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满分训练(八)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阅读下面四段文言文,回答(1)(6)题。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十二章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二章三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四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注释谄:巴结、奉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奥。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不亦说乎()不逾矩()国人道之()其斯之谓与()(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朋自远方来自三峡七百里中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齐谐者,志怪者也c.及其家穿井及鲁肃过寻阳d.始可与言诗已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下列四个选项中的“而”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c.择其善者而从之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6)根据文章四,你认为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孔子对子贡又有着怎样的评价?(用自己的话回答)诫子书阅读下面四段文言文,回答(1)(5)题。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二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诸葛亮三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四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诫兄子严、敦书马援注释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正法:正当的法制。衿:佩带。缡:佩巾。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谨敕:谨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险躁则不能治性()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撒盐空中差可拟()欲使汝曹不忘之耳()(2)下列各句中“于”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躬耕于南阳a.告之于帝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所恶有甚于死者(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之义。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4)下列对一二四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一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驰”与“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度之快,以及一去不复返的状态,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坚定意志。b.一二两文都是诸葛亮脍炙人口的名篇。二文集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忠心可鉴;一文则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c.一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二文表达了作者对后主的忠心;四文作者告诫后辈要注重自身品行修养。d.四文中,作者说也很喜爱和看重季良,但他不希望侄子们学习季良,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良不择友而交。(5)一四两文都是作者对后辈的训诫,两文告诫后辈的手法有何不同?狼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蒲松龄(1)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盖以诱敌b.以刀劈狼首c.以钱覆其口d.醒能述以文者(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b.其岸势犬牙差互c.乘奔御风d.东市买骏马(3)请你写出与“狼”有关的成语或诗句。乙谭晋玄,邑诸生也。笃信导引之术,寒暑不辍,行之数月,若有所得。一日,方趺坐,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开目即不复闻;合眸定息,又闻如故。谓是丹将成,窃喜。自是每坐辄闻。因俟其再言,当应以觇之。一日,又言。乃微应曰:“可以见矣。”俄觉耳中习习然,似有物出。微睨之,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如夜叉状,旋转地上。心窃异之,姑凝神以观其变。忽有邻人假物,扣门而呼。小人闻之,意张皇,绕屋而转,如鼠失窟。谭觉神魂俱失,不复知小人何所之矣。遂得颠疾,号叫不休,医药半年,始渐愈。聊斋志异耳中人蒲松龄注释导引之术:我国古代强身除病的一种养生方法。趺坐:即俗称盘腿打坐。见:同“现”。颠疾:疯癫病。颠,同“癫”。(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自是每坐辄闻()自以为大有所益()自非亭午夜分()自三峡七百里中()(5)与“不复知小人何所之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何陋之有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6)作者想要借本文传达什么样的道理?(7)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俄觉耳中习习然,似有物出。孙权劝学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1)下列句子中“乃”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蒙乃始就学b.去后乃至c.乃悟前狼假寐d.以衾拥覆,久而乃和(2)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也有他称。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其他三项称谓语不同类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c.卿今者才略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再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的词义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或消失等。这类词在形体上与现代汉语相同,但在意义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如孙权劝学中的“博士”,在古代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在现代汉语中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的意思;还有 。我们将这些文言词,叫作古今异义词。二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选自初潭集(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及鲁肃过寻阳()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童子何泣()于是遂就书()(5)与“凡得学者,有亲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见渔人,乃大惊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6)本文主要采用让人动容的(表达方式)记叙了邴原泣学的经过。(7)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卖油翁阅读下面甲乙两文言文,完成(1)(5)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欧阳修乙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庄子轮扁斫轮注释斫:用刀斧砍。徐:宽松。甘:松滑。疾:紧。苦:涩。入:与相适应。(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但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释椎凿而上()轮人安得议乎()(2)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a.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c.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观沧海)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请参照示例,分别用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要改变它在句中的意思),另写一个词或一句话。示例:惟手熟尔惟吾德馨惟利是图徐以杓酌油沥之臣不能以喻臣之子(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5)乙文说明了哪些道理?河中石兽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纪昀(1)下列句子中“遂”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遂反溯流逆上矣b.遂迷,不复得路c.遂与外人间隔d.遂逐齐师(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b.阡陌交通c.先帝不以臣卑鄙d.公亦以此自矜(3)本文通过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请概括。