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知识过关练习题A卷_第1页
2019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知识过关练习题A卷_第2页
2019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知识过关练习题A卷_第3页
2019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知识过关练习题A卷_第4页
2019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知识过关练习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知识过关练习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胆矾研碎B水变成冰C火柴燃烧D酒精挥发2 . 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是能表现出该项性质的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酒精易燃烧,将酒精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B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C铁的熔点高达1535,熔化的铁极易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物质D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气体3 . 关于金属物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A铝合金门窗变旧变暗后可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B铝壶内的水垢可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盐酸长时间浸泡C校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应定期喷涂油漆防锈D铁桶可以长时间保存波尔多液4 . 下列俗语与物质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玉不琢不成器B火上加油C百炼成钢D死灰复燃5 .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纸张粉碎C冰雪融化D酒精挥发6 . 下列变化中,属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融化B铁铸成铁锅C铜绿受热分解D灯泡发光7 . 本草纲目为中华瑰宝,书中记载:“盖此矾(FeSO47H2O)色绿,味酸,烧之则赤止血补血”。下列描述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将矾研碎B烧之则赤C止血补血D色绿味酸8 . 中国诗词大会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诗是浪漫的,化学是严谨的,然而诗人却将严谨的化学融入浪漫唯美的诗歌中。下列诗句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9 .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研碎药品B酒精挥发C葡萄酿酒D钢水浇铸钢锭10 .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液化石油气燃烧B水沸腾C铁锅生锈D米饭变馊11 . 秋季的射阳更迷人,下列情景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东部有一排排白色的风车随风转动,人们利用风力发电B万亩良田里铺满金黄稻子,农民们将水稻加工成大米C青绿的树叶镶嵌着黄色的叶片,黃色的叶片随风飘落D葡萄架下坠着一串串紫色的葡萄,人们将葡萄酿成美酒12 . 化学与生活生产紧密相连,下列过程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粘土烧成陶瓷B玉米酿酒C酒精挥发D饭菜腐烂13 . 下列生活场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衣服晾干B烟花绽放C冰雪融化D纸张粉碎14 .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酒精能挥发B汽油能燃烧C甲烷密度小于空气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15 . 下列是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ABBCCDD二、选择填充题16 . 阅读下面的短文,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多种不易溶于水的物质;酒精易燃烧;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先汽化为酒精蒸气;酒精蒸气立即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酒精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酸.(填序号,下同)(1)属于酒精物理性质的是_;(2)属于酒精化学性质的是_;(3)酒精发生物理变化的是_;(4)酒精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5)属于酒精用途的是_.三、填空题17 . _叫做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如_、_、_、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导热性、吸附性等。18 . 酒精: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燃烧;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填序号,下同)_;化学性质有_;用途有_;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19 . 现有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所发生的反应,可用“”表示。(1)和充分反应,则生成C、D的总质量(填“”、“ ”或“”);(2)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填“一定”或“不一定”);(3)若A为质量的铜片,B为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附有银的铜片,称得其质量为,则(填“”、“ ”或“”)。20 . 氨分子扩散的实验:现象:A烧杯中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烧杯酚酞溶液不变色。分析:C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先进入大烧杯的空气中,然后进入A烧杯的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结论:(1)_(2)_(3)_B烧杯的作用:作_实验。(4)水蒸发的微观解释:水受热蒸发时,水分子运动_,间隔不断_,水就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_变化。21 . 物理性质物质的_性质,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如_、_、_、_、_和_等。22 . 有下列物质氢气液氧二氧化碳自来水四氧化三铁矿泉水空气,请用这些物质前的序号填:(1)属于混合物的有;(2)属于纯净物的有23 . 金属和金属制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钛及钛合金被称为“未来金属”,用其制造的潜艇、军舰没有磁性,不会被磁性水雷发现,这是利用钛的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2)钢铁是现代化生产中使用量最大的合金。自然杂志刊载“绿色炼铁”技术:电解熔融的氧化铁得到铁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溶液呈浅绿色,向剩余固体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剩余固体肯定是银和铜B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含有和C剩余固体可能含有铁,一定含有银和铜D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只有四、实验题24 . 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放热现象,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于是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探究与讨论。(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发烫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分析:由现象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_,蜡烛燃烧为_变化。(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通电前通电中通电后灯丝为灰黑色固体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烫灯丝为灰黑色固体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变化。五、简答题25 . 阅读下面关于“雷雨发庄稼“材料,回答下列衬题NO和NO2都是空气污染物,通常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的气体,极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NO2遇水立即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NO硝酸再与土壤成分反应生成氮肥而增加土壤肥力,在雷雨天里,由于在高压条件下,空气中主要成分相互反应生成NO,故农村谚语中有“雷雨发庄稼”这一说法。(1)上述所述材料中至少有_个化学反应,NO的收集方法是_。(2)写出雷雨天生成NO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_(3)简要叙述怎样检验一瓶NO2气体是否混有NO气体?_26 . 按要求填空:泉州是“一路一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融合,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请回答:(1)德化瓷器名扬天下,烧制瓷器属于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元宵花灯”和“提线木偶”等,元宵花灯采用塑料亚克力(PMMA制作,替代传统材料,具有经久耐用的特点,PMMA属于_(选填“无机”或“合成”)材料;提线木偶装饰材料有蚕丝和棉花等,鉴别蚕丝和棉花的具体方法是_。(3)地方名小吃“面线糊”,面线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_,摄入后可为人体_。(4)开发新能源以缓能源缺乏和环境污染问题,正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写一种)。提倡使用的电动汽车中的锂空气电池,放电时锂(Li)与水、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锂(Li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7 . 已知氧气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在实验室中可采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得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阅读上述文字后,请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涉及了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_(2)解放军特种兵进行夜间射击训练时,在密闭的囊形靶体内充入一定体积分数的氧气和氢气,当高温高速的子弹击中靶体时,靶体内物质发生反应,此时会听到爆炸声,原因是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同时放出热量。此过程所涉及的是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理由是_。28 . 2008年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 gcm3 (16 )。常压熔点354 (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 。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氰化物通常具有毒性。(1)请总结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写两点):_,_;(2) 化学性质(写两点):_,_;(3)为安全起见,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食品都会标明“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试解释相关原因:_。六、科学探究题29 . 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_;b.手摸烧杯外壁有_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蜡烛燃烧为_变化。(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