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浙江专用)_第1页
浙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浙江专用)_第2页
浙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浙江专用)_第3页
浙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浙江专用)_第4页
浙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浙江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浙江专用)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基础知识 (共6题;共37分)1. (4分) 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蓝里。_ 改为 _(2) 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默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_ 改为 _2. (2分) (2017七上西宁月考) 下面没有语病、表意清楚的一项是( )A .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介,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B .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C . 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需要采集大约50万朵左右的花。D .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3. (12分) (2017八下深圳期中)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请默写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_ , _。_ , _。_ ,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深林人不知,_。(王维竹里馆)夜发清溪向三峡,_。(李白峨眉山月歌)马上相逢无纸笔,_。(岑参逢入京使)在木兰诗中,写出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的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 , _。(木兰诗)江南逢李龟年中表达了诗人感慨人生凄凉与世之凋敝,这两句名句是:_ , 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 (5分) (2017八上余姚期中)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是_国著名记者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他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_和_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5. (5分) (2011济宁) 如图是2011年5月13日公布的“健康山东”宣传标识。请认真观察,写出它的构成与创意。构成与创意:6. (9分) (2016八下泰兴期末)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大力倡导读书活动,班里举行了一次“阅读伴我成长”的活动,你也积极参与其中。【材料一】犹太人爱看报,好读书。以色列全国500万人口,平均每5人有一份耶路撒冷邮报;每个村镇都有优雅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人均占有图书馆和出版社居全球首位。犹太人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社会学家马克思、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音乐家贝多芬、画家毕加索、诗人海涅、经济学家巴菲特等都是犹太人。犹太人获诺贝尔奖人数也居世界各民族首位。【材料二】一位日本作家说:“在中国旅行时我发现城市里书店寥寥无几,阅读的人很少。不论文凭高低,不分男女,中老年人打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看电视。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1) 请结合两则材料,从正反两方面概括出一个与阅读相关的观点。(2) 这次活动需要设计一条标语,现在已经有了上句,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续写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上句:博览增长智慧, 下句:_。(3) 你的同桌吴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水浒传,你怎样劝说她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7. (20分) (2013宿迁)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远去的乡村李汉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我和你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它们的摇篮歌,比我和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着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还有的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我有那么好玩,值得它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爬在地上研究它们。当我爬起来,我已经有了我最原始的昆虫学。原来摔跤,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那意思是说,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你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和骨折。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被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葱的做法,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后来,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呢?多浪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我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你听见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疑似世界大战即将发生的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和垃圾等待打扫,别无它物,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该怎样庆祝我觉得值得庆祝一下的时刻呢?我的秘密方法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一片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它们那被阳光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哔哔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的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当他头也不回地走远,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荒芜永恒这时,我才突然明白:我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在挽救那首注定要失传的田园诗。屋梁上那对燕子,是我的第一任数学老师、音乐老师和常识课老师。我忘不了它们。我至今怀念它们。它们一遍遍教我识数:1234567;它们一遍遍教我识谱:1234567;它们一遍遍告诉我,一星期是七天:1234567。(选自汉中日报2013年5月14日,有删改)(1) 文章第段有何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划线句子的妙处。(3) 文章以“远去的乡村”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4) 参考示例,概括作者笔下远去的乡村生活画面,说说你理想中的生活画面。至少写出两组。【示例】听蛙鸣带着微笑入眠听轻风絮语,鸟儿欢歌,忘却所有的烦恼。8. (20分) (2017九上滨海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观秦兵马俑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避、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颔,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注】冕旒(min li):这里代指古代帝王。胼手胝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老茧。(1) 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游踪所见(所想)所感_丰富的历史遗迹,灿烂的诗歌文化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秦兵马俑馆小厅_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秦兵马俑馆大厅规模宏大,形态各异,飞奔向前_(2) 简要分析第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3) 联系上下文,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 (4) 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俑”?请结合文章主旨作简要阐释。 (5)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B . 第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C . 第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D .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段画线诗句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9. (17分)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5)题。【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选自伤仲永)【乙】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选自鹤林玉露)【注】谪:官员降职或远调。昧爽:拂晓,黎明。洎(j):到。趺(f):脚背。(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伤仲永_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就明而读 _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_(2) 翻译下面的句子。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3) 【甲】文写的是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常人的故事,开头为什么要交代他的家庭出身(世隶耕)?(4) 【乙】文“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可见张无垢是个_的人;“如是者十四年”,可见张无垢是个_的人。(5) 看到两文主人公的学习态度,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0. (7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春日(宋)晃冲之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