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B双喜看上去才十二、三岁,一副善良、热情的样子。C“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二、字词书写2 . 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1)_(min hui)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2)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_(m xun shn m)啊。(3)如此颠簸(_),我生平从未有过。(4)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_)的形象。三、现代文阅读阅读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完成小题。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是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所引用的一句古语。该句出自荀子儒效,完整的表述是:“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儒效属于该书的核心篇章。“儒效”,顾名思义,即指儒家之道的效用,这是古代中国君臣贤哲反复讨论的议题。荀子在该文中,竭力论证作为儒者在治国理政中的关键作用。当论及儒者所应具备的素养时,荀子明确指出,对于求知闻道而言,没有听到不如听得到,听得到不如看得到,看得到又不如心中理解,而心中理解不如亲身实践。唯其达到了亲身实践,学问才算是达致知行合一的化境。专就此句原意而言,荀子主张学习本身并非目的,学习的目标在于实践。古今所有贤达,能够做到明辨是非,言行一致,为人处世无所差错,就在于他们勇于实践,且善于将所闻所见所知所思付诸实践。因此,甲,知识即使渊博也难免多有谬误;乙,知道虽多亦不免由于理解不足而频生错讹;丙理解了却迟迟不去践行,知识就算敦厚丰富也终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一言以蔽之,一旦与亲知实行相脱离,儒者的见解虽偶有所得,然究其实质也终非真知真得,并不具备普遍意义。用这种经验去处理问题,一百次尝试恐怕一百次遭遇失败。可见在知行关系问题上,荀子强调学以致用、注重践履,甚至认为行高于知,知识要通过实践检验,此看法在先秦时期颇具特色。关于知与行这一对重要哲学范畴,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皆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须在行的前面,行重于知,二者是并列又相互启发的关系。三百余载后,王阳明在贵州处困居厄,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他常强调:“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其要点大致有三:知行只是一个功夫,不可分割;知行是一种辩证统一,互相实现;知行合一既是道德实践,也是政治实践。到了近代,在反思中国革命失败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行易知难”的主张。在他看来,首须破除“知易行难”的传统观念,此为革命难成之大敌;其次揭示出“行易知难”方为救国之道,总之行动就是一切,有志者事竟成。可见孙中山这一“革命哲学”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针对性与战斗性。从荀子到孙中山,历代贤哲对知行问题的讨论,尽管观点不一,侧重不同,但都聚焦于一处要害:每个人大都了解自身缺点,但最大的软肋是知道却往往改正不了。为人处世之难,无非知行不能合一。虽世易时移,不过荀子关于知行关系的观点,依然值得后世借鉴。对从事地方治理或部门管理的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就是要勇于任事,知行合一。例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在十八大后受到社会普遍关注。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求“稳”、观念上求“守”、心理上求“躲”,与之相反,还有部分党员干部盲目攀比,好大喜功,哗众取宠,一味迎合。无论是不作为,还是乱作为,虽然成因复杂,形式多样,但究其思想根源上的病因,都是干部自身没有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问题。正基于此,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担当,秉承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统筹兼顾、行胜于言的正确观念,方可既避免“坐等出事”的不作为,又克服“过犹不及”的乱作为,成为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好干部。与此同时,在处理当今国际关系上,“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亦有其可取之处。当今世界,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然而,人类也正面临着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难题。因此,各国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中国着眼于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积极主张,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选自光明日报3 .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 . 第段甲、乙、丙处依次填入短语,恰当的一项是( )知而不行 见而不知 知而不见ABCD5 . 简要说说第段是怎样阐述“荀子关于知行关系的观点,依然值得后世借鉴”这一见解的?邂逅一只萤火虫王举芳傍晚出去散步,走过繁华的市区,信步向郊外走去。夕阳的余晖还未散尽,隐隐的红,透着几丝眷恋。眼前是一条明亮的小溪,找一处平地坐下,看一河月光清清明明,心神恍惚,多想变成一只鱼,偎在它的怀里吟唱;或者变成一叶水草,在清浅里飘摇心事。潺潺水声,忽然,有人喊:“看!萤火虫!一只萤火虫!”我赶忙四处寻找,顺着那人手指的方向,果然,一个亮点一闪一闪,仿佛是谁提着一盏灯笼,在水草间悠悠漫步。人们突然安静了,眼睛盯着“那盏灯”,若有所思。这一只萤火虫,乘着清溪的歌吟,带着草丛的清香,从我的眼前掠过,让我惊喜,也照亮了我回归童年的路。童年的家乡,村西有条宽宽的河,夏日傍晚,吃过晚饭,村里的人都喜欢去河边纳凉。那时候没有空调,电风扇也极其少,所以夏夜的河边,是村民歇凉的好去处。人们聚在河边,有的唠家常,有的相互说着见到或听到的离奇事,有的唱歌,有的吹着悠悠的竹笛我们几个小孩,最快乐的莫过于捉萤火虫了。口袋里装一只玻璃小瓶儿,坐在河岸等。暮色稍暗,萤火虫便出来掌灯了。顺着河岸繁茂的草丛,一盏一盏,次第闪亮,一会儿就汇成了一条“银光闪闪的河”。赶紧顺着河沿下河去,伸出双手,微微弯曲手指,呈合拢的形状,向萤火虫靠近,靠近然后猛地合拢双手,小心地从指缝间看,掌心里闪着荧光,就是逮到萤火虫了。无比谨慎地移动一只手,直到把萤火虫捏在指间,另一只手飞速掏出口袋里的玻璃瓶儿,咬开瓶盖,放入萤火虫,马上盖上盖,这才放心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些小伙伴拿特制的网子扑逮萤火虫,就是用细钢丝围成圆圈,用细铁丝把网兜子缠绑在细钢丝上。网兜子要用眼儿很细小的那种,要不然,萤火虫会从网眼里逃之夭夭。父亲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如此苦学,终于成了饱学之士。