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 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 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c. 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 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社会大变革的局面,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他们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儒家尊礼,倡导恢复礼乐秩序;法家推崇中央集权,倡导变法,强调法治;道家从“道”这一本源出发,强调无为而治,否定礼(“非礼”),认为“礼”是社会动荡的根源。这些争论反映出当时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其本质还是传统社会秩序渐趋崩溃在思想领域的反映,b项符合题意,故选b;a、c、d三项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内涵,排除。2.汉代时,某类官员的职责是“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下面为“六条”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当时a. 土地兼并造成社会危机b. 豪强地主势力出现恶性膨胀c. 朝廷重视对地方的控制d. 政府加强对王国的行政管理【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该类官员“省察”豪强地主、地方官员及其亲族的不法行为,目的是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故c正确;a、b都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王国,排除d项。3.南朝刘宋时期,乡邑百姓出身沈庆之官至侍中,都督南兖徐、兖三州军事;贫苦出身的戴法兴成了宋孝武帝的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专管朝廷内务;萧齐也任用寒人掌机要。这反映出南朝时a.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 世家大族逐渐退出政治舞台c. 门阀政治受到冲击d. 中枢机构运作机制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南朝时出身贫寒的人也可以担任重要官职,这对当时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产生了冲击,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选官问题,与君主专制强化无关,排除a;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仍然很有势力,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中枢机构运作机制的信息,排除d。4.下表文献中关于唐朝的叙述,表明当时出处叙述内容清异录有刁萧者,携一镜背有字曰:碧金仙,大中九年十二月铜坊长老白九峰造三水小牍钜鹿郡南和县街北有纸坊,长垣悉晒纸乐府杂录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琵琶郑尝弹小忽雷,偶以匙头脱,送崇仁坊南赵家修理,大约造乐器悉在此坊,其中二赵家最妙a. 手工业分工越来越细密b. 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打破c.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 一些城市出现手工业作坊【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材料信息中的镜、纸、琵琶等手工业品均由专业作坊制造,而这些手工作坊又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产生,故选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手工业分工,也无法体现坊市界限已打破,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的情况,无法体现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排除c。5.宋朝在立国之初就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进一步加速了土地转移的频率。与上述变化相适应,宋代农村a. 草市迅速发展b. 租佃关系兴盛c. 小农经济瓦解d. 自耕小农壮大【答案】b【解析】【详解】土地转移频率加速的结果是土地兼并加剧,自耕农破产,被迫成为“佃户”,促进了租佃关系的发展,故b正确;草市迅速发展与“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小农经济瓦解,c错误;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造成土地兼并加剧,自耕农破产,并非自耕小农壮大,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与上述变化相适应”,联系所学宋代租佃关系兴盛的史实分析解答。6.清代苏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清康熙时人归玄恭曾言:“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其观点反映出a. 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 清代专制集权空前强化c. 政府开始调整抑商政策d. 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下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归玄恭劝严舜工告诫子弟“专力于商”“士之贱”,充分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重农抑商观念的冲击,故a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专制集权,排除b;材料也没有涉及政府调整抑商政策,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专力于商”“士之贱”,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解答。7.下图为近代中国18601921年出口贸易变动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b.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c. 列强逐步扩大对华商品输出d. 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加深【答案】d【解析】【详解】图片信息表明,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的出口贸易呈现增长趋势(出口净值增长),结合时代背景可知,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加深,d项正确;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并未保持顺差,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中国出口增长,没有涉及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情况,排除c项。8.清朝光绪年间,有官员奏曰:“洋人船炮之巧愈出愈奇,不谙礼仪惟以力之强弱争为雄长。”也有官员说:“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惟武备则极力讲求,武备亦无足取法,惟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由此可见,当时官员a. 仍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之中b. 认为西方政事无足取法c. 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较为肤浅d. 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洋务运动时期官员对西方科技的认识仍停留在“惟以力之强弱争为雄长”“船坚炮利”的层面,对西方政治制度、思想文化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西方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天朝上国”观念,排除a;b项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排除;材料仍然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没有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惟以力之强弱争为雄长”“船坚炮利”,联系所学“中体西用”思想分析解答。9.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a. 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b. 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c. 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d. 