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渊源和特点。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代表了人与天、地、神灵的沟通。一画开天,二分阴阳,三为天、地、人,汉字体现的这种神圣性,实际是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的汉字文化一脉相承。汉字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宋体,前后相继又特色鲜明:从李斯的小篆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毕昇的雕版印刷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国文字、文化的演变有非常清晰的传承谱系。中国汉字成千上万,它的发生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汉字虽以象形造字开始,但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既表音又表义;汉字构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都有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对称方块字。同时,作为书写性文化,汉字最能体现中国人的艺术个性与审美情趣。真、草、隶、篆、行,五体变化,气韵生动。书法家的一笔一划,结构章法,都有情感和个性因素在里边。中国汉字还具有地域性特点。一方面各地方言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它又基于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这种方言和汉字加强了人们的交往,促进了人们的感情。然而,近一百年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应该废除汉字走拼音化道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主张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倡导文字改革,即推行简化字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人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实证明,这两项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中国汉字是否非要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笔者认为,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个性。与西方的拼音文字相比,它主要是一种“以形表意”的文字,集形、音、义三位一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简明、最形象、最丰富的一种文字体系。况且,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历来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这种吸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翻译融入中国文化,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如我们的许多日常用语,如世界、平等、相对、清规戒律等都来自佛教用语。正是基于上述道理,汉字与西方的拼音文字不是谁优谁劣、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自在保持文化个性和文化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问题。正如论语子路中讲的“君子和而不同”。(节选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体现了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思想。b. 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因为共同的文字表述获得了多样的统一性。c. 在作者看来,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倡导两项文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d. 作者在结尾提及论语中的名言,意在表明汉字不必走西方拼音化道路。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首先总述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汉字文化”为例,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b. 文章具体阐述汉字的渊源和特点,为下文同西方拼音文字进行对比做好铺垫。c. 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人们迷失文化方向的一些错误认识,矛头直指外来文化。d. 文章结尾一段与开篇相呼应,并具体阐述了汉字要走自己文化道路原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字被称为世界最简明、形象、丰富的文字体系,一个主要因素是形声字占绝大部分。b. 汉字虽然有左右、上下、内外之分,但是都有一个中心,可见汉字具有对称的特点。c. 如果认清了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定能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走自己的文化道路。d. 中国文化可以向西方文化学习、借鉴,但是要以保持本国文化个性和特点为前提。【答案】1. d 2. c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汉字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错误,文章第二段的表述为“中国汉字的最早起源与祭祀、巫术、占卜有关”,并非是“起源于祭祀、巫术、占卜”,选项曲解文意。b项,“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错误,文章认为,汉字具有地域性有两个原因,一为方言的多姿多彩,一为共同的文字表述使方言能获得多样的统一性,这样使汉字因为融入了方言而具有地域性特点,并非“中国汉字因为方言而多姿多彩”。c项,“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改革的效果都并不理想”错误,从文中来看,“用拉丁字母取代汉字”并未实行,所以也谈不上“不理想”。故选d项。【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矛头直指外来文化”错误。文章第三段论及“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文化方向,丧失了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性认知”,可见矛头指向的是“在外来文化冲击中送失自己文化方向的人”。故选c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项,“如果认清了本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就定能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走自己的文化道路”错误,“如果就定能”的表述过于绝对。