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试试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试试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试试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试试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试试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8题;共20分)1. (6分) 阅读课文开头到“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回答问题。 (1) 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又写了“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地坐喝”等。作者在孔乙己出场之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本文用字精妙,请根据下面的要求进行赏析。 “便排出九文大钱”一句中“排”字刻画出了孔乙己怎样的形象?“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章,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 2. (2分) (2017重庆模拟)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把士子们热衷功名、乡人们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刻画得淋漓尽致。B . 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开篇提出对方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然后对它进行驳斥,并提出自己的论点:中国人没有失去自信力。C . 谈读书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他还著有随笔新工具等。D . 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创作的,描写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顽强活下来的故事。3. (2分) (2013哈尔滨) 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孙悟空车迟国斗法(西游记)B . 张飞刮骨疗毒(三国演义)C .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红楼梦)D .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水浒传)4. (2分) (2014北京)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去老范一千年,后 先 , 几辈能担天下事;揽 , 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A . 悲 喜 八百里大湖B . 乐 忧 大湖八百里C . 喜 悲 大湖八百里D . 忧 乐 八百里大湖5. (2分) (2016九下无锡期中) 下列对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孙悟空大闹天宫,打败天兵天将,与如来佛祖斗法,结果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B . 唐僧师徒四人被火焰山阻挡,是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借来芭蕉扇灭了火才得以通行。C . “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此段外貌描写的是猪八戒。D . 在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先后变成美少妇,老婆婆,老公公,但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6. (2分)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人物通讯始终眷恋着祖国以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为明线,以时间为暗线,记述了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B . 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截取了生活中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来命题立意,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C . 山水游记小石潭记选自“永州八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D . 苏州园林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7. (2分) (2012仙桃)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最后一节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流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中国意识”。B . 苏州园林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分总”式结构,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C . 小石潭记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脉络清晰。D . 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又名给巴特勒的信)中,就圆明园被焚掠这一事件,指斥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提出了“岁月创造的一切皆属于人类”的观点。8. (2分) (2016八下泗阳期中) 下列情节与鲁智深无关的一项是( )A . 大闹五台山B . 除恶蜈蚣岭C . 单打二龙山D . 大闹野猪林二、 现代文阅读 (共7题;共43分)9. (5分) (2019七下九台期末)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计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瑕及此。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l),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汉字注音。 qil_而不舍伴_宝藏炯炯目光(2) 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错别字。 _改为_;_改为_(3) 文中“仰之弥高”中的“弥”的意思是_。 10. (6分) (2019七下织金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历史的天空,因有众多平庸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独爱莲的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有许身国威壮河山的邓稼先,有要给我们shui微的民族开一济救济的文化药方的闻一多,有对不幸的老王总是心怀愧怍的杨绛 , 有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鞠躬尽粹的叶圣陶(1) 请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hui_微愧怍(2) 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改为“_”;“_”改为“_”(3) 文段中划线的词语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平庸B . 光辉灿烂C . 力求完美D . 以身作则(4) 文段中划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11. (2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小题。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考场作文)孟鸿寿,自幼患了软骨病,身长腿短,投特别大,脚小而纤细,走起路来很艰难。但他下定决心苦学三年,终于成为独树一帜的名丑。是挫折与艰辛使他功垂名就。电灯的发明,是发明大师爱迪生经历了上千次失败才发明成功的。上千次失败充满了他对广明的渴望,也促使他将失败转化为动力,从而将光明带给人类。袁隆平,当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的时候,便对权威发起了挑战,他不再迷信权威,他要为广大的农民兄弟干出自己的一番伟业。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他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成为了救饥救贫的人间天使。我不能说挫折就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条件,但我要说,如果没有挫折作为动力,没有经历风雨的洗礼,要想取得成功恐怕是不可能的。江淹才思敏捷,妙笔生花,但终究还是“江朗才尽”;方仲永智慧过人,五岁就能“指物作诗立就”,但最终却“泯然众人矣”。绚丽的彩虹,成功的果实,决不会青睐那些整日碌碌无为的人。如果没有居里夫人夜以继日的研究就没有镭的发现;如果没有阿炳的苦心拉奏,就没有那如泣如诉,哀婉动人的二泉映月;如果没有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潜心研究,就没有“神七”、“神八”的升天、祖国的辉煌。我们要以勤劳为色彩,绘出我们人生美丽的彩虹。经历了风雨,也许我们才会抛弃高不可攀的幻想,才会忘记那不堪回首的沧桑,才会走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迷茫。经历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的超然;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的自信;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的傲骨;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的洒脱。这些都使我们明白了“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的真理。不经风雨,怎见彩虹?(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开篇用多个事例引出中心论点“没有经历风雨的洗礼,要想取得成功恐怕是不可能的”。B . 