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调研抽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北碚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调研抽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北碚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调研抽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北碚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调研抽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北碚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调研抽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北碚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调研抽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嘉黎县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处秘境,藏在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的交会之处。几乎所有“最西藏”的景观都在此悉数登场:极高山、雪峰、悬谷冰川、高山湖群、湿地、深切峡谷和花开各色的密林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下图为嘉黎的地理位置。麦地卡湿地位于嘉黎县北部,属于典型的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201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读图完成下列题1. 影响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的因素有( )a. 地形和海陆位置b. 大气环流和地形c. 海陆位置和纬度d. 海陆位置和洋流2. 造就嘉黎“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之间再无过渡”的原因是( )a. 海拔高,气温低,冰雪覆盖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c. 印度洋暖湿气流带来丰富的降水d. 地形起伏大,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3. 与三江平原相比,麦地卡湿地的突出作用是( )a. 保持水土b. 调节气候c. 物种基因库d. 候鸟越冬地【答案】1. b 2. c 3.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题详解】等降水量线由南向北递减,是因受西南季风影响,东侧一处明显向北弯曲,说明此处降水较多,主要是因为位于峡谷地区,水汽容易深入,故降水较多,影响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的因素分别是大气环流和地形。b正确。【2题详解】嘉黎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附近,西南风将印度洋暖湿气流带到此处,形成丰富的降水,使森林带向高处延伸到积雪带附近,从而形成有些山体一半冰雪,一半森林的景观,c正确。【3题详解】麦地卡湿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附近,落差大,湿地可以固土保水,三江平原地处平原地区,落差小,水土保持作用不明显,a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 图中农耕措施、依次表示a. 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b. 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c. 顺坡农作、等高土埂、等高草带d. 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5. 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地表径流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7月a. 农作休耕b. 农田用水多c. 蒸发旺盛d. 降水量较少6. 该地位于a. 吉林省b. 云南省c. 浙江省d. 海南省【答案】4. a 5. d 6.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不同农耕措施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坡面径流的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特征。【4题详解】读图可知,在三种农耕措施里面,顺坡耕作对于坡面径流的的阻截和促进下渗作用最弱;等高草带指的是在坡面上按照适当的间距,沿等高线方向栽植的草带,可以阻截径流,促进下渗,减少坡面径流;而等高土埂对于坡面径流的减少作用是最强的。读图可知、曲线的坡面径流量依次减少,所以、分别对应的农耕措施是顺坡耕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坡面径流是降雨强度超过土壤表面的下渗能力剩余水分形成的,农作休耕不能大量增加下渗减少坡面径流;农业用水多跟减少坡面径流没有直接关系;七月份和六月份的气温相差不多,蒸发量差别不会特别大,abc错误;降水量减少导致坡面径流减少,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6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是红壤区,所以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山西和河北属于北方地区;再根据该地七月降水量少于六月,推断该地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正值伏旱天气,应该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浙江省符合,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人口数量的增长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和机械增长率(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分别是表示自然增长速度和机械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下图是某年我国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是a. 甲、乙b. 甲、丙c. 乙、丙d. 乙、甲8. 从甲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分析,最有可能的现象是a. 人口大量迁移到其他城市b. 逆城市化现象c. 老年人口比重较小d.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答案】7. b 8. b【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人口的空间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需掌握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学生需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7题详解】据图可知,甲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0.5%和机械增长率-0.5%之和大约为-1%,人口变动数量为-10万人;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机械增长率为3%,之和大约为4%,人口变动数量为15万人;丙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0.3%,机械增长率1.5%之和大约为1.8%,人口变动数量为5万人;由此可知,甲城市人口最多,丙城市人口最少。