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B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D中国的“上元”指农历正月十五;“下弦”指农历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孟秋”指秋天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2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虚妄愧赧(nn)怅(chng)然矫(jio)揉造作形销骨立B作辑体恤(x)宽宥(yu)自惭形秽(hu)如雷灌耳C箴言豢(hun)养嗤(ch)笑孜孜(z)不倦鸠占雀巢D阔绰亵(xi)渎诓(kung)骗心无旁鹜(w)根深蒂固3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地方真是荒凉啊,人迹罕至的,寸草不生呢。B2019缘来新昌氧气音乐节时,新昌十九峰景区人声鼎沸,前来参加活动的人络绎不绝。C我们在学习中,不能不求甚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D校园艺术节开始了,舞台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男少女们尽展青春风采。4 . 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推诿谛造好征兆天依无缝B曝光山冈绵制品至高无上C抉择折断大货车幅园辽阔D揶揄校勘刹那间生杀与夺5 . 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05年5月28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B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C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D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6 .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医生为年青时英国作家萨维奇治病。作家长期潦倒,健康状况极坏,好不容易才保住一条命。医生最后把一张医疗账单送给他告诉他:“我救了你一条命,你应当有所报答”。萨维奇递给医生一本书萨维奇的一生,并幽默地说:A你应该多看看书。B我把命还给你。C医生这么爱财不好,还是多读读书。D读读我的一生,你会知道你提出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问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余荣华的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完成下列小题。“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们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7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8 . 简析第段的论证思路。9 . 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材料: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对瞬间释放的驾驶船压力、每秒250米的直面风、零下40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机长刘传健人们称为“英雄机长”。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追思沈从文先生李辉(1)最后一次见到沈先生,是在他逝世前的两个星期。那是1988年4月下旬,在前往贵州参加一个笔会之前,我去看望他。(2)他依旧坐在他的藤椅上,同几年前相比,显得更加苍老。或许是因为没有戴假牙的缘故,脸庞更为消瘦。右手已经完全失去知觉,萎缩无力,搁在靠椅上。左手也极少动弹,置放在左腿上。他说话虽然有些含混不清,但思路很清晰。和其他一些我所熟悉的老人一样,谈到往事时,他的记忆好得让人吃惊。有时候说到高兴处,说着说着,他便抿着嘴想笑,又笑不出来,得憋上好久,才呵呵地笑出声来。那神情,真是像一个可爱的老人。(3)我同沈先生接触不过几年时间,且是在他的晚年。沈先生留在我的记忆里的,虽然也有人们通常所说的谦和的笑,以及柔和的声调,但是,最清晰的倒是他的风趣、活泼,还有孩童一般的任性。这也许是老人的共性,但在他的身上,对于我却那么富有情趣。(4)一次我去看他,知道他喜欢音乐,就特地带去意大利著名民歌演唱家布鲁诺文图里尼在北京演出时的现场录音。(5)沈师母打开录音机。沈老靠着沙发,右手平放在靠背上,左手无力地搁在腿上。歌声响起。有些歌可能是初次听到,但是它们的旋律,都像我的太阳一样,那么美妙动听。他听得十分入神,一时间,他陶醉了。来自西西里岛的具有浓郁民间气息的歌声,好像一束束阳光,活泼地跳跃在他的脸上。我注意到他的目光里,有一种喜悦,一种激动。(6)听完几首之后,他对我说,他很欣赏文图里尼的音域广、富于表现力的演唱。他还说:文图里尼的歌有淳朴的特点,民间气息很浓、很感人。他特别感慨地说中国的演员唱得没有这么有味,这么让人感动。(7)沈师母接过他的话对我说:他爱听肖邦、贝多芬的交响乐,更爱听家乡湘西的民歌和戏剧,特别是一种叫做“傩堂”的戏。(8)刚刚说到“傩堂”两个字,我发现,本来很平静的沈先生突然张开嘴巴,笑出了声。我们都停止了谈话,静静地看着他。他笑得很开心,眼泪不一会儿也顺着眼角流了下来。(9)我很好奇,两个在我看来极为普通的字,居然会在他的身上诱发出这么有趣的景象。当他稍稍平静一些后,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唱歌,后来就爱听民歌,爱看叫作“傩戏”的地方戏,喜欢那些很简单朴实但又很有味道的音调。现在年老之后,只要一听见小时候熟悉的音乐,或者甚至有人提到它们,他马上就会想到家乡的山水、家乡的风俗,特别是想到当小孩子时候的天真情景。