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信息化“十二五”规划_第1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信息化“十二五”规划_第2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信息化“十二五”规划_第3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信息化“十二五”规划_第4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信息化“十二五”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滨海新区信息化“十二五”规划(通过原稿)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信息化委员会2o11年6月22目录一、“十一五”发展回顾1(一)取得的成绩1(二)存在的问题4二、面临的形势4三、总体要求6(一)指导思想6(二)基本原则6(三)发展目标7四、重点任务8(一)实施“知识政府”项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8(二)实施“智能城市”项目,实现城市高效运行11(三)实施“知识经济”项目,加快转变发展方式13(四)实施“知识民生”项目,加快新城建设15(五)建立信息服务特区,建设先进基础设施高地16(六)加强关键技术难关,建设新兴信息产业高地17五、保障措施20(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管理机制20(二)加大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20(三)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发展环境20(四)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持续动力21(五)加强安全保障,建立信任环境21“十二五”时期是实现信息化、经济、社会等深入融合的重要时期,滨海新区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先头部队开发开放攻防战的攻势时期,面临着提高政务性能、完善城市管理、加快“二化融合”和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 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渗透和推进作用,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新区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带动发展。 因此,根据天津市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计划。 本计划是“十二五”时期新区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计划期间为2011年至2015年。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滨海新区按照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牢牢围绕功能,加快宽带网络体系建设,积极构建顶层应用平台,深入推进经济和社会领域信息化, 信息化的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先进行列,全地区信息化总体水平显着提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为“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一)取得的成绩1 .全面升级信息基础设施滨海新区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设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等相对完整的信息通信网络,基本实现宽带化、数字化和广阔复盖。 截止到2010年底,累积铺设光纤长度达到31.88万芯千米,出口带宽达到660G,完成“光纤用户”21万户,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其中2M以上的宽带用户将建设36万户无线基站2538座主服务区实现无线网络全权复盖,无线互联网用户达23.8万户。 固定电话用户达55万户,手机用户达222万户,其中3G用户达11.3万户,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进展顺利,数字化改造完成25万户。 建设多个互联网数据中心和中国首个千万亿次超计算中心。2 .电子政务建设效果明显建设使用了一些重大政务体系,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宏观决策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实效。 “滨海新区网”政务公开、对外宣传、招商办公自动化普及,办公局域网在各政务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塘沽党政机关档案流通体系实现了150个部门与企业部门(280多名电子印鉴)之间的电子文件流通,取代了纸质文件。 开发区、保税区和滨海高新区建设数字城市管理系统,每年处理各类报告问题。 开发区和保税区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在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实现管委会、公安、消防等部门的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 “公安技术防御网”框架体系已经形成,共建成3个中心,16个控制中心,426个视频监测探针,各系统与公安机关110的指挥系统之间相互联系。 中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平台综合城市规划、建设、国土、住房管理、市政等管理功能,实现规划、建设、管理和决策信息化。3 .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显着,企业办公自动化和网站建设率均达到60%以上的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为企业提供仓库、营销、财务、合同和人才等在线管理服务,降低了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成本和使用风险。 面向重点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在提高贸易效率、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实效。 中国外包网成为国家认证的唯一服务外包网站,注册会员达12000多家。 保税区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货物业务发票电子化管理的棉花交易市场为企业提供了交易和交流场所,有效降低了交易费用。 港口、公路等物流服务平台起着重要作用。 天津港物流服务平台开通了14个城市无水港申报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了“陆港”便利报关业务模式的天津港EDI、集装箱码头自动化管理、仓库物流信息集成系统等项目首次在位于全国首位的环渤海地区港口开通了网上检测系统,提高了码头的使用效率4 .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全社会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信息化在科技、教育、文化、社区、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得到了深入应用。 “校通”工程由各级学校接入教育网络,教室、办公室网络接入率达到100%,达到千兆位主干,从百兆到台式机。 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达75%。 塘沽利用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大沽口炮台等文化信息资源,建立了“塘沽文化信息网站”,建立了街区社区三级网络,复盖了11个街区、83个社区(居委会),实现了基础信息资料共享。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在推进农村人口医疗管理信息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 .信息化对产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对产业的渗透和推进作用,进一步加强信息产业支柱产业地位,改造信息技术传统产业也取得了显着效果。 掌握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网码检测提取、配电网专业软件、防盗监控、超级计算机等核心技术和产品。 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593亿元,软件业务收入230亿元。 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冶金、化工、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实现了最佳升级。(二)存在的问题滨海新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着成绩,但国家对新区的定位与新区发挥渤海经济圈领先作用仍存在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各功能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部分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较低,部分新功能区信息化尚处于开始阶段的新区政府成立后,尚未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需要整合现有信息应用系统的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水平二、面临的形势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胡锦涛总书记在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对发展新区提出了要求。 