根据文中第一段“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才能认清中西文化的差别”,“从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走自己的文化道路”可见,“认清中国文化的渊源与特点”并非“走自己的文化道路”的唯一条件。故选c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全球卫星导航多系统并存竞争和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应用主要依赖国外系统;缺乏统筹规划,地面应用基础设施整体能力不足与重复建设并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尚未掌握核心技术,相关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尚不健全,产业集中度低,缺少龙头企业。因此,需要加快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促进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将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将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在重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在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摘编自2013年印发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材料二: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已达到2550亿元,较2016年增长20.4%。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占比为35.44%,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80%。为了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核心芯片关键技术的瓶颈,国内芯片研发企业打造自主北斗芯片开放平台。由国内企业所研发的全球首个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正式发布。同时芯片产业链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针对芯片资源进行应用功能的二次开发,使芯片的综合能力得到再一次提升。(摘编自新华网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2018年5月10日)材料三:表一北斗与gps基本情况比较比较项目北斗gps所属国家中国美国发展过程1994年启动,2007年发射第一颗北斗卫星,2012年建成北斗二代,已完成亚太组网,计划2020年全球组网。20世纪70年代初步建成,1994年全面建成。已覆盖全球,目前第三代gps在研定位精度民用:10米( 最新一代芯片达2.5米)民用:10米用户范围主要军用,民用正在普及军民两用表二北斗相较gps的优势比较项目说明三频信号北斗使用三频信号,gps使用双频信号。三频信号可以更好地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提高定位可靠性,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境内监控gps系统监控站全球分布较均匀。受地域限制,北斗地面监控部分只建在中国境内,这反而成了北斗的安全优势,不用受制于其他国家。(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行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材料四:2018年是北斗系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组网发射创造纪录,系统运行确保稳定,国际合作亮点纷呈,应用推广成效显著。根据计划,2019至2020年,我国还将发射11颗北斗三号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卫星,在巩国亚太区域服务同时,这将会进一步提升全球服务性能。国内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交通运输等领域应用不断走深走实,全国已有617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6个中心城市8万辆公交车,使用北斗系统。港珠澳大桥采用北斗高精度形变监测系统,有效保障大桥安全运行。基于北斗的高空气象观测系统,有效改进我国中期天气预报质量。在大众应用方面,市场销售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定位功能;智能车载终端在30多个车型上实现批量应用。国际化实现新突破,北斗赢得海外广泛赞誉。缅甸、泰国、阿尔及利亚、俄罗斯等多国相继采购北斗产品,服务性能和产品质量在当地创下口碑。北斗已进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等多个国际组织标准,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将北斗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计划。(摘编自中国北斗怎样服务全球,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8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面临着依赖性强、规划不到位、国际竞争激烈问题,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产业,是一项艰巨的重大任务。b. 美国的gps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建成,现已为本国军民服务,也为全球服务,我国的北斗虽起步晚,但目前也能为全球提供全面服务。c. 我国北斗系统采用较为先进的三频信号技术,该项技术的数据预处理能力较强,能有效地降低高阶电离层的负面影响,大大提高定位的精准性。d. 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北斗符合相关的国际组织标准,其相关产品已为多国提供服务,其相关服务也被国际组织接受。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力发展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加快推动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b. 北斗系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业产值在增加,与卫星导航技术相关的产业规模有增大可能,这表明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稳健。c. 由于地域的约束,我国北斗卫星地面监控没有建在境外,如果要提升北斗系统在全球的服务性能,还需发射更多的北斗卫星。d.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气象预报、智能手机等领域广泛使用北斗卫星系统,发展该系统服务于民众的日常生活的主要目的已逐步实现6. 