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主题思想探讨_第1页
《格列佛游记》主题思想探讨_第2页
《格列佛游记》主题思想探讨_第3页
《格列佛游记》主题思想探讨_第4页
《格列佛游记》主题思想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格列佛游记主题思想探讨摘要1996年,诞生于18世纪的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被改编成电影,一举荣获五项美国艾美奖。在这部影片中,导演运用大量的镜头切换,充分表现了英国殖民主义时期资本家的丑恶嘴脸。影片的情节充满了夸张和讽刺,当时的英国统治者乔治一世王朝肮脏的罪恶本质被暴露无遗,骄傲、虚伪、卑鄙、自私是当时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的主要特征。人们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长期忍受着剥削和痛苦。本文通过对影片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分析了电影格列佛游记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关键词电影;格列佛游记;主题思想格列佛游记诞生于1720年,作者是斯威夫特,他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他在1667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贫困家庭,由叔父抚养成人,6岁上学,在基尔凯尼学校读了8年。1682年进都柏林著名的三一学院学习,他除了对历史和诗歌有兴趣外,别的一概不喜欢。还是学校“特别通融”才拿到学位。之后,他在三一学院继续读硕士,一直到1686年。1688年,爱尔兰面临英国的入侵,他前往英国寻找出路。1688年,斯威夫特前往英国,做了穆尔庄园主人威廉邓波尔爵士的私人秘书,直到1699年邓波尔去世。在他担任秘书期间,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这对斯威夫特本人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还写作完成了两部早期的讽刺小说杰作,就是世纪战争与桶的故事。在斯威夫特晚年,他回到了家乡爱尔兰,于1923年领导爱尔兰人民奋勇抵抗英国殖民者,成为爱尔兰人民的英雄。斯威夫特本人一生的内心是十分孤独的,这源于他十分敏感的性格,他经历了许多,看透了许多,一步一步走到绝望边缘,最终把自己所亲身经历的黑暗写成了传世名作格列佛游记。1745年,斯威夫特由于长期的精神疾病的困扰几乎精神失常,最终与世长辞。作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出色的讽刺作品之一,格列佛游记具有相当高的政治内涵和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这本书曾经被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反复阅读达六次之多。恩格斯说:“格列佛游记是英国18世纪启蒙主义激进思想的典型代表,斯威夫特是一位伟大的社会活动家和启蒙主义思想家,在其笔下,所有国家制度、宗教、社会、自然观都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导演查尔斯史瑞吉于1996年把小说格列佛游记搬上银幕,产生很大影响,并一举荣获五项美国艾美奖。电影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的深邃的低音提琴的旋律中展开,人们的心情随着低沉的鼓声更加低沉。本片的主人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出场,马厩中马儿的嘶鸣,狂风暴雨的呼号,这些场景让格列佛想起了“羚羊号”遇难的一幕。就这样,本片的主人公开始了自己一场神奇的冒险旅程。格列佛被风浪刮到了利物浦特岛上,岛上炎热不堪,格列佛沉沉睡去,醒来之后却发现自己遭到了绑架,一群身长六英寸的小人国人把自己用绳索捆了个结实,最终格列佛被作为俘虏,献给了小人国的国王。小人国国王在号角声中华丽登场,小人国国王号称拥有广阔土地,自己头顶太阳脚踩大地,是最威武最伟大的国王,但是其身高却不及格列佛头部的一半。这样的场景让人们在欢笑之余不禁感慨小人国国王的可笑。这样的表现手法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了作者的愤懑及血泪控诉。福克斯,英国著名文艺批评家,指出“斯威夫特用大无畏的勇气描述了社会现实,促使人们进行反思,并认识到,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小人国官员选举过程也荒谬不堪,并不是通过德才的考量,而是依据能够跳过国王手持棍棒的高度来选择。这些荒诞并极具讽刺意义的情节,并不是作者斯威夫特的臆想天开,或者是无稽之谈,而是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英国当时的统治者为乔治一世,文武大臣为了得到一系列所谓的勋章而出尽洋相,影片里面那些戏剧荒诞的形象,都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悲愤中的有感而发,通过这种讽刺性的刻画,猛烈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影片中还有一幕就是皇后寝宫着火,主人公格列佛急中生智,撒了一泡尿熄灭了大火,但是却招致了皇后的愤怒。在内阁会议上,小人国的一些官员建议把格列佛判处死刑,但是他忠实的朋友却建议仁慈一点,只需挖掉他的眼睛,因为这样他既可以变得听话,也能够因为看不见危险变得更加勇敢。对于陛下来说,不仅正义得到了伸张,而且世人也会对陛下的仁慈进行称颂。作者斯威夫特笔下描绘的小人国官员与国王之间充满荒谬的对话,本质上是对英国统治者虚伪残酷嘴脸的无情刻画。在这个国家,随意地挖掉一个人的眼睛竟然是最公正、最仁慈的做法。更为荒唐可笑的是,他们竟然为这种行为找到了冠冕堂皇的充足理由,没有眼睛看不见危险,格列佛就不会害怕危险。作者笔下的统治者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却是狠毒无比的形象就鲜活了起来。