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地力评价_第1页
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地力评价_第2页
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地力评价_第3页
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地力评价_第4页
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地力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整理项目土地整理项目 新增耕地地力评价报告新增耕地地力评价报告 *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局 二二一三年十二月一三年十二月 目目 录录 一、项目基本概况一、项目基本概况.1 二、耕地地力评价概况二、耕地地力评价概况.2 1、评价的目的与意义.2 2、评价依据.2 3、评价方法.3 4、调查过程及数据来源.3 三、三、*土整新增耕地地力评价土整新增耕地地力评价.5 1、评价的主要技术流程.5 2、确定耕地地力评价指标.5 3、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7 4、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9 5、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10 四、四、*土整新增耕地地力等级划分结果土整新增耕地地力等级划分结果.11 1、新增耕地地力调查结果.11 2、耕地地力等级划分.12 3、评价结果确定.12 五、评价结果及建议五、评价结果及建议.13 1、评价结果分析.13 2、评价建议.13 1 一、项目基本概况一、项目基本概况 *土地整理项目位于*四个村。*位于*西 北部山区, 。 *土地整理项目,项目规模为 2.4488 公顷,项目区包括十 个地块。 二、耕地地力评价二、耕地地力评价概况概况 1、评价的目的与意义、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2006 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明确要求, “近年来已开 展耕地地力调查的省份,要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进行耕地地力评 价”。同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 额标准的通知 (财综2011128 号)文件中也提出土地开发整理项 目竣工验收时要对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进行评定。 耕地地力评价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耕地保护和质量管理的基 础,它不仅可以评估耕地的生产能力水平,而且可以指导耕地的合 理开发利用,有效保护耕地质量,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可持续 利用和建设都有着现实意义。进行耕地地力的评价可以揭示耕地的 潜在生产能力。 本次综合耕地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剖面性状 等因素,对项目区新增耕地的地力进行科学评价。 2、评价依据、评价依据 (1) 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1004-2003); (2) 农用地定级规程 (TD/T1005-2003) ; 2 (3)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2011 年修订版) ; (4)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NY/T310- 1996); (5)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NY/T309-1996) ; (6)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NYT 1634-2008) ; (7)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 额标准的通知 (财综2011128 号) ; (8)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技术方案 ; (9) *农用地分等技术报告 ; (10)其他相关资料和外业调查数据。 3、评价方法、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是耕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由于学科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各种评价系统的评 价目的、评价方法、工作程序和表达方式也不同。归纳起来,耕地 地力评价大体上可以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 为主的潜力评价。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县域) ,气候要素相对 一致,耕地地力评价主要根据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 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 揭示耕地综合生产力的高低。 4、调查过程及数据来源、调查过程及数据来源 (1)布点原则 3 本项目主要是针对项目区新增耕地进行评价,因此是对项目区 全部新增耕地进行调查,调查样点的布设以成片区的耕地作为一个 样点;面积较小的耕地片块,参照同一施工标段客土条件一致的成 片新增耕地进行数据设定。 (2)技术支持 对样点布设和采集由土壤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对农业生产方面 的调查要由熟悉本地生产情况的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3)采样方法 根据项目开展的时间,本项目是在作物收获后的取样。 首先首先由土地整理施工方带领,确定项目区新增耕地所在位置, 并用 GPS 定位仪进行定位,其次向农民了解新增耕地区域的农业生 产情况。其次其次填写基础表格,逐项填写进行调查的内容。第三第三进行 取土采样,一般按旱田 020cm、水田 015cm 土层采样;采用了 “X”法或者棋盘法,均匀随机采取了 48 个采样点,充分混合后, 四分法留取 1kg。采样工具是木铲、不锈钢土钻等;装袋土样填写 两张标签,内外各具。标签主要内容为:样品野外编号、采样地点、 采样时间、采样人等。第四第四进行剖面性态的调查。剖面的设置、挖 掘和观察土壤剖面设置在代表性较广的地形部位上。一般挖成 11.52 米的长方形土坑,挖出的表土与心土分别堆置于剖面坑的 两侧。观察时地表不能堆土和走动,以免影响观察、采样,同时用 照相机拍摄采样点和剖面景观照片。 4 三、三、*土整新增耕地地力评价土整新增耕地地力评价 1、评价的主要技术流程、评价的主要技术流程 耕地地力评价有许多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即使对同一个特定的 定义,耕地地力评价也有不同的方法。所以确定方法对开展调查至 关重要,本次调查采用的评价流程也是国内相关项目和研究中应用 较多、相对比较成熟的方法。其简要的技术流程如下: 第一步:对项目区新增耕地进行取土采样,剖面性态调查,收 集区域相关资料和数据。 第二步:从耕地地力评价体系中,结合各地实际,选择项目区 新增耕地的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一般来说,选 812 个评价指标就 可以了。 