二河间冯树柟,粗通笔札,落拓京师十余年,每遇机缘,辄无成就。干祈于人,率口惠而实不至。穷愁抑郁,因祈梦于吕仙祠,夜梦一人语之曰:“尔无恨人情薄,此因缘尔所自造也。尔过去生中,喜以虚词博长者名。遇有善事,心知必不能举也,必再三怂恿,使人感尔之赞成;遇有恶人,心知必不可贷也,必再三申雪,使人感尔之拯救。虽于人无所损益,然恩皆归尔,怨必归人,机巧已为太甚。由是思维,人于尔貌合而情疏,外关切而心漠视,宜乎不宜?”阅微草堂笔记祈梦纪昀注释笔札:笔墨,即写文章。干祈:请求。贷:宽恕。(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因祈梦于吕仙祠()罔不因势象形()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余因得遍观群书()(5)下列与“因祈梦于吕仙祠”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求二石兽于水中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万钟于我何加焉d.受任于败军之际(6)冯树柟所梦之语论述其前世过错的总结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7)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人于尔貌合而情疏,外关切而心漠视。答谢中书书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四时俱备”中“俱”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咸来问讯(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对镜帖花黄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请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乙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聊斋志异地震注释戌刻:下午七时至九时。稷下: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各疾趋出()并忘其未衣也()某家楼台南北易向()(5)下列与“何陋之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b.何有于我哉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d.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6)“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一句运用(表达方式)表现了地震时人们惊恐失态的情状。(7)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此真非常之奇变也。富贵不能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1)下列句子中与“女子之嫁也”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b.忘路之远近c.已而之细柳军d.马之千里者(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往之女家 b.荡胸生曾云c.蝉则千转不穷 d.可据理臆断欤(3)文中大丈夫“独行其道”的“道”指的是。乙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孟子告子上注释乃若:转折连词,大致相当于 “至于”等。情:指天生的性情。才:指天生的资质。铄:授予。蓰:五倍。“诗曰”句:引自诗经大雅蒸民。蒸,众;则,法则;秉,执;彝,常;懿,美。(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民由之()必敬必戒()人皆有之()乃所谓善也()(5)下列与“是非之心,智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6)作者在论述人性本善时,使用的修辞方法是。(7)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下面甲乙两文言文,完成(1)(5)题。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序欧阳修注释欧阳修进入政界后,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危机越来越令人不安,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故作此文以警示执政者。庄宗:即李存勖,晋王长子,公元923年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在位期间,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震动南方割据诸国,但他沉湎于声色,治国乏术,横征暴敛,以致百姓困苦,公元926年在兵变中被杀,在位仅三年。组:绳子。函:用匣子。仇雠(chu):仇敌。抑:或者、还是。溺:溺爱。(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与尔三矢()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世言晋王之将终也a.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b.何陋之有(陋室铭)c.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d.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富贵不能淫)(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一句中的“其”指的是( )a.晋王b.契丹c.梁君d.庄宗(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5)乙文庄宗的故事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愚公移山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愚公移山(1)下列句子中“焉”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c.不复出焉d.且焉置土石(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始一反焉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请你写出能表现“愚公精神”的成语或诗句。乙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列子说符篇(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又以报关尹子()皆以美于徐公()以刀劈狼首()可以一战()(5)下列与“请于关尹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战于长勺c.求二石兽于水中d.咨臣以当世之事(6)关尹子所说的“为国与身亦皆如之”中的“之”字在文中是指 。(7)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二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北冥有鱼三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列子杞人忧天四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注释鹓(yun ch):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醴(l)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鸱(ch):猫头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请循其本()志怪者也()因往晓之()或谓惠子()(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亦若是则已矣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c.身亡所寄歧路亡羊d.子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3)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一项中的“之”是代词,指人的?()a.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b.何陋之有?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d.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几句话运用的表达方式是。(6)你怎样评价文章四中的惠子?虽有嘉肴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虽有嘉肴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礼记学记注释功:效果。庸:功劳。攻坚木: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节:树的枝干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从容:同“舂容”,即撞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虽有嘉肴()教然后知困()相说以解()此皆进学之道也()(2)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师逸而功倍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十二章)c.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3)请参照示例,分别用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要改变它在句中的意思),另写一个词或一句话。示例:师逸而功倍逸豫可以亡身(劳逸结合)虽有至道然后尽其声(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5)读了选段乙,你有何感想?请简要写下来。大道之行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大道之行也(1)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忘路之远近b.大道之行也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b.