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模拟)_第1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模拟)_第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模拟)_第3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模拟)_第4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75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用典故的一项( ) A .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B .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C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D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 (1分) 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 你似一位巨人,y_立在母亲长江的肩头;你似一道彩虹,披拂在母亲长江的胸前;你似一条丝带,围系在母亲长江的腰问闻名xi_迩的苏通长江大桥,作为民族之骄,盘踞于长江之上,犹如一条巨龙,曲折而wn_蜒,苏通两地从此天堑变通途。3. (1分) (2019八上韶关期中)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柴门何萧条,_。曹植(梁甫行) (2) 崔颢黄鹤楼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 (3) 几处早莺争暖树,_。(钱塘湖春行) (4)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 把王维使至塞上默写完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_,_。4. (1分) (2019九下夹江模拟) 某校8年1班的学生上街开展“在铭牌标语中学语文”的实践活动。他们在一个药店看到了如下文字:药店名:“糖尿病专卖店”。药店柱子左右两边写着宣传语,分别是:“祛除糖尿病史”,“品味健康人生”。 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改正其中的错误,并说明修改的理由。5. (10分) (2019八上温州开学考) 名著阅读 (甲)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式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他没戴帽子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农民谈话,一边认真地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银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边的行人一起在走。他的谈话、举止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活泼的人。(乙)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农民喜欢红军吗?”“喜欢红军?他们当然喜欢。红军分地给他们,赶走了地主、收税的和剥削者。”(这些“红小鬼”都有他们的马克思主义词汇!)“但是说实在的,你怎么知道他们喜欢红军呢?”“他们亲手替我们做了一千双、一万双鞋子。妇女给我们做军服,男子侦察敌人。每户人家都送子弟参加我们红军。老百姓就是这样待我们的!”(丙)“那你得缴多少税和地租呢?”“四十元一年!”“那是在红军来这里以前?”“是的,现在我们不缴税”“但是有这样的不同,”一个青年农民插嘴说,“如果我们的街坊说我们没有帮助白军,红军就相信了。但是碰上白军,我们即使有一百个好人为我们担保,而没有一个地主,白军仍把我们当红匪。可不是这样?”那个老头点点头。(1) 文段(甲)摘录了对三位红军领袖的外貌及言行举止描写的语句,他们分别是: _ _ _(2) 文段(乙)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的情节。( ) A . 过大草原B . 四渡赤水C . 飞夺泸定桥(3) 斯诺在书中采访记录了很多少年、“红小鬼”、农民等说的话,有哪些用意? (4) 斯诺在书中指出:“红色中国”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会获得胜利。请根据全书的阅读体验和以上材料,阐述“红色中国”终会胜利的原因。 6. (16分) (2019九上芜湖月考)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世上最好的地方冯雪梅母亲总说,这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家。我不这么想。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那个城市对于我的父母而言曾经很陌生。他们一无所有,就那么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开始营建一个家。我记得小院里的槐花香,记得在大树下跳皮筋时唱的儿歌,记得母亲在公用的自来水龙头下洗一大盆的衣服,父亲在家门前的空地上刨木板做家具。那时候我对家的理解就是小院里那间挂着竹帘的小屋院子里的房子都是相同的结构,唯一不同的是各家挂在门口的竹帘。父亲把买来的竹帘细细打磨光滑,以免扎着人,母亲用旧的格子布将竹帘的边细细缝了,既好看又耐用。父亲是那种闲不住的人,就那两间小平房,也被他动着脑筋规划过家具都是比着屋的尺寸做的。我实在不知道父亲如何有这样的手艺,只是觉得天底下没有他做不了的事儿。原先屋里的地上铺着砖,父亲弄了水泥来,将地重铺了一遍。那在全院是独一无二的。那个夏天里,我最得意的事就是在地上铺了席子,摆上跳棋,然后请同伴来玩,并让他们参观我带着书架的小床。我一直认为我的家是最好的家,直到有一天,我去了同学住在高楼里的家。当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都市的车水马龙,看着远处暗红的云彩和一点点落下去的夕阳,突然觉得我的家和这里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我的愿望不再是躺在水泥地板上看小说,而是在高楼的阳台上支一张椅子,看风景。这样怀想了许久,我的家就真的到了高楼上。楼房建造的那段日子,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跑去看,然后想象着阳台的位置和摆一把什么样的椅子在阳台上。家搬进高楼的那天,我几乎在阳台上站了一下午。我不仅有了可以看夕阳的阳台,还有了自己的一间小屋。家真的不一样了。当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悠然自得地看着楼下的人群和远远的树影时,觉得也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初夏的黄昏,风轻轻吹着,天气好极了,能见着远远的一抹青山。那一抹青山让我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幻想。那应该是秦岭的一点影子吧,山这边的景色我知道,山那边呢,是什么模样?由此而来,想象也一天一天地扩大,这种不着边际的幻想终于使得我离开家去了他乡,因为我重新觉得有比家更好的地方。我在江南江北穿行了几年之后,找到一个停留的地方,开始自己的生活与我的家,我的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挑选明快的装饰布,让屋里的色调一致,而不是像母亲那样计算哪一种布做窗帘更耐用或是哪一种床单的价格更实惠;我打掉屋的墙让客厅适应我喜欢的家具,而不是比着屋子的大小买家具;我找小时工做家务忘记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家训;我甚至不开伙今天肯德基明天麦当劳。我按着自己的想象构建着自己的生活和幸福。突然有一天,当我在西餐桌上舞刀弄叉对付意大利通心粉的时候,猛地记起父亲说的一句话:还是自家的手擀面好吃。母亲的笑和家的影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眼前。隔着电话线,听母亲的乡音。北方的冬日,阴着天,风很冷。暖暖地母亲在问:过年回家吗?冬天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乡的城市。车晚点了,当我远远地看到家时,长长地出了口气。天晚了,楼梯的灯都熄了,走到家所在的那层楼,却见那盏灯亮着。猛然间明白,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这世上最华丽的地方也许不是家,但他永远是一个最好的归处,是牵扯不断的惦念和牵挂,是在不知不觉中渗入的生命的一部分。家是那盏燃起的灯光,为着行色匆匆、漂泊的脚步。(1) 第自然段详写作者幼年在大院中生活情景有何作用? (2) 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3) 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变化。请概括其心理变化过程。 (4) 作者认为“世上最好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7. (12分) (2019九下南开模拟) 阅读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梁鑫峰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测深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的一个特点是: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这也是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的一个特点。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増加。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了下去。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还有一个特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中央裂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产生这些差别主要是因为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选文有删改)(1) 下面对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中央裂谷。B . 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C . 1925-1927年,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D . 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确认了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2) 下面对文章第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列数字、下定义、举例子B .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C .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D . 打比方、下定义、列数字(3)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自然段画线句子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只不过”是“仅仅”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人们对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并不是很了解。B . 大洋中脊的发现,让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板块运动理论。C . 大洋中脊中轴线上众多“火山口”喷出的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成为岩石,形成了新的洋壳D . 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8. (11分) (2019七上新昌期中) 文言文阅读 岳柱八岁指瑕岳柱字止所,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钏,诘之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之?”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注释】陶母剪发:晋朝政治家、军事家陶侃少年时家贫,一次朋友来访,陶母无力招待,便剪下自己的头发,卖钱换酒,招待客人。钏(chun):镯子 诘:问(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金钏可易酒_ 观此可以知画理矣_(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诘之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之?”(3) 这则故事可以看出乐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9. (16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宋明臣言行录【注释】昏怠:昏沉困倦辄:就。沃:浇。这是“洗”的意思。食不重肉:不多吃肉。(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