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杀死侮辱父亲的人可以从轻处理,这表明法律中带有一定的伦理道德的意味,这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与本题无关;c选项错误,本题与司法程序无关;d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10.“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这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思想家的主张。下列与该思想家相关的是a. 道德经b. 论语c. 五蠢d. 春秋繁露【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体现了董仲舒强调 “大一统”, 糅合道家、法家等思想,老子作道德经,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五蠢是韩非子的作品,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著作,故d正确。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1.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a. 汉代儒学吸收宗教思想的结果b. 宋明理学的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c. 宋明理学世俗化的社会影响d. 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的影响。从材料中看,葛兆光认为理学从原则变为规则再转变为常识,这是一种世俗化的过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宗教的内容;b选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相悖;d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涉及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2.王阳明说:“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年。赖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据此可知,王阳明a. 强调孔孟思想才是圣人的理论b. 主张知行合一c. 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d. 认为人性本善【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大意为:内心之良知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之学问也就是致良知,乃因知善知恶为良知,良知本是内心之本然至善状态,人人都有,不论圣贤还是愚钝之人,只要致其良知,则都可以成为尧舜。材料论证了王阳明理在心中、致良知的思想,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故c正确;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b材料没有涉及;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3.南朝的范缜写了神灭论反对佛教,崇佛的梁武帝亲自颁发赦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贵族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但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儒家思想和佛教出现融合b. 佛教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c. 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d. 政治和学术之间不存在矛盾【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梁武帝“发动高僧、王公朝贵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但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来看,南朝时期出现儒家思想与佛教融合的现象,双方并非属于你死我活的斗争。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史实,儒学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想,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4.下面是十二铜表法第七表“房屋及土地”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表明该法a. 出发点在于维护贵族利益b. 法律条文具体明晰c. 化解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d. 繁琐且不具操作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十二铜表法第七表“房屋及土地”的部分内容体现出罗马法条文具体明晰,故b正确;a、d两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c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15.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a. 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b. 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c. 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d.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不同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对当时欧洲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故b正确;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不同洲际间的物种交流,a错误;商业革命引起不同洲际间的物种交流,引发欧洲饮食结构变化,c因果倒置,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物种交流对欧洲饮食习惯的影响,没有涉及世界贸易的发展,排除d。16.伏尔泰认为:“生活在社会中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另一个是贫困阶级。”他在哲学词典中对“平等”作了如下解释:“除非有无限数量的人一无所有,人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据此推知伏尔泰a. 否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迎合资产阶级上层心理c. 对平等内涵缺乏理性思考d. 思想观念由激进变为保守【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伏尔泰强调富人阶级、贫困阶级的存在是合理的,不平等是社会自然存在的现象,这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资产阶级的剥削辩护,对平等内涵缺乏理性思考,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伏尔泰否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伏尔泰迎合资产阶级上层心理,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伏尔泰思想观念由激进变为保守的过程,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另一个是贫困阶级”,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17.下图为1841年和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 英国工业化的水平逐渐降低b. 英国工业化压缩了农业发展空间c. 科技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d. 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社会就业结构【答案】d【解析】【详解】图片信息表明,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国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上升,农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体现了生产力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d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图片显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变化不大,排除c。18.1871年,“人们带着对1792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公社不仅名称相同,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如国民自卫军、治保委员会等。