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海南省海口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海南省海口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海南省海口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海南省海口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海口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本试卷共有25道选择题,3道大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单选题1.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该段记载是指( )a.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 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c.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d.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天下为家”可知,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由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变成了王位世袭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所以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2.著名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谈到中国古代早期形态时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他意在强调古代早期政治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以血缘关系构建国家政治结构c.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d. 以宗法关系为基本特征【答案】c【解析】【详解】“未有君臣之分也”可知,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通过占卜等手段,利用神权巩固王权,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天子与诸侯的血缘关系,没有体现宗法制按照血缘等级分配政治权力的信息,故bd不符合题意。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就有101次(如表).由此可以推论受朝国鲁国晋国齐国楚国越国纪国次数39次38次11次10次2次1次a. 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 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c.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d. 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国”相互朝见意味着分封制度瓦解即周王室衰徽,礼崩乐坏,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分封制度瓦解促进相互朝见,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表格反映的是分封制度瓦解而非井田制瓦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诸侯国相互朝见和远交近攻无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理解“诸侯国相互朝见”意味着周王室衰徽,礼崩乐坏。4.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这两种法律都a. 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b. 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c. 体现了自然平等法学理念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秦律和罗马法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秦统一六国后,秦律”、“罗马法,向万民法方向发展”等,实际上考查秦律与罗马法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秦律是在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的,万民法是在罗马帝国版图扩大的情况下制定的,因此两部法律都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故a项正确;b项只符合秦律,应排除;c项只符合罗马法,应排除;材料中的两部法律无法得出促进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的结论,d项排除。故选a。5.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 建立保密制度b. 震慑谋反之徒c. 维护皇帝权威d. 削弱丞相权力【答案】c【解析】这段材料的大意是秦始皇在梁山宫时看到丞相有大量车骑随行,对此表现出不满,后有人将此事告知丞相,丞相随即减少了车骑数量,秦始皇认为随行人员中有人泄露他所说的话,但没人承认,因此将当时所有在场的人全部杀掉。这表明当时皇权具有专断性和残暴性。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告密,但不是建立保密制度。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谋反,只是涉及告密。故错误。d项错误,秦朝时虽设立丞相,但国家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由其任免,相权并未威胁到皇权,没有必要去削弱。故d项错误。6.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a. 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b. 郡县制未广泛推广c. 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d. 啬夫由中央任命【答案】c【解析】秦时就已经实现了真正的统一,故a项错误。郡县制在秦朝就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包括在新收复的边远地区设置郡县,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所述,郡县制度下的亭乡制度中的长官有较为明确的分工,并且百姓相当重视,以致“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这是中央集中管辖的郡县下的地方自治特点,故c项正确。秦汉时期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命,亭乡则是郡县之下小的民间自治机构,长官不由中央任命,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主要考查古代地方基层的管理制度,解题关键是根据信息“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进行判断,也可用排除法判断。7.宋代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达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代的文化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代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代科技的发展。这说明a.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 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 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 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答案】b【解析】“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可以说明政府的政策对于科技发展有重大影响,故选b;题干中“科技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是同时发生的并列关系,故ad不符合题意;c的说法表述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点睛:这个题的解题关键是两个:第一,要看选项表达是否符合史实,比如选项c就是一个错误表达;第二,要看选项中的逻辑关系是否和题干中的逻辑相符,比如ad的表达就与题干中的逻辑不一致;所以其中的acd都要排除。8.唐代安史之乱后的各大藩镇拥兵自重,动乱不断,大都不听从唐廷调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吸取了教训,为此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a. 抑制兼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b. 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c.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d. 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吸取唐朝藩镇割据,地方军政大权威胁中央的教训,采取了对整个官僚集团分化事权的做法,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抑制兼并是为了巩固封建经济基础,保护小农经济,a项不符合题意;加强科举是为了控制官吏,不是针对地方藩镇势力,b项错误;加强边疆防守与宋代“守内虚外”的理念不符,c项错误。9.明成祖朱棣规定,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不得结交地方官员。这一规定有利于a. 建立权力制约机制b. 保证吏治清正廉洁c. 维护皇室独尊地位d. 