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的命题法则研究--深圳吴运来.ppt_第1页
广东高考的命题法则研究--深圳吴运来.ppt_第2页
广东高考的命题法则研究--深圳吴运来.ppt_第3页
广东高考的命题法则研究--深圳吴运来.ppt_第4页
广东高考的命题法则研究--深圳吴运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鼓励创新(猜想)强化能力(方法)注重基础(知识)-广东高考命题法则研究深圳市教科院吴运来,知识搭台,能力唱戏基础与综合才是硬道理,(一)近年来广东化学高考命题主旨,注重基础,常考点,常考常新(数-形-理加大综合度)10题原电池+电解池;12题图形+原理,常规题,推陈出新(推理性提高思维度)9题实验+原理推理;22题操作现象结论一致性推理;23题向第四周期延伸;11和12题图形原理结合强化分析能力,知识技能,强化能力,迁移能力。如模仿类推能力;重组建构能力。要素有记忆模仿;迁移应用;推理创新等,图理分析能力。如数形转换,图理转换,图表得律等。要素有空间想象,快准计算等,设计评价能力。如设计过程,评价实验装置等。要素有评价最优。,变量控制能力。要素有变量厘定,单一变量,参照性等,分类实验,4能力9要素,考纲中的内容比例,2013年预测是提醒,内容新板块:化学过程与方法,(全国)强调:过程与方法;降低:计算难度,考纲研究,能力新要求:重组+探究,强调:题干信息+旧知识块重组新知识块,强调:实验过程和基本方法,考纲研究,利用图表加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第一种能力是“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要求“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要求绘图和设计表格解决问题第二种能力是“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其中要求学生“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基本方法观察方法:结构简式,实验简图,关系框图,线图表思维方法:想象,分析,推理,类比,比较,分类实验方法:操作,设计,安全,评价自学方法:阅读,统摄,迁移,内容变化,基本方法(科学方法)是新增长点,“三基”新成员:基本方法,化学思想方法,1.常考点:基础知识2.难度:容易题或者中等难度题。3.选项独立,知识覆盖面加大,推理增强。4.新题型(推理性):因果关系,实验表达一致性。新考点:氧化还原反应4.命题意图:以少概多,轻松自然,试题特点,卷:考点基础,内容综合(推陈出新),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考点对照卷,试题分析,推理性,2012新考点:氧还反应配平和计算,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考点对照卷,试题分析,推理性,新题型,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考点对照卷,试题分析,推理性,试题赏析,推理性题型,注意分析因果关系,2012广东12.下列陈述、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试题赏析,推理性题型:先判后联,注意逻辑一致,2013广东10.下列叙述和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9.(2014年广东)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推理,2014年广东9题B选项,2014年广东33题(2),试题赏析,推理性题型,注意分析因果关系,2013深二模,23表中陈述I、II均正确,且两者在反应原理上相似的是(创新),试题赏析,推理性题型:先判后联,注意逻辑一致性,2013广东23.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2014年广东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合理一致,推理,试题赏析,推理性题型:先判后联,注意逻辑一致性,2013深二模(创新),试题赏析,关系推理,性质判断,考察过程与方法,2012广东22.图7是部分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X=O;Y=NaZ=Al;W=SR=Cl,试题赏析,关系推理,性质判断,考察过程与方法,2013广东22.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ZQ,R=F;T=Cl;Q=Br.X=S;Z=Ar,2014广东23.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金属性:甲乙丁B.原子半径:辛己戊C.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13(记忆)D.