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讲人:XX,.,2,壹,贰,叁,肆,伍,前言:道德经间简介,道教的起源与发展,道家思想的特色,道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圣人的榜样与示范,.,3,壹、前言,.,4,道德经又名老子,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全文分八十一章,五千余字,涵盖了宇宙观、人生观和社会政治观,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基本范畴,所谓“道”,是指“究竟真实”而言,亦即万物的始源与归宿,万物的基础与动力来源;而“德”则是“道”的展开,是“道”在人生、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道家立说的目的,是要在变化生灭的世间,找到究竟真实(道),使人可以适应万物的变化,进而自在逍遥。,.,5,在中华文明五千年进程中,儒家和道家一直是两大思想支柱,无关乎谁好谁坏,我们应该学习儒家“以人为本,积极入仕,造福天下”的仁者典范,还是学习道家“物我两忘、超然于世”的超脱情怀呢?其实,儒、道二家并非分庭抗礼,而是相符相成,我们既要有儒家“仁、义、礼、智、信、孝”的道德观念,以人本思想去造福社会;更要有道家思想中“无为,超脱”的胸怀和思想境界。,.,6,老子思想的集大成的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德尼采(1844-1900)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这句话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人人都知晓的、但鲜能真正理解的真理:有死之人的思想必须让自身没入深深泉源的黑暗中,以便在白天能看到星星。-德海德格尔(1889-1976),名家论“道”,.,7,贰、道教起源与发展,.,8,道教的起源,1、道教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崇敬自然和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方术,逐渐演变成殷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到了周代,所敬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个系统。并把崇敬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尊祖。盖所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到春秋战国时期,上古宗教经历了显著的理性化演变,与社会文化知识的分化相结合。至此,道教思想的雏形渐渐清晰。2、汉初有黄老道,推尊黄帝为五帝之首,并以老子学说为治国原则。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道才受挫。,.,9,道教的起源,3、东汉灵帝时,张角倡太平道,道师持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以符水治病。后发展为数十万人,乃发动农民起义,倡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遭镇压。此时,汉中张修,以“老子”劝导病人,使病家出米五斗,号称五斗米道。张鲁杀张修取而代之,自号师君,使五斗米道成为他割据巴汉的工具。张鲁降曹操,受封为镇南将军。此派道次提出“太上老君”的神名,与“道教”的教名。,.,10,道教的发展始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原因是:1、炼丹成仙的宗旨,迎合了贵族的精神需求;保身隐居的生活方式,受到厌世士人的欢迎;符箓斋醮的消灾治病方法及互助共济的道规,吸引了苦难中的民众。2、利用老庄之学,形成一般迷信所缺少的神学体系;又与儒学在观念上呼应,维护纲常名教,以此得到统治者的信任。3、它的养生论与医学,有科学成分与实用价值,又能包容各种观念,形成丰富的文化系统。,道教的发展,.,11,叁、道家思想的特色,.,12,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西汉初年、唐朝初年,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唐玄宗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前朝苛政之后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道家思想的核心,.,13,1.因应天下大乱,意图彻底解释及解决人的生命问题。2.方法是跳脱“人中心”的思考模式及价值判断,转而把握究竟真实道。3.以道代天,显示革命性;与其修德,不如觉悟,只适合“老者、失意者、智者”。4.由此化解虚无主义的危机,并且开启了从真实到美感的途径。,道家思想的特色,.,14,道家与儒家的对比,儒家1、儒家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社会性。2、儒家以天为至上,突显历史背景。3、儒家企盼天人合德,人须行善以求至善。因此衍生出“仁”“义”“礼”“智”“信”“孝”,道家1、道家不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自然性。2、道家以道为至高所有,展现宇宙视野。3、道家向往与道合一,人需智慧以求解脱,超然于俗世之外,思想畅游在九州之间,不受约束。,.,15,老子与庄子的对比,老庄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那么二者的道家思想核心有什么不同呢?,.,16,老子的虚静解读,1、以认知为区分(人对万物的关系)“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1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2章】首先,人在生存时要学会认知事物,理清利于害,何为利,何为害是要进行相对的比较,小猫与老虎比较,小猫是可爱的宠物,老虎是凶恶的猛兽。