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基础题(含解析)(新版)沪教版_第1页
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基础题(含解析)(新版)沪教版_第2页
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基础题(含解析)(新版)沪教版_第3页
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基础题(含解析)(新版)沪教版_第4页
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基础题(含解析)(新版)沪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选择题(共 19 小题)1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B1L 酒精和 1L 水混合总体积小于 2L分子之间有间隔 C1L 黄豆和 1L 芝麻混合总体积小于 2L分子之间有间隔 D一只蚂蚁喝一口水含有 1.01021 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2从分子或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铜原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变大或变小 C搜救犬通过闻气味找到搜寻的目标分子在不断运动 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构成物质的元素不同3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B表示的阳离子C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D表示的是阳离子4图中的三个实验都是课本用来说明分子的有关性质的,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A实验 1 只为了说明分子有质量B实验 2 只为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C实验 3 只为了说明氨气能够使酚酞变红 D三个实验都是为了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45跟铵根离子(NH+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AH2O BLiFCOHDNa+6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电子层有 6 个电子 B原子核内有 16 个质子 C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最外层电子比第二层电子的能量低7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选 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元素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 化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 变C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数目减少了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AA。 BB。 CC。 DD。8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18,中子数比电子数多 4,则该原子中所含粒子数(质 子,中子,电子)为()A18B40C58D629涂改液用量虽少毒性却不小,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从 分子的角度可以解释为()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0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分子不断的运动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本身变大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11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附近空气、海水中都检测到碘 131 超标碘是 周期表中第 53 号元素,其中 131 是指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关于碘 131 原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 53 B核电荷数为 53C核外电子数为 53D中子数为 5312对于 Fe、Fe2+、Fe3+三种微粒子判断,正确的是( )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等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质量几乎 相等等质量的三种微粒所含的质子数相等A B CD13下列生活中的事实,可以用微观粒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选 项生活的现象解释A气体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隔大B水银温度计测体温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 变C在花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D水结成冰,冰融化为水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会变化AABBCCDD14用微粒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进行解释,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原子间没有间隙 C降温能使水结冰,是因为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受热变大15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风的校园中能闻到梅花的芳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1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搜救犬搜索到幸存者分子是运动的B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则不能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 同C100 mL 酒精和 100 mL 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 于 200mL分子很小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ABBCCDD17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物质,我们应该对各种微粒的结构、各种 粒子间的数量关系有所了解和认识。对于同一种元素来说,“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的关系一定存在于下列哪种微粒中()A阳离子 B阴离子 C分子D原子1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 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的体积变小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通过气味辨别 SO2 和 CO2 气体分子不断运动,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19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A大小不同B运动速率不同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20科学研究证实,物质从宏观上讲是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讲是粒子构成的, 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在下列空格里,用“元素、原子、分子、离子” 填空:(1)水是由氧、氢两种 组成的;(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 ;(3)体温计中的汞是由 构成的;(4)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 构成的21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核外有 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 电子。22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用给出的化学知识点解 释下列现象(只填序号): 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隙;D不同物 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墙内开花墙外香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逐渐鼓起来 ;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 ;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氮气用作保护气 23有下列现象: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比干冰体积大;一氧化碳可 以用作燃料,而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漫步在花园里可以闻到花香;1 个氢气分子质量为 3.341027kg请把上述现象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微粒之间有空隙 (3)微粒的质量很小 (4)不同种物质的微粒性质不同 24蔗糖(C12H22O11)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它由 种元素组成,各 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它的一个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25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X 表示 ,Y 表示 (2)若该粒子为原子,当 X=12 时,Y= ;(3)若该粒子带 1 个单位负电荷,当 X=17 时,则 Y= ,该粒子的符号 为 (4)当 Y=1 时,该粒子易 电子,变成带 电荷的 26 、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是 粒子;原子是 粒子原子可以结合成 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 子 ,而原子 27利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1)加油站里的汽油已贮存在油罐中,但在离开油罐一定距离内仍要“严禁烟 火” (2)液氧和氧气状态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3)水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 (4)气体容易压缩,而液体、固体难以压缩 28下列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原子 ,阳离子 29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判断对错)2020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基础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19 小题)1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B1L 酒精和 1L 水混合总体积小于 2L分子之间有间隔 C1L 黄豆和 1L 芝麻混合总体积小于 2L分子之间有间隔 D一只蚂蚁喝一口水含有 1.01021 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1 L 酒精和 1 L 水混合总体积小于 2 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 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C、黄豆、芝麻是宏观的物质,1 L 黄豆和 1 L 芝麻混合总体积小于 2 L,不能说明 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D、一只蚂蚁喝一口水含有 1.010 21 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故选项 解释正确。