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题眼:戊信息:甲、丁、辛,推理,元素,推理,性质,试题赏析,关系推理,性质判断,考察过程与方法,2014深二模22五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表示)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其中Y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MCR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离子化合物DZ、M、R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最高化合价依次升高,X=N;Y=O;M=S;R=Cl;Z=Si,试题赏析,逻辑推理,性质判断,考察迁移能力,2013广东12.50时,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pH=4的醋酸中:c(H+)=4.0molL-1B.饱和小苏打溶液中:c(Na+)=c(HCO3-)C饱和食盐水中:c(Na+)+c(H+)=c(Cl-)+c(OH-)D.pH=12的纯碱溶液中:c(OH-)=1.010-2molL-1,A-+H2OHA+OH-,2014年广东12.常温下,0.2mol/L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A为强酸B.该混合液pH=7C.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D.该混合溶液中:c(A-)+c(Y)=c(Na+),试题赏析,逻辑推理:数形理转换,考察分析能力,题眼c(A-)0.1,H2OH+OH-,原理,图形,试题赏析,(2011深一模)11下列类比关系正确的是AAlCl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Al(OH)4-,则与过量NH3H2O也生成Al(OH)4-B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则与SO2反应可生成Na2SO3和O2C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则与I2反应可生成FeI3DAl与Fe2O3能发生铝热反应,则与MnO2也能发生铝热反应(难度0.5),模仿类比推理(近迁移)、化学思想方法、知识运用,类推要同类,要注意分类的标准,试题赏析,(07深一模)11.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常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难度0.3)A由Cu+O2CuO可推出同族的硫也有Cu+SCuSBFe3O4可表示为FeOFe2O3,则Pb3O4可表示为PbOPb2O3CMg能在CO2中燃烧,所以Na也能在CO2中燃烧DCO2与Na2O2反应只生成Na2CO3和O2,故SO2与Na2O2反应只生成Na2SO3和O2,类比推理、化学思想方法、知识运用,(03深一模)16.(1)新型离子化合物HC60+CB11H6Cl6-是一种功能材料。它可以用超酸H(CB11H6Cl6)和C60反应,使C60得到质子来制取。该反应类型跟中学化学课本中的一个化学反应类似,课本中的这个反应是(写一个化学方程式)答案:NH3+HCl=NH4Cl(类比推理),(03深一模)17.(2)已知难溶盐硫酸铅可溶于醋酸铵溶液中形成无色溶液,化学方程式为PbSO4+2NH4Ac=Pb(Ac)2+(NH4)2SO4;向Pb(Ac)2溶液中通入H2S时,有黑色的PbS沉淀生成。请写出离子方程式:答案:Pb(Ac)2+H2S=PbS+2HAc(逻辑推理,根据已知反应判断醋酸铅易溶、难电离的性质),试题赏析,30(2010年16分)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CO2与化合物I反应生成化合物II,与化合物III反应生成化合物IV,如反应和所示(其他试剂、产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近迁移)模仿类推:+CO2=,试题分析,同类模仿,学习迁移是指能够将学到的东西在后续的学习与生活中用来解决问题。迁移可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近迁移:主要依靠重复应用某种过程;远迁移:要求学习者自己做出判断并进行调整或重组,要能灵活应变。近迁移只需熟练规则(模仿类推),远迁移则需要建立图式(创新推理)。,模仿类推(近迁移)向重组类推(远迁移)发展,这是一种创新思维(抽象)。之前是同类模仿推理。本题中-H和炔基H不同类。,试题分析,重组类推(远迁移):合理创新,30、(2013年广东16分)脱水偶联反应是一种新型的直接烷基化反应,例如:,结构反推,找活性H,试题分析,苯环活性H+羰基C=O,远迁移醛酮的加成反应,特点一:题型融通,元素实验是骨干,原理计算成重点。核心是元素和原理。