(10)看着面前的老人,想到适才发生的场面,我好像能从中感受到一点什么。是什么,当时乃至现在我仍然说不清楚。(11)沈先生最让人感到有趣的,要算半身不遂之后,逼着他练习散步的事情。(12)在沈先生患病之后,我去他家的次数便多了起来。当时,他们还住在崇文门附近的一幢高楼里,离我的单位极近,去的频繁的时候,差不多一周会跑上一两趟。去的目的之一,就是监督他逼着他练习散步。师母每次都会笑责他太懒、太怕吃苦。(13)这是一间很小的客厅,我的记忆里,来回走上一圈绝不会超过十步。地上有一半铺着草编,另一半特地空出约一米多长的水泥地,漆着红颜色,师母说是留给他散步的。这个时候的沈先生,行走已经十分不便,右手不时神经质似的颤抖一阵儿,两只脚几乎是拖在地面挪动。每次从座位上站起来后,师母得把他的左腿慢慢捶上一会儿,他才能拄着拐杖在别人的搀扶下开始走动。尽管如此,按照医生的分析,他仍然有渐渐好转的可能,只要加强锻炼。大家对此寄予希望。(14)“每天让他走五个来回,这是指标。”当我第一次见到他练习时,师母对我说。(15)走完两个来回。(16)“够了吧?”沈先生问,听得出他是故意问的。(17)“没有,刚刚两次。他就爱偷懒。”(18)沈先生笑了。刚走完一个来回,他又说:“这是第四次了吧?”似乎带点孩童般撒娇耍赖的劲头儿。(19)“别骗人,刚刚三次。他每次都想哄人。”师母对我说。(20)在我们的监督下,他终于无可奈何地又走完两圈。最后一个来回时,不等走到头,他便迫不及待长吁一口气,大声喊上一句:“唉,完了吧?”便径直朝座位上走去。(21)“你总爱偷工减料。”师母责怪他。他没有反驳,只是很有点儿调皮的样子看看她,然后,两位老人开怀地笑了。(22)1989年春天,黄永玉先生邀我同去湘西,使我有机会在沈先生家乡凤凰住了一个星期。春天的凤凰,不时下起细雨,在我的感觉里,它们给依然山清水秀的这座小城,笼上一层淡淡的诗意。那些天里,我时常独自一人,漫步在铺着青石板的小巷,或者伫立在幸未被毁掉的古城门前。我想象着童年的沈先生活泼、天真、调皮的身影,追寻着他当年在山与水之间曾经领悟的意味。(23)沈先生的亲戚,谈到他在1983年最后一次的故乡之行,会抖出一串有趣的故事。他们谈到,他在凤凰,提出要在早上去菜市场看看。人们提醒他年岁太大,怕人多挤坏了他。他却执意要去,并晃晃肩膀,说:“挤一挤那才有意思。”(24)他真的去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穿行在水灵灵、鲜亮亮的青菜之间。他愿意这个样子挤在故乡人中间。在拥挤碰撞之中,他一定是在重寻流逝已久的感觉,那些存在于他的天性中的种种朴实、天真、自由、轻松。以这种特别的方式,他在同他的故乡拥抱,同他的童年拥抱,也同他的不安分的灵魂拥抱。(25)我走到他去过的那个大菜市场。我试图追寻什么?我不知道。我找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感觉,也说不清楚。如今留在我的印象中的,只有那些沾满雨珠的青菜。他们还是那么水灵,那么纯净,那么鲜亮。(选自秋白茫茫天津教育出版社有删改)10 .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接触( ) 淳朴( ) 尽管( ) 伫立( )11 . 本文在追思沈从文先生的往事时,通过别致的选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沈从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沈从文先生的哪几件往事?请概括出其中的两件事。12 . 本文语言细腻温婉,亲切自然,刻画人物溢满深情。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品析下面的语句。(任选其一即可)(1)有时候说到高兴处,说着说着,他便抿着嘴想笑,又笑不出来,得憋上好久,才呵呵地笑出声来。(2)来自西西里岛的具有浓郁民间气息的歌声,好像一束束阳光,活泼地跳跃在他的脸上13 . 沈老先生喜欢的音乐多种多样,为什么在听到一种叫做“傩堂”的戏时,“他笑得很开心,眼泪不一会儿也顺着眼角流了下来”?14 . 作为一种追忆性文字,作者以笔穿越时空,讲述了自己和沈先生曾经的过往。通读全文,你如何理解第24段中“以这种特别的方式,他在同他的故乡拥抱,同他的童年拥抱,也同他的不安分的灵魂拥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15 . 在李辉笔下,沈先生的人格魅力于平实的小事中得以凸显。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沈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答出两点即可)16 . 人生几十载,草木一度秋。文章结尾可谓蕴意深刻,引人深思,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一说最后一段的作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橘子关于名字橘子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然而在水果市场上觅食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同一种水果,有的卖家标的是“橘子”,而有的卖家标的是“桔子”。究竟是“橘子”还是“桔子”呢?“桔”,它的正音应该是“ji”,通常用在“桔梗”这个词里,就是桔梗谣里的桔梗,也就是朝鲜小菜里的桔梗。“桔”被借用“橘”之义,是从广东开始的。在广东话中“橘”同“桔”“吉”发音很相近,至今南方很多地方仍保留着相互赠送大桔的风俗,谐音“大吉”,可能最初就是出于吉祥祝福的心愿,人们故意将“橘”写成“桔”。除此之外,由于“桔”字易写易识,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冰心1975年发表的小桔灯用的就是“桔”。196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成立,也是用“桔”代替“橘”命名。