故acd不正确,b正确。故选b。【8题详解】据图可知,甲城市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机械增长率也为负值,证明人口迁出,最符合的现象是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后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故acd不正确,b正确。故选b。奥卡万戈河向东南流入博茨瓦纳,在河的尽头形成巨大的内陆三角洲,称为奥卡万戈沼泽。博兹瓦纳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矿产资源丰富,但能源生产不足。据此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 为满足能源需求,博茨瓦纳适合开发的可再生能源是a. 水能b. 太阳能c. 生物能d. 潮汐能10.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行,我国与博茨瓦纳经济往来日益密切,最适合我国企业在该国投资的行业是a. 皮革加工b. 航空航天c. 汽车制造d. 电子电器【答案】9. b 10. a【解析】【9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奥卡万戈河向东南流入博茨瓦纳,形成巨大的内陆三角洲,说明该地地形平坦,水能资源不丰富,a错误;该地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能丰富,b正确;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场广布,旱季时植被枯黄,生物能 缺乏,c错误;潮汐能的开发需要资金和技术,该地经济较为落后,开发条件不足,d错误。故选b项。【10题详解】读材料可知,博茨瓦纳以养牛业为支柱产业,因此畜产品丰富,皮革加工业的原料丰富,适合皮革加工业的发展,正确;博茨瓦纳经济较为落后,因此发展航空航天 、汽车制造 、电子电器的条件较差,故错误。故选。伊朗亚兹德拥有5000多年历史,被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完整的保留了大量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并发明了“风塔”来通风。2017年7月,亚兹德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伊朗亚兹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题。 11. 伊朗亚兹德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保留完整的主要原因是亚兹德()a. 地理环境闭塞b. 定期维护修理c. 地质构造稳定d. 气候条件干燥12. 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主要是由于当地()a. 风沙侵袭频繁b. 地下水资源丰富c. 气温年较差较大d. 土壤直立性强【答案】11. a 12. c【解析】本题考查朗亚兹德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保留完整的主要原因和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的原因。【11题详解】读图可知,亚兹德在伊朗高原上,西南部是山,所以地理环境相对比较闭塞。故伊朗亚兹德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保留完整的主要原因是亚兹德的地理环境闭塞,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亚兹德是沙漠性气候和半沙漠性气候,其特点是干热季节长,可持续7个月,年平均降雨量30250毫米,昼夜温差、年温差较大,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有利于在冷的时候保温,热的时候降温,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13. 表示城镇人口比重是a. b. c. d. 14. 图中折线反映了a. 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b. 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c. 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d. 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正相关【答案】13. a 14.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次产业及城市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1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所占比重最小,应为农业(第一产业),而比值较高,应为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随着经济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则为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再结合数值来看,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应高于我国平均水平,大约在60-80%左右,所以为城镇人口比重,故选a。【14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为城镇人口比重,为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为第一产业,城镇人口比重上升,a错。第一产业比重略有降低,但是由于总产值升高,第一产业产值不一定降低,b错。第三产业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为正相关的关系,是城市化动力,c对。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呈负相关,d错。故选c。夏威夷岛是北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中最大的火山岛,是世界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阳光沙滩、活火山是其著名的旅游景点。下图为夏威夷岛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 一年中,夏威夷岛阳光最多的位置是其a. 东南部b. 西北部c. 东北部d. 西南部16. 造成该地区阳光多余其他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大气环流b. 海陆化置c. 地形d. 洋流17. 夏威夷岛位于a.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b.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c.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d. 太平洋板块内部【答案】15. d 16. c 17. d【解析】本题考查夏威夷岛。【15题详解】该地受东北信风影响较大,西南部为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阳光最多,故选d。