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第五章 静电场静电场 通过复习后,应该: 1.掌握电场强度、场强叠加原理、电势和电势差、场强与电势的关系、电势叠加原理、 电偶极子的电势; 2.理解电场线和电通量、高斯定理及其应用、有导体存在时静电场的计算、电介质极 化、能斯特方程、电容器、静电场的能量; 3.了解电偶层的电势、细胞膜静息电位、心电图和心向量图的电学原理。 通过复习后,应该: 1.掌握电场强度、场强叠加原理、电势和电势差、场强与电势的关系、电势叠加原理、 电偶极子的电势; 2.理解电场线和电通量、高斯定理及其应用、有导体存在时静电场的计算、电介质极 化、能斯特方程、电容器、静电场的能量; 3.了解电偶层的电势、细胞膜静息电位、心电图和心向量图的电学原理。 5-1 点电荷 q 和 4q 相距 l,试问在什么地方放置什么样的电荷,可使这三个电荷达到受 力平衡? 解:解:已知两个同号点电荷 q 与 4q 相距 l,在它们之间的连线上某处放置一个异号电荷, 当它们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即可达到力的平衡。设这个异号电荷的电量为 mq,与 q 相距 x, 如本题附图所示。根据库仑定律 2 21 r qq kF ,分析力的平衡条件,电荷 mq 分别与 q、4q 的 引力相等,即 2 2 2 2 4m x)(l mq k x q k (a) 电荷 q 受 4q 的斥力和 mq 的引力相等,即 习题 5-1 附图 2 2 2 2 4 x mq k l q k (b) 解(a)式得 x=l /3,将其代入(b)式可得 m=4/9。 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知,在 q 与 4q 之间,与电荷 q 相距 l/3 处,放置一个 4/9q 的异号电 荷,可使三个电荷达到受力平衡。 5-2 两个点电荷分别带有+10C 和+40C 的电量,相距 40cm,求场强为零的点的位置及 该点处的电势。 解解: 求场强为零的位置: 只有在两电荷的连线中的某点 P,才能使该处场强为零,即 q1 、q2 在该点的场强 E1、E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已知 q1 =10C,q2 =40C,则根据点电荷 场强公式 2 r q kE ,有 2 2 2 2 1 1 r q k r q k 由上式可得 2 1 40 10 2 1 2 1 q q r r 习题 5-2 附图 又因 r1 + r2 =40cm,由此可得 r1 =40/3cm=40/310-2 m; r2 =80/3cm=80/310-2 m 求电势: 设 q1 、 q2 在 P 点产生的电势分别为 U1 、 U2, P 点电势 U 为 U1 、 U2 之和, 即 V.V)(. r q k r q kUUU 12 22 9 2 2 1 1 21 10032 10 3 80 40 10 3 40 10 1009 5-3 两等值异号点电荷相距 2.0m,q1 =8.010-6 C,q2 =-8.010-6 C。求在两点电荷连 线上电势为零的点的位置及该点处的场强。 解解: 求电势为零的位置:设 q1、q2 连线上 P 点处电势为零,该点电势为 q1、q2 分别产 x lx q 4q mq r1 r2 q1 P E2 E1 q2 生的电势 U1、U2 之代数和,由点电荷电场的电势 r q kU 得 0 2 2 1 1 21 r q k r q kUUUP 习题 5-3 附图 从上式可得 1 2 1 2 1 q q r r 又r1 + r2 =2.0m,则r1 = r2 =1.0m,即电势为零的位置处于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 求场强:设q1、q2 在P处产生的场强分别为E1、E2,它们的方向一致,故P点的场强 为E1和E2的大小之和,方向由P指向q2 15 1 66 9 2 2 2 2 1 1 21 10441 01 1008 01 1008 1009 CN. CN) . . . . (. r q k r q kEEE 5-4 在一个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放有量值相等的电荷Q,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 求三角形重心处的场强和电势:三个顶点都带正电荷;两个顶点带正电荷,一个顶点带 负电荷。 