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11月_第1页
心得体会-11月_第2页
心得体会-11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5广东省首例知名中医师承项目每月心得开始时间: 2015年11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继承人的名字冉云指导老师的名字胡世平本月,与教师临证的主要病种(内容)如下:本月就脾胃病患者数例,要求烹饪,领导人就脾胃病的治疗,李东垣脾胃论说得很多,现就领导人论治脾胃病的经验和学习脾胃论的心得进行详细总结。本月以为是教师。 可附页)李64生活在宋金对立的中原地带,目睹了战乱造成人们避难、饥饿的苦难,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从脾胃论治了许多疾病,建立了脾胃论,从生理到病理、诊断到治疗进行了系统的阐明,有利于中医学的发展其代表性的着作有脾胃论 内外伤辩惑论 兰室秘藏等。笔者先生治疗脾胃病时,多采用补中益气汤的方法,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炒白扁豆、干姜等药物也很重视肝,济中州多加柴胡、升麻、黄连、陈皮、烂甘草,用于肝胆不升、疏漏少、中气沉闷的证据。 临床上可见气短、腹胀便、面黄舌淡或边牙印、脉虚弱等症状。 采用生赭石、靳花布包、吴茱萸、黄连、全瓜蒌、干藨白、煅烧楝子、煅烧牡蛎、陈皮、柴胡等,用于肝气发胃、郁火烧阴的证据。 口热容易挨饿,口酸,出现打嗝、呕吐、腹胀痛、舌红苔少、易剥落、脉弦等症状。 或用柴胡、白芍、生内金、炒白术、陈皮、佛手、戊等,肝郁阳虚湿阻、肿痛、饭后或傍晚腹痛、脸青黄暗、叹气、烦躁、舌暗、脉弦光滑。脾胃是同居中焦,脾病多寒,胃病多暑,两者又互相影响,引起脾热和胃寒。 脾胃功能障碍呈寒热病理现象,与寒热病因有关。 老师临床治寒时选附子、干姜、高良姜、吴苞、川椒等温中助阳。 清热常用黄连、黄苓、山栀子、黄柏、知母、石膏泻火清胃排热。 但脾病与胃、胃病与脾、脾病临床上寒热交织。 治疗与寒热并用,湿凉互相配合。 跟随张仲景,使用黄连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等。 后来,李东垣倡导脾阳、泻阴火之法,创建阳益胃汤、升阳泻湿汤,进一步全面治疗脾胃病寒热。寒凝、食积、肝郁、血瘀、痰湿均可引起气滞影响脾胃功能,引起以腹痛为主症的多种病证,在治疗过程中获得详细辨证。 冷凝者为温胃散寒、行气止痛的食积者为滞留,健脾、胃需消化的肝郁者为疏松肝理气和胃止痛的血瘀者为化瘀通络,行气止痛的痰湿阻滞者为痰的除湿、健脾和胃、行气滞留。 方选保和丸、柴胡疏肝散、失笑散、平陈汤等加味治疗。脾胃是健康之本,脾胃伤是健康之本,脾胃伤是健康衰退,健康衰退则生病,李东垣提出脾胃病三种常见原因:饮食伤胃,胃伤后伤脾疲劳先伤脾,脾伤后伤胃五志七情过多则影响脾胃升降因此,饮食伤胃脾,劳役伤脾胃,或感情消耗,脾胃衰弱,精神不足,提倡阳益气,补脾健胃。 脾胃为补甘,制定甘温治法。脾胃是血气生化的来源,是后天的书。 所以脾胃病可以伤害其他脏腑,相反其他脏腑病也可以伤害脾胃。 金匮要略有“看肝病,知肝传脾,其实知脾”的说法,李东垣云强调五脏病,强调脾胃,说“胃虚则脏腑经络不全是气息病”。 张景岳说:“天生不足者,如果没有后天培育的能力,也可以住在其强度的一半。” 周慎斋说:“诸病不愈,必找脾胃之中,方无损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