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二年级下册回自己的祖国去课文及教学设计 在美国阿尔巴城的一座优雅别致的洋房前,一辆小汽车停了下来。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 “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个天总算盼到了!” 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说:“我们怎么办?” “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那房子呢?” “原封不动!” “汽车” “借给别人。” 1950年初春的一天,华罗庚夫妇领着三个孩子来到旧金山海湾。一些美国朋友赶到码头为他们送行。有位美国教授紧紧握住华罗庚的手,说:“先生,您真的要走?” “嗯,回自己的祖国去!” “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如果把这个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华罗庚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快步登上船舷,和家人一起迎着海面的春风,向送行的人们招手:“再见吧!朋友!”【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2、使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华罗庚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出画像,介绍人物 1、(出示画像)提问:同学们,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理解他吗?(华罗庚) 2、介绍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的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36年赴英国留学,1946年赴美国,1950年回国。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研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4、根据题目质疑。 问题: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 (二)初学课文,理解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能适当停顿。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提醒注意:华是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作“hua”。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标出自然段。(十四个自然段)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天总算盼到了”,“这个天”是哪一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这个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那一天。” 学生:从这话句中能够看出来。“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个天总算盼到了!” 板书:祖国解放 (2)在国外突然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你能想像华罗庚当时是什么心情吗? 学生:我想华罗庚一定很激动。 他一定很高兴。 (3)从哪儿看出他高兴、激动的心情呢?请你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词语,用“”画出来,再读一读。 学生:从“急步”一词能够看出他激动。“急步”就是很着急地走,他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了。 从“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能够看出他很高兴。 从“斩钉截铁”一词能够看出他的决心。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当时贫穷落后的祖国,而不在繁华的美国待着呢? (2)默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他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3)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他们两个人各自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美国教授瞧不起我们中国,他想留住华罗庚为美国作贡献。 华罗庚想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祖国,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 (4)自由读华罗庚说的话,讨论:他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板书:献给不会遗憾为祖国尽力 美国教授认为华罗庚回到自己的祖国是把学识抛掉了,而华罗庚认为不是这样;美国教授认为他这样做太可惜了,而华罗庚认为自己这样做才不会遗憾。这个切都说明华罗庚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板书:热爱祖国 (5)齐读华罗庚说的话。 3、学习第十四自然段。 齐读 (四)总结扩展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爱国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准确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师生配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解放 斩钉截铁 敬佩 尽力 2、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3、全班交流汇报。 封:左右结构。左边两土撂在一起,最后一笔是“”,右边是“寸”/ 借: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昔”。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不要写成“”,右边是“刀”。 渊: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的笔顺是: 博:左右结构。左边是“十”,右边是“”,第三笔不出钩。 令:上下结构。“今”字加一笔就是“令”。 敬:左右结构。左边是“苟”,右边是“攵”。 佩: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第三笔是“一”,不要写成“”。 遗:半包围结构。里面是“贵”,外边是“”。 憾:左右结构。左边是“”,右边是“感”。 (三)扩词练习(开火车比赛) 封:封锁 封建 封闭 借:借口 借用 借钱 初:初中 初升 当初 渊:深渊 渊博 敬:尊敬 敬爱 敬礼 憾:震憾 遗憾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词语。 萝() 今() 借() 罗() 令() 措() 二、填上合适的内容。 一座() 一个() 一辆() 三、补充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 例:老师批改作业。 下班以后,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 (1)同学们看电影。 _ (2)爸爸带我看展览。 _ 四、用“斩钉截铁”写一句话。 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2001年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奖得主之一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专家袁隆平。 袁隆平爷爷出生在大城市,怎么会去学农,研究水稻呢?有两件事激励了他。 6岁时,他来到武汉郊区的一个园艺场郊游。啊,多漂亮的花儿,多诱人的水果,他被深深吸引住了,缠着园丁问这问那,并立下“我一定要去学农”的志愿。 20世纪60年代,中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好多人没有饭吃,袁隆平下定决心要在农学上有所作为。“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身追求的目标。 为了培育出优良的稻种,他几乎天天泡在稻田里,一片田,一株稻地去寻找能够用来杂交的稻穗,最后终于从14000株稻穗中找到了36株,培育出了大量杂交水稻,使水稻的产量大大地提升。 他研究的杂交水稻被世界科学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边缘计算市场调研报告-aiot星图研究院-202508
- 基于DeepSeek AI大模型实现人力资源检查政策合规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二课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军队和老百姓 课件(内嵌音视频)
- 医学三基《妇产科》模拟试卷二
- 2025年机关食堂营养师招聘面试专项练习含答案
- 2025年军供站招聘面试预测题及答案
- 2025年地震局公务员招录笔试专项练习含答案
- 2025年对台事务办公室事业单位招聘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团委招聘笔试经典考题含答案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统一招聘面试( 雷达工程)预测题及答案
- 冻品供货合同协议书
- 服装代工保密协议书
- 《城市更新的》课件
- 2022水环式机械真空泵选型计算手册
- 2025-2030中国辣椒酱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2025年度运输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光伏居间的合同8篇
- GB/T 45418-2025配电网通用技术导则
- 医疗风险防控培训课件
- 机械设计部绩效考核制度
- 诊疗规范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