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汨罗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选题1.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 有较强秩序和责任感b.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 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d. 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儒家“儒家有为而无求” 可知,儒家讲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这体现了他们较强的秩序和责任感,故选a。由材料“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可知,儒家和墨家的主张是相反的,这不是互补关系的体现,排除b;材料侧重不同学派的对比,并不涉及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儒学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民本思想,排除d。2.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但据司马迁记载,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过大量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如删诗书、订礼乐、著易传、作春秋等,并用它们作为传授自己思想的载体。据此可知,孔子a. 努力维护社会人伦秩序b. 为儒学思想寻找历史依据c. 推动平民教育的迅速发展d. 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孔子对古代文献进行过大量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并用它们作为传授自己思想的载体”可知体现的是孔子为儒学思想寻找历史依据,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到人伦秩序,故a排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选项排除。以传承中华文明为己任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故d选项排除。3.下表为左传在不同时期对同一问题论述。这些论述所体现的相同思想是记述出处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前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二十三年夫民,神之民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a. 以民为本b. 重民轻神c. 天人感应d. 民贵君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则论述认为,国家兴盛时,看待百姓如同受伤的人,这是它的福德,国家灭亡时,把百姓当作粪土和草芥,这是它的祸殃。第二则论述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能倾听百姓们的心声,就会兴旺;一个国家如果只听从“神”的声音,就一定走向灭亡。第三则论述认为,百姓,是神的主人,因此古代圣王先富养与团结百姓然后才致力于侍奉神灵。分析选项内容可知,这些论述都体现了对“民”的重视,它们相同思想是以民为本,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错误,第一则论述没有体现重民轻神的思想;c选项错误,“天人感应”是指人与自然万物同类相通,相互感应,这些论述并未体现;d选项错误,这些论述都没有体现民贵君轻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4.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学派的大力提倡下,孝成为完整的、有关处理亲子关系准则的学说。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这表明a. 秦朝继承发展了儒家提倡的孝道观b. 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c. 秦朝时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d. 秦朝统治者事实上不排斥儒家学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可知,秦朝法律对于孝道的重视,这反映出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故b正确;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的,故a、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人们的日常规范,故c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5.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a. 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b. 迎合君主谋职权位的需要c. 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d. 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答案】a【解析】【详解】“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权防止暴政,故a项正确;材料的内容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权,不是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故b项错误;“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材料没有提及遭到封建士大夫的批判,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表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是为了限制君权,不是为了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故d项错误。6.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诠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a. 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 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 儒家思想已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诠释论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地位受到了冲击,但到了宋朝兴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儒学地位复苏,因此宋代出现以儒家著作诠释论语的现象。故答案为a项。b项汉武帝时期,儒家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排除;d项儒家思想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并不是走向封闭和停滞,排除。7.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知画者有不知。”对应苏东坡论画思想的认识论a.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b. 格物致知c. 致良知d. 知行合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可知强调的是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来发现存在于事物之中的理,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宇宙万物本原是理,而是强调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方法论是格物致知,而不是致良知,排除c项。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认识论,与材料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论不符,排除d项。8.王守仁将陆九渊“本心”的概念发展为“良知”。在王守仁的弟子王钱进一步阐发“良知”的基础上,李蛰又将“良知”的概念发展为“童心”。这表明,陆王心学a. 衍生出思想解放倾向b. 传承了士林实学风气c. 颠覆了儒家思想核心d. 开创了三教合流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李贽是明清之际思想家,其思想有别于程朱理学,批判理学,具有启蒙性。根据材料,李贽童心说源自陆王心学,由此可知陆王心学衍生出思想解放倾向,选项a正确;陆王心学强调内在反省,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特征,而实学风气更倾向于程朱理学,选项b排除;陆王心学及其演变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非颠覆,选项c排除;三教合流局面出现于唐朝,陆王心学出现于宋明,选项d排除。