广乡村小学,要求“遍立学校”,五十为一社,“每社立学校一”,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大增。明清时期,由地方官府或慈善人士开办的义学(义塾),得到进一步发展。义学是免费的,解决穷苦人家孩子的“上学难”问题,这可视为古代的“希望小学”。8 . 关于“古代学生入学年龄”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秦时,学生入学年龄没有统一的限定。B唐代孩子的入学年龄比其他朝代提前一两岁。C明清时期,学生入学年龄与现在差不多。D在古代,学生入学年龄甚至可以是二、三十岁。9 . 关于古代学校的管理,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学校会对读书不认真或学不好的学生进行体罚。B古代学校不仅对学生进行挞罚,甚至连学生家人有时也会被罚。C古人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D古代学校只依靠老师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非常严格的稽考,以约束学生行为。10 .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评改试卷和现代一样,都是打分数。B古代就分快慢班,这种将学生分等的做法很合理,所以一直延续到今天。C因为入学晚,所以古代没有少年大学生。D古代由地方官府或慈善人士开办的义学可以看作是古代的“希望小学”。四、句子默写11 . 古诗文默写(1)_,夕贬潮阳路八千。(2)秋草独寻人去后,_。(3)但愿人长久,_。(4)_,夜吟应觉月光寒。(5)_,再而衰,三而竭。(6)行人莫问当年事,_。(7)杏花疏影里,_。_,此身虽在堪惊。(8)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的诗句是:_,_。(9)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流露出虽身遭贬谪,但仍表达出乐观旷达精神的句子是:_,_。五、诗歌鉴赏阅读行路难完成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2 . 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_”和“_”(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意味。13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六、课外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侯蒙,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选自宋史侯蒙传)14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或一日挥千金(_)(2)知柏乡县(_)15 .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今 青 溪 盗 起 不 若 赦 江 使 讨 方 腊 以 自 赎16 . 翻译句子。(1)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7 . 侯蒙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七、名著阅读名著阅读。18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己为原型而创作的长篇小说。B保尔和冬妮娅曾经是一对恋人,后来由于阶级观点不同而分手,最后保尔与达雅结婚。C小说中有很多人对保尔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他的哥哥阿尔焦姆、朱赫来、丽达等,在他们的引领下,保尔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音乐治疗神经发育障碍-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护理员派出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啥叫代办协议书
- 疫苗免疫持久性评估-洞察及研究
- 学校信息化教育解决方案定制协议
- 2025年新客户看房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回收保管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婚内财产协议保障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同意拆危房协议书
- 2025年新燃油供货合同协议书
- 2023砌体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 子宫内膜癌医师教学查房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 膝痹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 铸造基础知识及常见铸造缺陷简介演示
- 中式烹调师(高级技师考试资料)
- 仓储技术与库存理论简论
- 日地空间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和预报研究课件
- 西安大唐不夜城的项目整体推广的策略提案的报告课件
- 可下载打印的公司章程
- 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记录表(共7页)
- 公开课教学评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