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新编_第1页
冀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新编_第2页
冀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新编_第3页
冀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新编_第4页
冀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新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共3题;共35分)1. (10.0分) (2019九下重庆模拟)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蒹葭萋萋,_。所谓伊人,_。(诗经蒹葭) (2) 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 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 (4) 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论语雍也) (6) 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7) 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感叹“_,_表达出他们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济世情怀。 2.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记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mng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mng_文杀戮悼念(2)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 ,正确写法是“_”。 (3) “国殇”中“殇”的意思是_,“惨绝人寰”中“人寰”的意思是_。 (4) 文段主要运用了_和_的表达方式。 3. (13.0分) (2019七上澄海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一直使用的文字,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现今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古老表意文字。汉字从最初有极强图画意味的象形文字,发展到如今以方块为主要特征的表意文字,其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形体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甲骨文和金文,图画性强;第二阶段以小篆为代表,结构固定,线条性强;第三阶段就是今文字,以楷书为代表,字体呈方形,以笔画代替线条,符号性强。(1)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 根据材料内容,以“汉字”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二、 阅读(55分) (共3题;共55分)4. (23.0分) (2019七上嵊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四月的维也纳开头几天,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连看绿色。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五月那无所不在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着车一同外出的留学生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几,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小吕听了,就把车子停住,叫我下车,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然后让我蹲下来拨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青草下边藏了满满一层花儿_白的_黄的_紫的_纯洁_娇小_鲜亮_这么多_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努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得要多少天才能冒出来?”我问。“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换一个样儿。”可是,当夜冷风冷雨,接连几天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我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去意大利了,便对小吕说:“这次看不到草地上那些花儿了,真有点遗憾呢,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怏怏然吧。外边毛毛雨点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可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过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手伸过来,一推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迎着细密的、凉凉的飘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些千千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雨中都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 )有如此气魄!四月的维也纳( )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这两个普通又非凡的字眼,又一次叫我突然感到心头一震。这一震,便使眼前的景象定格成为四月春天独有的壮丽的图画,并终于使我找到了。(1) 在第二自然段的横线处加上标点符号。 (2)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带有“然”字的词语。 (3) 第三自然段中的“冒”字换成“长”字合适吗?说说原因。 (4) 作者由一朵朵小花悟出的哲理。 (5) 你是怎么理解“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这句话的? 5. (17.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竞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错了!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1) 下列对这篇讲演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讲演,揭露并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暴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B . 这篇讲演,表现了讲演者闻一多先生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视死如归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C . 这篇讲演,在用语的感情色彩上,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说到李公朴, 语气热情,满怀崇敬;谈到人民,语气洋溢着激情;斥责敌人,语气严厉尖锐,充满蔑视。D . 这篇讲演,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并与排比、反复、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更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讲演具有极大的感染力。(2)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中两个“李公朴”的含义相同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赏析下列语句。 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4) 闻一多先生在这篇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这是为什么? 6. (15.0分) (2017七下巫溪月考) 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列小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 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_ 棹数小舟,曳铁钯_湮于沙上_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 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理由是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4)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三、 写作(55分) (共1题;共55分)7. (55分) (2019七下天台月考) 人生在世,总少不了陪伴。这些陪伴,常常来自亲人、师长、同学或朋友。有时,某些陪伴还可能来自陌生人或竞争对手有没有一种陪伴,使你一想起来便觉得很温暖呢?请以“最温暖的陪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应少于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