9.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路德准确地捕捉到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革命,用一场“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印刷术促进新教思想传播b. 印刷革命是宗教改革必要条件c. 德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 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中的一场“革命”是指金属活字印刷术带来欧洲的传播方式革命,另一场“革命”则是指路德通过利用这项新技术来传播和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最终导致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思想利用印刷术传播更快,故选a;由于腐朽的天主教会已经成了阻碍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障碍,所以才有了宗教改革,而没有印刷术革命同样必然会发生宗教改革,故排除b;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c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题干仅提到了技术进步对思想解放的作用,并没有提到思想解放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故d的说法错误,所以排除。10.诗经由王室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诗歌及经收集、筛选的民歌构成,由周天子颁诸各国,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诗经的流传a. 以书面记载为主要方式b. 有利于构建文化的认同c. 维持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 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可知,诗经在各诸侯国广泛传播,这种现象有利于增强各诸侯国的文化认同,故答案为b项。诗经的传播主要通过传唱形式,排除a项;诗经的传播有助于加强文化认同,但无法看出是否能维持天下共主,排除c项;诗经的传播与普及平民教育无关,排除d项。11.“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文人画a. 在理学影响下兴起b. 注重追求逼真摹写c. 画家文化素养多元d. 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答案】c【解析】【详解】文人画反映的是士大夫阶层的文化需求,追求抒情写意,融诗、书、画、印于一体,具有艺术性、文学性、哲学性,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故答案为c项。文人画在唐朝时期产生,排除a项;b项不符合文人画的特点,排除;文人画主要是满足知识分子的文化需求,排除d项。12.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a. 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b. 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c. 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d. 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答案】c【解析】【详解】清代严格限制商业戏园,说明忌惮商业文艺影响其统治,达官贵人“城外看戏”说明艺术魅力巨大。材料无关矛盾缓和,a项错,戏剧不等于启蒙思想,当时文化专制仍旧盛行,bd两项有违史实,只有c项符合题意。【点睛】利用明清时代特征,分析社会生活变化与中国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13.赫拉克利特呼吁“人民应当为城邦的法律而斗争”;柏拉图认为“没有法律,人们将无法区别于野蛮人”;亚里士多德声称“法律是理智的体现,可以免除一切情欲的影响”古希腊三位哲学家的言论说明a. 任何人没有资格凌驾于法律之上b. 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具有法治传统c. 世人必须严守法律方能摆脱野蛮d. 法律是遏制人性本恶的重要手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古代希腊哲学家们均认为法律对城邦管理、社会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中法制意识浓厚,故b项正确。a项,题干信息未涉及法律的至高无上,排除。c项,是对题干的片面阐述,排除。d项,题干未涉及法律对人性的约束作用,排除。14.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a.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 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d. 使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因信称义”,意思是只要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救赎,成为“义人”。从材料中的“因信得生”以及“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刻感到自己已经获得重生,”等得知宗教改革是反对教会垄断与上帝沟通的权力,主张人人都能直接与上帝沟通。打破了教会的独裁。因此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不是废除宗教信仰,所以不是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a错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智者运动,b错误;使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是启蒙运动,错误。【点睛】宗教改革不是废除宗教信仰,宗教改革只是在信仰范围之内进行的改革,他们的宗教哲学思想依然带有神学的印记15.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chdu)”。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b. 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c. 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d. 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信仰的束缚【答案】a【解析】【详解】文艺复兴宣传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神学。宗教改革要求摆脱罗马教廷权威,故a项正确。宗教改革主张建立强大的世俗王权,故b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古典文化没有很大的差异,故c项错误。无论文艺复兴还是宗教改革,均没有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两场运动的主要内容及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16.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a. 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b. 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c. 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d. 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启蒙运动中,三者以截然不同的态度来评价中国这一现象,都是为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三者为了同一目的。故答案为c项。a项,三者立场相同,排除;b项,三者所用材料都来源于他人,并不完全可靠,都不能正确认识中国,排除;d项,材料表明,孟德斯鸠对中国有贬、卢梭大力批判中国,说明二者并未受中国文化影响,排除。【点睛】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基本方法有:a.排除法,找准比较角度,从同中找异或从异中求同,逐个“肯定”或“否定”。b.正误判断法,注意各备选项表述的正误,再结合“选项”进行比较和鉴别,得出正确答案。很多情况下是两种方法同时并用。17.1761年法国新教徒卡拉斯之子上吊自杀,狂热的警察和民众臆断“卡拉斯欲阻止儿子改信天主教”实施了谋杀,卡拉斯被判有罪,折磨至死。深感震惊的伏尔泰亲自调查事件和搜集证据,撰写并出版了卡斯拉先生之死的原始文件,震动欧洲,三年后该案平反。该事件a. 导致了法国宗教改革b.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c. 传播了平等法治理念d. 瓦解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伏尔泰亲自调查事件和搜集证据,揭露案件事实,为新教徒伸张正义,导致该案最终平反,说明伏尔泰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播平等和法治的理念。故答案为c项。