小小的我,也学车胤“囊萤读书”,只可惜,那些小小的萤火虫,不堪玻璃瓶的困扰,早早的就熄了灯。几回回故乡,漫步河岸,却很难再见到萤火虫那轻巧的灯影了,它们,去了哪里呢?看书得知,这种提灯夜行的小精灵,只在植被繁茂、水源洁净、空气清新的环境里安身。看着日渐荒芜的河岸,心,莫名的疼。有孩童追着那只萤火虫,想要扑到它,将我的思绪拉回。一位老者阻止道:“不要逮它了,多少年没见到萤火虫了呢,就让它自由的飞吧。”是啊,萤火虫,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今晚的久别重逢,是多美的幸运,为什么要去逮它呢?邂逅一只萤火虫,就像遇到了失散多年的童年的小伙伴,记忆的骨度渐渐丰满,它提着一盏灯,照亮了故乡的画面,也照亮了丢失很久的惊喜。(选自思维与智慧)6 . 在邂逅一只萤火虫的过程中,“我”的情绪在逐渐发生着变化,请引用原文词句补全下列填空。我的情绪变化:心神恍惚 _7 . 选文第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8 . 选文回忆了童年的三件事,请分别概括?9 . 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0 . 结合两段加点的文字分析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1 . 品析下列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看一河月光清清明明,心神恍惚,多想变成一只鱼,偎在它的怀里吟唱。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注)任:推荐。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仕:指做官。12 .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亭亭净植植:立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C囚法不当死法:法律D将弃官去去:离开13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4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15 . (甲)文_,借莲表述自己的只想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_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的特点。五、句子默写16 . 古诗文默写。(1)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2)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3)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4)烈士暮年,_。(曹操龟虽寿)(5)_?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6)_,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7)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8)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吴均与朱元思书)(9)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中与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相同意境的诗句是:_,_。(10)古诗词中,诗人往往用莺歌燕舞来写春天的生机盎然,钱塘湖出行一诗也不例外,它所体现的诗句是:_,_。六、诗歌鉴赏17 . 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完成小题。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2)流。注释:(1)坼(ch):分裂。(2)涕,指眼泪;泗,鼻涕(1)赏析颔联的妙处。(2)结合全诗,说说尾联句中“涕泗”包含的情感。七、名著阅读阅读名著骆驼祥子选段,回答问题。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中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18 . 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和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我选择图,理由:。19 . 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原著补写两个与“他”相关的请节A(要求各用一句话概括)20 . 你是怎样阅读骆驼祥子的,说说你读整本书的方法,50字以内。八、综合性学习21 . 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以“电子阅读面面能”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同学们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将某市市民综合阅读率和电子阅读率的情况制成下面的表格。请写出你从中得出的两条信息。年度综合阅读率电子阅读率201278.5%31.3%201579.9%50.2%201881.6%68.5%(2)参与调查的杜文同学写下了一段感言,请帮忙修改。(A)在此次调查中,让我们惊喜地发现合肥市市民越来越重视阅读了。阅读不仅能增长人的才干,更能净化人的心灵。(B)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清的情感。(A)处画线句有语病,可将“_”删去。(B)处画线句词语使用不当,应将“_”改为“_”。(3)班上少数同学不时借看电子书之名上网,渐渐有了网瘾,成绩也有所下滑。为此,语文老师建议他们多亲近纸质书,多阅读经典作品。刘畅同学按老师的建议去做,收获很大。她想拟一幅对联在班上宣传。上联已拟好,请帮忙对出下联。上联:传统阅读品经典下联:_(4)活动中,张浩同学找到了一则材料,请结合这则材料,针对“互联网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电子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进口产品合作合同范本
- 租场地存放合同协议书
- 2025年高中三年级化学上学期专项练习
- 酒店包房租赁合同范本
- 物业管理业务合同范本
- 社区团购物流合同范本
- 眼科视力矫正合同范本
- 监理公司出资合同范本
- 行政合同拆迁补偿协议
-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设计
- ESG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足球队管理规章制度与队员行为准则
- 【课件】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探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 药学三基考试试题(带答案)
- 彩妆师的培训课件
- 2025年教师入编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6月黑吉辽蒙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
- 2025电化学储能电站技术监督规程第2部分:储能系统技术监督
- 社工服务培训课件
- 智能体技术和应用研究报告(2025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