保持中央政令畅通【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不得结交地方官员”中可以看出,明朝这一规定限制了藩王的权利,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保持了中央政令的畅通,强化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出权力的制约和皇权的加强,故ac项排除;材料中的措施无法保证吏治的清正廉明,故b项排除。10.理藩院是清代创设的一个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官员全由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担任。该机构的设立a. 履践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原则b.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 排斥汉人造成民族矛盾激化d. 牵制军机处形成权力的制衡【答案】b【解析】【详解】理藩院是清代创设的一个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官员全由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担任,说明清廷十分注意对蒙、藏、维等少数民族的政策,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在加强和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故b正确;1947年我国开始建立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履践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原则,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矛盾激化”,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军机处,无法体现牵制军机处,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官员全由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担任”,联系所学清朝的民族政策以及影响分析解答。11.据学者研究,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这表明当时a. 官员制衡机制初步建立b. 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失序c. 皇权专制制度得以强化d. 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可知,这使得各级官员不敢欺骗隐瞒,这种方式明显扩大了皇帝的权力,皇权专制制度得以进一步强化,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官员制衡机制在此之前已经建立;材料体现的是皇帝赋予越来越多的官员密折奏事的权利,并未体现权力机构的设置情况,也没有体现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因此b、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2.下图两幅图片反映的分别是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和民主法庭上限制发言时间的水时计。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 打击民主敌人b. 不利于规范民主程序c. 保障所有居民权利d. 维护雅典民主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陶片放逐法是民主过程中的一项制度,也是民主过程中的一项程序;而水时计则是民主的程序,故两者的共同作用都是维护民主程序,故排除ab,d符合题意;古希腊雅典,公民范围狭小,不包括外邦人、妇女、儿童和奴隶,简言之,公民不等于居民,故c不符合题意。13.下列关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b.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其代表由所有人选举产生c. 五百人会议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d. 外邦人在雅典可获得平等的公民权【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希腊地理环境和商品经济发展有关,故它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a项正确。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所有公民都应参与公民大会,排除b。五百人会议是由每个部落均派出五十个公民组成,不是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排除c。外邦人在雅典没有公民权,排除d。14.伯利克里宣称:“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官员必须依法行事,一旦触犯法律,便要受到惩处。据此可知,当时的雅典a. 保护私有财产b. 主权在民c. 实行直接民主d. 祟尚法治【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官员必须依法行事,一旦触犯法律,便要受到惩处”得知d选项正确;a、b、c选项分别提及的私有财产、主权在民、直接民主与材料有关“法”意思不符合,因此排除。15.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罗马法的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故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6.公元前445年,古罗马废除了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公元212年,颁布卡拉卡拉赦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这表明古罗马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把保护平民利益放在首位c. 利用法律缓和社会矛盾d. 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罗马法在奴隶制社会下本质目的是维护贵族的利益,法律适用的范围是有局限的,故ab两项错误。罗马法修改的方向是力争实现贵族和平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17.“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a.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b. 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c. 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d. 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的主旨是罗马法中对于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原先有严格的限制,但随着罗马的发展,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突破了限制,越来越大。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法律有漏洞可钻,说明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是不够严密的。故c项正确。罗马家庭制度是以男性家长的权力为核心的家庭制度,这就决定和影响了妇女在财产中的地位。虽然妇女的财产权有所增长,但其地位与男子相比,还远远称不上“平等”。故a项错误。妇女利用漏洞继承财产,这种继承本身不符合公民法的本意,只是钻了程序的漏洞。所以不可能推出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故b项错误。妇女开始占有大宗财产是在“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之后,即罗马帝国时期,主要体现了“万民法”而非“公民法”的灵活性。故d项错误。18.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英语国家史略中这样描述:“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后来,当查理二世允诺尊重议会和先例后返回伦敦时,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这说明英国a. 资产阶级革命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 资产阶级革命对国内外产生重大政治影响c. 确立君主立宪制符合英国民众的心理预期d. 民众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积极作用茫然无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 说明处死国王实际上是超出英国历史传统和社会心理承受力的一种极端行为。而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的暴行不仅与传统格格不入,而且与时代背道而驰,引起人们的反感。因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继承了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英国曾流行这样一句话:“当国王在白金汉宫时,全国人民睡得更安静,更和平。”所以答案选c。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名师点睛】光荣革命意义: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建立开辟了道路。19.有学者指出,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弟。这反映了,英国当时a. 封建色彩异常浓厚b. 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c. 民主改革需要深化d. 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1689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可知英国的政权被土地贵族把持,说明英国的民主改革需要深化,c选项符合题意。光荣革命后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a选项排除。