习题5-4 附图(a) 习题5-4 附图(b) 解解: 根据场强的叠加原理,可分别求出三个点电荷在重心的场强,再求出它们的矢量和。 电势为标量,只需求出它们的代数和。 当三个都为正电荷时,按附图(a)取坐标,坐标原点O为三角形的重心,已知等边三 角形的边长为a,则其重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r可由三角函数求出 a cos a r 3 3 30 1 2 0 由点电荷场强公式 2 0 4r Q E 可得,三个点电荷在重心O的场强相等,即 2 0 2 0 321 4 3 4a Q r Q EEE (a) 方向如附图所示。设重心处的场强E在Y方向和X方向的分量分别为Ey 和Ex ,则由附图 (a)可得 Ey =E2 cos60+ E3 cos60E1 = E2 + E3 E1 =0 Ex =E2 sin60E3 sin60=0 (因为E2 =E3 ) 故重心处的合场强E=0。 q2 r1 r2 q1 P E2 E1 Y X E1 E2 E3 r r r Q Q 30 a Y X E1 E2 E3 r r r Q Q 30 a Q 由点电荷的电势公式 r Q U 0 4 和 ar 3 3 可得 a Q UUU 0 321 4 3 根据电势叠加原理,重心处的电势U为 a Q UUUU 0 321 4 33 当两个顶点带正电荷,一个顶点带负电荷时,按本题附图(b)取坐标。参考前面的 (a)式,由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可得 2 0 321 4 3 a Q EEE 方向如附图(b)所示。设重心处的场强E在Y方向和X方向的分量分别为Ey和Ex,则由 附图(b)可得 Ey = E1 + E2 cos60+ E3 cos60= E1+ E2 + E3 =2 E1 = 2 0 2 3 a Q Ex =E2 sin60E3 sin60=0 (因为E2 =E3 ) 故重心处的场强E的大小为 2 0 2 3 a Q EE y 其方向垂直向上。 由点电荷电势公式可得三个点电荷在重心的电势分别为 a Q r Q U 00 4 3 4 , a Q UU 0 32 4 3 根据电势叠加原理,重心处的电势为 a Q UUUU 0 321 4 3 5-5 均匀带电直线长2a,其线电荷密度为,求在带电直线垂直平分线上,且与带电直 线相距为a的点的场强和电势。 解解: 求场强:以带电直线为坐标轴,取直线中点为原点O,在直线上距O点 x处取 一线元dx,如本题附图所示,其电量dq=dx,此电荷元在所求点P处产生的场强为 )( 222 xa dx k r dq kdE (a) 其方向沿dq与P点连线(图中为0时的情况,若0,则反向) ,与X轴线夹角为。 由于对称性,各电荷元的场强沿X轴的分量dE 互相抵 消,而垂直于X轴的分量dE互相增强,因此 LL sindEdEE (b) 由附图可知, 2122/ )x(a a r a sin , 将 (a) 式和sin 的表达式代入(b)式得E的大小为 习题5-5附图 a k xa dx akE a a 2 )( 2/322 其方向垂直向上。 求电势:由点电荷电势公式可得,dq在P点产生的电势dU为 2/122 )(xa dx k r dq kdU 将上式积分可得P点电势 )223ln( )( 2/122 k xa dx kdUU a a 5-6 均匀带电圆环,其半径为5cm,总电量为5.010-9 C,计算轴线上离环心5cm处的 场强和电势。 解:解:本题先求电势,然后利用场强和电势的关系计算场 强。 求电势:参考本题附图,设圆环总量为q,半径为R, 由于电荷是均匀分布, 故其线电荷密度=q/2R。 在圆环上取 一线元dl,其电量为 R dlq dldq 2 (a) 习题5-6 附图 设P点离环心O的距离为x,则由附图知, 22 xRr,电荷元dq在P点产生的电势 dU为 2/122 )(2xRR qdl k r dq kdU (b) 将上式积分,可得P点的电势为 2/122 2 0 2/122 )()(2xR kq dl xRR q kdUU R (c) 已知R=5cm=0.05m,q=5.010-9 C,x=5cm=0.05m,代入上式得 VVU 2 2 1 22 99 1036. 6 )05. 005. 0( 100 . 5100 . 