故选:C。2从分子或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铜原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原子变大或变小 C搜救犬通过闻气味找到搜寻的目标分子在不断运动 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构成物质的元素不同【解答】解:A、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是因为铜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 化铜分子,而不是铜原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水银温度计测试体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 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搜救犬通过闻气味找到搜寻的目标,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搜救犬闻到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 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C。3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B表示的阳离子C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D表示的是阳离子【解答】解: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和核内质子 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 3 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镁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粒子的质子数是 12,属于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粒子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 项说法错误。故选:C。4图中的三个实验都是课本用来说明分子的有关性质的,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A实验 1 只为了说明分子有质量B实验 2 只为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隔C实验 3 只为了说明氨气能够使酚酞变红D三个实验都是为了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解答】解:从一个实验可以得出多个结论,水挥发后质量减少的实验不但说明 分子有质量,还能证明分子不断运动;品红扩散实验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和分子在 不断运动;浓氨水和酚酞实验说明分子不断运动,还说明氨气溶于水能使酚酞变 红;这三个实验都能证明分子的不断运动,故选:D。45跟铵根离子(NH+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 )AH2O BLiFCOHDNa+4【解答】解:方法一:NH +中 N 原子的质子数为 7,H 原子的质子数为 1,所以NH4 的质子数为 11,电子数=111=10。A、H2O 中质子数=12+8=10,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 10; B、LiF 中质子数=3+9=12,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其电子数也为 13; C、OH中质子数为 9,电子数=9+1=10;D、Na+中质子数为 11,电子数=111=10; 方法二:由于铵根离子属于阳离子,而要求的微粒和铵根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和电子数,故符合条件的微粒一定是阳离子;故选:D。6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电子层有 6 个电子 B原子核内有 16 个质子 C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最外层电子比第二层电子的能量低【解答】解:A、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第一电子层有 2 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内有 16 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2 个 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离核越远,电子具有的能量越高,最外层电子比第二层电子的能量高,故选 项说法错误。故选:B。7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 观解释中正确的是()选 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元素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 化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 变C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数目减少了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AA。 BB。 CC。 DD。【解答】解: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 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 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分子是由原子构 成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 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C、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 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8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18,中子数比电子数多 4,则该原子中所含粒子数(质 子,中子,电子)为()A18B40C58D62【解答】解: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某原子 的核内质子数为 18,所以它的核外电子数也是 18,因为中子数比电子数多 4, 所以它的中子数是 22。该原子中所含微粒总数(质子、中子、电子)为 18+18+22=58。 故选:C。9涂改液用量虽少毒性却不小,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从 分子的角度可以解释为()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解答】解:A、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是因为分子是在不 断的运动的,而不是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项错误。 B、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而不是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故选项正确。 D、大多数涂改液在使用时会闻到特殊的气味,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而不是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错误。故选:C。10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分子不断的运动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本身变大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解答】解:A、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是因为分子是 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 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 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 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且不同分子的性质不 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11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附近空气、海水中都检测到碘 131 超标碘是 周期表中第 53 号元素,其中 131 是指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关于碘 131 原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 53 B核电荷数为 53C核外电子数为 53D中子数为 53【解答】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是几号元素那么它的质子数就是多少,故质子 数是 53,故 A 正确。 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电荷数是53;故 B 正确; C、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外电子数 是 53;故 C 正确。D、已知碘131 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 131,则中子 数是 78;故 D 不正确;故选:D。12对于 Fe、Fe2+、Fe3+三种微粒子判断,正确的是( )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等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质量几乎 相等等质量的三种微粒所含的质子数相等A B CD【解答】解:铁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失去 2 个、3 个电子就转变成了 Fe2+、Fe3+,Fe3+, Fe2+,Fe 三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电子层结构不同。但核内的质子数 没有发生变化,三种微粒核内质子相等,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由于电子的质量 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三种微粒的质量质量几乎相等。由上述分析可知, A 正确,故选:A。