第段在文中可以删去,因为本文论述的是挫折、风雨与成功的关 系,本段内容与此中心无关。C . 文中采用了对比论证,用多个事例组成排比句展开论述,使论证更有气势。D . 本文论述到第段就已经很完整了,但第段不能 删去,它用反问句结尾,既呼应了标题,呼应了中心论点,又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发人深思。(2) 将下面四句引用的古诗词合理填入文章的画线处,正确顺序是 A“众人皆醉我独醒”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D“风景这边独好”12. (8分) (2018七上阜阳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几小题。 秋天的花海简直是一个花团锦簇的美丽世界。瞧!一朵朵格桑摇曳生恣,一畦畦百合迎风飘香,一片片紫色的马鞭草让人美不胜收。夕阳西下,游人渐少,此时的花海格外静m( )而美好!(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花团锦簇(_) 一畦畦(_) 静m (_)(2) 上面这段文字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3) 解释文中划线的成语。 美不胜收:_(4) 上面这段文字中运用了_修辞。 13. (6分) (2019九下下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ch)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绿色的大屏(zhng)。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甲)_,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节选自丰子恺梧桐树,有删改)(1) 依次给文中划线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z 查 zhu 嶂B . c 查 ch 障C . c 察 zhu 障D . z 察 ch 嶂(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 . 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部署)均匀而带幼稚气。B . 有的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C .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坦荡)。D . 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寥若晨星)。(3) 根据语境,在(甲)处填写一句话,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表达清晰。 梧桐叶虽不及它大,(甲)_,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14. (6分) (2019八下衢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已走过了千山万水,还需要(甲)(A青山绿水;B跋山涉水)。政法领域改革也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A健;B键)时期。政法领域改革将全面拓展改革格局、落实改革任务,进一步(乙)(A解放;B释放)改革的红利,增进人民福祉(Azh;Bch)、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光辉时刻,而建设法治中国也呈现出了新气象。政法机关将努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1) 请为文中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处的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处:_;处:_(2) 请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 甲:_;乙:_(3) 文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出来。 原句: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光辉时刻,而建设法治中国也呈现出了新气象。15. (1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A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B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现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C进去,C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1) 第一次看壶口瀑布,作者听到什么,又看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 听觉:_。视觉:_。感受:_。结果:_。(2) 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3) 请将三个动词“跌”、“冲”、“落”分别填入第节三处方框中最恰当的一处: A_ B_ C_(4) 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作者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那么描写这次经历的第节在文中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0分)16. (6分) (2016九上海南期末)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我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ku)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zh)君和我一同受用!(梁启超敬业与乐业)(1) 文段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请将其在横线上改正。ku改为_;zh改为_(2) 在文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天生 深信B . 生平 信服C . 天生 信服D . 生平 深信17. (4分) (2019九下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意外突然闯入生活,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焦躁不安?还是从容不迫?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演奏者们,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惊喜而生动的选择。一曲悠扬婉转的我的祖国 , 让原本焦灼难熬的时间变得愉悦轻快,也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国人,感受到了祖国温暖的存在。上海城市乐团演奏者们身上的动人之处,不只在于音乐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还在于他们处身焦虑时依然葆有的那份从容豁达。面对眼前的难题,没有心浮气躁,没有吹毛求疵 , 而是以己之力,为自己和他人纾解烦恼、排遣压力,这样的生活态度,在当下略显浮躁的社会,的确显得难能可贵。而反观生活中那些或因小小龃龉,或因暂时不顺,就埋怨这埋怨那,动辄“路怒”“网怒”的人,他们自己尚且不能逃离坏情绪的泥沼,又如何能为身边人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小气候”?(1) 文段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呈现B . 焦灼C . 吹毛求疵D . 尚且(2) 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18. (9分) (2018九上北京开学考) 阅读“阳光青春”主题活动的寄语,完成下列小题。 青春,青春青春是生命中最美的诗行,“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青春是绿色的,如草原蓬勃坦荡。青春是金色的,如阳光普照四方。青春是彩色的,如百花迎风绽放。以勇敢战胜怯懦,用梦想指明方向。向前,向前因为我们选择了远方。裹足不前?不,我们无惧担当;墨守成规?不,我们自有新的篇章。同学们,朋友们志存高远,百折不no,让青春无怨无悔,让岁月溢彩流光!(1) 对寄语中划线字的注音、笔顺及横线处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怯(qi)懦 “如”字的第一笔是:一 百折不饶B . 怯(qi)懦 “如”字的第一笔是: 百折不挠C . 怯(qu)懦 “如”字的第一笔是:一 百折不挠D . 怯(qu)懦 “如”字的第一笔是: 百折不饶(2) 对寄语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寄语中将“青春”比喻成“初春”“朝日”“百卉之萌动”,表现了青春的蓬勃与美丽。B . 寄语中反复使用“向前”,强调了青年人在梦想指引下所具有的勇敢与执着的特点。C . 寄语中用设问“墨守成规?不,我们自有新的篇章”,强调开拓创新是青年人的品格。D . 寄语中“让青春无怨无悔,让岁月溢彩流光!”运用对偶,抒发了对青春的留恋之情。(3) 冒号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示下文;叹号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祈使的语气。你认为寄语中方格处可以运用哪种标点?结合寄语内容说明理由。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1分)19. (1分) (2019九上萧山月考) 结合你对艾青诗选的阅读,判断下面三首诗中哪一首是艾青的诗歌,并写出判断依据。 【甲】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乙】四月的黄昏里流曳着一组组绿色的旋律在峡谷低回在天空游移要是灵魂里溢满了回响又何必苦苦寻觅要歌唱你就歌唱吧 但请轻轻 轻轻 温柔地四月的黄昏仿佛一段失而复得的记忆也许有一个约会至今尚未如期也许有一次热恋而不能相许要哭泣你就哭泣吧 让泪水流啊 流啊 默默地【丙】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分)20. (2分) 下列对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人民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 . 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C . 核舟记这个题目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D . 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七、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