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课外拓展素材 人教版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课外拓展素材 人教版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课外拓展素材 人教版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课外拓展素材 人教版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课外拓展素材 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教材分析本课选取的这三首古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送别诗,一首描绘的是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一首描绘的是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意;回乡偶书描绘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表达诗人无限的感慨。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友情。诗中抓住了诗人乘舟欲行时汪伦以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描写了一个普通村民对诗人的那种朴实、真诚的感情,写得十分朴素自然。后两句诗人更联系当地景物,以奇特的想象,把别情跟桃花潭水相比,进一步歌唱了汪伦对自己的感情十分深长。全诗语言自然平易,风格清新开朗,令人回味无穷。诗歌可直译为:李白准备乘船出发去远行,忽然听见岸边传来踏歌声。纵然是桃花潭水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这份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二句交代了事件(送别)、人物(诗人和孟浩然)、时间(烟花三月)、地点(黄鹤楼),同时在写实中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分别的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十分敬重孟浩然,他们是好朋友。烟花三月,本是友人互相唱游的大好季节,但他们却要离别,怎不令他惆怅和留恋。后两句,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借景抒情。我们可以想象,朋友走了,诗人却久久伫立在黄鹤楼上,深情地目送友人乘坐的一叶孤舟顺流而下,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尽头。诗人把自己那深沉而强烈的情感,融化在碧空里,在天际,越发的宏大而深远。这种深厚的情谊,跟大自然壮丽的景色融为一体,绝没有一丝的低沉伤感,却更显得飘逸而豪放。全诗感情深沉,意境深远。诗歌可直译为:我在黄鹤楼上送别了亲爱的老朋友,阳春三月他顺流东下去往扬州;那远去的孤帆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在天边奔流。回乡偶书写的是作者“少小离家”,直到晚年才得以返回故乡时的景象和情趣。几十年岁月流逝,人世变迁,作者的心情应该说是又悲又喜,百感交集。首先,他从年岁、乡音和自己的容貌变化等几方面发出无限感慨,情感真挚深沉;接着,从儿童跟自己的问答,又幽默而风趣地加深了这种感慨之情,同时使叶落归根的老人感到无限欣慰和温暖。全诗清新通俗,语言自然,琅琅上口,跟所要表达的真挚、朴实的感情十分融洽。诗歌可直译为:少年离家年老才返回故乡,话音没变两鬓间白发苍苍;儿童们见了我都不认识,笑问我:“客人你来自何方?”选编这三首古诗的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从中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准确,体会古诗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使。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馋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阅读提示本文由三首古诗组成。第一首诗内容讲诗人游览桃花潭后,临走时朋友汪伦专程来送行,作者写了这首诗留别,表达了朋友间的情谊深厚。第二首诗内容讲李白在黄鹤楼处送别好友孟浩然到广陵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第三首诗讲作者小时候离开家乡,晚年归来后的感受。表现了思念家乡之情。词语解释不及:比不上。不如。倍:加倍地。欲:想要,打算。踏歌:脚踏地作节拍唱歌,本文指边走边唱。故人:老朋友。唯见:只看见。唯,只。碧空:晴朗的天空。鬓毛衰:是说鬓发疏落、变白。少小:小小的年龄。乡音:家乡的口音。相识:彼此认识。难句解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指单独的一只船。这句话讲友人扬帆去了,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无空,只看见滔滔江水流向天际。语言积累将欲行 忽闻 踏歌 不及 故人 西辞 唯见 烟花三月 孤帆 碧空尽 天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文本链接李白:唐朝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奇特,感情饱满,风格豪放飘逸。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武则天时中进士,善书草隶。存诗一卷于全唐诗。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之去 辞别 故人故交 忽闻忽听赠送 无改末改 鬓毛鬓发反义词:故人新交 不及超过 异同深浅 笑哭品读感悟赠汪伦一诗用清新自然的语句、浪漫主义的想象、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深沉地表达了诗人与汪伦之间真挚纯朴的友谊,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和谐统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写出了作者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回乡偶书一诗运用记实性的语言,叙述作者少时离家,暮年归来的伤感心态。