实际上作者是为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画了一幅群像,那就是一群自私残酷、卑鄙无耻、虚伪骄傲的蛀虫败类。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环境中,人民生活何其悲惨。当格列佛被要求去帮助小人国消灭邻国的时候,善良的他选择在小人国朋友的帮助下逃离这个地方。在海上漂泊了六天六夜之后,自己的粮食仅仅剩下一只羊,就在这时,格列佛看到了一片陆地,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还没上岸,格列佛就在大地的震动中看到两个庞大的巨人跳下来,踩碎了自己的船只,格列佛惊恐不堪,闯进一片草丛,却被一个农民捡了起来。农民只需要用手指就可以拎起格列佛,并放在手心仔细端详。这时,格列佛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大人国。格列佛感到自己在大人国看见那些巨人就像小人国的人看到自己那样。格列佛被作为宠物进献给大人国的女王陛下,他在陪女王出行的过程中慷慨陈词,夸耀自己国家的伟大,给女王介绍自己国家的历史、制度以及各种能够给自己带来面子的事情。格列佛对于自己国家法律的公正、政治的贤明的陈述都遭到了女王的批评与反驳。格列佛关于国家的陈述中诸如大臣只需依靠职位来牟取钱财而不用为人民服务、国家虽然税负很重但是却往往入不敷出、律师辩论的出发点不是基于公正而是看是否能够获得财物,这些让大人国女王甚为困惑。在大人国女王的眼里,格列佛的国家的历史只是一些卑鄙肮脏、谋杀暴乱,所谓的公正也是基于贪婪的驱使,是仇恨嫉妒、伪善预谋和疯狂无可辩驳,作者斯威夫特讽刺了英国社会的诸多方面,并且指名道姓地说出英国的弊端,他用敏锐的视角,把握住了英国18世纪的主要社会矛盾,对于英国社会生活中的、人心堕落、党政激烈等问题刻画可谓入木三分,观众看起来也是畅快淋漓。斯威夫特利用讽刺这把利剑,砍向了当时已经非常黑暗的英国社会。英国社会在那个时候远不是现在的样子,而是政府黑暗专制、贵族腐败堕落、有钱人对劳动人民大量剥削并过着奢侈的生活,广大人民群众却生活贫苦,贫富比例极为悬殊。电影中,导演巧妙运用镜头切换等方式,把格列佛从小人国到大人国的经历反差鲜明地表达了出来,而且运用对比的视觉影像冲击方式,让观众着实感受到了作家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而且通过对于社会黑暗现象的反映,让人们对人性的善恶产生思考。格列佛无疑是善良的,其在大人国和小人国的经历,正是对于人性的自我怀疑。格列佛在小人国的时候,热爱和平,对小人充满友善,并送出自己的戒指表示友善和感激,但是当格列佛到大人国的时候,由于自己地位处于较小一方,不得不用自己的金币向巨人们讨好,此外,格列佛为了赢得女王的欢心还和女王宠爱的侏儒斗心机。这些阿谀奉承的行为实属出自迫不得已,此时的格列佛小得已经不及巨人们头部长度的一半了。这种夸张的形象给我们的视觉冲击也许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影片在这里充分表现了富有故事性的人物言行,剧情相当具有童话美感,带领着观众进入一个个表面上滑稽可笑,实则耐人寻味的境地。格列佛在幸运地逃离大人国之后,被勒普太飞岛上的王子穆若迪救起,跟随王子一起来到了勒普太飞岛。在这个岛上,格列佛看到的是异想天开并且异常愚钝的国王、测量人的脚趾间距以及耳朵大小、眉毛间距但是缝制的衣服却不对称的裁缝,还有想要用8年时间从黄瓜中提炼出阳光的教授以及像蜘蛛似的从上往下建造房子的人们这些荒诞不经的景象正是格列佛在飞岛国上亲眼所见。让人无法理解。飞岛国对于无法满足自己供奉要求的处于下面的土地,即使是飞岛皇后的领地也残酷镇压,或是投掷石块用来惩罚、或是剥夺享受阳光的权利、或是直接毁灭房屋。作者斯威夫特想要通过这些逼近现实的情景描写,来控诉英国资本主义殖民者对于自己生长的家乡爱尔兰的残酷殖民统治,真实反映英国殖民者在爱尔兰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在电影中,飞岛国皇后的积极反抗正暗示着爱尔兰人民英勇不屈的坚持斗争,作者相信这种正义的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电影情节随着时间继续往后展开,格列佛来到了智马国,意外地发现了一种长着马的躯体但是性情异常善良温顺的生物,这些马儿服从理性的指导、喜欢理性的力量、爱好和平,并且建立起一个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宗法制公社形态得以保留。在智马国,有一种畜生叫耶胡,长着人的形态,是这里邪恶的野兽。耶胡不仅仅长相丑陋污秽,并且生性贪婪好斗。主人公格列佛无法忍受耶胡的种种恶习,宁愿跟随马儿,在智马国生活。作者通过颠倒人和马的位置,表达了自己的良苦用心,即人只有在自然生长的状态下才能够变得纯洁高尚,也通过智马国这一虚构的国家,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国的追求。电影巧妙地把英国社会现实的真实性与电影故事情节的幻想性结合起来,为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增色不少。虽然在原著中作者斯威夫特展示的是一个虚构的童话世界,但是这是以18世纪英国的社会作为现实依据的。加上电影导演镜头的细腻、贴切以及精确的描述方式,观众并没有感觉到虚幻或者不真实,貌似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整个画面及场景的真实和谐统一是由人物局部细节的真实和谐匀称转化而来的,作品的感染力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格列佛游记对18世纪初期英国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讽刺和抨击,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黑暗的揭露和罪行的控诉。尤其是对金钱关系、殖民主义、司法制度、行政、立法等罪行的揭露,更是入木三分。格列佛游记作为一部流浪小说,在某种意义上讲具有保守倾向,例如对等级制度的肯定以及对原始社会的留恋,还有作者由于夸大而对科学不恰当的讽刺以及一些阴暗情绪的表现,但是这些在电影中都被带过。电影中丰富的幻想加上深刻的内容,再加上导演独具匠心的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