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狼牙山五壮士【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3.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教学难点】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1、 导入 揭示课题,激发情感1.谈话导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进犯中国领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其中有一场战斗,给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2.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请同学们齐读课题。4.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勇敢的)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为壮士呢?同学们觉得是为胜利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里。从课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文,我们还能了解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3.自学生字新词。4.自学检测:(1)认读生字与写字。 寇:注意与“冠”区分。 “抡”与“抢”区分开。“悬”不要读成“县”。 (2)请同学们认真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不同。我们先看看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情况,检查纠正。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 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也叫晋察冀边区。晋、察、冀分别是山西省、察哈尔省(已撤销)、河北省的简称。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山涧:山间的小水流。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本课指口号声豪迈。我们再来看看词语的感情色彩。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壮烈豪迈 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大举进犯纷纷滚落 这些词语,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前两行是描写五壮士的,后面一行是描写敌人的)描写对象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像这样关注到两组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那你对人物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来,体会着这些词语表达的感情,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二行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第三行是描写日寇的,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来读一遍词语。三、熟读课文,梳理顺序 1.1941年秋天,敌人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到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板书:接受任务 英勇跳崖)5.课文的25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接受任务( ) ( ) ( )英勇跳崖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4、 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出现的字词,理清了课文的记叙顺序,初步读懂了课文,了解了五壮士的英雄壮举。2.请同学们课下再把字词读一读,写一写。把课文再读上一遍。五、布置作业(一)辨字组词。寇( ) 冀( ) 副( ) 抡( ) 沸( )冠( ) 翼( ) 幅( ) 抢( ) 佛(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高( )下 ( )首( )胸 壮烈( )迈 粉身( )骨全神( )( ) 斩( )截( ) ( )天动地 气( )山河(三)改写句子。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缩写句子)_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反问句)_3.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六、板书设计狼牙山五壮士事情发展的顺序接受任务(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第2课时一、复习上节内容,做好新课衔接1.指名说说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抗日战争时期)2.谁能说一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学生说,教师总结)3.要想进一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到课文中,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走进五壮士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学习提示用心品读课文,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勇顽强1.师: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一步步去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志豪情。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战斗场面的句子,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3.教师指名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4.师: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五壮士中的一员,那些一拨又一拨冲上来的敌人,用枪用刀杀害了你的亲人你的同胞,用火烧毁了你的房子你的村庄的敌人,你准备怎样去报仇?(齐读,读得雄壮有力。)5.师:同学们,“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n)一个圈”,这里,抡读“ln”,而不读“ln”,抡是手臂很用力地旋动的意思,抡一个圈,抡动的是(生:是对敌人的仇恨!是战胜敌人的力量。)师:绷,是一个多音字,不读bng,而读bng,表示“强忍,板着”的意思,我觉得更体现出两个小战士的专注和庄严。谁愿意再读读,可以加上动作读。(指名读)6.师:男生们,壮士们,如果你们能够阻击敌人,那么,主力部队可以安全转移,群众可以安全转移,那正在转移的人群里,有你的亲人,你的邻居,你的同胞,你准备怎样去阻击敌人?(生读,读得铿锵有力,甚至还有情不自禁的动作。)师:女生们,从他们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生:我听出了仇恨。听出了消灭敌人的决心。听出了他们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勇气。)7.师: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五位战士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抓住了五位战士的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这些神态动作中我们就能体会到五壮士的(英勇)体会到他们对(敌人的仇恨)那英勇的五壮士为什么如此仇恨敌人呢?(生汇报1-2人,展示收集的资料。)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了刻骨铭心的仇恨。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师生一起配乐读)8.师小结:作者通过五壮士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仇恨。这就是我们英勇顽强的(生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三、研读“引上绝路”,感悟毫不畏惧 1.师:五壮士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读 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2.师:如果我们把这长长的一段,读成两个字,是哪两个字?(生:选择) 3.师:是啊,这不是一般的选择,而是生死抉择。面对生死抉择,班长马宝玉是怎么做的?谁再来斩钉截铁、毫不犹豫地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4.师:再看看这两条路。如果你就是班长马宝玉,望着这两条路你会想些什么?(生答) 师:你是在为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着想。