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ppt_第1页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ppt_第2页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ppt_第3页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ppt_第4页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由哪几大经济部门组成?它们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就好比三个齿轮,相互影响,不可或缺,共同推动古代中国经济的车轮向前发展。,1、认识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课表要求:,(1)耕作方式,思考:铁犁牛耕的出现,引领了农业生产领域的一次革命。你赞同此观点吗?为什么?,生产工具革新:石器铁器,农用动力革新:人力畜力,经营方式:集体劳作,个体农耕,(2)土地制度,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重点解析:井田制,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史记商鞅列传,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其实质是什么?奴隶主贵族是怎样剥削庶民和奴隶的?材料二反映了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材料: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大分裂时期,造成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从而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从东晋南朝开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宋元时期,南移的过程最终完成。,南移原因:江南战乱比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自然条件适宜;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南移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北方人民的南迁,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这里说的“小”,其实是指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一种基本模式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到底是什么?产生的条件有哪些?有何特点?你如何评价这种生产模式?,条件: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确立,概念: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经济形态:,生产目的:,经营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男耕女织),特点,评价:,(1)进步性:小农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推动了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示:小农经济(属封建制经济)的进步性和落后性是相对的,相对于奴隶制经济是进步的,但相对于资本主义经济而言又是落后的。,(2)落后性:小农经济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什么是精耕细作?为什么要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精耕细作的措施、突出成就及其发展历程有哪些?,概念: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条件:生产工具改进(铁犁牛耕);技术进步;水利设施逐渐完善。,原因:个体小农的经济力量比较薄弱,很难扩大生产规模,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只能在小块土地上实行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历程:精耕细作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1)特点: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保守性落后性(2)影响因素: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徭役和赋税抵御能力薄弱;高利贷者的乘机盘剥。,(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013海南高考)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