9 X r a P O a a dx dE dE dE dl dU X x r P O R 求场强:根据场强与电势的关系E=dU/dn,对(c)式求关于x的导数,则场强E的 大小为 131 2 3 22 9 9 2/322 1036. 6 )05. 005. 0( 05. 0100 . 5 100 . 9 )( mVmV xR qx k dx dU E 方向沿X轴正方向。 dE 互相抵消,而垂直于X轴的分量dE互相增强,因此 5-7 均匀带电的半圆弧,半径为R,带有正电荷q,求圆心处的场强和电势。 解解: 求场强:在环上取一线元dl,带电量dq=qRdl,电荷元在圆心产生的场强大小 为 dl R q k r dq kdE 32 方向如附图所示,与OX轴夹角为,dl=Rd。由于对称性,dE互相抵消,dE相互增强, 于是有 LL sindEdEE 将dE的表达式及dl=Rd代入,经整理后得场强E的大小为 2 0 3 2sin R q kdR R q kE 其方向垂直向下。 求电势: 电荷元dq在圆心产生的电势dU为 dl R q k r dq kdU 2 习题5-7附图 将上式积分即得圆心处的电势 R q kdl R q kdUU R 0 2 5-8 长度为L的直线段上均匀分布有正电荷,电荷线密度为,求该直线的延长线上, 且与线段较近一端的距离为d处的场强和电势。 解解: 求场强:在直线段l处取一线元dl,其带电量为dq=dl,它在P处产生的场强方 向沿直线的延长线,大小为 22 )(ldL dl k r dq kdE 将上式积分,即得P点场强的大小为 习题5-8附图 )( ) 11 ( )( 0 2 dLd Lk dLd k ldL dl kdEE L 方向沿X轴正方向。 求电势:由点电荷电势公式可知,电荷dq在P点产生的电势dU为 dl ldL k r dq kdU )( dE dE dE R L dl O X dl l r d P O L X 将上式积分,即得P点的电势U为 )ln( )( 0 d dL k ldL dl kdUU L 5-9 两个无限长同轴柱面,内圆柱面半径为R1,每单位长度带的电荷为+,外圆柱半 径为R2,每单位长度带的电荷为-,求两圆柱面之间的空间中各处的场强。 解解: 电荷均匀地分布在两无限长同轴圆柱面上,电场的分布具有对称性,即距轴心等距 的各点大小相等,方向沿半径方向(轴向分布)欲求两圆柱面之间的空间中任意点(设距轴 心为r)的场强E,选取半径为r,单位长度的同轴圆柱面S1与两底面S2、S3构成的闭合柱 形高斯面S。其中S2、S3 处场强方向与法线垂直,cos90=0,通过S2、S3 的电通量为零, 所以通过S面的总电通量即为通过S1 的电通量 rESE dsEcosdsEcosdsEcosdscosE 2 1 e 321 ssss 由题意可知,在单位长度高斯圆柱面内的电量为+, 故由高斯定理 i i s qdscosE 0 e 1 得 E2 r =/0 解出E即得 r E 1 2 0 (R1 Ub。 5-15 什么是电偶极子? 电偶极子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出电势大 于零、等于零、小于零的区域? 答答: 两个相距很近的等量异号电荷+q和q所组成的带电系统叫电偶极子。 电偶极子电 场中某一点的电势与电偶极子的电矩P成正比, 与该点到电偶极子的距离r平方成反比, 且 与方位角有关,即 2 cos r P kU 。电偶极子中垂面上各点的电势为零,在中垂面+q一侧 空间各点的电势为正,q一侧空间各点的电势为负。 5-16 两个等量异号的点电荷,其电量均为10-9 C,相距0.01mm,求该电偶极子的电 矩大小和方向。 解解: 已知Q =1.010-9 C,l =0.01mm=1.010-5 m,由电矩公式可得 P=ql=1.010-91.010-5 Cm=1.010-14 Cm 其方向由负电荷指向正电荷。 5-17 设在XY平面内的原点O处有一电偶极子,电矩P的大小为1.010-6 Cm,方 向指向Y轴正方向。问在坐标(1,0) , (1,2) , (0,1) , (-1,2)点处的电势分别是多少? (坐标单位为m) 解解: 已知原点O处的电偶极子的电矩P=1.010-6 Cm,方向指向Y轴正方向,如附图所示, A点:=90,r =1m; B点:cos=2/5,r =5m; C点:=0, r =1m; D点:cos=2/5,r =5m。 