软肋是实验和计算特点二:能力立意,模仿推理并用,过程方法并重特点三:难度适中,用语因果主考,错混成“坑”和“创新”来区分,(二)非选择题特色鲜明,1.常考点:元素化合物知识(试卷中物质微粒2012年110种,2013年103种,2014年87种)、实验知识、反应原理知识和化学计算(四类)2.难度:中等难度题,错漏陷阱“坑”增加,重组建构成亮点。3.题型贯通,知识交融,强化能力立意。(命题趋势:知识重组能力重组)4.命题意图:以小见大(提高能力效益),试题特点,卷:知识基础,能力综合,有机题,知识:化学用语+概念方法:要素分析法能力:重组+类推,(三)有机化学知识题,2014年广东30.(15分)不饱和酯类化合物在药物、涂料等应用广泛。(1)下列化合物I的说法,正确的是_。A.遇FeCl3溶液可能显紫色B.可发生酯化反应和银镜反应C.能与溴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D.1mol化合物I最多能与2molNaOH反应,有机基础,模仿类推,试题分析,有机题:结构+性质+推理有机物+类型反应,30、(2013年广东16分)脱水偶联反应是一种新型的直接烷基化反应,例如:,(1)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_molO2.(2)化合物可使_溶液(限写一种)褪色;化合物(分子式为C10H11C1)可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化合物与NaOH乙醇溶液工热生成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为1:1:1:2,的结构简式为_.,结构反推,找活性H,氧还反应与计算,官能团性质,有限开放,取代+消去,物理实验方法,(5)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的反应,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试题分析,有机题:结构+性质+推理有机物+类型反应,找活性H,迁移+创新,本题创新点(新动向):1、物理实验方法的引入。自去年实验探究题熔沸点分析引入,今年有了波谱分析,可想,红外光谱分析也有可能入题的。2、类推向迁移创新思维发展。之前基本是同类模仿推理。本题中-H和炔基H不同类。,试题分析,有机题:结构+性质+推理有机物+类型反应,本题的易错点:1、第(2)问的氯代烃取代反应成醇,会漏掉条件“加热”而失分;2、第(3)问波谱知识可能让学生产生迷惘和畏难情绪而放弃。3、第(5)问因错误迁移信息,消去-Br而写错产物结构。,备考提示:1、聚合反应要适当关注(2013年分析提示);2、有机合成实验要适当关注3、物理实验技术要关注,如红外(官能团),类似2014年广东30题(3)答案丙烯酸乙酯,设计同2014年广东30题(1),反应原理题,知识:反应原理方法:控制变量法能力:读图+绘图,(四)化学反应原理题,试题分析,原理+实验:关系推断+变量控制数据计算,31.(2012年广东16分)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组用0.50molL-1KI、0.2淀粉溶液、0.20molL-1K2S2O8、0.10molL-1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已知:S2O82-+2I-=2SO42-+I2(慢)I2+2S2O32-=2I-+S4O62-(快)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_S2O32-_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成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32-与S2O82-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O32-):n(S2O82-)_2_。为探讨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表中Vx=_2.0_mL,理由是_控制单一变量,即K2S2O8溶液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要使溶液的总体积相同,才能对照分析,达到实验目的。,结合,析因:先判后推,图取数据:K=100,原理+有机,试题分析,原理+实验:关系推断+变量控制+数据计算,平衡常数,盖斯定律,化学实验原理分析,第(3)是精华,是实验和原理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知识的重组,信息迁移运用,所谓“剑走偏锋”是误判。,试题分析,原理+实验:关系推断+变量控制+数据计算,反应原理,变量控制,图取数据:c/t,试题分析,原理+实验:关系推断+变量控制+数据计算,速率计算,平衡移动,本题创新点(新动向):1、基于实验考察原理知识。如(3)。结合分组实验和图13才能解题。2、图表数据隐含解题信息。如(3)和(4)。根据图13才能选C,不然很容易错选D。根据图14中的坐标点进行适当转换才能计算速率。