为什么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走出国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b 5. d 6.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国内芯片研发企业日主研发技术,具备核心技术;与gps比北斗在定位精度、三项信号方面具有优势。【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认真比对原文与选项的差异,最后进行辨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本题选项b,“我国的北斗虽起步晚,但目前也能为全球提供全面服务”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三表一可知,中国的北斗计划2020年全球组网,因此目前还不能为全球提供全面服务。故答案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认真比对原文与选项的差异,最后进行辨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本题选项d,“发展该系统服务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推断有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内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但根据材料三表一可知,北斗卫星系统主要用于军事,而非民用。故答案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材料内容并加以分析和概括筛选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为什么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走出国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需要找出我国北斗卫星系统走出国门的原因,根据对原文材料内容的理解,考生可以从以下原文内容中进行分析和概括:为了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核心芯片关键技术的瓶颈,国内芯片研发企业打造自主北斗芯片开放平台。由国内企业所研发的全球首个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正式发布。国内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交通运输等领域应用不断走深走实,全国已有617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6个中心城市8万辆公交车,使用北斗系统。港珠澳大桥采用北斗高精度形变监测系统,有效保障大桥安全运行。基于北斗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有效改进我国中期天气预报质量。在大众应用方面,市场销售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定位功能;智能车载终端在30多个车型上实现批量应用。北斗使用三频信号,gps使用双频信号。三频信号可以更好地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提高定位可靠性,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送年货李代金这天是除夕,可是这里的边防哨所却没有过年的气氛。外面下着大雪,周围一片白茫茫,哨所在雪地里,显得孤零零的。哨所里有个新兵,叫张新明,刚到哨所不久,还不太习惯,每次他执勤都发呆,看上去特别想家。下午又轮到张新明执勤了,班长却让人替了他。张新明心想,班长真好,除夕让他休息,可班长却对他说:“张新明,今天我派你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你敢去吗?”张新明琢磨着会是什么特殊任务,班长见他不说话,便说:“怎么?不敢单独执行任务?”张新明连忙把胸一挺,大声说:“敢!班长,是什么任务?”班长笑了笑,说道:“在离哨所十几里远的地方,有一户人家。上级给了我们一点年货,我要你把年货给他们送去!”送年货?那又不难。张新明说道:“班长,我保证完成任务!”“好!”班长把一个包裹交给张新明,“年货都包在里面了,路上小心点!”张新明接过包裹,往背上一背,踏进了风雪里。雪花纷纷扬扬,一层又一层地压向大地,张新明背着年货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张新明想打开包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可他又不敢。雪地难走,张新明一不留神重重地摔了一跤。他担心包里的东西摔坏,就赶紧打开包查看,一看却愣了,包裹里装的不是什么年货,而是一双旧军靴!张新明感到被戏弄了,背起包就往回走。没走几步,他又停下了,想着若是回去,班长肯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不如装做什么都不知道,把旧军靴给那户人家送去,让人家找班长算账去!这么一想,张新明转身继续前进。雪越下越大,到处白茫茫一片,张新明迷路了,绕了许多弯路,赶到那户人家的时候,天都快黑了。他敲响那户人家的门,男主人开了门,热情地把他拉进了屋,让他换下被雪水打湿的外套、鞋子和袜子,放到炉边烘着,再把他带到饭桌边坐下。桌子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酒菜,男主人说:“走了那么远的路,你肯定饿坏了,先吃饭!”女主人赶紧给他倒了碗酒。张新明确实饿了,他冲夫妇俩笑笑,也不客气,就拿起了筷子。吃完饭,张新明就要回哨所了,男主人说怕他再迷路,坚持要送他回去。张新明起先不肯,后来想想,有男主人送他回哨所也好,这样可以证明他确实完成了任务。万一班长批评他在男主人家吃了饭、喝了酒,男主人也好为他说句话。女主人拿来已烘干的袜子和外套,让张新明穿上,只是鞋子还湿得厉害,伸手往里一摸,冰冰凉凉的。张新明只得硬着头皮把脚往里伸,男主人却递来一双旧军靴,说道:“穿这双回去吧,湿鞋子给你装包里吧。”张新明支支吾吾地回道:“这、这是哨所让、让我给你们送、送的年货”哪有年货送旧靴子的,张新明说得自己都心虚,男主人却爽朗地笑道:“穿上吧,鞋子穿舒服了,好赶路。”回到哨所,班长笑着拍去了张新明身上的雪花,然后冲男主人敬礼,嘴里喊着:“老班长!”张新明愣住了,眼前的男主人居然是老班长!他心里可不痛快了:“班长,您怎么能让我把双旧靴子当年货,往老班长家送呢?”老班长一听,“哈哈”大笑,班长也笑了:“这可都是老班长的意思呢!”原来老班长在职的时候,发现新兵们到部队的第一个除夕总是特别不习惯,特别想家。老班长夫妻俩无儿无女无牵挂,于是退伍后,就索性把家搬到了离哨所十几里远的地方。每年除夕的时候,夫妻俩就张罗出一顿年夜饭,好让新兵来家里过除夕。老班长知道,明着让新兵来他家吃年夜饭,新兵肯定不好意思,于是就交代班长,在除夕这天,专门派新兵给他家“送年货”。刚开始几次,班长总是往包里塞些小米、腌肉等普通年货,以表哨所战士对老班长的慰问。可老班长发现后,每次都把东西又送了回来。他说哨所物资紧张,都得给战士们留着,他绝不能收。他还发现,每次新兵冒雪来送年货时,鞋子、袜子都会湿透,于是他干脆给现任班长下了“命令”:年货包里不用放别的,就放一双合新兵脚码的旧靴子,可以让他们回去的时候穿着,暖和些!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班长在给张新明下任务时,先故意不说具体是什么任务,后来又使用了激将法,这里体现出了班长带兵的技巧。b. 小说在描写张新明执行“送年货”任务时,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把一个新兵写得生动形象。c. 张新明发现“年货”原来是一双旧军靴时,感到被戏弄了;后来又想让人家找班长算账去,这样写意在表现人物合乎常情的心态。