这些用法都表明,“桔”字不再是“橘”的附属,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另外,简化字对推动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和扫盲,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书写简单了许多,便于扫盲,但是到了后期,简化字一度进入了“越简单越好”的误区。比如在1977年提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中,鸡蛋写成了“鸡旦”,停车写成了“仃车”,“橘子”的“橘”,被写成了“桔梗”的“桔”。这给辨识带来了很多困难,于是这个方案未获通过。但还是有很多字儿在民间流行,所以“橘子”变成了“桔子”。1986年,二简(草案)被废除,但人们用“桔”来表示“橘”的热情依然没有减退。而目前“橘”才是正确的写法。关于药用价值橘子可以说全身是宝,其皮、核、络、叶都是“地道药材”,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和止渴的功效。橘子皮可以美容,本草纲目中说陈皮(橘皮)“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可见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橘子的药用价值了。橘皮入药称为“陈皮”,具有理气燥湿、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防治胸胁胀痛、疝气、乳胀、乳房结块、胃痛、食积、输气等症。其果核叫“橘核”,有散结、止痛的功效。橘络,即橘瓤上的网状筋络,有通络化痰、顺气活血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痰滞咳嗽等症。橘肉味甘酸性温,具开胃理气、止咳润肺、解酒醒神之功效,主治呕逆食少、口干舌燥、肺热咳嗽、饮酒过度等病症,还可辅助治疗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及多种心血管疾病。关于注意事项(1)吃橘子时,不要将橘瓤外白色的筋络扯得一干二净。因为_。(2)忌鲜橘皮沏茶饮。摘下后的橘子大多用保鲜剂浸泡后再上市,保鲜剂为一种化学制剂,浸泡过的橘子对果肉没有影响,但橘子皮上残留的保鲜剂却难以用净水洗掉,若用这样的橘子皮泡水代替茶饮,对身体健康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另外,鲜橘皮含挥发油较多,由于挥发油气味强烈,会刺激肠胃,有损健康。(3)吃橘子过多会引起结石。橘子含水量高、营养丰富,含大量维生素 C、枸橼酸及葡萄糖等十余种营养物质。食用得当,能补益肌体,特别对患有慢性肝炎和高血压患者,多吃蜜橘可以提高肝脏解毒作用,加速胆固醇转化,防止动脉硬化。适当食用可增进食欲,但如食用不当反而无益。(4)吃橘子过多导致上火。橘子性温,多吃易上火,会出现口舌生疮、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大便秘结等症状。儿童尤其不宜多吃橘子。橘子富含胡萝卜素,若大量吃入,每天500克左右连吃两个月,可出现高胡萝卜素血症,表现为手、足掌皮肤黄染,渐染全身,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状,有时易与肝炎混淆。有些孩子吃橘子过多还会出现中医所说的“上火”表现,如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停吃一两周,基本可以恢复健康。(根据意读和“百度百科”相关材料整理)17 . “橘子”的“橘”被写成“桔”,其原因有哪些?请联系文章内容概括回答。18 . 根据材料信息,将“关于注意事项”部分的第一条补充完整。因为_19 . 阅读上述材料,联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链接材料)小明喉咙发疼,有些便秘,小明妈妈听说多吃水果能降火,当时正是橘子上市季节,就买了一大袋,嘱咐小明多吃,还拿橘皮煮水让他喝。一段时间后,不但症状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皮肤也隐隐发黄,食欲不振。小明妈妈心急如焚。请你依据上文信息,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为小明妈妈排忧解难。三、文言文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乙)赵括(人名,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人名,赵国名将),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双方协商解除租赁合同答辩状
- 护理绩效考核与管理
- 石场与农户合同范本
- 京东企业并购合同范本
- 网络改造合同范本
- 房子出兑合同范本
- 2025转让合同附义务范本
- 过期食品购销合同范本
- 护具用品订购合同范本
- 退休返聘合同范本2017
- 建筑公司分包合同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苏打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秋季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向下扎根向上开花
- 2025-2030中国家政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与服务质量监管报告
- 2025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科目高考真题+(答案解析版)
- 2025年成都东部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企业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各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国税编制管理办法
- 特种畜禽管理办法
- 消防员心理健康教育课件教学
- 医院学术委员会组织职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