【16题详解】西南部阳光多于其它地区的原因是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故选c。【17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威夷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故选d。18.淘宝村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2013年阿里公布20个中国淘宝村之后历经短短三年时间,淘宝村就猛增到1310多个。绝大多数淘宝村区位对大、中城市有较高的敏感性。下图是2014年我国三个中心城市不同半径内的淘宝村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 以深圳和上海为中心 300500km半径范围内的淘宝村数量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最主的原因是a. 产业集聚程度差异b. 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差异c. 大、中型城市数量的差异d. 村、镇数量和密度的差异【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深圳、上海淘宝村区位差异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详解】解题的关键是认真读图,分析深圳、上海淘宝村区位差异的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由材料可知,绝大多数淘宝村区位对大、中城市有着较高的敏感性。读图可知,在300-500km半径范围内,以上海为中心的淘宝村数量在快速增加,而已深圳为中心的淘宝村数量在快速减少,主要在于以上海为中心的周围形成了完善、合理的大、中、小城市等级体系,且数量巨大,而深圳城市体系并不完善和合理 。c符合题意,abd不正确。故选c。m岛位于马六甲海峡的西南部,该岛上港口很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m岛东北部沼泽广布的原因有()a. 受沿岸海水的顶托作用强b. 地势低平且多冻土,排水不畅c. 气温低,蒸发量较小d. 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大20. 造成m岛港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 m岛受印度洋海浪的影响b. m岛东北部受台风影响大,对航行影响大c. m岛所临马六甲海峡航道狭窄,不利于港口建设d. m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答案】19. a 20.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地理知识,结合岛所在位置和地形进行分析沼泽广布的原因,结合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港口稀少的主要原因。【19题详解】m岛为苏门答腊岛,该岛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流水量丰沛,但东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再加上沿岸海水顶托作用强及森林覆盖率高,蒸发弱,故沼泽广布;该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没有冻土。【20题详解】m岛虽然海岸线很长,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经常受到印度洋海浪的袭击。高高卷起的海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岸上推进,其力量极大,可以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m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对港口建设有一定影响,但这不是主要原因;马六甲海峡是天然要道,对运输需求量大,利于港口建设;该岛有赤道经过,水平气压梯度力小,受台风影响较小。下图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甲地降水特征及成因为a. 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多雨,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影响少雨b. 全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多雨c. 夏半年受西北季风影响多雨,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影响少雨d. 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少雨22. 对比图中乙城与上海的气候特征,两地a. 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b. 高温期相同,多雨期相同c. 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d. 高温期不同,多雨期不同23. 图中丙地是全球著名的混合农业区,该地小麦的收获时间为a. 3月b. 6月c. 9月d. 12月【答案】21. c 22. d 23. d【解析】【21题详解】图中甲地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来自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来自海洋,水汽多,受西北季风影响多雨,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影响少雨,c对。不受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影响,a、b、d错。【22题详解】图中乙城与上海的气候类型相似,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两地所在南北半球不同,季节相反,所以都是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但是月份不同,即高温期不同,多雨期不同,d对。a、b、c错。23题详解】图中丙地是墨累-达令盆地,是全球著名的混合农业区,该地位于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小麦的收获时间为12月,此时北半球是冬季,该地是夏季,d对。a、b、c错。点睛: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来自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来自海洋,水汽多,澳大利亚北部受西北季风影响多雨,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影响少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4.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题。 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 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 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c. 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d. 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a时期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a错。