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与自然,世界上没有比大自然更崇高的东西了。果戈里(法)自然常会孕育美好的心灵。罗曼罗兰(法)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如果说上帝是治愈心灵创伤的神医,那么大自然就是最好的灵药。大仲马(法),赏析古诗的四把钥匙,第一把钥匙:注意诗题、背景、注释。,第二把钥匙:要注意情与景的关系,体味意境。,第三把钥匙:抓关键词、句。,第四把钥匙:了解诗歌的一般结构。,一草一木总关情,品味写景抒情诗的景与情关系,【考点分析】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试题频频出现考查古诗中写到了怎样的景,这种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一类的考题。:,如2007年北京卷第12题对苏轼望江南这首词设题:“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一首词作赏析。”2007年上海卷第16题“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上下片内容,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2008年天津卷第16题考查王维的山居即事的后两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008年山东卷第14题第一问“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2009年江西卷第14题第二问:前人认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的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为全诗动人处,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2010年上海春季高考卷王士禛真州绝句设题角度:14、诗歌的第四句描写了的景象。(2分)15、这首诗融情于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9题考查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设题为:“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试题晏几道思远人设题为:“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考题引路】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参考答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讲解释疑】中国古典诗词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3叙事抒情4、借古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主要讲诗中景与情的关系,明代胡应麟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而王国维则更在人间词话中明确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眼观世界,世界着我之色彩。”,古人早就注意到了诗中景与情的关系,刘熙载艺概中说“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曰春往冬来耳,有何意味。”,1、先景后情:触景生情,(以景托情)。2、先情后景:因情设景,借景抒情,以景结情。3、情景合一:融情于景(移情入景或寓情于景)。4、景略情浓:情中见景。,诗中景与情的关系有:一、情、景先后结构关系角度辨,【概念辨析】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通过选择的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更多的是见“情”不见“景”。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合。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表达感情也比较直接。如: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区别:,借景抒情指的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在具体的诗中“景”是指自然风景)来抒发情感,表现情绪,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所以是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在具体的诗中托物言志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志”,所以看出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诗人写“石灰的目的就是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所以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因情设景与以景结情:因情设(造)景:先有情,然后选择能够表达情感的景物,可以是实景也可以是虚景(但更多的是虚景)。景为情设情因景显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也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白居易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画龙点睛,一笔点活全诗,使诗前半所写之景都变成主观之景、染情之景,产生“此时无情胜有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4、“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融情于景”与“借景抒情”,都是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但“借景抒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合。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是通篇明写景,表达感情时作者不动声色,正面不着一字,即字面都是景语,但其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又可叫作“缘情写景”“移情入景”。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在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作用:赋予抽象的情感以形体,并再现大自然的美,使人仿佛身入其境,感同身受。景有限而情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从而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四、景略情浓,情中见景。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而景物却历历如现。,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巩固练习】(一)从景与情之间结构关系的角度辨析下列作品,1、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注)青帝:司春之神。(触景生情托物言志)2、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融情于景)3、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寓情于景),4、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景结情)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因情设景)6、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借乐景抒乐情),(二)、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分析下列诗歌,1、王孙游谢朓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王孙:泛指公子,男士。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无论:不要说,不必说。问题:以下对诗歌所作赏析,不当的一项应是()A.诗歌描绘了草绿花红的绚烂春景。B.全诗融情于景,情景和谐,含蓄蕴藉。C.全诗绘乐景抒哀情,哀怨缠绵。D.诗歌流露了对美好春光无限热爱之情。答案:B【思路拨引】从情景关系来看,全诗显然不是融情于景式。所谓融情于景,是通篇写景,作者不动声色,但其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本诗显然不是。本诗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是议论和抒情。一、二句写的美好春光是乐景,三、四句抒发王孙客游有家难归的哀情,是以乐景写哀情。故B项对诗歌情景关系的判断是错误的。