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_第1页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_第2页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_第3页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_第4页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赵川小学邮编:726305彭锋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第一朵杏花 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 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 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竺可桢精确细致的观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精读感悟等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赏花导入: 师: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瞧,多美的杏花呀。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吗?(学生自由描述) 2.出示句子: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 问: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相机学习生字:泛) 3.引出竺可桢:美丽的杏花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一位老爷爷,他就是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出示人物简介)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课前预习(自学质疑) 1.一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检查自学情况:你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吗?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赵川小学邮编:726305彭锋一株 吹皱曾经 精确 仰起脸 估计 掌握绽开 明媚 兴冲冲 大概 规律郑重 程度 顷刻间 课文范读: 2.二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到):写竺可桢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回答不上来。 第二段(到):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第三段(到):写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细致地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3.三读课文 1.课文围绕什么事物来写的?关键是什么? 2.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呢? 3.表现了竺可桢爷爷的什么精神? 三、精讲点拨 品读课文第一次看花。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1-5自然段。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赵川小学邮编:726305彭锋思考:竺可桢爷爷看花有什么特别之处?圈一圈,说一说,竺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1) 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2) “爷爷,您又看花啦?” (3)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拓展了解竺可桢的习惯) (4)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 3. 指名朗读: 让学生了解竺可桢坚持长期仔细观察、追求精确的品质。 四、写字指导 1.认读生字:绽株泛仰皱曾确估掌 2.师范写,生练习。 五、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完成习字册上的内容。 2. 继续读课文,进一步了解竺可桢爷爷。 第 二 课 时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赵川小学邮编:726305彭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一株 吹皱曾经 精确 仰起脸 估计 掌握绽开 明媚 兴冲冲 大概 规律郑重 程度 顷刻间 2.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3.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合作探究 1. 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相互解答,教师点拨)。 3. 指导朗读。 出示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4.小组分角色朗读第25自然段。 三、精讲点拨 学习第二次看杏花的情景。 1.师: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 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 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 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一朵杏花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也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把握人物特点,感受深刻道理,增长阅读兴趣。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可桢意味深长的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两次看杏花,两年间的跨越,作者运用了一个小节来进行过渡,过渡段不仅自然,而且用语优美,讲究句式的排比对仗,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范例。 “精确”“观察”,是这篇文章两个关键词。与之相对的一些词是“大概”“也许” “估计”“推断”。这两组相对的词语,再结合前文的小故事,可以表现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