便要还家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北冥有鱼(3)孟子梁惠王上中有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上文中与之意思相同的是哪句话?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礼记大道既隐注释大人世及:大人,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纪:纲纪,准则。知:同“智”。著:说明,彰显。著:揭露。执:职位。(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以正君臣()大人世及以为礼()皆以美于徐公()公亦以此自矜()(5)与“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何陋之有c.男有分,女有归d.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6)本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7)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醉翁亭记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1)下列句子中“其”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其西南诸峰b.其真不知马也c.以其境过清d.增其旧制(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名之者谁c.任意东西d.无丝竹之乱耳(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冷泉亭记白居易注释渟渟:水流停滞而聚积。蠲烦析酲:消除烦闷,解除困乏。矧:况且。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林壑尤美()饮少辄醉()可濯足于床下()可胜言哉()(5)下列与“可垂钓于枕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b.所欲有甚于生者c.以君为长者d.策之不以其道(6)画波浪线的句子是通过(表现手法)来突出冷泉亭“最余杭而甲灵隐”的特征的。(7)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鱼我所欲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1)下列句子中“于”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b.万钟于我何加焉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同舍生皆被绮绣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d.之奉(3)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请写出一个关于“义”的成语。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注释告子:生平不详,大约做过墨子的学生,较孟子年长。湍水:急流的水。信:诚,真。就:趋向。颡:额头。(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其势则然也()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5)下列与“何陋之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诸东方则东流b.忌不自信c.何以战d.微斯人,吾谁与归(6)孟子在文中用水作比方,旨在论证什么?(7)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送东阳马生序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1)下列句子中“诸”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今诸生学于太学b.假诸人而后见也c.投诸渤海之尾d.付诸实施(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四支僵劲不能动b.属予作文以记之c.困于心,衡于虑d.苟全性命于乱世(3)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勤学苦读的故事,请写出一个。(故事名即可)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杅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阵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馀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三国志许褚传注释杅:盛浆汤等的器皿。(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乃令壁中男女()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不知有汉()乃悟前狼假寐()(5)与“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b.何不用也c.妾之美我者,畏我也d.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6)能够间接表现许褚勇力绝人的一句是:。(7)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出师表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仪轨:礼仪制度。约:省减,简约。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恐托付不效()盖应变将略()咸畏而爱之()(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诸葛亮之为相国也a.何陋之有b.以伤先帝之明c.已而之细柳军d.丈夫之冠也(3)把两篇文章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4)甲文分别回顾了哪三件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往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参考答案】论语十二章(1)同“悦”,愉快越过讲述这解析 为课内实词;中“斯”的解释可以联系课内知识如岳阳楼记中“登斯楼也”中“斯”的解释,得出答案“这”。(2)c解析 a选项,第一个“自”解释为“从”,第二个“自”解释为“在”;b选项,第一个“志”解释为“有志于”,第二个“志”解释为“记载”;c选项,两个“及”都是“待,等到”的意思;d选项,第一个“与”解释为“和”,第二个“与”是通假字,同“欤”,句尾语气词。故选c。(3)c解析 例句中的“而”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a选项,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b选项,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c选项,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d选项,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地”“着”或不译。(4)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解析 这句话注意关键词“愠”解释为生气,恼怒。这句话注意关键词“贫而乐”即我们常说的“贫而乐道”,“未若”与咏雪中的“未若”意义一致,即“比不上”。(5)议论解析 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句子“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是作者对故事的看法,故表达方式为议论。(6)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解析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参考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货物学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 工业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小学师德考试试题及答案
- 自来水厂工程建设工程方案
- 广州办公室租赁合同
- 工业燃气管网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摩托车轮毂新建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2025年中级技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水资源保护田地租赁合同书(含节水灌溉技术)
- 离婚协议书中关于房产过户与税费承担的范本
- 2025-2030滑雪培训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预测与投资可行性评估报告
- 课堂高效学习的主阵地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上学期主题班会
- 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
- 高考熟词生义解密(复习讲义)-2026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北京专用)挖空版
- 2025年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
- 2025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浙江名校协作体(G12)2025年9月2026届高三返校联考英语(含答案)
- 2025年环保法律法规基础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 2026届新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静电场及其应用(含答案)
- 检测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采购管理大师谢勤龙讲义《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多多与解决之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