,图取数据:c/t,试题分析,本题的易错点:1、第(1)问写总热化学方程式,可能会漏掉了各物质或离子的状态而失分;2、对于第(3)问中反应的原理理解不透或综合能力缺失而无法作答;特别是误选D铁离子浓度增加,因为这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是臭氧氧化亚铁的结果。3、第(4)问书写计算过程中漏写单位或者不规范而失分,还可能不能转换坐标点成时间-浓度而放弃。,备考提示(2013年分析提示)1、教会学生读图识图,正确选取数据;2、理解实验过程的变量控制3、正确理解因果关系。,原理+实验:关系推断+变量控制+数据计算,(2010年深一模)31.海水提取食盐和Br2以后的盐卤可以用来制备纯净的MgCl2或MgO。盐卤中含有Mg2+、Cl-,还含有少量Na+、Fe2+、Fe3+、SO42-和CO(NH2)2等。制备流程如下图(难度0.29),(1)滤渣的成分是(写化学式);滤液中所含主要的杂质离子是(写离子符号)。(2)用NaClO除去尿素CO(NH2)2时,生成物除盐外,都是能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加入NaClO的另一个作用是。,无机反应,关联思维+科学性,合理性,(3)温度和压强P(HCl)g对MgCl26H2O晶体热分解产物的影响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P(HCl)g=0.25MPa,温度从300升高到55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际生产中,将MgCl26H2O晶体加热到600的过程中几乎得不到无水MgCl2,其原因是水解和分解;若要得到无水MgCl2须采取的措施是压强和温度。,要克服先入为主,提高条件控制意识,1、化学反应原理常考点小结,总结近几年的广东高考试题有如下常考点A、反应的能量变化(热,焓等)B、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C、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D、电化学基础E、或与实验,或与有机反应融合,2013广东省理综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考试内容统计表,2014广东省理综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考试内容统计表,识图像指有效采集图像曲线表示的意义想原理根据采集信息,检索涉及的基本原理学整合在识图像,想原理的基础上,将原理的一般分析方法与题意整合,判断是非,得出结论,3、反应原理题的问题解决方法,注重对(反应)过程的分析;注意曲线的变化趋势;有对照曲线时要关注所画曲线与原曲线的区别和联系。,先审题分析清楚是反应原理哪一部分知识点,再结合题目中的图表或图像等信息寻找本章知识点的解题规律,综合分析,(1)公式法:如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含量等;pH值的计算。(2)原理(定律)法:如直接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以及绘制图像等有关问题。直接运用盖斯定律、酸碱中和滴定原理、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等。(3)守恒法:陌生化学方程式、陌生离子方程式、盐类水解反应方程式、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陌生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粒子浓度大小比较的三大守恒规律等。(4)控制变量法:图表分析、绘制,变化规律、趋势分析等,工艺流程题,知识:流程原理方法:关系分析法能力:综合,(五)化学工艺流程题,试题分析,流程+原理:因果关系+读图得率+常数换算,32.(2012年广东17分)难溶性杂卤石(K2SO4MgSO42CaSO42H2O)属于“呆矿”,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K2SO4MgSO42CaSO4(s)2Ca2+2K+Mg2+4SO42-+2H2O为能充分利用钾资源,用饱和Ca(OH)2溶液溶浸杂卤石制备硫酸钾,工艺流程如下:,(1)滤渣主要成分有氢氧化镁和硫酸钙以及未溶杂卤石。(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a(OH)2溶液能溶解杂卤石浸出K+的原因:加入Ca(OH)2溶液后,形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钙沉淀,使生成物离子浓度变小,平衡正向移动。(3)“除杂”环节中,先加入碳酸钾溶液,经搅拌等操作后,过滤,再加入硫酸溶液调滤液pH至中性。,结合,除杂(Ca2+和OH-)信息少:生产目的+反应关系,试题分析,流程+原理:因果关系+读图得率+常数换算,32.(17分).