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了现代民主制度,b选项排除。材料与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无关,d选项排除。20.1689年颁布的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1694年颁布的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英国上述法案的颁布突出表明a. 责任制内阁正式建立b. 君主立宪制h趋完善c. 国王的立法权被剥夺d. 国王真正成为“虚君”【答案】b【解析】材料中通过议会立法的原则逐步限制国王的权力,说明君主立宪制逐步走向完善,b正确;a是18世纪初期;c不符合材料主旨;d是责任内阁制度确立之后。21.下面两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对峙与合作的格局。下列有关美国两党的正确表述是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代表利益集团不尽相同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它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虽有很多差异,但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是资产阶级统治工具。因此说法错误,排除。所以答案选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两党政治22.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认为,“联邦宪法之所以优越,主要原因在于立法者们敢于要求人们节制自由,因为他们真诚地不想使自由破灭。”这一立法思想主要体现于1787年美国宪法a.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民直接选出c.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制衡d. 建立联邦国家并保持各州的独立性【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的主要是民众牺牲部分自由来维护自由的权利;1787年宪法从分权制衡的角度实现了这一思想,故c正确;a属于联邦制特点;b属于总统选举方式;d属于政治体制特点。23.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称为“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沙子扭成的绳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的做法是a. 确立联邦制b.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 实行两党制d. 实施三权分立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独立战争后的美国实行邦联制,中央政府权力较弱,地方权力较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a正确;美国是民主共和制,b错误;c是两党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d是政府机构运作特点。【点睛】邦联制和联邦制邦联制和联邦制是复合制国家结构的两种形式。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主权国家之间的联合体,区别在于邦联不形成新的国家,而联邦则形成新的国家。在邦联制下,组成邦联的各成员国仍然是具有完整独立主权的国家,而在联邦制下,联邦组成单位已经不完全具有独立主权国家的要素。24.下列有关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b. 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c. 均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d. 政体的实质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都是相互制约的,a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总统和英国君主都是国家元首,b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总统制下,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内阁权力制衡,c是二者的相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实质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5.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时间有早有晚而已”下列与此判断相符的历史事件有a. 英国光荣革命、美国南北战争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c. 英国圈地运动、美国两党制形成d.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等,可知与资产阶级代议政治相关。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美国1787年宪法对选举资格做了严格限定,将黑人和奴隶排除在民主政治制度之外,后来兴起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逐渐取消了先前的规定,故d符合题意;ab涉及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中的“选举资格”显然不符,故ab不符合题意;圈地运动是农场主圈占土地,建立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二、材料解析题26.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科举制大事年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有何不同。(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答案】(1)变化:从单纯地方官举孝廉到孝廉仅成为参政入仕的资格;增加考试环节;选举或考试都分区定额,按地区人口比例推选。不同:注重门第。(2)特征: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方式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择优录取;由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僵化,最终被废除;带有较强时代色彩(3)认识:古代人才选拔根本服务于封建统治;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选拔方式趋向公平公正;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各有利弊;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因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紧扣“魏晋”“汉代”等信息,据所学可知魏晋时期的选官是九品中正制,依据的是门第,汉朝选官的依据是品德和才能。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紧扣材料二科举制的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考试的课量、考试方式、科举制的演变方式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综合上述史料分析,可以从古代中国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逐渐完善,人才选拔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人才选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27.民主政治起源于希腊,对近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他们全是贵族。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政治自由化”指什么?雅典民众要求“政治自由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这种“政治自由化”确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有哪些? (3)据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对雅典和世界各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答案】 (1)“政治自由化”:民主政治。 经济基础:奴隶制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标志:克利斯提尼改革。 (2)缺陷: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民主权利,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而广大的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则没有公民权。 (3)影响: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政治自由化”指民主政治。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奴隶制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等方面回答雅典民众要求“政治自由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再从克利斯提尼改革的角度说明这种“政治自由化”确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本题据材料二“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民主的狭隘性等方面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有哪些。(3)本题据所学知识即可从精神文化成就、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础等方面指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