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中的父与子设计意图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思路 开县南京小学:廖炎炎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组教材的主题是:父母之爱。这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 _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的传奇故事。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单元训练重难点,我确定了一下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进行运用。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本课的学习重难点有两个: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的方法。2、从课文中的据图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 _。 为了达成目标,体现新课改的让学和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我对这篇课文进行了四个环节的设计: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我先播放地震的画面,并介绍地震带来的破坏是毁灭性的(顺势理解“废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在地震中显得那么渺小,再引出一对创造奇迹的父与子,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先出示自学要求,这个自学要求主 要是自学生字词和抓课文的主要内容方面的。我想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过程,因为只有学生亲自参与了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主动建构知识,才能获得经验,提高能力。在独学的基础上,我安排了小组内的成员互相交流学习收获,兵教兵,兵带兵,以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个环节:品读感悟,深入情景。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填空:这真是一对()的父与子。围绕着“了不起”,我又设计了一个自学提示:(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并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能表现父亲的了不起,用横线画出来;哪些语句能表现儿子的了不起,用波浪形画出来。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了不起?(2)有感情地朗读勾画的句子,抓住关键词体会一下,把感受写在旁边。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我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这两个句子作为重点体会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读了句子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你有什么感受?并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多么的父亲;多么的父亲;多么的父亲。在这个语言训练中,既再次感受父亲的伟大,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个环节:体会写法,迁移运用。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文中抓住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了细致地刻画,把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 _表现得淋漓尽致。顺势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是怎样把对自己的爱表达出来的?然后讲一讲,并抓住爸爸或妈妈的外貌、语言、动作写一写。在这个环节中,我不仅想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还想让他们学习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另外,语文课堂也离不开读,我把多种形式的朗读也贯穿始终,希望通过读来体会感情,培养语感。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 孙英霞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要让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故本课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 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朗读 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教师要大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人都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来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学生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 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jiaoan/ShowSoft.asp?SoftID=72473 教学内容: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 _ 教具准备:多媒体,洛杉矶地震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引入新课:1994年1月17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了美国洛杉矶,(播放洛杉矶地震的视频) 在短短的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桥梁坍塌,公路断裂。房屋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成千上万人被埋在废墟底下。就在这片废墟中,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学生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意图】 通过播放地震的图片,让学生直面触摸课文,为下文学习作铺垫。 二、回忆课文,整体感知。 1、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 _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 2、那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一下这对父与子,你想用哪个词?(坚强、勇敢、坚定) 老师引导归纳,板书:了不起。 三、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一)自读感悟: 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父亲了不起,又从哪些内容看出儿子了不起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默读课文,边默读边认真思考,并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板书:父亲 儿子) (二)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引:从课文中找出最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 (1)生汇报,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看出父亲挖得时间很长,救儿子的执着。) (2)师:在老师看来,这两句话简直就是一首,(出示课件) 他挖了 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是这样吗?请你读一读。 (3)问:你读出了什么?(挖了很长时间) 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两个白天,一个黑夜) 追问: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父亲在做什么事?(挖废墟) 在这么长时间里,如果不是机器,而是人的话,按常理他应该在做什么?(吃饭、睡觉、休息) 接:而父亲没有做这些,他就在做一件事,在不断的挖掘。(板书:挖) 师:他扒开满是玻璃碎片的泥土,搬掉钢筋裸露的水泥,挪走倒塌的柱子? 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 2个白天一个黑夜,他就在疯狂的在那儿挖。如果是你的话,你会觉得怎样?(累) (4)指导朗读 接:是人的话,都会觉得累,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累,当我们感受到这种无法想象的累的时候,你又该怎样读? 先一人读,后范读,再齐读。 2、师:这位父亲,就这样挖,直到没人再来阻挡他。 (1)为什么没人再来阻挡他?(没有希望了,以为他因为失去儿子而精神失常了。) 你从这个“再”字读出了什么? 生:曾经有人来阻挡他。 (2)师:那你们找找看,都有哪些人曾经来阻挡他?是怎么阻挡他的?这位父亲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指名读,后出课件: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没人给他肯定的6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3)问:这段话中通过什么对父亲进行描写?(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师:好心的人,消防队长,警察先生都来劝阻他,为什么?(太晚了,没有希望了:太危险了; 师:这样下去,甚至要危及到其他的人了,但是这位父亲照样挖。 (4)这么多人曾经劝阻过他,但是后来为什么人们不再来阻挡他? (以为他因为失去儿子精神失常了。) 追问:凭什么认为他精神失常了?(答非所问,双眼直直的) 接:他是精神失常了吗?他清醒着呢,但是这么一个清醒的人,被人误解,如果是你,你会觉得怎样?(难过、失望、无助) 师:没人帮助他,没人阻挡他,没人理解他,这种无助、无奈,这种痛苦,你又该怎么读出来呢? 再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3、父亲 _不停地挖呀挖,小时过去了,父亲变成一副什么样子?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追问:这是对父亲什么的描写?(板书:外貌) 你感受到了什么?(很累,自己也受了伤) 衣服“破烂不堪“,什么意思? “到处都是血迹”,哪儿都是血迹?“哪儿”指身上的哪个地方?(手上、脚上?) 4、追问:父亲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在这漫长的36个小时里,会发生哪些 _的事情呢? 会出现哪些 _的场面呢?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当他挖到一具小尸体的时候,他会怎样? (想:这是不是我的儿子呀?会因为悲痛而全身发抖。) 这位父亲在希望和绝望中挣扎着。 我们已经感受到这份令人心痛的爱,我们再一起读一遍“他挖了8小时?到处都是血迹。” 是什么力量支撑父亲挖了小时?(爱、信念)板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当父亲看到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变成一片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让他重新站立起来的就是这句话,(出课件)一起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当人们一次又一次来劝阻他,让他放弃的时候,回想在他耳边的还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当这位父亲伤痕累累,快要倒下的时候,回想在他耳边的依旧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6、问:“不论?总?”这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这是不是重复啊? 那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这句话呢? 生: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板书:爱) 追问:父亲的这句话是随便说的吗? 师:这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郑重承诺呀!要掷地有声的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接:这句话,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伟岸、坚强。 【设计意图】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抓住重点词,关键句,反复读,细细品味领悟 “ 父亲 ” 的了不起,受到真挚父爱的感染、熏陶。同时让学读懂作者用来表感情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 (三)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过渡:出示课件,教师引读: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课件(学生)“爸爸,是你吗? (教师)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换房操作流程培训
- 视觉SLAM中的关键帧匹配增强
- 创意美术精美课件
- 学校中层政治素养提升培训
- 纺织工艺过程的优化和模拟
- 口罩防疫知识培训
- 2025年中考物理答题技巧与模板《特殊方法测量密度》含答案解析
- 培训讲师的专业知识要求
- 党建问题面试题目及答案
- 培训行业知识书籍排行榜课件
- 2024年重庆永川区招聘社区工作者后备人选笔试真题
- 医学技术专业讲解
- 唯奋斗最青春+课件-2026届跨入高三第一课主题班会
- 2025民办中学教师劳务合同模板
- 2025年南康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考试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公共基础知识》考前冲刺试题含解析
- 高中喀斯特地貌说课课件
- 黄冈初一上数学试卷
- 留疆战士考试试题及答案
- 费森CRRT设备操作流程-CVVH
- 智能渔业养殖系统开发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