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济南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济南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济南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4页
济南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齐国人,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圣人”。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当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等。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最负盛名。D李白,字太白,号易安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狼藉(j)簌簌(s)踌躇(chu)蹒跚(pn)B颓唐(ti)琐屑(xi)开垦(kn)主宰(zi)C倦怠(di)丫枝(y)倔强(ju)婆娑(su)D虬枝(qi)傲然(o)宛然(wn)秀颀(q)3 .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周作人看中国书有一条标准十分独特,就是看作者“对待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女人、儿童的态度”。 B徐悲鸿熟练地运用解剖、透视、和记忆形象的非凡能力,捕捉动物最为传神的瞬间,把猫的娇敏、牛的敦厚、鹰的雄健描绘得淋漓尽致。C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4 .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从而使“痛苦指数”下降,“幸福指数”上升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正是内心满足感的主要来源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使生活有序起来而守时可以减缓甚至消除因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现代人普遍患有“时间焦虑症”ABCD5 .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动物园里,小丽被那只笨拙的狗熊逗得哄堂大笑。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C为了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许多学校杞人忧天,举行了灾害求生大演练。D这两篇文章虽然风格、主题大相径庭,但都是上乘佳作。6 . 下列解说有误的是( )A面对着快节奏的生活,我的内心告诉我:慢一点,慢一点,再慢一点!解说: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B我和母亲漫步西湖,满眼繁花,嗅着花香,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累累硕果 。解说:上句中的“和”是连词,“仿佛”“满”是副词。C夏天来了,墙上到处蔓延着翠绿的爬山虎。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墙上蔓延翠绿的爬山虎。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说:这两句诗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7 . 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朗读者节目的推出,使人们重拾朗读之美,也越发喜欢上了阅读。(删去“使”)B2017年5月5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首款干线民用飞机C919试飞成功。(把“首款”调至“具有”前)C航拍中国深受好评的主要原因是拍摄者注重“高度、温度、角度”造成的。(在“是”后面加上“因为”)D端午节,无论是粽叶的清香,还是龙舟上的呐喊,渲染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把“渲染”改为“表现”)二、现代文阅读世界最大的膜美刘易斯托马斯站在月亮上远望地球,让人惊讶得敛声屏气的事儿是,它活着。从照片上看,近景中干燥的、备受击打的月球表面,死沉沉如枯骨。高高地漂浮于天际,包着那层湿润的、发光的、由蓝天构成的膜的,是那正在升起的地球。在茫茫宇宙的这一方,唯它才是生机四溢的活物。在生物学上,从无序中理出秩序的,是膜。你须能获取并抓住能量,贮存起准确的需要量,然后再把它均衡地释放出来。细胞会这样做,它里面的细胞器也会这样做。每一个生命集合都在太阳能的粒子流中摇摆不定,从太阳的代谢物中攫取着能量。为了活着,你必须能够跟平衡抗争,能够保持不平衡,积聚能量以抵抗熵的增加。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务。 地球活起来之后,它就开始构造自己的膜,其基本目的就是处理太阳能。起初,在地球上由水中的无机成分合成肽与核苷酸的前生物期,除水以外再没有什么东西来遮挡紫外线的辐射。最初的稀薄大气直接来自地球慢慢冷却时的排气过程,其中只有丝丝缕缕的几乎察觉不到的氧气。从理论上讲,水蒸汽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也能发生光解而产生氧气,但量不会多。氧的制造需等待光合细胞的出现。它们生存的环境必须有充足的可见光以便进行合作用,同时又必须遮蔽,不受那致命的紫外线的照射。伯克纳和马歇尔推算出,绿色细胞必须生存在约十米深的水下,很可能是在水塘里,这些地方水比较浅,没有很强的对流。你可以说,向大气释放氧气是进化的结果;你也可以反过来说,进化乃是有了氧气的结果。你怎么说都通。一旦光合细胞叫艮可能相当于今天的蓝绿藻出现,未来的地球呼吸机制就形成了。从前,大气中氧的水平增高到今天氧气浓度的百分之一时,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带有氧化系统和ATP(三磷酸腺苷)的突变型。有了这些,我们就来到了一个爆炸性发展的阶段,千万种会呼吸的生命,包括多细胞的生命形式就可以滋生繁衍了。伯克纳提出,曾有过两次这样的新生的爆炸,两次飞跃都有赖于氧的水平突破某一临界值。第一次飞跃,氧的浓度达到了现在水平的百分之一,遮挡住相当的紫外线,使细胞能够移居到河湖海洋的表层水域。这一变化发生在大约六亿年以前的古生代前期。