根据电偶极子的电势 2 cos r P kU ,A、B、C、D各点 的电势分别为: 习题5-17 附图 0 90cos 2 0 r P kUA y(m) x(m) O C(0,1) A(1,0) B(1,2) D(-1,2) V1061V 5 5 2 10 109 3 6 9 2 . r cosP kU B V109V 1 10 109 3 6 9 2 r cosP kU C V1061V 5 5 2 10 109 3 6 9 2 . r cosP kU D 5-18 在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重心处,有一垂直指向底边的电偶极子P,求: 三 角形各顶点的电势; 三角形各边中点的电势。 解解: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由附图可计算出重心到三个的顶点的距离r为 a a r 3 3 30cos2 0 又知电偶极子指向等边三角形的底边,如附图所示。根据电偶极子电势公式 2 cos r P kU , 可得各顶点的电势。对于顶点A, =180,则 2 2 0 1 3 ) 3/3( 180cos a P k a P kU 对于顶点B,方位角 =60,顶点C, =60,则B、C的电势分别为 2 2 0 2 2 3 )3/3( )60cos( a P k a P kU 2 2 0 3 2 3 ) 3/3( 60cos a P k a P kU 由附图可知,重心到各边中心的距离d为 a a d 6 3 2 60cot 0 由此可进一步计算各边中点的电势,其中底边中点D, 习题5-18附图 =0,其电势为 2 2 0 1 12 )6/3( 0cos a P k a P kU 对于左边中点E,方位角 =120,右边中点F, =120,则这两点的电势分别为 2 2 0 2 6 )6/3( )120cos( a P k a P kU , 2 2 0 3 6 )6/3( 120cos a P k a P kU E D r r A B C U3 U1 U2 U3 U1 U2 F P r 如果电偶极子P的方向水平向右,结果又是怎样? 读者自己计算。 5-19 电偶极子的电量q =310-7 C,轴线l =0.02mm,求:电偶极子中垂线上距轴线 中点30cm的P点的电势; 若P点在电偶极子电矩指向的延长线上时,其电势又是多少? (设这时P点离轴线中点的距离仍为30cm。 ) 解解: 已知q =310-7 C, l =210-5m,由电矩公式得 P = ql = 310-7210-5 Cm=610-12 Cm 因为P点在垂直于电偶极子轴线的中垂线上,其方向角=90,由电偶极子电势公 式 2 cos r P kU 可知,P点的电势U =0(因为cos90=0) 。 若P点位于电矩指向的延长线上,离轴线中心30cm,则 =00,r =30cm=0.3m,代入 电偶极子电势公式(常数k =9109 Nm2C-2) ,可得这时P点的电势为 V60V 30 0106 109 2 012 9 2 . ).( cos r cosP kU 5-20 一曲率半径为10cm的球壳状电偶层,带电量q =310-7 C,层间距为1mm,面 积30cm2,问在曲率中心处电偶层形成的电势是多少? 解解: 已知r =10cm=0.1m,q =310-7 C, =1mm=10-3 m,S =30cm2 =310-3 m2。由层矩 的定义得PS =(q)/S,由立体角公式得 =S/r2 ,再根据电偶层的电势公式,可得曲率 中心处电偶层形式的电势为 V270V 10 10103109 2 379 22 ss .r q k r S S q kkPdkPU s 5-21 均匀带电球壳内半径6cm, 外半径10cm, 电荷体密度为210-5 Cm-3求距球心5cm, 8cm,12cm 各点的场强。 解:解:高斯定理 0 d q SE s , 0 2 4 q rE 当5rcm时,0 q ,0E 8rcm时,q 3 4 p 3 (r ) 3 内 r 2 0 23 4 3 4 r rr E 内 4 1048. 3 1 CN , 方向沿半径向外。 12rcm时, 3 4 q 3 ( 外 r) 内 3 r 4 2 0 3 3 1010. 4 4 3 4 r rr E 内外 1 CN 沿半径向外。 5-22 半径为R1和R2 (R2 R1)的两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单位长度上分别带有电量和-, 试求:(1)r R1;(2) R1rR2;(3) rR2处各点的场强。 解:解:高斯定理 0 d q SE s ,取同轴圆柱形高斯面,侧面积rlS2,则 rlESE S 2d (1) 1 Rr ,0, 0 Eq (2) 21 RrR,lq , r E 0 2 , 沿径向向外。 (3) 2 Rr ,0 q , 0E 5-23 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都均匀带电,电荷的面密度分别为1和2,试求空间各 处场强。 解:解:两带电平面均匀带电, 电荷面密度分别为1和2, 规定垂直于两平面由 1 面指向 2 面的方向为n ,则 两面间, nE )( 2 1 21 0 ; 1 面外, nE )( 2 1 21 0 ; 2 面外, nE )( 2 1 21 0 5-24 一块电介质在电场中极化后,沿着与电场垂直的方向将它截为两半,再撤去外电 场,这两块电介质是否带电?如果把电介质换成导体,情况又如何? 答答: 两块电介质均不带电。因为电介质极化产生的电荷不能离开介质,也不能在电介质 内部自由移动,处于束缚状态,无论是取向极化还是位移极化,当外电场撤消后,极化现象 也随之消失,由于分子的热运动,电介质对外不显电性。若换成导体放入电场中,导体中的 自由电子将在电场力作用下逆着外电场方向运动,导体一端因自由电子的积聚出现负电荷, 另一端因自由电子的缺失显现正电荷,分开后,一块导体带正电,另一块带负电。 5-25 设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的某处场强为0.15107 NC-1,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为10-10 C2N-1m-2,求无电介质时该处的场强是多少? 解解: 设外电场(即无电介质时)的场强为E0,放入电介质后,电介质内部的总场强E 是外电场与极化电场之和。由E = E0/r 和 = 0 r 可得 E0 = E / 0 已知: E =0.15107 NC-1, =10-10 C2N-1m-2,0 =8.854210-12 C2N-1m-2,代入 上式得 171 12 10 7 0 CN10691CN 1085428 10 10150 . . .E 5-26 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面积为S,间距为d,将电容器充电后,注入相对介电常数 为r 的电介质,问以下两种情况时,注入电介质前后电容器所带电荷Q,场强E,两板间 电压U,电容C和电场能量密度we 有何变化?(1)注入电介质时电容器仍在电源上; (2) 注入电介质时电容器已与电源断开。 答答: 注入电介质时电容器在电源上,这时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U不变,即注入电介 质前的电势差U前 等于注入电介质后的电势差U后 (U前 =U后) 。 根据电容器的电容的定义 式C=S d可知 C前 =0 S/ d, C后 = S /d=0 r S/ d = r C前 而Q=CU,Q后 =C后 U后 =r C前 U前 =r Q前 ,由E=U/d可得 E后 =U后/d=U前/d=E前 由能量密度公式w =E2/2 得 w后 =0 r E2后/2 =r(0 E2后/2)=r w前 其中w前 =0 E2后/2。 注入电介质时电容器已与电源断开,这时Q前 =Q后,即电容器所带电量不变,而C后 =S/ d=0 r S/ d=r C前,由U=Q/C可得 U后 =Q后/C后 =Q后/(r C前)= Q前/r C前 = U前/r 根据E=U/ d可得 E后 =U后/d=U前/r d=E前/r 由能量密度公式w = E2/2 得, w后 = 0 r E2后/2 =0r (E前/r )2/2 = (0E前/2 )2/r = w前/r 5-27 真空中一半径为R,电荷为Q的导体球,求其电场的总能量。 解解: 根据静电平衡条件,可知电荷Q一定均匀地分布在导体球的表面上。根据高斯定 理可求得均匀带电球面的场强分布为 )( 4 )(0 2 0 Rr r Q Rr E 由能量密度公式w =E2/2可知,在球内因E=0,故球内电场的能量为零。由上式和能量密度 公式可得,球外电场的能量密度为 4 0 2 2 2 2 0 0 2 0 32 ) 4 1 ( 2 1 2 1 r Q r Q E 取一个与球同心的球壳,其半径为r,厚度为dr,则它的体积为dV=4r2dr,体积元dV内的 电场能量dW=wdV= q2 dr/( 80 r2),所以其电场的总能量为 R q r drq dWW R 0 2 2 0 2 88 5-28 在温度为37时, 带一个正电荷的某离子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分别为10molm-3 和160molm-3,求膜内外平衡电位,并指出何侧电位高? 