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钟)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其中“争”本质上是指( )a. 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b. 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c. 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d. 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是面对社会变革诸子百家提出自己的观点,实际上都是在寻求各自的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b正确;“争”是思想观点上的争夺而非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a正确;据所学可知不是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是面对社会变革诸子百家提出自己的观点,实际上都是在寻求各自的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c错误;不仅是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问题,还有治国思想等众多社会问题,d错误。2.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思想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下列言论与此同属一派的是a. “兼相爱,交相利”b.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d.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名言,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a选项是墨子的名言,故排除;b选项是法家思想的体现,故排除;c选项是荀子的思想,荀子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d选项是道家庄子的思想,故排除。3.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b. 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 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的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其目的是为了恢复经济、立国安邦;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开始独尊儒术,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专制皇权。由此可知,这一变化实际上适应了现实的变化与需要,故b项正确;董仲舒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但这不是文化政策变化的实质,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道学理论的缺陷,故c项错误;d项同样不符合文化政策变化的实质,故错误。4.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答案】d【解析】【详解】a项,该项所述思想为孟子提出,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b项,该项所述思想为荀子提出,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c项,该项所述思想为董仲舒提出,但该项表述强调“君权神授”,并未体现“仁政”思想。故c项错误。d项,该项所述思想为董仲舒提出,“人君要爱护百姓”体现了“仁政”思想。故d项正确。5.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和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或辩论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朱熹和陆九渊的思想都是对先秦儒学的否定都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都是对理学的发展a 错误,正确b. 正确,错误c 错误,正确d. 正确,错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而陆九渊的心学是理学的发展,故正确;二者的思想是对先秦儒学的发展,错误;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故错误;因此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6.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a. 圣人托梦b. 内心自省c. 行万里路d. 读万卷书【答案】b【解析】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说明了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是解题的关键。7.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a. 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 倡导君民共主思想c. 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 挑战宋明理学权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末思想家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挑战宋明理学权威,故d正确。李贽没有彻底否定孔孟之道,故a排除。李贽也没有倡导君民共主思想,故b排除。李贽不是批判道家学说,而是批判道学家,故c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8.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着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 )男女平等 议会至上 工商皆本 实行众治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项正确,体现了近代平等的观念;项正确,体现了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要求;项正确,体现的是近代民主的理念,故选c。项错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并未提出议会至上。所以本题排除,答案选c项,a、b、d三项说法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9.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b. 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c. 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d. 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儒士大夫为首”、“社会文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结合所学可知,居于“士农工商”四民之首的儒士阶层引领了社会的观念,使社会普遍看重读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轻视科技工艺的发展,最终造成现代科技上的落后,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是关于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原因的讨论,李约瑟认为问题不在思维方式上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儒士大夫引领的只重读书的社会文化。该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选项错误,思想文化专制的禁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反映的是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儒家思想重人伦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0.北朝时期,总结我国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经验,并且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是a. 汜胜之书b. 齐民要术c. 农书d. 农政全书【答案】b【解析】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氾胜之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农书是中国古代记述农副业生产技术的科学著作,不是现存最完整的农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农政全书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也不是现存最完整的农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1.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 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c. 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d. 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答案】d【解析】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重农抑商政策贯穿封建政治始终;b项不符合史实,无法从材料中得到体现;c项说法错误,主流价值观依然是儒家思想;d项正确,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商人地位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对商人看法的观念。12.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文字的频繁使用b. 书写材料的不同c. 各国变法的实施d. “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从图片材料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战国汉字的演变特点是由繁到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私学的不断兴起,同时各诸侯国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为了方便交流,出现了汉字这一变化,故选a。战国时期,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但b不是主要因素。c与材料无直接关系。d是秦统一后推行的。