b时期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由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低,故b错,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将要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c时期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故c错误。根据前面分析,答案选d。【点睛】平面等边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在各类地理数据统计图表的判读中是难度较大的一种,为此高考对其是情有独钟。方法:一定起始边,二作延伸方向的平行线,三角形的里面有点,做点的三角行的三边做平行线,后沿着大的数字的方向画箭头,三读取数值,在三角形的三边上的数字就是各类数据所需数值。25.读“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完成下题。 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a. 棉花纺织b. 甘蔗制糖c. 葡萄酿酒d. 大豆加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多雨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结合世界不同区域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可知,地中海气候区主要农作物有油橄榄、葡萄、无花果等,所以可发展葡萄酿造工业,故选项c正确。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云南省略图。图2为图1中乙地的气温统计图。图3为图1中甲地与我国某中学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的年变化示意图。材料二:橡胶原产于赤道雨林地区。橡胶树抗风能力差,18是其正常生长的临界温度,低于5c时会受低温危害。我国橡胶生产集中在云南、海南、广东三省。云南是橡胶园面积和橡胶产量最大的省份。材料三:云南铜矿资源丰富,有大中小型铜矿一百多处,铜矿的平均品位(单位重量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含量)0.98%。铜业生产包括采矿、选矿、冶炼,大型铜冶炼厂主要分布在铜冶炼城市。(1)分析云南大型铜冶炼厂布局的区位条件。(2)泥石流是云南主要的自然灾害,铜矿开采中如果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不到位,可能会引发泥石流。指出铜矿区可能引发泥石流的人为原因。(3)分折我国云南省有利于橡胶种植的自然原因,说明影响云南橡胶生产不利的气候条件。(4)计算该中学的纬度,说出p至q时段甲地与该中学直立物正午日影的朝向及长短变化。【答案】(1)接近铜矿产地,降低运输成本;有铁路或公路通过,运输比较便利;利用城市的劳动力、人才、科技和基础设施等。(2)矿山开采破坏植被;矿山开挖改变地貌形态;采矿产生大量碎石;选矿产生大量废渣。(3)原因:纬度低,光照和热量资源丰富;受北部高原、山地阻挡,冬季不受寒潮影响;地处内陆,地形封闭,夏秋季不受台风影响。不利气候条件:1月和12月温度低,橡胶树不能正常生长;1月和12月极端低温会造成低温冻害。(4)20n;甲地:影子朝北,由短变长;该中学:影子朝南,由长变短。【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农业生产条件及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详解】(1)云南大型铜冶炼厂布局的条件主要从原料、交通及能源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云南省有丰富的铜矿资源,布局大型铜冶炼厂接近铜矿产地,降低运输成本;有铁路或公路通过,运输比较便利;利用城市的劳动力、人才、科技和基础设施等有利条件。(2)铜矿区引发泥石流人为原因主要从破坏植被、废渣等角度考虑。矿山开采破坏植被;矿山开挖改变地貌形态;采矿产生大量碎石;选矿产生大量废渣,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物源。(3)云南省有利于橡胶种植的自然原因主要结合橡胶生长习性从气候角度分析。云南省纬度低,光照和热量资源丰富;受北部高原、山地阻挡,冬季不受寒潮影响;地处内陆,地形封闭,夏秋季不受台风影响,所以有利于橡胶种植。不利条件主要从低温方面考虑,1月和12月温度低,橡胶树不能正常生长;1月和12月极端低温会造成低温冻害。(4)读右图可知,该地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部分时间差值相等,只有很短时间差值较小,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当太阳直射点位于两条纬线以南地区时,差值相等,当夏至日二者正午太阳高度角差值最小,计算可得,该地纬度为20n。二者差值最小时为夏至日,及p以前为春分到夏至,p-q为夏至日以后的变化,则正午影子朝北,影子逐渐变长,而该中学物影朝南,由长变短。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伊犁河从南面注入巴尔喀什湖,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80%90%,湖中生长着芦苇和鲤、鲈等鱼类。从1975年至今,巴尔喀什湖不断萎缩,正受到“灭湖”威胁。下图示意巴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等高线分布。 (1)与甲河相比,伊犁河湖口三角洲发育较好,试解释其原因。(2)夏季巴尔喀什湖周围地区的降水多于巴尔喀什湖。分析其主要原因。(3)阐释巴尔喀什湖不断萎缩对巴尔喀什湖流域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1)伊犁河流量大,流经沙漠地区,携沙量大(甲河为时令河,流量少,携带泥沙较少);河口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泥沙沉积(甲河入湖处地势起伏较大,泥沙不易沉积等);伊犁河有多条入湖河道。(2)湖区因水面宽广,水体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气温较周围地区低,气流下沉,降水较少;湖泊周同地区陆地比热容小,夏季升温快,温度较高,气流受热上升,湖泊和周围地区之间形成局部热力环流;从湖泊吹来的气流水汽含量大,随周围上升气流冷却成云致雨,导致湖泊周围地区降水较多。(3)湖泊面积萎缩,调节气候作用减弱;加速区域荒漠化进程;使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生物的多样性。【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湖口三角洲的成因,夏季巴尔喀什湖和周围存在局部降水差异的原因,湖泊萎缩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详解】(1)本题主要从流量和地形两个方面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湖口三角洲主要是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读图可知,甲河为伊犁河,起源于我国境内的天山,向西(西北)流经沙漠地区,夏季受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影响,河流流量大,河流含沙量大,携沙能力强;受地形影响,甲河下游坡度平缓,流速慢,泥沙容易沉积;甲河有干流长,支流多,入湖河道多,流量大,泥沙沉积量大;乙河为季节性河流,流量小,没有流经沙漠地区,携带泥沙能力弱,同时乙河入湖处地势起伏较大,泥沙不易沉积等。(2)掌握热力环流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巴尔喀什湖湖区因水面宽广,水的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气温较周围地区低;气流下沉,降水较少。巴尔喀什湖湖区周围地区陆地比热容小,夏季升温快,温度较高;气流受热上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