接触的一切都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过程。认知后就会形成区分,大多时候人们习惯于趋利避害。,(一)认知力,.,17,老子的虚静解读,2、以认知为避难(人对万物的关系)“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第9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46章】“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第13章】通过对事物积攒的经验和学习,人们知道了“与万物”的关系,也明白了短视、近利可能造成的后遗症。于是就以道家的认知方法作为“避难”的良方,不与一般人持相同的见识,相对的看事物,并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塞翁失马”的故事最深刻的揭示了老子的辩证思维模式,符合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学说。明白了这一道理,无异于深通人情世故,免于责怪与患难,可以平静而安全地度过一生。,.,18,老子的虚静解读,3、以认知为启明(由道来看一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第16章】在老子的理想中,还须再往上跃升,即以认知为“启明”。所谓启明,就是要由“整体”观点来看待我与万物,使一切合而为一。在此,“整体”所指涉的正是“道”,因为万物(包含人类)皆由道而来,并且也将回归于道。在指导我们生活的方面,这是一种超然的思想境界,告诫我们要有整体观,而非局限于细微末节之处。,.,19,老子的虚静解读,(二)道是整体:致虚极,守静笃,追求“虚”,要达到极点;守住“静”,要完全确实。万物蓬勃生长,我因此看出回归之理。一切事物变化纷纭,各自返回其根源。在此,虚之后,能空能明;静之后,能安能观。能够明而观,就将觉悟万物源生于道,也回归于道。然后个人不仅不会轻举妄动,刻意造作,喜怒随人,而且还可展现“万物静观皆自得”的趣味。静以安心,生发出无数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在工作生活中,这种由静而衍生智慧解决工作难题的境界,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并努力达到的。,.,20,老子的虚静解读,(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六十七章】前引之文的意思是:我有三种法宝,一直掌握及保存着。第一是慈爱,第二是俭约,第三是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其中“慈”是描写母亲的爱。万物源生于道,道对万物有如母亲,无不包容、肯定与珍惜。同理,悟道者对百姓也是一片慈爱之心“俭”是对待万物的态度。只有自奉俭约的人,才会充分利用资源,让万物的功效推广开来,亦即让天下人都分享得到所需之物。“不敢为天下先”是说悟道者既不认为自己胜过别人,也不率先倡导某种言行风气。他的温和谦虚与退让居后,是为了代替道来为众人服务。,.,21,老子的虚静解读,(四)、无为:无心而为,顺其自然,“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三十七章】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第五十七章】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做不成,无为是不妄为产生的结果,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到办不好的。老子笔下的圣人,或悟道者、有德者,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体现“道”的神奇功能,让世间平静安详,人与人,人与万物也都可以和睦相处。,.,22,道德经与现代企业管理,1.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老子曰: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生长。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七章】这说明了企业永葆活力的真。正因为如此,许多企业把服务社会作为企业的价值取向。,.,23,2.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老子提出:“治大国如烹小鲜。”【第六十章】就是认为要爱国治民,这与现代管理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儿胃肠道超声课件
- 小儿窒息课件
- 冻肉食品供应合作协议书
- 家庭财产协议怎样取消合同
- 小儿推拿积食课件讲解图
- 关于锰矿加工的合同范本
- 上海美甲店转让合同范本
- 小儿推拿呕吐病例课件
- 三一铆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试题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西安经开第一学校新初一分班英语试卷含答案
- 酒店建筑装饰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燃气轮机余热回收技术-深度研究
- 家政就业安置合同范本7篇
- 老龄化背景下的长期照护需求-深度研究
- 《认识创业投资》课件
- 2025年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知识押题试题库及答案(共九套)
- 专业鞋品采购协议模板2024版
- 太阳能热水器维保合同2025年
- 《护士职业素养》课件
- 西安26中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