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时同步练_第1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时同步练_第2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时同步练_第3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时同步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时同步练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对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这篇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大力扶植年轻人”的观点,是期待年轻一代来取代老一代,自己则从集体中退出,最终体现自我价值。B本文以清晰的条理,诙谐的语言、谦虚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紧紧抓住了观众和读者的心,收到了成功的演讲效果。C文章最后,作者引用心理学家荣格的公式是为了表达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具备团队精神。D作者举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出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例子,是为了阐述“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的观点。2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 发点是“格物”和“致知”。(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看着令人叹气,不想再看下去了)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这正是夏天!小麦是金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堆成垛在绿色的牧场上,鹳鸟用它又长又红的腿子在散着步,噜嗦地讲着埃及话。B天气多么暖和,多么晴朗呀!小弗朗士看见林边树梢上画眉在吟唱,锯木厂后面的草坪上传来普鲁士军人操练的声音。C通过日本名古屋市长质疑南京大屠杀事件,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日本至今仍有一些人企图颠倒历史黑白。D能否根治校车安全隐患问题,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措施之一。4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侧。B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一平天下。C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查,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D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建性的发现。5 . 下列对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一文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作者顾拜旦是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B本文是顾拜旦在1919年4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发表的演讲。C作者认为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是勇气。D本文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奥林匹克精神使人养成平和自信的品德,包括并超越了一般体育运动,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是属于大众的。6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的日记不仅记录了他对圆明园的惊叹,也记录了皇帝家庭鲜为人知的生活。B做人要正派,要品行端正,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吗?C在贫瘠中创造出的丰饶,是永远不会枯竭的。D他在信中充分表达了自己长年在外,不能侍奉左右,反而连累老母牵挂的愧怍之情。二、现代文阅读材料一:“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节选课文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材料二:闻一多1930年秋,闻一多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当时的青岛是一个殖民统治影响相当严重的海滨名城,日本人在此气焰嚣张,为非作歹。曾有青岛大学学生在海滩上无端被日本浪人打得遍体鳞伤,日本浪人反把学生送到警察局扣押。警察一面向日本人谄笑,一面打电话指责校方放纵学生。闻一多闻而大怒,一面大声疾呼:“中国!中国!你难道亡国了吗?”一面找校长评理。在闻一多和学生们的强烈抗议下,警方不得不释放学生。1932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派系纷争,风潮迭起,闻一多受到不少攻击与诽谤,被迫辞职。- 摘自网络材料三: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7 . 材料一主要讲了闻一多先生哪些事件?请加以概括。8 . 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材料一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9 . 理解材料一中划线句子的含义。10 .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是做了再说(这里的说的含义是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这里的说的含义是吹嘘,自诩)B“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中的“精神食粮”是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