公社活动演奏马赛曲,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甚至恢复了1792年的革命日历。这反映出1871年巴黎公社a. 未超越资产阶级革命范畴b. 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c. 革命目标与之前没有变化d. 深受法国革命传统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人们带着对1792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等信息表明1871年巴黎公社深受法国革命传统的影响,故d正确; 虽然1871年巴黎公社并非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产物,但它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a、b错误;材料提到了1792年巴黎公社和1871年巴黎公社,前者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目标是建立共和制政体,后者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c表述错误,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们带着对1792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巴黎公社史实分析解答。19.下表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联邦法院对几个重要案件的判决结果。这些判决结果表明时间案件判决结果1935年5月国家复兴管理局指控谢克特家禽公司违反鸡肉生产行业制定的规则国家复兴管理局违宪1936年1月美国(联邦政府)诉巴特勒违反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法是国会立法权对地方经济活动的违宪性使用1936年6月企业主诉纽约州建立妇女和童工最低工资制纽约州无权制定最低工资制法案a. 美国的司法体制较为落后b. 新政最大阻力来自联邦法院c. 罗斯福新政冲击了旧秩序d. 三权分立体制制约美国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过程中,政府的行政权力有所扩大,对原有经济和政治秩序都造成了重大影响,故c正确;材料反映分权与制衡的美国政治的特点,联邦法院否决政府、国会及地方州的新政法案和措施,正是对原有秩序的维护,并非美国的司法体制较为落后,也不能说明新政最大阻力来自联邦法院、三权分立体制制约美国发展,排除abd。20.(清)刘蓉在论述义理与考据的关系时指出义理之学“其高可至于圣贤,最下亦不失为善人君子”,汉学家“不惟正鹄之求,则且弯弓终日而莫知的之所向,况望其有一中之得哉?”刘蓉意在强调a. 经世致用思想观念b. 两汉经学专事考据c. 儒者都是圣贤君子d. 宋明理学高明广大【答案】a【解析】材料批评汉学家经学家的考据没有针对具体的目标,主张义理之学的具体目标“善人君子”和“至于圣贤”,可见讲求学问的具体效果,故选a;材料的主旨不是批评两汉经学,排除b;不能以学术确定人品,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宋明理学问题,排除d。21.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a. 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b. 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c. 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d. 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大害”,结合本题中黄宗羲思想不同的境遇可以推导出在近代反对君主专制,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故正确答案为d项。黄宗羲的主张反映了明末清初封建制度走向没落和宋明理学被人们抛弃的现实,a项错误。b项在题文中没有提及。结合梁启超是戊戌维新的代表人物,主张君主立宪制,可知c项错误。22.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a.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b.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夫之被清末的革命者描绘为反清排满的象征,同时又被清政府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并不矛盾,也不是他的多面性,只是各方为了满足自身的政治需要而为之的。因此体现出对人物的历史评价受到现实政治的影响。因此b项正确。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在这里不符合,因为传统思想不可能有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所以a项错误。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c项也是错误的。历史评价必须把人物放回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因此d项错误。23.蔡元培曾说:“黄梨洲(黄宗羲)且得东方卢梭之目焉,是为学问界之势力。”黄宗羲被称为“东方卢梭”主要是因为他a. 批判君主专制b. 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c. 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d. 认为“工商皆本”【答案】a【解析】卢梭提出主权在民思想,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具有民主色彩,被称为“东方卢梭”,故a正确;黄宗羲仍然是封建的地主阶级,他不可能提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君臣平等的思想,排除b、c;“工商皆本”与民主思想无关,排除d。【名师点睛】黄宗羲被称为“东方卢梭”,卢梭主张主权在民,选出黄宗羲在民主思想方面的主张即可。24.在中国古代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中,明清之际被学界冠以“启蒙思想家”的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其积极意义在于a. 以世卿世禄制解决科举制八股取士的弊端b. 以地方分权制约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权力c. 解决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下出现的利益纷争d. 仿效西方建立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的制度【答案】b【解析】“封建”在我国上古时代原指分封制度,即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王把爵位、土地、人民分赐宗亲或功臣,使之在该区域内建立诸侯邦国,这在西周时比较典型。“封建”可谓是与专制集权背道而驰的具有地方分权性质的政治制度,故答案选b。a是选官制度,题干没有体现;题干主要涉及政治方面的内容,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c;西方的地方实行分权的制度前提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与中国古代的地方分权性质有根本的区别,排除d。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25小题20分,26小题20分, 27小题12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忠、信”都属于道德教育范围之内,“文”有一部分属于道德教育,一部分则属于文化知识教育。苏格拉底的思想是针对当时雅典的道德堕落提出的,德育自然也就成为其教育的主要内容。但两者在内容上又有所不同。孔子要求学生做一个“贤人”贤人的标准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孔子所谓的道指两个方面:一是忠,二是恕。德的内容更加广泛,孔子着重于个人修养,主要表现在孝、悌、忠信等品德上。“仁”就是“爱人”,孔子还重视“礼”强调等级名分,尊卑长幼之序,同时其教育内容中宗教成分较少,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特点。苏格拉底的德育内容多是从“认识自己”这个角度出发的,其思想的基本命题有三:“知识即道德”“守法即正义”和“自制是道德的基础”,且内容上有较多的宗教色彩。当然,在他们道德教育的内容上也有相同的,如:孝、友爱兄弟、友誼等等。还有一点就是,孔子的道德教育多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与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也有不同。即除政事、道德外,苏格拉底主张学一些有关天文、数学、几何的日用知识。他更强调知识本身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未来的政治领导人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摘编自王岚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之比较(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答案】(1)同:都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都强调个人修养,注重自制和伦理;等等。异:孔子除注重个人修养外,更强调等级尊卑与和谐社会关系,宗教成分较少。苏格拉底则强调认识自己,侧重知识、守法和自制,内容上有较多的宗教色彩。