d. 小说开头说新兵张新明除夕看上去特别想家,结尾说老班长每年除夕都让新兵借“送年货”来他家吃年夜饭,情节首尾照应,合情合理。8. 请简要说明小说塑造“新战士”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9. 小说中多次写到“雪”,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答案】7. c 8. 人物关系上,衬托班长、老班长。主题上,突出班长、老班长具有的关爱战士的品质。 9. 交代了环境特征。这是一个下着大雪的除夕,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情节发展。雪下得大,雪地难走,所以张新明才会摔跤,才会发现“年货”原来是旧军靴;雪越下越大,所以张新明才会迷路;因为下雪,鞋袜才会湿透,才有老班长“用计”。情节的发展离不开“雪”。强化了主题。雪的“冷”和旧靴子的“暖”形成对照,更有力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赞扬之情,凸显了互相关爱的和谐官兵情。【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上的写作手法,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c项,“意在表明人物合乎常情的心态”一句文中无据,这里主要表现了他的惊愕,也有急躁,还有新兵的稚嫩。故选c。【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答时可以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小说中多次写到“雪”,如“外面下着大雪,周围一片白茫茫,哨所在雪地里,显得孤零零的。”“雪花纷纷扬扬,一层又一层地压向大地,张新明背着年货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雪越下越大,到处白茫茫一片”等,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这是一个下着大雪的除夕,渲染了冷寒的氛围,与后面老班长家的温暖、旧靴子的“暖”形成对照,更有力地表现了班长、老班长关爱新兵战士的“暖”情。另外,小说中写雪下得大,“雪花纷纷扬扬,一层又一层地压向大地”,雪地难走,所以“张新明一不留神重重地摔了一跤”,才会发现“年货”原来是旧军靴。又因为下雪,鞋袜才会湿透,才会有老班长“递来一双旧军靴”,即张新明送来的“年货”,进而才有老班长“用计”,推动了一系列情节的发展,也进一步表现了部队互相关爱的和谐官兵情。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点睛: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背景,即交代时间、地点、时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渲染氛围,奠定基调。绝对客观的环境描写不存在。自然环境的描写必定与人物的情感形成不同程度上的暗合。表现人物,环境里藏着人物的身世地位、文化教养、生活状况以及精神品质等等。环境描写可用于衬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自然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暗示作品主题,我们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揣摩。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注】醮,jio,古时称妇女出嫁。烝烝,zhng,淳厚。谯周:人名。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b.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c.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d.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李密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b. “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是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c. 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古代任职授官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d. 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b. 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孝期满,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c. 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d. 李密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写诗抱怨,晋武帝对他很生气,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而心怀怨恨。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答案】10. d 11. c 12. d 13. (1)(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子游、子夏。(2)我因为命运坎坷,年幼遭遇不幸。刚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解析】【10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而憎疾从事”前面省略的主语是李密,前面要断开;“曰”后面必须断开;“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成语,考生应该能判断出来,中间要停顿下;“从事”“司隶”分别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都要断开;“弗之劾也”前面省略的主语是司隶,前面要断开。故选d项。【11题详解】该题考查考察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黜、罢、除是降官”陈述有误。“除”是任命,授官,“左除”是降级授职。故选c项。【12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晋武帝对他很生气,被调到汉中做太守”分析有误。李密调到汉中并不是因为晋武帝生气。故选d项。【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暇,空闲;师事,拜为师;方,比喻。第二句中,以,因为;险衅,命运坎坷;夙,年幼时;闵凶,都指不幸;见,指我。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 今四川彭山)。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至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有空闲的时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任命。于是上奏章说:“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好。