从材料中的“新教徒”一词来看,该事件发生在宗教改革之后,排除a项;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该事件与此无关,排除b项;d项夸大了该事件的影响,排除。18.爱因斯坦这样评价普朗克的发现:“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是a. 相对论b. 经典力学c. 进化论d. 量子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的学说,使人类对世界的观察深入到微观世界,故d项正确;a项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经典力学是牛顿的理论,进化论是达尔文的理论,abc三项与主题不符,排除。19.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阅读下表: 十七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表1601-16051631-16351651-16551696-1700宗教76.35.32科学1.84.675.1上表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科学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b. 宗教改革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c. 进化论瓦解了宗教神学地位d. 社会精英人士逐渐抛弃宗教信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十七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土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表”可知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在不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是由于科学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故a正确;材料中得不出宗教改革是否影响人的价值取向,故b排除;此时进化论还没有出现,故c排除;“逐渐抛弃”说法较片面,故d排除。20.至少三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发明并应用一些牙齿清洁法,只不过同古代达官贵人才有私人浴室一样,牙齿的清洁程度是与社会阶层挂钩的。将牙膏首先批量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销售、推广到普通大众的是美国的高露洁公司。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等级制度逐渐消失b.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c. 新科技发明的出现d. 工业化生产的推广【答案】d【解析】牙膏能够批量生产,不再成为贵族的享用品,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生产上的提高,能够制造出更多的产品,使得产品价值降低,因此工业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故d项正确;a项错误,等级制度依旧存在,并没有消失;b项并没有揭示出问题的关键;c项错误,这并不是新科技,而是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21. 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a. 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b. 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c. 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d. 洋务人才的匮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结合后面三句话的具体说明,即可知材料内容的核心意思,即体现出洋务运动时期对外交事务精通的专业人才匮乏的信息。a项“中外交涉”,b项“顽固派的抵制”,c项“立宪思想”无从体现,三项均属于无关项,排除。综上,故,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技术器物阶段)洋务运动洋务人才的匮乏22.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新史学,提出“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该观点引起其它新学派呼应,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一治一乱”的循环史观和“好古非今”的退化史观。这反映出a. 进化论的传入促进思维方式的改变b. 新史学标志着近代社会思想的解放c. 史观的改变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开展d. 传统史观不符合反封建专制的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学者受到进化论的影响,思想方式改变,从制度到文化上积极革新,寻求救亡图存的新道路,故答案为a项。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且发生在早于“1902年”的19世纪末,排除b、c项;材料强调进化论的传入促进思维方式的改变,而没有体现传统史观不符合反封建专制的需要,排除d项。23.从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作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十二人”。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a. 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c. 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d. 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反映长少新民学会赞成马克思主义,但未体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a。俄国十月革命走城市中心道路,材料仅体现知识分子赞成马克思主义,未体现知识分子照搬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排除b。材料仅体现知识分子赞成马克思主义,未体现建立中共的问题,排除c。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当时多数知识分子均赞成马克思主义救中国,说明中国革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d项正确,所以选d。【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4.19世纪末以来,在中国民主发展的进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与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用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议。这些争论的主要作用是a. 逐步深化了中国人对于民主观念的理解b. 使中国人民逐步明确了近代民主革命任务c. 弥补了民主政治体制的缺陷d. 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想残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民主发展过程中“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等多种主义争论,反映了在社会改造斗争和争论中,中国人不断解放思想,对民主有了更深的理解,a选项正确;中共二大明确了近代民主革命任务,b选项错误;仅有思想界的斗争和争议不能弥补政治体制的缺陷,c选项错误;思想界的一系列争论在不断推陈出新,20世纪初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其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的“思想残余”并不是多次思想争论的主要作用,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中西人文精神仍熠熠生辉。材料一 中国古代,作为国家主流思想的正统儒学,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完善为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依赖人类自己。正统儒家否定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崇拜或信仰,坚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方面,强调从人的本性与特征出发,构建有效的规范体系与管理机制,特别注重在精神引导方面,根据人性的善恶,确定道德的主导作用。摘自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道德法律共同治理材料二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启蒙思潮首倡人文主义,也从此奠定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基本传统。