【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汉字的演变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及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小切口,但需要学生有大范围的知识体系,且本题以图片的方式呈现考查了学生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本题学生易选d项,原因是受图片信息的误导和学生思维定式的局限性的影响。1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新文化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描述的是洋务运动从巩固清政府专制统治的目的出发向西方学习发展经济的举措,结果因为对西方工业化建设和军事没有全面的深入认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14.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a. 树立孔子权威b. 否定君主制度c. 促进思想启蒙d. 减小变法阻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利用孔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宣传变法改制,主要用意是减少变法阻力。abc不符合题意,错误,因此选择d.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变法康有为15.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符合题意;a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16. 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a. 引进西方学说b. 批判尊孔复古思潮c. 彻底否定传统文化d. 倡导文学革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新文化运动引进西方学说,并不会导致思想混乱形势严峻,故a项排除;新文化运动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并不是作者所针砭的,与材料不符,故b项排除;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科学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们国人会失去我们的文化根基,导致思想的混乱,由此可以得知作者针砭的是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文学革命,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不足17.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b. 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 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 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目强调的是中国辛亥革命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特点。 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启蒙思想的主要特点是把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故答案为b。ac项不是辛亥革命时期个人解放和国家独立结合在一起的原因;d项与民族独立运动也无直接关系。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的特点18.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a. 实行三民主义b. 实行君主立宪c. 建立共和政体d. 推动民主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维新派与革命派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要求进行变革,促进了中国民主的进程。故d项正确。实行三民主义是革命派主张。故a项错误。实行君主立宪是维新派主张。故b项错误。建立共和政体的是革命派的主张。故c项错误。19.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质的飞跃”的主要表现是它a. 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b. 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c. 增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d. 坚决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而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这是其思想“质的飞跃”的突出表现,故b正确;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故a错误;新三民主义是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纲领,没有涉及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故c错误;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故d错误。20.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a. 工农武装割据b. 实行人民民主c. 坚持“城市中心论”d. 坚持“持久战”【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干中“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可知这条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路。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之初,以俄为师,走“城市中心”道路,结果失败,转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故c错误,a正确。 实行人民民主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与题干所述时期不符,故b错误。坚持持久战仅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策略,没有涵盖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d错误。21.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 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 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c. 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d. 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说明,毛泽东肯定了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作用,更加强调反对帝国主义。这是毛泽东准确把握中国是农业社会、农民占绝大多数以及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的体现,故d正确;毛泽东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而不是农民阶级,故a项错误;b项错在“全面超越”,说法绝对,故错误;显然,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了,故c项错误。22.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袜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a. 否定神的存在b. 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c. 宣扬唯物主义的思想d. 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造出房屋、衣服、袜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一观点的本质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故d正确。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智者学派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3.孔子提出“为政以德”“重义轻利”;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由此可见,两位先哲相似点是a. 批判精神b. 自由观念c. 加强个人修养d. 公民意识【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为政以德”是指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重义轻利”是指道德、原则等凌驾于利益之上;“美德即知识”是指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行为以知识为基础;故可知两者都强调道德的作用,主张加强个人修养,c项正确。题干反映了孔子和苏格拉底提倡或重视的方面,没有涉及他们批判的方面,排除a。孔子倡导的是周礼,讲究等级秩序,长幼尊卑;而苏格拉底倡导的人性的平等、自由,排除b。孔子维护封建礼教,倡导周礼,具有的是臣民意识,而苏格拉底主张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注重人的个性,具备一定的公民意识,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24.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a. 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 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c. 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d. 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认为“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培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应从经济角度上去分析,“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反映了当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结合所学可知,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这些城市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正确;bd两项是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之一,但不是经济上的根源,故排除;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并不淡薄,故c项错误。