好一个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班长!一个“走”字斩钉截铁,充分表现了马宝玉的英雄气概。听了这一声“走”,其他战士怎么反应?(生:热血沸腾、紧跟)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五壮士一句话也没说,他们和班长想的一样,他们一样令人敬佩!)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受一起读读这句话。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5.师:在两条路之中,五位战士选择了通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的那一条路,他们选择了悬崖峭壁,选择了把敌人引上绝路生:也就选择了把自己逼上绝路。6.师:他们选择了把转移的时间留给群众和主力部队生:也就选择了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7.师小结:就是这种义无反顾,就是这种毫不畏惧,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这就是我们毫不畏惧的(生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四、研读“顶峰歼敌”,感悟宁死不屈1.师:战斗渐渐接近尾声,战士们渐渐走上绝顶,子弹打完了,手榴弹也打完了,他们能够御敌杀敌的唯一武器,只有那磨盘大的石头。同学们,你们见过磨盘吗?磨盘是用那种很结实的石头做成,大约有这么大(比划),一块就有一百多斤重,一般人很难搬起来,可是,班长马宝玉却“猛地举起”,他为什么战士们的力气那么大?(生:因为他们充满了仇恨。他们想要为亲人报仇。)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2.师:把石头比喻成冰雹,这个比喻合适吗?你认为作者这样比有什么用意?(生:石头像冰雹一样,说明了数量多,速度快,力量大呀!这更写出了战士们的英勇顽强啊!写出了他们对敌人的仇恨。)3.师:说得太好了。此刻的石头,也被赋予了生命和感情,顿时,(生接读)石头像雹子一样4.师:像这样体会着人物的感情去读,就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用这种方法,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5.师小结:壮士们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宁死也要与敌人血战到底。同学们,这种勇敢顽强,宁死不屈的精神,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这就是我们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五、研读“英勇跳崖”,感悟舍生取义1.师:最壮烈的一幕出现了。请同学们观看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电影片段。2.师:带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想一想五壮士是带着怎样的感情跳崖的?完成屏幕上的练习。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 ),带着 ( ),带着( )。昂首挺胸,相继跳崖。(生:填带着“胜利的喜悦”)(师板书:胜利的喜悦)3.师:五壮士明明要牺牲了,为什么还要带着“胜利的喜悦”?(生:掩护了群众和主力)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生:对敌人的仇恨。)从哪看出来的?(生:把枪砸烂了。)师:因为不能把枪留给敌人。不能让日寇拿着这些枪再来伤害我们。还从哪体会到了?(生: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看出对日寇仇恨。)(师板书:对日寇的仇恨)师:从另一句口号,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板书: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师:所以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胜利的喜悦),带着(对日寇的憎恨),带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昂首挺胸,相继跳崖。五壮士用他们的壮举,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是不可侵犯的。所以文章结尾用了这样的语句,大家一起深情地读: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4.此时,让我们把这五位壮士的名字深深刻在心里,他们是:狼牙山五壮士: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才请大家起立:举起我们的手,向五位壮烈豪迈,勇于献身的英雄致以崇高的敬礼!捧起书,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诵读,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六、谈话拓展升华,再次激发情感1师: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彻底征服了疯狂的日本鬼子。在五壮士的跳崖处,他们列队向五壮士行了日本军礼!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胜利吗?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段)2 师: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创造了奇迹:葛振林、宋学义被一棵树卡在半山腰,奇迹般的生还。这奇迹的发生难道不是被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吗?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世界: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段)七、布置作业1.课后,同学们通过读书和上网,继续去感受英雄人物们的伟大形象。2.完成课后习题和练习册。八、板书设计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引上绝路 胜利的喜悦 痛击敌人 对敌人的憎恨 接受任务 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教学反思:7开国大典【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盏、栏、爆、泽、渠”等13个生字。2.正确理解并读写“爆发、旗帜、检阅、制服、坦克、距离、汇集”等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4.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难点】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绣红旗,请同学们欣赏。2.这首歌唱的是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里绣红旗的情景。歌曲里有这样的歌词:“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盼到你。”“今天”终于盼来了什么?3.请知道的同学说一说,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4.江姐和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里,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心情万分激动,于是就绣起了五星红旗。他们盼的就是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那一天,就是1949年的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板书:开国大典)5.学生齐读课题,教师释题:“大典”是什么意思?盛大而隆重的典礼。那么开国大典就是为了庆祝国家的建立而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典礼。6.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开国大典的那一天,请你们说一说,看到这四个字你的心情如何?(激动、自豪、欣慰、高兴、兴奋)7.过渡: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开国大典”的那一天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根据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2.学习生字词。A.出示生字词。 生字:盏 栏 汇 爆 泽 渠 宣 帜 阅 制 坦 距 隆 词语:灯盏、爆发、旗帜、检阅、制服、坦克、距离、汇集B.分别指名读生字和词语,相机正音。C.小组内互相介绍疑难字词,并分享识记方法。D.理解疑难字词。(学生互助解词)E.开火车轮读生词。三、感知整体,梳理脉络1.过渡: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怎样才能把当时那种宏大的场面写出来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盛大的典礼写清楚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读后小组讨论。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给每个场面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这一场面的。