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 练习课 教学设计_第1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 练习课 教学设计_第2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 练习课 教学设计_第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 练习课 教学设计_第4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 练习课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练习课 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1、在学生已经完成知识梳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习题的练习。提炼近五年中考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的习题,利用一节课的时间高效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中考方向及考点,充分体现练习课的价值。2、对知识是否真正掌握重在练习,希望通过本节课针对性的习题练习,对所复习的知识加以巩固和理解。二、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这一专题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五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它上承旧民主主义革命,下启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即包含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年(19211949)的艰苦奋斗历程,也涵盖着建国前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所以本专题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三、课标要求第三单元: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 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第四单元: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 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第五单元: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历史大纲要求,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再次巩固基础知识、复习知识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习题练习,学生回顾所学相关知识,夯实历史知识。通过练习与讲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专题的练习,再次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奋斗历程中表现出的精神品质。通过对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练习,更加深刻认识到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影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把爱国精神首要实践于学习与生活之中,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学会反思。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历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难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奋斗历程中涌现出的民族精神以及如何传承这种民族精神。六、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复习了本专题的相关知识点,但是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还需要通过练习来检验。各位来自四海八荒的大厨们是否想一显身手呐?接下来我们进入到这节课的学习:练习我们是认真的。(二)讲授(练习)(约30分钟)学生练习,教师讲解,总结答题方法。环节一 滚滚红尘里,刚好遇见你选择题1、20142 成为毛泽东诗句“三军过后尽开颜”创作背景的史实是( )A井冈山会师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南京解放2、20143 国共两党由内战开始走向联合抗日的标志是( )A创建黄埔军校 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卢沟桥事变3、20153 下列与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相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4、20172 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重庆谈判5、2017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6、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017年是这一惨案发生( ) A70周年 B80周年 C90周年 D100周年7、 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 战略转移 重大转折 转危为安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A井冈山会师 B长征开始 C遵义会议 D长征结束8、 今年暑假,某班准备组织夏令营去参观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他们应当去( ) A延安 B会宁 C井冈山 D南昌9、2018年是台儿庄战役胜利80周年,80年前指挥这场战役取得辉煌成果的是( )A佟麟阁 B赵登禹 C李宗仁 D彭德怀10、1921年7月, 中共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通过了党的重要纲领。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二大方法归纳选择题 抓住题干关键字句,如时间、地点、人物等;分析关键字句,排除错误选项;不能凭经验作答、慎重审题;总结:认真审题,找准关键 环节二 我们不一样,那又怎么样归纳列举题11、201412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工农红军首任军长 台儿庄大捷指挥201611(2) 发动西安事变(一位即可)(3) 指挥百团大战12、201511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1)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3、201711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2)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方法归纳归纳列举题归纳列举题一般分为时间类、地点类、人物类、会议类、事件类、内容类、战役类、称号类、战争类、军队类等等。审出范围、审出类别;不需展开,简洁明了;总结:阅览题意,明确范围环节三 雾里看花乱,渐欲迷人眼材料分析题14、201315 阅读下列与上海历史相关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二:1919年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材料三:1921年中共会议会址(2)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写出会议的名称?15、2016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1)写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名称。(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4)回顾党的奋斗历程,谈谈你的认识?方法归纳材料题文字型材料解析和图片型材料(地图、漫画、人物、事件)解析。带着问题读材料;重视材料出处;挖掘引申含义;提取有效信息;规范作答。“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料中寻史,史中寻答 环节四 一路繁华梦,风雨也兼程综合探究题16、201318 以“美丽中国梦”为探究主题。【独立篇】(2)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什么?17、201418 图示法展示中国近代史的探究学习成果。(1)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地点。(2)中国外交失败激起的爱国运动。 (5) 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诞生的会议。18、201618 中美是当今世界两个重要国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2)19371945年,中华民族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是什么?方法归纳综合探究题探究类试题在不同试卷中有不同的名称,如“分析探究题”、“活动与探究 “历史探究”、“以史为鉴、“实践应用题”、“学以致用”、“读史有感题”等。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明确探究的主题,避免答题的时候偏离主题;以教材为基础,解题必须以课本知识为依据;必须有正确的解题思路。 领会题意,回归课本 总结:复杂问题简单化、疑难问题常见化、回答问题规范化教学理念:一、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各种历史现象表现得纷繁复杂,曲折离奇,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事物的现象,揭露它的本质。怎样才能在教学中通过若干表象,去粗取精,分析总结,得出历史的本质东西呢?古今中外的诸多历史现象虽曲折复杂,但它总是有规律可寻的,总是有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存在。通过比较表面相似的现象,就不难看出它们不同的本质,也就出现了各自不同的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引导学生剖析偶然之中的必然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进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同时存在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如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持久战, 总的过程要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这是必然的,它是由敌我双方矛盾的根本特点及其变化的总趋势决定的。但是,由前一阶段进入后一阶段的具体时日,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最后胜利哪一天到来等等,又具有偶然性,它受着国际国内许多复杂条件的影响。总之,在研究历史运动的必然性与偶然性问题时,我们应通过具体史实分析,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符合偶然中包含必然,必 然又通过偶然起作用这样一个辩证原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揭示历史发展的特点和本质。三、根据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具体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而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另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