其中“乡音无改”表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鬓毛衰”却又流露出一种无声叹息课后题解2赠汪伦一诗表达了朋友间情深意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表达了作者对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感情;回乡偶书一诗表达了思念家乡之情。3(1)此处运用了虚指,意思是非常深。(2)孤帆:孤单单的一只船。唯:只。(3)少小:小孩子。老大:年过八旬。诗意:年轻时候离开了故乡,回乡时已是年过八旬。口音未改变,但两鬓已经疏落了。赠汪伦赏析这是李白的一首有名的送别诗。李白非常喜欢在祖国各地漫游,广交朋友,汪伦就是其中的一位。天宝十四年(755),李白从秋浦(现在的安徽贵池)前往泾县(现在属安徽)游览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常用美酒招待他,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李白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就作了这首诗送给他。诗的前两句是叙事,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这时忽然听到岸边有人在踏歌。诗中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但我们也可以想象出汪伦边走边唱来送行的情景。诗的后两句是抒情,桃花潭水是那样深,可是它还比不上汪伦对自己的深情厚意。诗人先用“深千尺”来赞美潭水的深湛,下一句“不及”两个字又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深厚的友情。这是一曲友谊的赞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年轻的李白从四川出峡,在安陆(今湖北安陆)住了十年。在这段时间内结识了隐居在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孟浩然也是著名诗人,年龄比李白大,这时在诗坛上已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仰。诗中称孟浩然为“故人”,足见结交已久,是老朋友了,彼此感情深厚。黄鹤楼的原址在现今武汉市武昌区的江边,历来是游览胜地,许多诗人在楼上留下了诗句。广陵就是扬州,是唐代最繁华的都市,一直被称为“扬一益二”(当时的都市繁华,是扬州第一,成都第二)。江南地区的财富,通过运河,由扬州转运洛阳,再送到长安。这里工商业都很发达。题目中的“之”字,做动词用,是“去”的意思。这时历史上称作“开元盛世”的年代,国力强盛,人情慷慨,所以在离别之时,虽然怅惘,却不悲伤。诗的开头,说出了这个离别的事实。武汉在西,扬州在东,从武汉去扬州,顺江东下,自然是向西北告别了黄鹤楼。这样的句子,真是信手拈来,毫不雕琢。第二句接得很好。他向哪里去呢?去扬州。妙在“烟花三月”,这不仅是指出了离别的季节,重要的是表达了当时的心情。烟花,指春天笼罩在蒙蒙雾气中的绮丽景物。江南的春天,风光明媚,一直为文人们所歌颂,梁代的丘迟在与陈伯之书里有这样动人的描写:“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孟浩然一路上所遇到的,也将是这样的景象。而扬州呢?又是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的名都,这是他所要去的地方。试想,以江南三月烟花的时候,去扬州十里烟花的地方,一路上能不心旷神怡吗?别认为这两句诗在表面上只写了送别的人物、地点、时间和去向,而透过字面,却深刻表达了内心的情绪。楼头话别之后,孟浩然就登舟启程了。只见孤舟扬帆,破浪前进。行人渐远,而送行的人依然伫立江边。孤帆渐渐地消失于白云碧水之间了,这时只有一江汹涌的波浪,奔向碧空尽处,仿佛是去追赶行人。李白很巧妙地表达了这种送别后的感情,像用电影的特写镜头照住帆影,逐渐前移。到水天交接处,帆影没有了,于是长江浩浩荡荡流向天外。这时候,观众和送行者会一样把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中,而整个画幅的苍茫空阔的感觉,自然又要袭上心头。这样写景见情,寓情于景,做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使人读了以后,产生无穷的余韵。古典诗歌,绝大多数的篇章不外乎写景抒情。这二者在写作时虽很难截然分开,但只有高手才能融合得很巧妙。景色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如果要想在诗歌中给以生命,使它具有长远的效果,那么在吸取这一景色时,不仅必须准确地表达,而且还要溶进强烈的感情,从而在鲜明的形象中,看出描写的深度。李白在这首诗里,把送别的依依之情,以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就是这种方法的很好范例。回乡偶书赏析贺知章三十多岁离开家乡,直到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才辞官还乡。他是一个性情飘逸的诗人,据说在长安初次见到李白,就十分欣赏李白的才华,把李白称为“谪仙人”,就是被罚到人间的天上仙人。从此他和李白结下了很深的友谊。李白在贺知章去世后曾经写诗怀念他,说他“迷花不事君”。大诗人杜甫写诗描写贺知章说:“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井底眠”。贺知章晚年告老还乡,唐玄宗把山阴的鉴湖赐给他养老,这首诗就写在他还乡之际。此时他已经八十多岁,离开家有五十年了。一个性情真挚的诗人,在垂暮之年回到久别的家乡,此时的心情无疑会产生最好的诗作。那么,这首小诗妙在何处呢?久别还乡,人老了,可是家乡话一点儿没变,言外之意就是自己思念家乡的心情一直没有改变。可是,自己毕竟离开家乡太久了,天真的孩子们已经把自己当成客人了。这首诗写的是一种惆怅,但我们要理解,它的好处就在点到惆怅就收了尾。忧郁的诗人遇到这样的惆怅,很可能就一步步走向凄凉和愁苦,回忆起自己许多的漂泊、不幸,可贺知章不是,他的惆怅为的是告诉读者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他最爱的地方,因此虽然惆怅,而终究是轻快的。这就是许多初唐和盛唐诗歌的好处,它们总是怀着希望。人生的痛苦、失意总是难免的,但放在一颗怀着希望的心灵里,感觉就不一样了。教学建议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包括背景、作者介绍、注释、评析等,让学生筛选。培养他们收集资料、选择资料的能力。课上用交流资料的方法,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二、放手让学生采用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的形式自主学习。可以借助课文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