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_第1页
武汉市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_第2页
武汉市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_第3页
武汉市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_第4页
武汉市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市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以讽刺的笔法,写可笑之人、可笑之事,蕴含着深刻意味。B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人物个性鲜明。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C故乡选自呐喊,题材是小说,文中的“我”即是鲁迅。“我”面对久别重逢的闰土,由“不知道怎样说才好”直至“说不出话”的根本原因是闰土信守的封建等级观念让“我”感到无限悲凉。D艾青诗选中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我爱这土地中“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2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故乡选自呐喊,作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文章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B范进中举节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这时正是桂花开放的时节,所以金榜题名也称为“折桂”。C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个小时,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一句,“更定”指初更时分,晚上八点左右。D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手足”代兄弟,“桃李”代学生,“鸿雁”代书信,“桑梓”代异乡。3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泛指文章辞藻。B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其字希文,谥号文正,有陶庵梦忆流传于世。C鲁迅的故乡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分别选自呐喊和且介亭杂文。D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二、基础知识综合4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y( ),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xio( )骨立。即使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几案(_) 铮铮(_)作响 游y(_) 形xio(_)骨立(2)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原句:即使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修改句:_。三、字词书写5 . 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别让感恩教育变成了哭泣表演郭展不久前,一则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视频里,某小学的数千名学生在听了某教育家关于向母亲尽孝的煽情感恩演讲之后集体痛哭。上千网友众口纷纭的争议点是在这场感恩教育中体现的“道德绑架”和“道德作秀”。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就凭“我给了你生命,还把你养大”这一点,子女就绝对不能对父母说“不”。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抓紧机会对自己的儿女进行思想上的控制。那么,父母又为何如此重视来自孩子的感恩之心呢?答案十分实际。直截了当地说就是价值。有学者提出,父母期待从孩子身上取得的价值分为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所谓经济价值更多是为了“养儿防老”;而精神价值更多是达到“父为子荣”。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不理解,难道孩子赡养父母不是义务吗?在我国,孩子赡养父母是义务,当孩子拒绝赡养父母时,父母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但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注意点:中国传统意义中的“老有所养”,在某种程度上比其他国家更加重视老人和子女的同居问题。如果子女将老人委托给养老院,或者只是有金钱上的支援却淡漠了人情上的冷暖,也会招之不孝的骂名。那么在其他国家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日本在20世纪70年前后就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社会福祉体系,其中的“年金制度”则较好地保障了大部分老人在退休后能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这使他们即便不那么依靠孩子也能过上相对不错的生活。同时日本的养老院制度也比我国相对完善。整体而言,赡养老人的职责由政府承担了一部分,这就使子女的负担相对减轻。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的家庭教育便不是那么重视“孝心反哺”了。而新加坡为了推动国家对老人进行支持和赡养从而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鼓励和政策。例如,当子女和老人在同一个家庭中共同生活时,政府会免除该家庭的一部分税金,以及部分面向高龄者的福利政策以家庭为单位实施,等等。这样的政策使得养老的责任被各个家庭所分担,也就是说,用政策来促进子女主动承担养老责任。然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制度仍在健全和完善中,加上民族极多、国土面积辽阔造成的地域社会意识上存在差异等原因,因此不能和上述国家一概而论。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目前只能相对加强关于孝顺的教育,用感恩的力量促使各个家庭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孝乃美德,孝本无错。只是如果社会以及父母过度重视将来能否得到孩子承担的反哺以及担忧老无所养,从而带有强迫性地对孩子实施“填鸭式感恩教育”的话,我们不得不对其有效性表示担忧。毕竟,孝不是体现于言辞与眼泪,而是付诸行动。所以,还是让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去公园吧,当小脑袋们在晴空之下绿荫之上,和父母充满温柔的目光对视的时刻,他们心中油然而生的“希望和爸爸妈妈一直这样幸福地生活下去”的愿望,一定比在高音喇叭下催出的泪更能长久地保存下去。(选自2017青年文摘有删改)6 . 阅读全文,概括作者的观点。7 . 文章第段用一则视频引起网友的争议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8 . 文章三段除了道理论证外,还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9 . 阅读下列材料,你对第段划线句子是如何理解的,谈谈自己的观点。材料:国内,“感恩”更多的是一个单方面输出的过程。正如“专家”所说的“妈妈很伟大,但是有时很可怜,所以你们要懂得感恩!”国外,“感恩”源于宗教,比如:我感恩我的父母给了我生命,我感恩我的孩子让我成为一个新的父母,让我的骨肉有所传承。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内容愈加丰富、方式也日益多元化,从读纸质书到读电子书,再到如今的“听书”(即有声阅读),当碎片化的时间成为互联网争夺的重点后,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记者采访读者和业内人士了解到,有声阅读确实被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何谓有声阅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说,是指通过有声方式,包括通过录音带、CD、有声读书机、广播、网络语音播报如移动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包括图书朗读、故事、外语学习、书评与图书介绍等”。