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 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人民版_第1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 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人民版_第2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 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人民版_第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 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人民版_第4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 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人民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 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福州模拟)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其中包括廷议制度,即国有大事皆由朝廷讨论后向皇帝提出意见,最后由皇帝裁定。据此可知该制度()a.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b.标志君主专制的强化c.导致中央集权被削弱d.加强了对百官的监督【解析】选a。据材料“国有大事皆由朝廷讨论后向皇帝提出意见”可知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故选a;材料没有反映君主专制强化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对百官的监督,排除d。2.秦统一后,秦始皇“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他还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强化北方防务b.打击强宗富豪c.防止割据再现d.建立专制皇权【解析】选c。据材料“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弱化地方,兵权收归中央,目的即是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割据,故c正确。据材料“以弱天下之民”可知不仅是加强北方防务,故a错。秦朝的措施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故b、d错。3.观点作者、出处共40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唐房玄龄等晋书地理志共36郡(包含黔中郡和洞庭郡)清钱大昕秦三十六郡考共46郡(包含黔中郡,没有洞庭郡)谭其骧秦郡新考出现“洞庭郡”的记载,此前有人认为湘西应该属于黔中郡2002年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解析】选d。由材料中“湘西里耶秦简”等信息,可以看出秦朝时已经对湘西进行设郡管理,故选d。4.(2019黄冈质检)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司法机关受理案件后,要把当事人的姓名、身份、籍贯、是否有前科等问题写成书面报告;然后前往现场勘验、调查,每一过程都要作笔录;庭审时要听取当事人双方的口供,可进行刑讯;最后,司法机关作出判决。整个审判过程都记录下来,制作成“爰书”。这种制度一直沿用到秦朝。秦国的这种做法()a.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b.具有形式主义的突出特征c.反映了对司法程序的重视d.保证了审判的公正合理性【解析】选c。根据材料内容来看秦国对司法审判的过程处理非常详细,反映出对司法程序的重视,故c正确;法律程序的规范并不能成为统一六国的司法保障,a夸大了其作用,故a错误;材料中的司法程序规定具有可操作性,不是形式主义,b错误;司法程序的严格并不能保证审判的公正合理性,d错误。5.(2020龙海模拟)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 b.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c.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解析】选d。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组织具有行政职能,根据“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可知,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治”,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b;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组织,c错误。6.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 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解析】选c。 秦朝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的奠基时期,其官僚体系刚刚从贵族政治演变而来且尚处于雏形阶段,故a错误;在古代中国的地主政权之下,取代贵族政治的只可能是官僚政治而非平民政治,故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官员之下已设置有辅助其履行政务的吏胥,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基本模式业已形成,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刻意突出“中央文官”的特别地位,且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对比,故d错误。7.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秦始皇“为黔首改化,远迩(近)同度(法度),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制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任务的完成。”这表明“行同伦”()a.旨在推动儒法融合 b.宣传了儒家思想学说c.形成共同行为规范 d.彰显皇帝的绝对权威【解析】选c。据材料“远迩(近)同度(法度)”可知秦朝重视法家而不是儒家,故a错误;据材料“远迩(近)同度(法度)”可知宣传的是法家的思想统一,故b错误;据材料“全国范围内行同伦任务的完成”可知形成共同行为规范,故c正确;材料主要论述秦朝统一全国后的措施而不是体现皇帝在国家中的地位,故d错误。8.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谥为庄襄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秦始皇此举意在()a.维护皇权尊严 b.弘扬三纲五常c.废除宗法制度 d.取消分封制度【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得出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是皇权至上,而秦始皇此举之意正是维护皇权尊严,故a正确。9.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 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 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贵族化倾向在公元前160年前后急转直下,再结合所学我们不难知道,在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古代中国的贵族化趋势呈现出弱化直至消失的态势,故d正确。10.据记载,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前,便有“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的言论;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劝始皇琅琊刻石时也说:“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这说明当时()a.廷议制有利于加强王权b.君主权威源于祖先崇拜c.宗法文化受到朝廷重视d.宗庙祭祀强化等级秩序【解析】选c。题干未提及廷议制,且应该是皇权而非王权,故a错误;君主权威源于皇帝制度,故b错误;由题干中“赖宗庙之灵”“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可推知宗法文化受到朝廷重视,故c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宗庙对皇权的作用,而非宗庙祭祀这一形式,故d错误。11.秦律诉讼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贼杀伤、盗它人为公室告”,而“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秦律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a.秦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b.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c.儒家伦理贯穿法治思想的必然产物 d.巩固家庭与社会稳定的理性选择【解析】选b。根据材料“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可得出秦律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故b正确。12.下图是秦青铜半两钱母范。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此事例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a.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b.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c.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d.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选d。“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没有其制作工艺对后世影响的介绍,故a错误;“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重点是说明母范的作用,而没有说明铜钱的大小轻重,故b错误;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在秦统一之前即确立,故c错误;由“秦青铜半两钱母范”到“子范”可得出秦国的铸币得到了统一,这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梁启超认为,秦代实行专制,与秦始皇“夷六国”“扫封建”而设郡县密切相关。“有郡县,然后土地人民直隶于中央政府,而专制之实乃克举。亦惟以如此广漠辽阔之土地,而悉为郡县以隶于中央政府,则非大行专制不能为功。中国自周末贵族政治澌灭,失去限制君权的阶级,致使专制政治不断得到加强。权臣于国有利有弊,但对于君主则弊多于利,故欲行完全专制政体之君主,无不摧灭之”。摘编自张昭军“中国式专制”抑或“中国式民主”材料二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之组成,既不在于贵族,亦不出于军人,而为一种建立于民众信托之上之“文治政府”。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钱宾四先生全集(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众信托之上之文治政府”的含义及形成原因。(13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治政府”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6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第(1)题从地域范围等角度分析。第(2)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概括。第(3)题从制度的发展特点角度分析。答案:(1)原因:地域辽阔,巩固大一统的需要;贵族政治的消失;权臣势力的削弱。(6分,任答2点即可)(2)含义:打破世卿世禄(贵族政治),选官于民间(公众);文人成为官僚主体(非武人);具有典章知识、治国才能、担当精神。(7分,任答2点即可)原因:世卿世禄和武人政治的弊端;察举制、科举制的实行;儒家思想的影响;巩固统治的需要。(6分,任答2点即可)(3)影响:扩大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基础;对君主权力有所限制。(6分)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御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官名。史记孟尝君列传说:“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御)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汉书百官公卿表说:“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从材料中提取一则有关“御史”这一官职职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材料“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御)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监御史,秦官,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