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四川省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4分)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已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2(4分)“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3(4分)“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BCD4(4分)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5(4分)如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A南京条约签订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6(4分)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7(4分)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ABCD8(4分)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9(4分)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10(4分)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11(4分)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民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12(4分)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A冷战格局的扩展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美苏的直接对抗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二、非选择题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图。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14(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 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序号批准时间条文节录41791年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101791年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151870年第一款 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221951年第一款 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261971年第一款 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予以说明。 材料二 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2)参照、,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的整理和陈述。(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政治文明建设历程中的共同经验,并举其他相关史实证明。2015年四川省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4分)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已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荀子思想主张的掌握。【解答】“克己复礼”是春秋时期孔子所提出的主张,而题干所给出的时间是“战国中后期”,故A项错误;“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将儒家与法家的观点相融合,故B项正确;“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观点没有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故C项错误;“选贤举能”是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观点也没有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中儒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的掌握,了解在战国末期,儒家吸收其它学派合理成分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2(4分)“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官制的变迁中书与尚书令官职。考查对中书与尚书令官职的职权、演变等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学生对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解答】根据题干中“中书、尚书令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这句话可知其介绍的是少府属官中书、尚书令,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居真宰相之任”这句话可知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的职权和宰相差不多但并不能代表他们就是真正的宰相,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中书、尚书令去公顷甚远浸以华重居真宰相之任”的描述可知中书、尚书令的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提高,故C项正确。题干中关于中书、尚书令发展过程的描述并未表现出曲折的经历,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变迁中书与尚书令官职。除了要掌握中书与尚书令官职的职权、演变的知识,还应掌握代古中国中央官制的运行机制、变迁等知识。3(4分)“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BCD【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考查宋词的相关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故正确;一般词的句子是长短参差不齐,故错误;两宋时期,市民阶层扩大,生活水平提高,要求丰富文化娱乐生活,并且词曲能吟能唱,更能表达思想感情,故正确;两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优秀词人和词曲作品,且不同阶段其风格独特,故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宋词:1、变化:公元七世纪末到八世纪中期,即唐玄宗开元前后,逐渐形成词这种文学形式。经过五代到两宋,是词的全盛时期。2、兴盛的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3、要派别:婉约派:即婉转含蓄。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豪放派:风格是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4(4分)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考查“师夷长技”思想的相关知识,学生解读、分析理解材料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可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外之间的交涉事务应该是呈增多的趋势,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总理衙门大臣交涉事务”等信息,可知其主要描述的对外交涉事务,而不是洋务运动,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立宪思想,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尚有色然以惊者”可知当时的总理衙门大臣对西方事务完全不通,从而说明了当时洋务人才的缺乏,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准确解读和理解。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即可。5(4分)如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A南京条约签订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解答】第一鸦片战争战败后,中英签署了南京条约,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英国,故A项错误;中国西南门户被迫开放是中法战争的结果,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法国,故B项错误;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日本,故C项错误;结合图片有美、英、日、法的国旗,明显显示的侵略国家包括英、法、美、日等国,可知这次“战事”应该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结束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解题的关键要看懂图片反映的相关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联系。6(4分)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婚姻习俗变革。【解答】题干中提到“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说明该撰稿人在婚姻观念上依然保有传统思想,但其个人思想并不能代表整个新潮社团的思想观点,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说明该撰稿人在婚姻观念上依然保有传统思想,表现出了当时的有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的现象,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国家对社会婚俗的态度,故C项错误;题干只能体现部分人依然通过八字、命书决定婚姻,但不能代表当时所有人都接受,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通过材料分析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婚姻习俗变革的了解。7(4分)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ABC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解答】根据题干中“1935年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这一信息可知国民政府开始制定出了对国民经济建设进行计划指导的政策,这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相符合,故正确;1935年中国仍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然处于列强的压迫之下,故错误;1935年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制,有利于对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进行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故正确;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制,有利于官僚资本的膨胀,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旨在通过材料分析考查学生对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的理解能力。8(4分)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分析】本题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思想解放运动的认识,意在通过材料考查相关知识点。【解答】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当时的社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想舆论,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因为批判了左倾错误思想而准备后事”的这一现象,可知当时“左”错误还未完全结束,故B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召开,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而安排后事”可知这一时期“两个凡是”的思想依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9(4分)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点十二铜表法。【解答】十二铜表法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与罗马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49年,说明其属于公民法,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十二铜表法的了解,属基础题。10(4分)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两项不相关;C项“经济发展”外延过大,“对立”也不准确。进一步可知,D项客观准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解题的关键要认真分析材料并和所学知识相联系。11(4分)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民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分析】本题考查了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题干中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所提到的“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这句话与谴责纳粹德国之间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这句话并不能体现出担心欧洲大陆战争威胁日益临近的思想,故B项错误;爱因斯坦是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其当时在科学界处于科学中心的地位,因而其移民到美国意味着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与题干中郎之万所说的“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这句话意思相近,故C项正确;“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这句话与科学家全球流动的思想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12(4分)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A冷战格局的扩展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美苏的直接对抗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分析】本题考查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相关知识。考查朝鲜战争以及朝鲜的分裂,学生识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题干中的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显示的朝鲜战争的情况,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经济复苏的经济措施,与朝鲜战争无关,故B项错误。在朝鲜战争中苏联并没有直接参战,故C项错误。朝鲜战争与联合国势力的扩张之间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朝鲜战争:1、原因:朝鲜半岛出现两个对立政权;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需要。2、爆发:1950年6月内战爆发;7月美军侵入,并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威胁中国安全。3、抗美援朝:1950年10月彭德怀帅军入朝作战,1953年7月签定停战协定。4、影响:性质:二战后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大规模局部战争;对东亚:造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对中国: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捍卫了国家安全,支援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中美关系: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二、非选择题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图。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分析】(1)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应把握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明清中国的影响。(2)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应把握明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解答】(1)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认知能力,从而本问有一定的难度。审题时注意把握“交流与联系”主题,图示信息有三点:“新世界”与“旧世界”;双向交流的品种,既有动植物品种,也有疾病品种;新航路开辟时代所特有的三桅杆帆船。即可知本题是在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相关内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图片,围绕以上主题,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展开解读,把握住“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交流,但也给落后地区带去了灾难”。重在强调积极影响,以体现题干材料主题。(2)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从而本问也有一定难度。审题时应注意把握“对明清中国”的影响,重点把握经济问题、劳动力问题、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主要涉及经济、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环境方面,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展开认识。重在强调积极影响,即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习惯等。故答案为:(1)新航路开辟;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2)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进行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学生在作答时应相关能力的运用。14(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 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序号批准时间条文节录41791年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101791年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151870年第一款 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221951年第一款 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261971年第一款 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予以说明。 材料二 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与医院签订合同协议
- 汽油发电机购买合同范本
- 浙江网上申请就业协议书
- 终止车辆承包合同协议书
- 高校县中托管帮扶协议书
- 法律合同解除协议书范本
- 私人财产转移协议书范本
- 瓷砖店铺转让合同协议书
- 社区矫正基地服务协议书
- 洁净室车间出租合同范本
- 电机维修协议合同
- 艾梅乙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 机动链锯操作规程
- 2025年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笔试试题题库(附答案)
- 兼职中医师聘用合同范本
- 渣土运输方案
- 2025-2030中国包装印刷行业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高职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第2版)-课程思政案例(结合知识点)
- 2025年大学食堂食材采购协议
- Drager呼吸机使用指南
- 办公用品、易耗品供货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