解解: 已知t =37,Z=+1,Ci =10molm-3,Co =160molm-3,由细胞膜电位公式可得 膜内的电位为 mV74mV 10 160 1 561561 0 )lg . ( C C lg Z . U i i 膜内电位高于膜外电位。 5-29 在某一细胞中,Cl 在37时的平衡电位为80mV, 如果在细胞外Cl 浓度为 110molm-3,那么在细胞内的浓度是多少? 解: t =37,Z =1,C0 =110molm-3,Ui =80mV,代入细胞膜内电位公式, 20 110110 1 561 80 ii CC lg . 解之得,Ci =5.5molm-3,即细胞膜内Cl 的浓度。 5-30 简述心电信号的产生过程。 答答: 当心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在其膜的内、外侧分别均匀地分布有等量的正、负离 子,形成一闭合曲面的电偶层,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状态叫极化。当心肌细胞兴奋时,由于 细胞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发生了变化, 使得在兴奋处膜外的正电和膜内负电逐渐消失, 接着, 反过来膜内带正电,而膜外带负电,这个过程称为除极,在除极过程中由于电荷不再均匀分 布,整个心肌细胞等效为一个电偶极子,其电矩方向与除极的传播方向相同。除极是一个极 其短暂的过程,然后细胞又恢复到原来内负外正的带电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复极。此时细胞 同样相当于一个电偶极子,只是电矩方向与除极时相反。复极结束后细胞恢复到极化状态。 可见,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南医科大学《ASPnet程序设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创新创业基础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大庆师范学院《机械工程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中学地理教材梳理与分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婴幼儿科学发展与教育》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宿州航空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性能仿真技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成与系统结构》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数字虚拟化制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川北医学院《SU》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级西点师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附解析
- 2025版劳务公司挂靠合作服务合同模板下载
- 肾结石合并脓毒症护理查房记录
- 《关于暂停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定级工作的通知》解读培训
- 理化检测员考试题及答案
- 模具数据管理办法
- 北京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集团系统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重点知识点早背晚默
- 2021-2026年中国铠装电缆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糖尿病及防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