(材料二)近年来国内有声书市场也表现惊人。据业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中国听书市场规模为32.4亿元,同2016年相比增长36.7%,粗略估算,2018年有声阅读的市场规模约45亿。该负责人介绍,“在我们平台上,目前的有声书付费的活跃用户每天听书时长达3个小时,高频用户一年听书15本以上,听书这一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不过,仍有一些读者不习惯这种阅读方式。蒋斌(化名)说,自己一直以看纸质书为主,“我习惯在看书的时候前后情节对照着来看,经常要往前翻,纸质书是看着最舒服的,有利于集中精力。而且有声读物内容不全,有些书没有,有些课程设置不科学,听起来不好理解”。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亦显示,当被问及“不听书”的原因时,“没有听书习惯”是首要原因,超过半数的国民选择这一选项,“不喜欢听书的形式”“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不了解有什么听书渠道”“听书付费比较高”“听书平台技术不过关” ,也是制约国民听书的因素。(材料三)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有关“听书率”的调查数据10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不仅局限于纸质阅读。B“听书”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可以用耳朵代替眼睛,更好利用碎片化时间。C读者不习惯听书这种阅读方式,主要原因是不喜欢听书的形式、听书付费比较高、不了解听书渠道。D2016-2018年,有声阅读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年均增长达30%以上,发展态势很好。11 . 阅读材料三,请简要说说未成年人群体的有声阅读情况。12 . 如何让更多人接受“有声阅读”?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理解。(三)阅读保护传统村落不能只有呐喊一文,完成下面小题。7136个传统村落在网上公示,其中2555个已正式进入国家保护视野,听上去似乎是个不小的数字。但当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已评审到第四批时,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这位发起者,却注意到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依然阻挡不住村落的濒危和被破坏,很多纳入国家名录的村落已面目全非。”比这更让他忧虑的是,还是找不出一个特别好的办法从现在的困境中走出去。对于传统村落的濒危和破坏,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城市人,对此有着同样的感受。而且正如冯骥才所说,就目前来看,传统村落的濒危和破坏还是进行时,基本看不到一个救济办法,谁也不敢预料,这种濒危和破坏会到什么时候为止。说到传统村落保护的意义,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我们知道,很多人在精神上、心灵上都拥有乡土情结,文化人更是把自己皈依的乡土,作为自己文化的故乡、精神的原点。如果对此觉得有些玄虚的话,不妨看看春运吧。那么多人,为了一张回家的票而辗转反侧,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人们心灵最深处,有着浓重的乡土情结。当我们今天感慨传统村落的处境时,其实面临濒危和破坏的,不仅是其形,还有其神。与传统村落同时消失的,还有传统村落原本所具有的传统风俗和文化形态。冯骥才曾经呼吁,“因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痕迹,比如节日民俗、音乐舞美、曲艺杂技等,大多都活态地保存在各地村落里。”若传统村落没了,那么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有可能还给历史,还给老祖宗了。其实今天说到保护传统文化村落的意义,已经人所共知了。远远不止是冯骥才,很多人都为此发出过呼吁;也不仅仅是民间人士,包括很多政府人士和政府部门,都作出过努力。早在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就发布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计划用3年时间,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现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已评审到第四批,同样说明了这一点。保护传统村落,所面对的形势、面临的挑战,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不仅因为,一个经济勃兴的年代对于传统文化村落衰落的轻视;还在于传统村落的主体,及生活在传统村落的村民,他们也在向往现代化生活,渴望发生改变。然而,这不是传统村落衰落的理由,传统和现在,中间还是能够找到平衡点,关键就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以多大的决心保护。现在针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基本还处于呼吁和呐喊阶段。对于冯骥才这样的民间人士而言,也许只能呼吁和呐喊;但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却应该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选自南方都市报,毛建国)13 . 简要概括传统村落的濒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14 .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节画线句的论证效果。15 . 第节中的关联词语“不仅还”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6 . 结合作者的观点,谈谈你对“传统村落保护”这个问题的看法。五、句子默写17 . 按要求填空。(1)烽火连三月,_。(杜甫春望)(2)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3)白头吊古风霜里,_。(陈与义登岳阳楼)(4)相顾无相识,_。(王绩野望)(5)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好峰随处改,_。(梅尧臣鲁山山行)(7)三峡中,作者用奔马和御风作比较,体现出夏季三峡水流迅猛急速的句子是:“_,_。”六、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刘向说苑)注释:致邑:送一座城。18 .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优劣得所B是亦不可以已乎转转不已年事已高C乡为身死而不受曾子不受临危受命D万钟于我何加焉先生非求于人无动于衷19 . 翻译两处划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翻译:乡人为了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房屋的华美而接受了(优厚的俸禄)。理解: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尚能舍生取义;在优厚的物质条件面前,却迷失了本心。这句话通过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义与利的选择何其艰难。B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翻译: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节操了。”理解:这句话是孔子对弟子曾参的赞许,他认为曾参拒绝鲁君致邑的行为,是符合道义的。20 . 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乙文中曾子为什么不接受鲁君致邑,以及链接材料中的公孙仪为什么不接受国人献鱼。(链接材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即:假如。下人:迁就他人。七、课外阅读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史记吴太伯世家注释:吴太伯,即泰伯。 圣子昌:圣,指道德智能极高。昌,后来的周文王。荆蛮:泛指南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