(4)不同温度下,K+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是图14,由图可得,随着温度升高,钾离子的浸出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达到平衡的时间变短,计算方法新:利用平衡常数表达式进行换算,(5)有人以可溶性碳酸盐为溶浸剂,则溶浸过程中会发生:CaSO4(s)+CO32-CaCO3(s)+SO42-;已知298K时,Ksp(CaCO3)=2.8010-9,Ksp(CaSO4)=4.9010-5。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K=Ksp(CaSO4)/Ksp(CaCO3)=4.9010-5/2.8010-9=1.75x104答: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75x104,试题分析,流程原理+计算+实验,类比铜,氧还反应,氧还反应,试题分析,本题创新点(新动向):1、注重考察氧化还原反应(书写、配平和计算)。如第(1)和(3)问。2、自觉取舍有效数字。如(4)。根据题中数据自觉选取两位有效数字,而不是取一位小数。,流程原理+计算+实验,试题分析,备考提示(2013年分析提示)1、关注氧化还原反应(有新要求);2、快准计算,注意有效数字的取舍。3、正确运用题注信息(条件和相对原子质量)。,原理+实验:关系推断+变量控制+数据计算,本题的易错点:1、忽视题注信息:氢氧化铜在80分解,则B中写氢氧化铜,或不知是氧化铜。2、第(3)问对铜化合价分析错误,或没有氧气第(4)问忽视题给铜的原子量,按照64来计算,则很可能错答成49.6,第二空错答成24.8,造成严重失分(结果和有效数字(两位)错误)。3、第(5)问操作名称写不全,比如蒸发,结晶等。,试题分析,原理+实验:主因分析+多步反应+计算实验,创新反应:陌生两步复分解,主因:不是CO2,工艺流程的结构,原料,产品,核心化学反应,原料预处理除杂、净化,产品分离提纯,原料循环利用,流程的呈现模式,主线主产品,副线副产品,回头为循环核心考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工艺流程题解法秘笈,看是找非拿分数找主除杂用信息,04:49,实验探究题,知识:过程原理方法:关系分析法能力:综合,(六)化学实验探究题,试题赏析,2013年深一模1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利用制取Fe(OH)2B利用装置制取C2H4C利用装置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D利用装置收集NH3,实验题考点:1、原理(反应正确,操作正确,装置合理)2、安全(防爆,防毒,防倒吸)3、设计(装置补画、方案规划),试题分析,探究+流程:流程分析+实验探究+纯度计算,已知:苯甲酸分子量是122,熔点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纯净固体有机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实验探究需用信息)(1)操作为分液,操作为蒸馏。(实验操作)(2)无色液体A是甲苯,定性检验A的试剂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现象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流程分析,考有机知识)(3)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提纯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完成表中内容。(实验探究),熔点测定(物理实验方法首次引入答案),试题分析,探究+原理:装置+实验设计评价应用,装置评价,实验设计,有限开放,近年来首次出现装置,试题分析,探究+原理:装置+实验设计评价应用,电池设计(模仿),实验设计迁移运用,有限开放,电池设计(创新),装置评价,试题分析,本题创新点(新动向):1、将实验装置引入考题。2、实验探究由表格描述转向实验装置绘画设计,探究+原理:装置+实验设计评价应用,本题的易错点:1、第(1)易漏掉Cl2或HClO中回答不够规范,或漏答了操作或现象而失分;2、第(2)盐桥双液原电池,在画图时可能不规范,全面回答难,容易忽略热能损失。,2013年备考提示:1、加强实验装置探究题型训练,装置+探究过程,pH计算+实验方案设计,pH计算+实验方案设计,2014年深一模33(16分)某同学欲探究食品添加剂铵明矾NH4Al(SO4)212H2O高温分解的情况。(1)预测产物:下列关于气体产物的预测不合理的是。ANH3、N2、SO2、H2OBNH3、SO3、H2OCNH3、SO2、H2ODNH3、N2、SO3、SO2、H2O(2)定性检验:取一定量铵明矾,设计下列实验探究产物。按图示组装仪器后,首先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操作是。.,思想:化合价只降不升不可能,实验方案(装置)设计,变量控制能力:变量厘定,单一变量,参照性,H2O2浓度(变),时间,O2体积,溶液总体积相同,创新实验:物能转化+化学反应热效应,实验和原理融合,83,1、应用化学主干知识的能力。