,二、情、景感情色彩角度辨可分为:,一、情、景正衬(A)正面渲染烘托(情、景正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一)以乐景衬乐情(二)以哀景衬哀情,二、情、景反衬,(B)以景反面衬情(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悲哀的心情,或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一)以乐景衬哀情(二)以哀景衬乐情,效果: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哀景衬乐情)3、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白居易琵琶行一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李商隐无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哀景衬哀情】4、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乐景衬哀情)5、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乐景写乐情),6、江汉杜甫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哀景衬乐情)7、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8、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哀景衬乐情),提问方式:,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或者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某一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3、这首诗是如何抒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有人认为某联或者某句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5、某一联(句)的(写景)对这首诗的感情有什么作用?,【答题讲解】1、诗歌情与景的三个层次,一般认为诗歌“情与景”分为三个层次:物象、意象、意境。换句简单的说话,就是这首诗歌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能弄懂这些,就能领悟诗歌的“意境”,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情与景”。明确:“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意境的基本特点;领悟诗歌的意境应该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和体味。2、分析诗歌中写景的一般方法。,3、诗歌鉴赏“情与景”关系中情的把握。,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把握:或是从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内涵来把握;(语文素养(P159-161知识清单古典诗歌常见的意象。)或是从诗歌的主题思想(题材)来把握。(P164诗歌十大题材常用手法及意象)。,5、鉴赏诗歌之“情与景”关系的一般答题原则:,1、读懂原诗(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用恰当的术语明确诗歌“情与景”的关系(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表现手法)。【步骤一】,明确:“情与景”常用术语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寓情于景)、虚实相生、渲染烘托(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衬托(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春行即兴(注)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注)此诗正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巩固练习当场练:,请你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步骤一】,解答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或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步骤一】,鉴赏诗歌之“情与景”关系的一般答题原则:,2、读懂原诗(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找出诗歌中写到的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步骤二】,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当场练:,请你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解答: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步骤一】诗人站立城头远眺宜阳外,只见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潺潺溪水东流又折向西,烂漫的山花,无人观赏任其自开自落,鸟语婉转,自鸣自听自乐(绿草、芳树、山泉、鸟语,这些些宜人之景,构成了一幅明丽的春景图)。【步骤二】,3、体味诗歌中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具体情感。【步骤三】,鉴赏诗歌之“情与景”关系的一般答题原则:,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当场练:,请你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解答: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步骤一】诗人站立城头远眺,只见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潺潺溪水东流又折向西,烂漫的山花,无人观赏任其自开自落,鸟语婉转,自鸣自听自乐(或“绿草、芳树、曲折的山泉、鸟语这些宜人之景,构成了一幅明丽的春景图。”)。【步骤二】但美景竟然“无人”观赏,春花“自落”、百鸟“空啼”,我们可以感受到经过安史之乱后,民生凋敝带给诗人的寂寞、伤感之情(或反衬出诗人凄凉的心境,在花落鸟啼之中寄寓历史的兴亡之感,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步骤三】,试题规律总结此类试题可分三步,第一步是点明手法,即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或者其他;第二步是答“景”,可以用“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此类答题的方式来答;第三步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即可。,一定要记住:“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写景就是为了言情。诗中的景物,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发情感服务的。,【巩固练习】(2008年天津卷),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问: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参考答案】本诗的后四句融情于景,【第一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第二步】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第三步】(请根据答案归纳出答题步骤),试题规律总结此类试题可分三步,第一步是点明手法,即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或者其他;第二步是答“景”,可以用“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此类答题的方式来答;第三步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即可。,【拓展练习】1、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参考答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2、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龄人离婚财产分割及子女赡养费支付执行协议
- 集装箱码头拖车业务合作与物流成本控制合同
- 老龄人离婚后财产分配与子女教育基金合同
- 自动售货机销售与社区便利店合作经营协议
- 2025设备租赁合同简化版
- 金融理财产品连带担保责任个人短期借款合同
- 美甲美睫店员工正式聘用及顾客满意度评估合同
- 音乐作品版权独占授权及音乐版权维权合作合同
- 保障安全培训班课件
- 2025标准版软件服务合同范本
- 产前筛查答案及试题(附答案)
- 2025年中国保密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保密观试题含答案2025年
- 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培训
- DB11T 2441-2025 学校食堂清洁和消毒规范
- 肩关节护理课件
- DB42T 1917.1-2022 中药材 水蛭(日本医蛭)养殖与加工技术规程 第1部分:种苗繁育
- 头疗课件培训
- 透视高考政治真题研究山东高考政治命题特点
- 牙周疾病治疗沟通讲课件
- 幼儿园开学卫生消毒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