13下列生活中的事实,可以用微观粒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选 项生活的现象解释A气体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隔大B水银温度计测体温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 变C在花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D水结成冰,冰融化为水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会变化AABBCCDD【解答】解:A、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 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在花园可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 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结成冰,冰融化为水,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会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14用微粒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原子间没有间隙 C降温能使水结冰,是因为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受热变大【解答】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原子间的间隔很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降温能使水结冰,分子仍在不断的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A。15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风的校园中能闻到梅花的芳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解答】解:A、无风的校园中能闻到梅花的芳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 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故选项解释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利用的是液态氧和液态氮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错误。 D、冰融化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 选项解释错误。故选:A。1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搜救犬搜索到幸存者分子是运动的B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则不能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 同C100 mL 酒精和 100 mL 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 于 200mL分子很小D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ABBCCDD【解答】解:A、搜救犬搜索到幸存者,是因为人体含有的特殊气味的分子是在 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搜救犬闻到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B、H2O2 能杀菌消毒,而 H2O 不能,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不同种 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C、50mL 水与 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 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不是因为分子很小,故选项 解释错误。 D、氧化汞加热会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在加热时氧化汞分子生成了发生了变化, 说明了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17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物质,我们应该对各种微粒的结构、各种 粒子间的数量关系有所了解和认识。对于同一种元素来说,“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的关系一定存在于下列哪种微粒中()A阳离子 B阴离子 C分子D原子【解答】解: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故选 D。1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的体积变小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通过气味辨别 SO2 和 CO2 气体分子不断运动,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解答】解: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 选项解释正确。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 错误。 C、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 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 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D、通过气味辨别 SO2 和 CO2 气体,通过气味辨别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能辨别 SO2 和 CO2 气体,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19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A大小不同B运动速率不同 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 的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选项错误。 B、运动速率是否不同不是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故选项错误。 C、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分子、原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 不是物理性质),且不是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故选项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是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故选项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20科学研究证实,物质从宏观上讲是由元素组成,从微观上讲是粒子构成的, 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在下列空格里,用“元素、原子、分子、离子” 填空:(1)水是由氧、氢两种 元素 组成的;(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 分子 ;(3)体温计中的汞是由 原子 构成的;(4)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 离子 构成的【解答】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氧、氢两种元素组成的(2)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3)汞属于金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4)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1)元素;(2)分子;(3)原子;(4)离子21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7 ,核外有 3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 7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 得到 电子。【解答】解: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 17,则该原子的核 电荷数为 17;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最外层弧线上的数字是 7,原子最外电子 层上有 7 个电子,大于 4,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1 个电子而形成 阴离子。故答案为:17;3;得到。22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用给出的化学知识点解 释下列现象(只填序号): 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隙;D不同物 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墙内开花墙外香 B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逐渐鼓起来 C ;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 A ;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氮气用作保护气 D 【解答】解: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 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逐渐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的间隔受热时 变大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因为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故答案为:B;C;A;D23有下列现象: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比干冰体积大;一氧化碳可 以用作燃料,而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漫步在花园里可以闻到花香;1 个氢气分子质量为 3.341027kg请把上述现象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微粒之间有空隙 (3)微粒的质量很小 (4)不同种物质的微粒性质不同 【解答】解:(1)能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是漫步在花园里可以闻到花香(2)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 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比干冰体积大(3)能说明微粒的质量很小 1 个氢气分子质量为 3.341027kg(4)能说明不同种物质的微粒性质不同 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而二氧化碳 可以用作灭火剂故答案为:(1);(2);(3);(4)24蔗糖(C12H22O11)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它由 三 种元素组成,各元 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12:22:11 ,它的一个分子中共有 45 个原子【解答】解:蔗糖(C12H22O11),它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12:22:11;它的一个分子中共有:12+22+11=45 个原子 故答为:三;12:22:11;4525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X 表示 核电荷数 ,Y 表示 最外层电子数 (2)若该粒子为原子,当 X=12 时,Y= 2 ;(3)若该粒子带 1 个单位负电荷,当 X=17 时,则 Y= 8 ,该粒子的符号为 Cl (4)当 Y=1 时,该粒子易 失去 电子,变成带 1 个单位正 电荷的 阳离 子 【解答】解:(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各部分的意义可知 x 表示核电荷数,y 表 示最外层电子数(2)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知 y=1228=2(3)x=17 时 y=7,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即得到一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应是 7+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