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热容教学设计范文 比热容教案 罗平县阿岗第二中学 陈留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会查比热容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城市热岛效应”。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应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教学用具】 教师用:多媒体及。 学生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水、食用油、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相同的试管两只。 1 2 3 1、质量相同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 热量多;如果放出相同的热量, 温度降低的多。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一杯水的比热容和半杯水的比热容 (相同或不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物体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 、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C 、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D 、 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变化的多少以及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都无关。 4 4.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B物质的温度变化越小,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C把一个铁块分开,用其中一块测铁的比热容,因为质量小了,所以测得的比热值就大了 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越少,比热容就越小 5.水的比热容较大,在日常生活、生产和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那个不是应用这一性质的 ( ) A、北方冬天,用循环水来供暖 B、初春的傍晚,给秧苗灌水可以防止秧苗冻坏 C、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D、夏天给教室洒水,感到凉爽 6.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 )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响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响海面 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响海面 【板书】 三、比热容 (一)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2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3意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4.水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 汽车发动机为何用水来冷却? 冬天的散热器(俗称暖气片)为何用热水供暖? 调节气候 水保秧苗等 5 比热容教学设计 山东威海新都中学 杨龙飞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五、教学用具 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 学生用:铁架台、电炉子、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干沙子、水、煤油、沙子、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搅棒等。 六、设计理念 1本节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 2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七、教学程序设计 初三物理教案 比热容 广西来宾市武宣县禄新乡中学 韦明肯 教案背景:九年级物理-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课题:比热容 一教材分析: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同学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这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的比热容有关,教学中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课题,突出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进行实验探究。从教材延伸和知识应用方向上,本课内容是热量计算及热功、热电综合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热量概念,知道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热量的单位。 (2)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知道比热容的单位,会查比热容表,会用公式进行计算热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猜想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经历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2)通过运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理解一些简单现象,认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科学素养,体验从实验到理论探的科学方法。 3教学重点: 比热容这概念学生比较生疏,通过举例来做一些铺垫,因此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和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 4 教学难点: (1)制定实验探究方案;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5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 学生用:2个铁架台、2个500ml的烧杯、2个同规格的加热器、秒表、2只相同温度计、水,煤油(足量)等。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 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教学方法 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四、学法分析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到“控制变量法”是研究物理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2适时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1、你想过夏天的中午在水边沙子很烫而能接触到的水很凉吗? 你想过这是为什么吗?(课件展示图景,图源于百度搜索_比热容课件百度搜索_比热容课件wenku.baidu./view/2ce1a1d326fff705170ac0.html?from=rec&pos=4&weight=36&lastweight=36&count=5,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这跟水的吸热性能有关,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 【实验探究】提出问题: 师:2、那么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与这些因素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来支持你的观点。教师板书 1)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2)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3)是不是所有物质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 (学生回答) 4)相同质量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是否相同? (二)猜想与假设: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三)方案制定与设计实验 1、确定研究方法 既然物质吸收热量可能与质量、温度变化、物质种类等多个物理量有关,那么该实验用什么探究方法。(教师提示) 2、怎样确定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学生经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间接反映物质吸热多少。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体现转换思想(课后延伸:什么叫做物理实验中的转换思想?上网下载打印给学生参考,下载内容源于: /s?tn=sitehao123&bs=%BB%A8%C9%FA%D3%CD%B5%C4%B1%C8%C8%C8%C8%DD&f=8&rsv_bp=1&wd=%D7%AA%BB%BB%CB%BC%CF%EB&rsv_n=2&inputT=5750, 3、学生交流讨论、展示设计方案,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让各小组讨论,然后教师特别强调“相同条件”是哪些。再次巩固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方案: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 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时 物质 初温/ 末温/ 升高的温度水煤油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学生设计实验时忽略的问题,如: (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你们怎样使煤油内外温度达到一致?) (四)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1选取自己方案中所需的实验器材 2实验列表收集数据并 3分析表格的数据,比较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时间,哪种物质的温度升高快得多? (学生回答) (五)综合分析,总结结论 1比热容的概念:上述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的这一特性在物理学中用“比热容”来表示。多媒体:让学生了解物质温度降低时放热本领也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比热容也表示物质的放热本领 一、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二、比热容的符号:(c) 三、比热容的定义式:c=Q/mt 四、比热容的单位:焦/(千克. )J / (kg. ) 五、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阐述概念时注意强调,“单位质量”,“某物质”。写出比热容的公式C=Qm(tto)及其单位JkgC,例如C水=42x103JkgC的物理意义即质量为lkg的水温度升高1 时吸收的热量为4210J。 2利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一些相关的自然现象:(1)为什么夏天的中午在水边沙子很烫而能接触到的水很凉呢? (2)、“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3)、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为16.318.2,由于受地形和长江水域的影响,长江沿江河谷气温比周围地区高。四季中,春、秋和冬季的季平均气温近年来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而夏季平均气温则呈微弱的下降趋势。请你对产生这种影响的可能原因做出说明(该问题源于:百度文库搜索_三3 峡库区的气候受到影响wenku.baidu./view/82179d36ee06eff9aef807d6.html) 3推导热量计算公式Q=Cm(tto)讲一个关于热量计算的例题,让学生对热量计算公式加深理解。 (六)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它的比热容,它的大小只跟物质的_和_有关,与物体的_无关。 2、水的比热容是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经常用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等。 3、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泥土和砂石的比热_,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温变化比泥土、砂石的温度变化_,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_。 4、太阳能热水器内盛有25OC的水20kg,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到55OC,试计算 这些水吸收了多少热量?(C水=4.2103J/(kg.OC) 作业源自:百度搜索_比热容练习题 (wenku.baidu./view/849de82558fb770bf78a55d1.html) 类比释概念比热容一课之反思 对初学“比热容”概念的同学来说,理解好“比热容”概念是非常困难的,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此概念,课堂上我临时借用日常生活的实例来类比,使所学的“比热容”概念得到 _的理解比如:“某班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食堂同时就餐时,他们吃同样的饭菜,甲同学每顿饭要吃三碗饭、一碗菜、喝两碗汤;而乙同学每顿饭只吃一碗饭、一碗菜、喝一碗汤吃同样的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三二模考试题及答案
- 高分地理考试题及答案
- 风景简笔画考试题及答案
- 发电厂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糖果PVC包装盒项目投资计划书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0502
- 电商规则考试题及答案
- 电焊办证考试题目及答案
- 中国燃料油添加剂项目创业投资方案
- 地勤机务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药理学》课件-第1章 绪言
- 成都七中高2026届高三10月月考(阶段性检测)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plc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吉林省珲春市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工商业燃气用户需求特征与定制化服务模式报告
-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宣传知识课件
- 电子元器件焊接工艺标准及指导
- 研发经费归集管理办法
-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版
- 202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时政练习题及答案
- 焦作市能源消费总量预测-基于Kaya模型和弹性系数法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