要更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新地区的开发开放,更好地发挥领导人的推动作用,信息化的强有力支持是必要的。智能城市建设成为全球发展战略的顶峰。 全球信息技术创新继续加快,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把城市发展带向新阶段,城市管理和运营将加快智能化。 加快智能城市建设,广泛开展了交通、能源、公共设施、医疗、水资源管理、公共安全、政府服务与教育等领域的智慧实践。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和运营水平,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新区必须把握这次发展机遇,夺取新的发展顶点。滨海新区体制改革为信息化提供了新的挑战。 滨海新区政府成立后,面临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争创”的重要要求,开展机构调整、体制改革、开展“十大战争”攻防等多项重要任务。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行政效能,是促进新区稳定、有序过渡和运营、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树立新区形象的有效途径,它们对新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要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信息化需要提供有力的支持。 滨海新区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带头全国。 这需要对外保证和国内外信息传递的顺利进行,保证企业、社会和政府部门以多种方式灵活便捷地接入信息网络。 要在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探索新技术应用模式,树立典型,吸收各种资源要素,增强新地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信息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新区,实现现代制造研发和转化基地的功能定位,是后危机时代滨海新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对策,不仅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产业, 要以信息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高端化。 实现了智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彻底贯彻滨海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头兵”和“五个争创”的中央工作要求,围绕市委市市建设“三个高地”,确立“五个攻防战”的重大部署和滨海新区功能定位,以改革开放、先行考试为动力, 以十大战斗为载体和平台,构建先进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光纤接入,以促进“三网融合”的重点工程建设为线索,将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城市管理和经济发展中深化应用的物联网、云计算应用作为新引擎, 攻克一些核心技术,实施一些应用示范项目,促进新兴信息产业的发展,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带头。(二)基本原则;统一计划,分阶段实施。 做好总体规划,综合平衡滨海新区、城乡、行业间信息化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工程实施,各职能区应以总体规划为指导,根据地区适当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各地区间协调、科学发展。协同建设,资源共享。 要加强各部门、各职能区、各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重要项目建设与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开发、运营、管理资金,实现各参与者的互利共赢。应用指南,创新驱动。 加快一系列应用体系建设,通过推广体系,建立与提高全区信息化水平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向关键领域、关键技术、核心产品发展。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各部门、各职能区在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中,健全统一标准和规范的信息安全组织和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内容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优化、整合和提高滨海新区各类信息系统,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宽带化、信息资源处理智能化、信息技术服务集约化。 到2015年,基本形成了电子政务高效的老百姓、城镇管理精细智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新兴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综合水平全国第一的发展格局,初步建设了以“物联、互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滨海”,实现了“优政、兴业、惠民”。具体目标:政府服务是透明和高效的。 信息技术在政府行政和公共服务中得到普遍应用,作为政府职能转变和业务流程优化技术支持的公共平台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和协同事务提供了全面服务,网上事务水平明显提高。 行政审查事项在网上的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市管理的精细智能。 物联网技术在市政管理、环境监测、水质监测、能源管理、资源管理、质量监督、食品监督、药品监督、安全生产、灾害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政府治理城市、发展生产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智能交通和智能巴士水平显着提高。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相融合。 信息化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支柱产业深入融合,使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提高,信息化成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信息服务富有民生。 民政、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公共事业等公共服务通过网络传播到全城,深入社区。 中小学全部连接教育网络,计算机教室全面普及,高等学校建设下一代校园网。 数字化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普及。信息基础设施得到先进应用。 光纤网络建设于四面八方,构建宽带无线信号普遍被垄断、大楼、光纤用户基本普及的信息基础设施系统,集中数据中心,形成国际信息服务特区。新兴信息产业集中发展。 围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产业的重要环节,掌握50项核心技术,建立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基地,到2015年新兴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四、重点任务加快“智惠滨海”建设总体目标,以服务新区发展总体为主线,推进“421行动”,实施“智惠政府、智惠城管、智惠经济、智惠民生”四项智惠工程,构建“先进基础设施、新兴信息产业”两个高地,打造“智惠滨海”城市名片。(一)实施“知识政府”项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整合全区各级政府资源,集中构建电子政务应用支持平台,建设重点业务体系,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1 .电子政务应用支持平台建设党政机关专用网络。 建立复盖全区的光纤传输网和数据网,扩展到塘、汉、大和各功能区、街镇、社区(村)、重点企业单位等,在新区党政机关和各部门建设专用网络服务。建设党政机关的视频会议系统。 基于党政机关专用网络,建设分布于视频会议服务中心和各部门的视频会议室。 支持语音、图片、手写白板、幻灯片放映、各种文件的同时传送,分组同时召开多次会议。建立政府门户(群)平台。 以滨海新区政务网为基础,建设全区统一的网站编辑平台和发布平台,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在线咨询、工作交流一体化的网站群体系统,各级部门根据统一平台,按照各自的业务属性和关系规范,分别进行网络访问建设党政机关的公共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党政机关专用网络,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承载地图数据,各有关单位设立远程工作站,建立基础数据和应用管理支持平台。 通过利用该平台,各部门可以在基础地图上加上标签,制作自己的业务地图,以权限共享其他部门的信息。建设政务信息交换平台。 建立政务信息共享交换的规则和机制,构建政务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