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当官的人)皇宫中如果没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主在上,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等(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各题。菩萨蛮 纳兰性德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笔两句以如椽之笔描绘景物,黄云、紫塞、女墙、乌啼,边塞苍凉之感油然而生。b. “落日”两句,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场面宏阔,呈现一片苍茫萧索之景。c. 这首词意境雄浑,黄云浩渺,紫塞绵延,万山横亘,猎马驰骋,抒发了戍边的豪情。d. 词作上片遒劲豪迈,下片韵致绵长,从浩荡塞歌转为低回离歌,格调豪迈而幽婉。15. 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请具体分析。【答案】14. c 15.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空城、黑夜、筛声呜咽,使词人更感孤独萧索,引发其思乡之情。直抒胸臆。“秋梦不归家”一句直接点出深沉悲枪的思家之念。以景结情。“残灯落碎花”写残烛燃尽,灯花纷落,词人归梦不成,辗转难眠,思家之愁在这漫漫长夜愈深愈浓。【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抒发了戍边的豪情”理解错误。本词虽然词风豪放,意境开阔,但“黄云”“紫塞”“落日”写景色调苍茫,乌啼风吼马嘶声声悲凉,况且词人明确说“笳声听不得”“秋梦不归家”,由此可知词人想要表达的应是戍边之苦和思家之愁,而非“戍边的豪情”。故选c。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题干问的是“词人在下阕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的”,需要结合下阕内容分析抒情方法。结合“笳声”“夜”“空城”等分析,借景抒情,所写之景充溢着一片悲凉的情调,引发其思乡之情。“秋梦不归家”是抒情,是感叹,直抒胸臆,道出了深蕴的悲怆孤独的思乡之情。“残灯落碎花”是写眼前实景,诗人“归家”而不得,希冀于梦中,又不能入睡,就只能在“残灯”独坐了。将词人的思乡梦不成与眼前的残灯结合,簌簌而落的灯花是词人心碎的隐喻。以景结情,思家之愁越来越浓。(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 _,_。(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3)李密在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 _,_ 。【答案】 (1). 时维九月 (2). 序属三秋 (3). 策扶老以流憩 (4). 时矫首而遐观 (5). 臣生当陨首 (6). 死当结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第一句的关键点:滕王阁序、“时间已到深秋”,答案“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的“九月”和“三秋”呼应了题干。第二句关键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答案“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中“扶老”就是拐杖的别称;“矫首”就是抬头的意思。注意“憩”、“矫”、“遐”的正确书写。第三句的关键点:李密陈情表、“不惜性命”、“结草衔环”。答案“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中“陨首”就是“不惜性命”;“死当结草”更是直接呼应“结草衔环”。注意“陨”字不要写成“殒”。【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四十年开放包容,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自己的贡献。四十年来,中国从 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困走向小康,中国的面貌发生了 的变化。四十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回望历史,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放眼天下,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复制。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 的教师爷。我们只有( ),从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的辉煌。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宵衣旰食 一无所有 惊天动地 颐指气使b. 砥砺奋进 一穷二白 翻天覆地 指手画脚c. 宵衣旰食 一无所有 翻天覆地 指手画脚d. 砥砺奋进 一穷二白 惊天动地 颐指气使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累计吸引外资超过约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b. 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c. 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d. 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忘锐意进取、硕果累累的成功历史b. 继续迈开锐意进取的有力步伐c. 不忘改革开放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d. 继续发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答案】17. b 18. c 19. c【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砥砺奋进:形容在磨练中奋勇前进。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结合“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汗水”分析,选用“砥砺奋进”。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穷,指工农业不发达;白,指文化科学水平不高。表现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状况,用“一穷二白”比较合适。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这里修饰“变化”,选用“翻天覆地”。颐指气使:指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指手画脚:形容一边说话一边比画。也形容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这里重在表现外国无权对中国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而不是重在傲慢的态度。选用“指手画脚”。故选b。【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原文划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