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物理《认识分子》的教案_第1页
2020年物理《认识分子》的教案_第2页
2020年物理《认识分子》的教案_第3页
2020年物理《认识分子》的教案_第4页
2020年物理《认识分子》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认识分子的教案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宏观物质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过程,运用猜想、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和自己动手做实验和计算,使学生初步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推理、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分子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而对分子概念及其直径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 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本节的学习中,更要注意科学猜想。注重猜想能力的培养。另外,更广泛的获取直观形象的材料,也是学习好本节的关键。 以学生观察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在教学过程中对分子概念的提出可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和看图片得出。在得出分子概念的同时,要使学生逐步体会猜想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并指出我国在代思想家在这方面也做过贡献,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得出分子概念后要引导学生对于自然界中确实存在分子这种物质找出事实证据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关于分子的大小,可做一个打足气的气球会逐渐变瘪的演示实验来供学生观察与思考,这个实验可在几天前先给气球充足气扎紧挂于教室内,也可让学生回家完成,通过这一现象由学生讨论分析,可以得出很多的猜想和结论,但分子是非常小的这一结论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可简要说明其原理、方法,然后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对于所测出的分子直径的计算由学生自行算出. 对于分子的数量级之多,学生往往缺乏感性认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比喻和课后作业中的习题加以说明。 新课引入: 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来引入课题,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多姿多彩,千奇百怪,例如:屋檐滴水时间长了,为什么能“水滴石穿”呢?厚厚的鞋底穿久了为什么底会越来越薄呢?如书96页图5-1所示,铁铲用久了为什么会变薄呢?当我们走近花园时又为什么能闻到花香呢?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对于这些问题,人类很早就在探究其原因。你是怎么想的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认识分子”。 新课教学: 1、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96至97页中内容,想想人类是怎样认识分子的? 我们注意到人类在认识分子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猜测和想法,我们把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称为“猜想”。 什么是“猜想”呢? 让学生看课本第96页下面的方框图:“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 告诉学生猜想必须以科学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乱想,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根据;对于猜想的正确性,我们又要通过实验和实践去检验。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看课文后,你认为古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分子的呢?提出过怎样的猜想呢? 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猜想:大块物质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他把这种物质叫做“原子”,意思是这种粒子是不可再分割的。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在德谟克里特提出他的猜想之前,也就是公元前11世纪,我国古代思想家对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一问题就有研究和记载: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战国时期中庸也写道:“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2、什么叫分子 分子概念的在德谟克里特提出他的猜想之后的2000多年中,科学家进行了无数的探索和实验。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化学家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它称为“分子”,而且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概念: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一切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如何物体,无论它们大小、轻重有何不同,也不论它们是否有生命,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你能再找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能说明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吗?请大家一起看课本图53思考并讨论一下。 一座大楼、小石块是由分子组成的,大海中的水、一滴水由水分子组成,大的动物河马、小动物蚂蚁也是由分子组成的等等。 3、分子的大小 引入:我们学习了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知道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那么这个大量倒底有多少呢?一粒沙是由大量分子组成,那么一个沙分子又有多大呢? 举例:春节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喜欢买气球,买回家过几天后,你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会回答:气球瘪了,里面的气体分子跑掉了一些。 教师适时肯定并提出下一个问题:对,里面的气体分子跑掉了,我们不是把口扎紧了的吗?为什么气体分子还能跑掉呢? 这样就告诉学生,原来它们从缝隙中跑掉了,那气体分子肯定要比这些缝隙要小的多了,到底有小到什么程度呢? 介绍“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方法:把1滴油酸滴入盘中的水面,让其充分展开,形成单分子油膜,若把分子看成球形,则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认为是油酸分子的直径,我们只要测出一滴油酸分子的体积,再测出油酸展开后的面积就可算出油膜的厚度,即为分子直径; 观看“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电脑动画。 经过测量和计算,我们算出单分子油膜的厚度,也就是分子的直径为1010m。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测其它物质分子的直径。我们看到书上98页的图5-4,这里分别是DNA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金原子的结构图。 让学生看书再回答:大多数分子直径的尺度是多大呢? 让学生回答:大多数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举几个很形象实例来告诉学生分子确实很小,这个直径相当于我们所学过的1nm的十分之一。 我们再来看看书中98页图5-6,原来1cm3的空气中,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每秒让1亿个分子跑出来,要经过9000年才能使容器中所有的分子都跑出来; 物质和分子的关系就像把一粒沙如果比做地球,那组成沙的分子就像地球中的一个小乒乓球。 这就是我们所学习的微观世界,你觉得它奇妙吗?今天我们只学习了它的大小,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下面请一个同学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先看一分钟的书。 学生小结: 1、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方法:猜想; 2、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3、一切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4、分子很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