从词源说,humanism(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源于拉丁语humanitas(人文的),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意识形态、等级制度和宗教神学。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出现了天赋人权论,认为人的平等、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被君主制国家剥夺通过暴力革命来夺回它们。人本主义成为为资产阶级革命张目的政治口号。摘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材料三 西方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人文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同时又引发出若干弊端;中国强调社会人格的人文传统,缺乏自发走向现代的动力,却有可能在经过现代诠释以后,为克服某些现代病提供启示。因此,不能简单对西方人文传统或中国人文传统一味褒此贬彼,而只能将它们置于历史进程中加以具体分析,并试图在现代生活实践中探索二者统合的可能性。摘自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正统儒学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人文主义主张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并谈谈你对中西人文精神的认识。【答案】(1)内容: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生活,积极入世:让人更全面更完美、让社会更完善;突出人主体地位,依靠人自身力量解决一切问题;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注重人的本性和特征,注重人的道德主导作用。(2)主要内容:强调人性,提倡个性解放、个性自由,追求现世的幸福;提倡理性,尊重知识,重视自然科学,平等享有各种权利。积极影响:思想:有利于摆脱封建神学和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解放思想;政治: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有利于反对封建制度,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科学:有利于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经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繁荣。(3)差异:西方人文精神侧重强调个体价值,中国人文精神侧重强调社会人格。认识:中西人文精神各有偏重,各有利弊,在各自社会历史进程中都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避免绝对化的认识,辩证看待,兼收并蓄,并融入到现代生活实践中。【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完善为目标”的信息可以得出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生活,积极入世;依据材料一“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依赖人类自己。正统儒家否定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崇拜或信仰,坚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等信息可知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依靠人自身力量解决一切问题;依据材料一“强调从人的本性与特征出发,构建有效的规范体系与管理机制,特别注重在精神引导方面,根据人性的善恶,确定道德的主导作用”的信息可以得出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注重人的本性和特征,注重人的道德主导作用。(2)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二“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的信息可知强调人性,提倡个性解放、个性自由,追求现世的幸福;依据材料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出现了天赋人权论,认为人的平等、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的信息可以得出提倡理性,尊重知识,重视自然科学,平等享有各种权利。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思想、政治、科学、经济等方面分析回答。(3)差异:依据材料“西方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人文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同时又引发出若干弊端;中国强调社会人格的人文传统,缺乏自发走向现代的动力,却有可能在经过现代诠释以后,为克服某些现代病提供启示”等结合所学知识差异是西方人文精神侧重强调个体发展,中国人人文精神强调社会人格。关于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西人文精神各有侧重,各有利弊,在各自社会历史进程中都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等思考回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代影响因素典型姓名西汉皇帝追求长生不老严延年韩延寿耿寿昌车千秋陈万年东汉尊儒读经的传统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刘备(字玄德)张飞(字翼德)曹操(字孟德)詹飒佛儒道并行,文学昌盛李义府狄仁房玄龄李白(号青莲居士)杜如晦(诗经风雨如晦)武三思宋朝重文轻武,理学发达,以老唯美张择端(字正道)石守信包拯(字希仁)欧阳修(号醉翁,谥文忠)司马光(号迂叟)清朝起名立意假托玉器、青铜器等以避祸和坤施琅姚鼐田文镜19491976重大重件郑建国赵援朝尹互助张超英钟卫星新时期思想解放,价值多元颜开乐田蜜蜜唐林婉儿杨柳娉婷张珍妮李享(谐音理想)姓名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既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又是一定历史文化、社会意识的反映。试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总结两条关于中国人命名的特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答案】示例:中国人命名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或受统治者喜好的影响。如西汉初期,统治者在政治上吸取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同时也受道家养生之道的影响,追求长生,所以社会上出现类似延年、益寿、千秋、万年等名字。汉武帝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特别是在东汉时期,社会上兴起尊儒读经的风气,所以体现儒家思想追求人格、道德的字受到命名的青睐,如三国志中刘备张飞曹操的字都不约而同出现了“德”字。唐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并存,体现在命名时,如李义府、狄仁杰受儒家思想影响,李白号“青莲居士”则体现出其受佛家思想影响;而房玄龄的玄字则是道家思想影响的体现。宋朝时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所以取名偏爱美、德、善、行等字,如希仁、守信、正道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命名受政治运动、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说明言之有理即可)中国人命名体现了从遵循传统到追求个性的变化。(说明言之有理即可)中国人的命名由古代多名制到现代的单名制。(说明言之有理即可)中国人的命名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说明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提取姓名相关的信息;然后,总结两条关于中国人命名的特点;再次,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即可。如,通过东汉、唐朝、宋朝等材料可以得出特点一;中国人命名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说明,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时期兴起尊儒读经的风气、唐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并存、宋朝时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等角度分析即可。如,通过新中国材料得出特点而:中国人命名受政治运动、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结合改革开放前的重大历史事件予以说明即可。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也可。27.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