(2)简评:孔子及其后世的儒家思想使中国人形成了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克制以及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人格;同时尊卑等级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理轻法观念则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苏格拉底独立思索、不迷信权威,尊重理性和科学,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提到,“行、忠、信”都属于道德教育范围之内,“文”有一部分属于道德教育,一部分则属于文化知识教育。苏格拉底的思想是针对当时雅典的道德堕落提出的,德育自然也就成为其教育的主要内容德的内容更加广泛,孔子着重于个人修养,主要表现在孝、悌、忠信等品德上。“仁”就是“爱人”,孔子还重视“礼”强调等级名分,尊卑长幼之序,同时其教育内容中宗教成分较少,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特点。苏格拉底的德育内容多是从“认识自己”这个角度出发的,其思想的基本命题有三:“知识即道德”“守法即正义”和“自制是道德的基础”,且内容上有较多的宗教色彩,结合所学知识几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言之有理、条理清晰即可。(2)根据材料提到,孔子着重于个人修养,主要表现在孝、悌、忠信等品德上。“仁”就是“爱人”,孔子还重视“礼”强调等级名分,尊卑长幼之序即除政事、道德外,苏格拉底主张学一些有关天文、数学、几何的日用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一分为二简评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孔子及其后世的儒家思想使中国人形成了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克制以及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人格;同时尊卑等级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理轻法观念则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苏格拉底独立思索、不迷信权威,尊重理性和科学,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公元前5世纪前后中国、古希腊的思想文化相关知识。其中代表性人物是苏格拉底与孔子,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人类有蒙昧走向理智,由迷信走向自信的时代。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在人类智慧的摇篮期,东西方世界中人们的思想胚胎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而对这些相似性的分析和认识将更加有助于我们探讨人类文明的渊源。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家庭首先是物质性实体,其次是社会性实体。房子和家中的物品是私人生活的物质基础。随着家庭空间的扩大和日益功能化,人们对住宅的态度和感觉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卧室的增加是一种隐蔽和亲密意识发展的标志。当家人和被邀请的客人想聚在一起聊天、弹奏音乐的时候,厅的扩大,就使得这种更加丰富的休闲时光变得可能。书房也作为富人和知识分子寻求阅读与思考的空间出现了。只有最富裕的人,才住在拥有多个专门房间的大宅里,他们的吃饭和睡觉都有专门的家具和饰品。据【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整理材料二 20世纪初,“革命”观念冲击了时人对家庭的思考,1904年丁初我就号召闺阁中的女子革命!革命!家庭先革命!秋瑾不仅提倡“革命当自家庭始”,而且身体力行她随后与丈夫离婚,东渡日本,实际参与政治革命。章太炎观察到:“今信仰国家者”“惟信仰国家为文明”。在“国”的地位急剧上升的时代,爱国心的层级大为提升,而爱一己一家一乡的观念则渐被视为偏私。摘编自赵妍杰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家庭的主要变化及其反映的社会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欧洲和中国家庭的特征有何明显不同,并说明中国家庭特征形成的原因。【答案】(1)变化:空间扩大,日益功能化;装饰和用品越来越考究;注重知识追求。特征:早期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对现世享乐的追求。(2)不同:欧洲的家庭注重个体(首先是物质性实体,其次是社会性实体);中国的家庭社会性大大加强(或回答国家、民族的角度)。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近代经济发展的推动;西学东渐和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家庭空间的扩大和日益功能化”“更加丰富的休闲时光”“阅读与思考的空间出现”“专门的家具和饰品”等材料信息,可得出欧洲家庭发生的变化;特征:根据材料说明上述变化反映的社会特征。(2)不同:根据材料“家庭首先是物质性实体,其次是社会性实体”等信息,以及材料二中“革命观念冲击了时人对家庭的思考”“爱国心的层级大为提升,而爱一已一家一乡的观念则渐被视为偏私”等信息,对比可得出二者的不同;原因:可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分析中国家庭特征形成的原因。27.(2017年新课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钟表的演变古代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中世纪末期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近代早期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20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20世纪50年代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论题:钟表功能的多样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阐释:钟表最早的功能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从科技的发展对钟表功能多样化的影响来看,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化。从简单的计时到成为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2025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招聘应届毕业生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5贵州黔西南州望谟县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1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重庆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及所属企业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江苏无锡市宜兴市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招聘1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风情走廊旅游景区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廊坊文安县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20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吉林省国华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所属企业吉林省东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山东济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材科技(锡林郭勒)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招聘3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危险物资管理安全培训课件
- 洗浴中心转让合同
- DBJ51-T 189-2022 四川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标准
- 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应用
- UL508标准中文版-2018工控产品UL中文版标准
- GB/Z 37551.102-2024海洋能波浪能、潮流能及其他水流能转换装置第102部分:用已有运行测量数据评估波浪能转换装置在另一布放地点的发电性能
- 电力线路常见故障培训
- 新质生产力: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 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MSDS)说明书
- 一年级开学家长会 课件
- 第4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框
- 2024版万达商业广场管理合同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