2010年:氧化还原反应、常见阴离子的检验;2011年:溶液的配制、中和滴定、质量分数计算;2012年: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滴定、质量分数的计算、有效数字的处理;2013年实验装置原理和原电池评价设计;2014年实验方案和装置设计和平衡移动。2、实验方案的设计或评价能力(重点)。3、信息获取与应用能力。如阅读、分析生产流程图和题中的隐含信息。4、实验步骤的归纳与文字表达能力。,近年广东高考探究性试题能力分析,84,探究实验的解答注意点:(1)细心审题是关键:目的、原理要画出。(2)认真分析是核心:原理分析材料分析变量分析结果分析(3)正确表达是保障:大多数学生有实验思路,就是拿不到分,因此我们在表达过程中一定要按格式答题,同时要体现出科学、等量、控制变量与对照性等原则,提高实验的得分率。,84,备考建议,1、注重基础,突出综合2、关注图表,突出规律3、加强实验,突出范式4、培养能力,突出迁移5、深化课改,突出探究,(七)备考建议,备考建议,1、注重基础,突出综合(1)无机和有机的综合。题型典型,但知识之间的融合无处不在,命题在刻意融通。今年试题中有3处综合,其中第32题第(4)问,即是典型的无机和有机的综合(AlO2-+CH3COOCH2CH3+2H2OAl(OH)3+CH3COO-+CH3CH2OH)。这是学科内综合的一种重要表现!,(2)讲究方法,落实元素知识,加强前四周期元素推断的教学。2014年第23题所涉及的元素不仅有短周期元素的推断,而且有第四周期元素的推断。而2014年广东省化学科考试说明指出:“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和族)及其应用。”也就是说,第四期元素的教学要纳入教师和学生备考的视野。,(2)讲究方法,落实元素知识,化学科有两大特点,第一,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第二,化学“繁”。这个“繁”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特别元素化合物知识。(分类),接受、吸收化学信息的能力(考纲中有关记忆的能力要求)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能力,克服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复习:一般记住后,在5分后重复一遍,30分后再重复一遍,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4天后,7天后,15天后就会记得很牢。,艾宾浩斯无意义音节记忆曲线揭示遗忘规律:先快后慢。一般记住后,在5分后重复一遍,30分后再重复一遍,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4天后,7天后,15天后就会记得很牢。,上左图表示记忆随时间消退,中图表示一定时间后记忆,其作用效果为两次记忆相加。右图表示立即复习,效果为两次记忆相乘。可见,学习后如果立即复习记忆效果是最好的,记忆量,记忆量,记忆量,时间,时间,时间,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价类图法突破元素化合物知识,备考建议,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盐,七大类:盐、酸、碱、氧化物、金属、非金属、氢化物四种对立物:酸-碱、金属-非金属二种稳定物:盐和水;难溶物和难电离物三种稳定态:沉淀、气体和弱电解质十大反应关系:金属非金属;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碱;盐盐;碱盐;酸盐;碱性氧化物酸;酸性氧化物碱;金属酸;金属盐五种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互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互分解反应+氧还反应+(化合,分解),备考建议,氧化剂:KMnO4(H+);Cl2;HClO;O2;Na2O2H2O2,单质,酸,盐,种类,化合价,HCl,-1,0,NaClFeCl3,Cl2,HClO,NaClO,Ca(ClO)2,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FeCl3AlCl3,+1,+碱,+碱,氢化物,HCl,氧还反应,+H2,+H2O,氧还反应,+7,HClO4,Cl2O7,+O2,氧还反应,H2O,互分解反应,氧还反应(异价变化)复分解反应(同价变化),种类,化合价,0,+1,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Na2O,Na,Na2O2,NaOH,H2O,酸,+O2,氧还反应,缓慢,+O2,燃烧,氧还反应(异价变化)复分解反应(同价变化),互分解反应,备考建议,2、关注图表,突出规律,在2014年广东省理综化学试题中,涉及的图像有图4(原电池、电解池装置图)、图5(强碱弱酸盐中各组份的浓度图)、图18(lgK与温度的关系图)、图19(石墨铜水体图)、图20(氧气发生装置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