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主讲人:谢宇霞,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绪论,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要求:,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学及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一、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中医学(TCM),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又称中国传统医学。它与古埃及医学、古印度医学、古希腊医学并称四大传统医学。但惟有中国传统医学延续至今,并走向世界。,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形成时间:先秦两汉时期。2形成标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大经典的问世。标志着理、法、方、药学术体系的建立。,中华医学,四大经典,皇帝内经:最早的经典理论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被尊称为“医家之宗”;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9卷81篇,前者偏重医理,后者偏重经络、针灸等。,难经:补充内经之不足,尤在脉学和针灸方面有所建树。,伤寒杂病论: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医圣);现存最早的临床医学著作;创立了辨证论治诊治理论。,医圣张仲景,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并提出了四气五味理论。,(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魏晋隋唐时期,2.宋金元时期,3.明清时期,4.近代与现代,1.魏晋隋唐时期渐趋成熟,学科分化,晋王叔和编撰了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晋皇甫谧编撰了我国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隋巢元方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编撰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可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他对医德的论述,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2.宋金元时期学派争鸣,理论创新,南宋陈言(字无择)著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此病因分类法比较符合临床实际,对后世病因学发展影响很大。,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寒凉派。代表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等。,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倡攻邪论(“邪去则正安”)攻邪派(治疗多用汗、吐、下三法以攻邪)。代表作有儒门事亲。,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倡脾胃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补土派。代表作有脾胃论。,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倡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滋阴派。代表作为格致余论。,3.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创“戾气”说,指出温疫病的病因为“戾气”,而非一般的六淫病邪;其途径多从口鼻而入,而非体表。,清叶香岩先生,叶桂(字天士,号香岩),著温热论,阐明了温热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吴瑭(字鞠通),著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瘀血理论的发展,王清任(字勋臣),著医林改错,改正了古医籍中在人体解剖方面的某些错误,肯定了“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脑”,并发展了中医的瘀血理论,创立了多首治疗瘀血病证的有效方剂。,4.近代与现代整体研究,趋向完整,近代时期(鸦片战争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更,西方科技和文化的传入,中西文化出现了大碰撞,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趋势.,综合整理30年代曹炳章主编的中国医学大成,是一部集古今中医学大成的巨著.中西汇通如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即是中西汇通的代表作。,现代时期(建国后),国家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继而倡导以现代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因而此时期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三方面的趋势:一是理论系统、规范化;二是用现代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三是国家大力倡导中西医结合。,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1)组织结构相互沟通(经络系统)(2)生理功能相互协调(精气血津液)(3)病理变化相互影响(有诸内,必形诸于外)(4)诊断疾病(审外揣内)(5)治疗疾病(着眼全局),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达尔文“适者生存”中医“天人相应”(1)季节气候(2)昼夜晨昏(3)地区方域,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1)不同的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产生不同影响。如医宗必读:“富贵之人多劳心,劳心则中虚而筋柔骨脆,富贵之疾,宜于扶正;贫贱之人多劳力,劳力则中实而骨劲筋强,贫贱之疾,利于攻邪”。(2)剧烈、骤变的社会环境对人体影响较大。如“尝贵后贱”“故贵脱势”“尝富后贫”等超出了人体的心理适应范围而引发疾病。,(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处理方法,属中医学两大特点之一。,1.病、证、症的基本概念,症,指疾病的个别临床表现。症状: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如头痛、发热。体征:病人异常的客观征象。如舌苔、脉象。病,即疾病,是一个诊断总称。是对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及病变规律的疾病全过程的概括。如感冒。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包涵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四大要素。可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病机)。,举例说明:,2.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四诊资料辨析证拟定治疗辨证论治2.辨证和论2.辨证和论治的关系治前提、依据的关系辨证目的、检验标准论治,3.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同一种病,证候不同(发病时间、地域不同;所处阶段或类型不同;病人体质不同),治疗各异。异病同治-不同的病,证候相同(似),治疗相同(似)。,因此,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包括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二)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包括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学说等四部分。(三)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包括病因、发病、病机和防治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补充协议5篇
- 瑞安全屋定制安装培训课件
- 瑞吉欧课程模式课件
- 农业碳汇项目市场机遇与挑战分析报告
- 定向工程博士培养方案(3篇)
- 安全文库安全培训课件
- 安全教育重点培训课件
- 以学习任务统整习作单元教学探究
- 方案工程师简历(3篇)
- 入团积极分子培训
- 大众Polo 2014款说明书
- 新媒体运营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
- 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治疗
- (完整word)某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YS/T 843-2012预焙阳极用石油焦原料技术要求
- 招标投标法9个课件
- 风疹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 《企业年度培训计划制定》
-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使用计划表完整优秀版
- 免疫学(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