第二次飞跃,氧的浓度达到今天水平的百分之十,距今约四亿年,这时,已经形成一个足够强大的臭氧层,减轻了紫外线幅射,使生命可以从水中移居到陆地上。从此,生物的发展便畅通无阻。还有一件事说明我们有福气。氧气吸收的,正是紫外线光谱带中对核酸和蛋白质最具杀伤作用的部分,而同时它又允许光合作用所需的可见光充分通过。如果不是氧气的这种半透性,我们不会这样进化起来。现在,我们很安全,通风良好,安然无恙。如果我们能避免那些可能乱鼓捣臭氧层、或者可能改变二氧化碳浓度的技术的话,氧气问题还不是我们的大患,除非我们放手进行足够次数的原子爆炸,去杀死海洋中的绿色细胞。如果我们这样干,那就是拉着绞绳往自己脖子上套。它为我们而呼吸。它还为我们的欢乐保护着我们。每天都有几百万个陨星落入这层膜的外层,由于摩擦它们被化为乌有。没有这层屏障,我们地球的表面早就会象月球表面一样,在流星的轰击下化为齑粉。尽管我们的感受器还没有灵敏到听见那轰击,但我们还是感觉到了,我们会感到安慰:那声音就在我们头顶上,就象万点夜雨敲打着屋顶(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有删改)8 . 根据文章内容,请你写出“世界最大的膜”的形成过程。9 . 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的语言特色。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务。10 .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1 . “如果我们这样干,那就是拉着绞绳往这句脖子上套”一句中的“这样干”在文中包含哪两类情况?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再分别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并简单分析其害处。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母亲石梁衡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4期)12 . 文章第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13 . 请说出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复杂的内心情感。14 . 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15 . 试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16 . 文章第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段中又说“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於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於汝,而忘之耶?”(苏轼黠鼠赋)(注)拊(f):拍。橐(tu;):袋子。嗲嗲(jio)聱(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虿(chi):蝎子一类的毒虫。17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意将隧入(_)(2)其一犬坐于前(_)(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_)(4)使童子烛之(_)18 .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屠暴起,以刀劈狼首/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B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不啮而啮D其一犬坐于前/屠乃奔倚其下19 . 翻译下列句子。(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2)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20 . 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甲乙两文故事情节加以分析。21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略无:一点都没有B属引凄异属引:连续不断C五色交辉五色:指青、黄、白等多种颜色D自康乐以来康乐:指南朝年号(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太阳或月亮的。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乘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树木和竹子,一年四季都保持青翠的颜色。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其他地方能比这里的景色更奇异的了。(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甲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B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C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古来共谈,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四、句子默写22 . 诗句默写填空。(1)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足蒸暑土气,_。(白居易观刈麦)(3)酒困路长惟欲睡,_。(苏轼浣溪沙)(4)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5)夫战,勇气也。 _, _,三而竭。(曹刿论战)(6)关关雎鸠,_。_ , 君子好逑。(关雎)五、诗歌鉴赏23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_(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_六、名著阅读24 . 名著阅读。(1)昆虫记的作者是_国的昆虫学家 _。(2)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根据地,深入 _(填地名),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