2.检查各小组完成情况,点拨指导。出示:群众入场(1-4)典礼盛况(5-10)阅兵仪式(11-13)群众游行(14、15)3.指名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介绍经验:说说自己的小组是怎样划分着这些场面的。(抓段首的中心句)四、进入会场,感悟“盛大”1.请同学们读第1-4自然段,思考: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典礼的盛大?结合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一说。2.全班交流,明确:A.第一自然段:人数众多总数达三十万人;到场人物地位重要。B.第二自然段:会场大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C.第三自然段:会场布置热闹喜庆。D.第四自然段:群众急切、激动的心情。3.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交流。(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1)通过读,了解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代表,有)(2)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写到他们都来自哪里?(学生读相关的语句)(板书:群众进场)(3)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4)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等。)(5)想一想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人们的激动心情呢?谁来读一读?(6)教师评价,小结:读得很好,我听出了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4.过渡:群众队伍中,许多人都是很早就往这儿赶。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学生接读)五、巧设情境,总结升华1.下午三点整,毛主席走上主席台。现在,请同学们从屏幕上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2.听着毛主席庄严的宣告、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肯定有很多的感触、很多话想说,请写下来。六、布置作业书写本课中的生字和词语,学会积累。7、 板书设计开国大典盏 栏 汇 爆 泽 渠 宣 帜 阅 制 坦 距 隆群众进场 (激动、沸腾、难以平静)第2课时一、复习回顾,衔接新课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者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开国大典进行时的哪些环节?(群众入场典礼盛况阅兵仪式群众游行)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融入到天安门广场的群众队伍中去,去感受大典现场的气氛,去感受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二、参加典礼,感受自豪(一)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认真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作简单批注。(二)试着把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1.自由读一读自己画出的部分。2.同位相互读一读,评一评。(三)分析语言,体会本文内涵1.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谁先来把你的感受深的部分汇报一下?2.品读第一个场面典礼前,毛主席出场。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1)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或哪句话感受到的?预设:生1:我从“爆发”“排山倒海”这两个词感受到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请你读一读,让同学们听出你的感受好吗?(生读)生2:我从“一齐”一词也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主席的热爱。师引导深入体会:“一齐”,就是不约而同,这是三十万人的“一齐”,这三十万人是由不同身份不同职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组成的。这三十万人都想第一时间看见毛主席,所以,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的一刹那,立刻牵动了全场群众的心。作者用词是多么精准,一个“一齐”就表达了三十万群众对领袖热爱的不约而同。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欣喜和热爱吧!(2)同学们从“爆发、排山倒海”等词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人形象。那么,这些词语运用的好不好?为什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们那种急切想见到毛主席的迫切心情)(板书:举行典礼)3.品味第二个场面典礼中,毛主席的庄严宣布(6、7自然段)出示: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1)自由读课文,读出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2)从“欢呼”“欢跃”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激动、兴奋。谁能说说人们为什么如此激动、兴奋呢?(3)学生说,教师引导,(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出示:火烧圆明园、1937年日军侵华在南京大屠杀、旧中国苦难人民流离失所的图片。 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在血雨腥风中,坚强不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新中国终于成立了,当家做主的人们怎能不欢呼、欢跃呢?(4)引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场三十万人的欢呼还不足以表达全中国人民的兴奋吗?学生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5)小结:如此宏大、壮观的场面作者用这样的句式,就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多么精当的场面描写!让我们把这样的文字铭记在脑海吧!4.品读第三个场面升国旗,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预设:(1)“站”,指人民当家作主。 (2)“肃立、 抬起头、 瞻仰”这些词语说明了人们都很郑重,很恭敬,心里都非常不平静,可能是眼前浮现出了战火硝烟中那些付出宝贵生命的英烈们。(2)师评价,(板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引导:一个“站”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中国人民大家做主的姿态。以前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饱受欺侮和凌辱,不屈的中华儿女,拼死抗争,敢于血洒疆场,不惧马革裹尸,终于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以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达标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反射》定向攻克试卷(含答案解析)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专项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章节练习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 混凝土浇筑过程监控与管理方案
- 锰镍金属催化剂电催化氧化5-羟甲基糠醛及连续流电解工艺优化
- 河北邢家湾镇农村电商人员语言生活调查研究
- 绿化水源配置与节水灌溉方案
- 聚乙烯纳米塑料对生物除磷过程中胞内和胞外聚合物的影响和机制
- J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优化研究-以S市粮站融资为例
- DB11T 1096-2025 白酒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储能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供应链管理在航空业的挑战教学课件
- 2025【光伏项目工程承包施工合同】工程承包施工合同范本
- 《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儿童诊断参考水平标准》解读
- 露天开采铝矿土石方剥离工程施工方案-2
- 附件6工贸高风险企业高危领域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 2025年钒氮合金市场环境分析
- 2025年保安证考试答题技巧与试题答案
- 2025年广东省统一离婚协议书模板
- 《2025 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