25.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a.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b. 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c. 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d. 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强调内在的信仰,不需要外在的做功或赎罪券,其实质是抛弃外在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因而“因信称义”在本质上赋予了民众自由精神,故c项正确;a项,揭露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目的,不是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思想的内涵,排除;动摇罗马教廷权威,推动新教派产生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作用,不是“因信称义”思想的内涵,故排除bd两项。26.伏尔泰认为:“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这表明他a. 肯定了教会统治权威b. 坚持彻底的无神论思想c. 主张理性的宗教信仰d. 与因信称义的主张一致【答案】c【解析】由材料“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看出,伏尔泰主张信仰自由,不要干预他人的信仰,体现出对宗教信仰态度的理性,故c正确,a、b错误;因信称义指自己虔诚信仰上帝就能获得灵魂救赎,材料与此不相干,排除d。27.文艺复兴强调“人文主义”,而启蒙运动强调“理性主义”和“法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人文主义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b. 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改造整个封建社会c. 封建迷信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d. 自然科学的发展进一步动摇了神学世界观【答案】b【解析】【分析】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强大的要求,正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资产阶级要求改造封建社会,故提出了“理性主义”和“法制”原则。故b项符合题意。【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8.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由此可见,相对论的提出a. 是对微观世界研究结果b. 是科技教育进步的必然c. 是对近代科学的彻底否定d. 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答案】d【解析】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由材料可知相对论的提出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故选a。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29.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这项成就应该是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c.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d. 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答案】b【解析】【详解】牛顿力学定律证明了自然界的规律,从物理学上否定上帝地位,“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划时代变化,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推动牛顿力学定律的形成,但在对上帝的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变化,a项错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生物学上否定上帝造人说,对上帝的认识上产生划时代变化,b项正确;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是物理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但在对上帝的认识上并没有产生划时代变化,c项错误;赫胥黎的“人猿同祖说”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不具有划时代影响,d项错误。30.“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主要是指“互联网+制造”。回顾科技创新历程,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a. 工业10开创了蒸汽时代,世界市场雏形出现b. 工业20采用流水线模式,人们普赞工业王国c. 工业30开创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初显端倪d. 工业40产生了第三产业,改变生产经营方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并概括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是新航路开辟,故错误;工业20采用流水线模式,人们普赞工业王国说法绝对,故错误;工业30开创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符合历史史实,故正确;工业0产生了第三产业,故项错误。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没有改变过,a项说法错误;bc与材料表述无关。故,正确答案选d。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科技革命与信息技术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材料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一一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一一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西方在思想领域出现的现象,并分析两种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和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与当时欧洲思想发展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现象:百家争鸣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萌发。原因中国:宗法制、分封制瓦解;铁器、牛耕使用,土地私有制确立。西方: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工商业经济的发展。(2)表现: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相同之处: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批判了君主专制。(3)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言之有理皆可)【解析】(1)由材料“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可知,东周相当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而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古希腊出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考查两种文明发展不同方向的原因,也就是考查百家争鸣和古希腊当时的社会背景,即是中国:宗法分封制瓦解;铁器牛耕使用,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西方: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工商业经济的发展。(2)考查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实际上考查的是在明清时期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即是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考查明清时期与当时欧洲思想发展的相同之处实际上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的原因,即是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批判了君主专制。(3)本题属于认识类型试题,从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反映角度思考回答。点睛:横向比较型非选择题旨在考查比较和辨析事物的能力,比较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异同,要求考生能够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和鉴别,并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本题重在分析中西思想发展相同之处,注意时间和相同的内容以及经济背景。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严复: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代算术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公共场所考试题及答案
- 工地现场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高等教师考试题型及答案
- 云计算技术对零售企业业务创新的促进作用
- 2025建筑施工临时用工合同书
- 人工智能促进高校教师跨学科协作与互动
- 鼓励跨行业合作提升数字服务的附加值
- 煤矿采矿工程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2025公共设施租赁使用合同
- 品管圈PDCA案例-中医医院减少住院患者艾灸烫伤率医院改善成果汇报
- 《土地变更调查讲义》课件
- 财务整账合同模板
- 2020年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 《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测》课件-3.2.食品中的灰分的测定
- 钢结构厂房排水系统安装方案
- 对新员工保密基本培训
- 口耳目手足课件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箱式变电站技术规范应答
- 2024年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 代数式 第1课时 代数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