第三步:这一步实际上有 3 个方面的内容,即对项目区新增耕 地评价地块进行赋值、标准化和计算每个因素的权重。不同性质的 数据,赋值的方法不同。 第四步: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国家、省相关耕地地力等级, 对评价结果纳入等级体系中。 2、确定耕地地力评价指标、确定耕地地力评价指标 (1)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 耕地地力评价实质是评价地形地貌、土壤理化性状等自然要素 对农作物生长限制程度的强弱。选取评价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 则: 5 选取的因子对耕地地力有比较大的影响,如地形因素、土壤因 素、土壤管理等。 选取的因子在评价区域内的变异较大,便于划分耕地地力的等 级。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地面坡度对耕地地力有很大影响, 必须列入评价项目之中;再如有效土层厚度是影响耕地生产能力的 重要因素,在多数地方都应列入评价指标体系。 选取的评价因素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土壤的质 地、有机质含量等,评价的结果能够有较长的有效期。 (2)选取评价指标 根据耕地地力评价因子总集(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2011 年修订版) ) ,遵循对耕地地力有较大影响、因子在评价区 域内的变异较大、在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对稳定性、与评价区域的大 小有密切关系等原则,通过邀请专家商议,选取耕地地力评价因子。 选择了 4 大类、10 个指标作为耕地地力评价的依据,形成了适合本 次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6 速效磷 耕 地 地 力 评 价 耕 层 养 分 现 状 速效氮 速效钾 PH 耕 层 理 化 性 状 表层土壤质地 有机质 排水条件 土 壤 管 理 地形坡度 剖面构型 立 地 条 件 有效土层厚度 图图 3 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 3、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 根据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11 年修订版) 的要 求,对定性数据采用特尔斐法直接给出相应的隶属度;对定量数据 采用特尔斐法与隶属函数法结合的方法拟合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 将各评价因子的值代入隶属函数,计算相应的隶属度。 其中 (1)戒上型函数模型 0 uiut yi = 1/(1+ai(ui-ci)2) , uici, (i=1,2,m) 1 uici 式中,yi为第 i 个因素评语;ui为样品观测值;ci为标准指标值; 7 ai为系数;ut为指标下限值。 (2)戒下型函数模型 0 utui yi = 1/(1+ai(ui-ci)2) , uici, (i=1,2,m) 1 uici 式中,ut为指标上限值。 (3)峰值型函数模型 0 uiut1或 uiut2 yi = 1/(1+ai(ui-ci)2) , ut1uiut2, (i=1,2,m) 1 ui=ci 式中,ut1、ut2分别为指标上、下限值。 隶属度测算邀请*长年从事土壤肥料研究的专家,对本次取 样的实测值评估出相应的一组隶属度,并根据这两组数据拟和出隶 属函数,用这组数据直接拟和隶属函数。 表表 2 概念评价指标汇总概念评价指标汇总 评价因素描 述隶属度 砂土0.4 黏土0.8土壤质地 壤土1 通体黏、砂0.45 壤/砂/砂0.65剖面构型 通体壤1 50cm1 30cm50cm0.7有效土层厚度 30cm0.3 21 250.9坡度 580.8 排水体系健全1 排水体系基本健全0.7排水条件 排水体系一般0.5 8 4、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计算单因素权重可以有多种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多元回归 分析法、逐步回归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我们 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单因素权重。 层次分析法的信息基础主要是人们对于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相对 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通过引入合适的标度用数值表示出来, 写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某因素,本层次与之有 关因子之间相对重要性比较。根据*长年从事土壤肥料研究的专 家判读的结果,从全国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中选择了 10 个要 素作为本次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并根据各个要素间的关系构造了 层次结构模型,并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 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值,依此从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逐层进行的, 最终确定层次总排序。 表表 3 耕地地力评价指标权重层次总排序表耕地地力评价指标权重层次总排序表 耕层养分性耕层理化性土壤管理立地条件组合权重 层次 A 0.17700.24790.26520.3099CiAi 速效钾0.24010.0425 速效磷0.34010.0602 速效氮0.41980.0743 pH0.21050.0522 土壤质地0.26320.0652 有机质0.52630.1305 排水条件0.48660.129 地形坡度0.51340.1362 剖面构型0.41670.1291 有效土层厚度0.58330.1808 5、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 采用累加法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综合地力指数。 9 ii IFICF 式中,IFI :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 ; :第 i 个评价因子的隶属度; i F :第 i 个因素的组合权重。 i C 四、四、*土整新增耕地地力等级划分结果土整新增耕地地力等级划分结果 1、新增耕地地力调查结果新增耕地地力调查结果 项目组根据*土整项目新增耕地片块情况,选取了 2 个地 块进行土样的采集,分别进行了样品野外编号,其中 93-1 号地块编 号为 CMA-01,88-2 号地块编号为 CMA-02。其余八地块 177- 4、232-1、GC1432、GC1441、GC1443、GC1459、GC1461 和 GC1463 地块情况根据施工单位和业主单位描述和认定,耕层养分性、 耕层理化性、土壤管理、立地条件和 88-2 号地块一致,因此其余八 地块评价均参考 88-2 号地块进行。 对样品野外采集整理后,*对样品 pH、有机质、速效氮 (mg/Kg) 、速效磷(mg/Kg) 、速效钾(mg/Kg) 、土壤质地进行了 测试分析。同时在外业调查时对项目区排水条件、地形坡度、剖面 构型、有效土层厚度进行了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表表 4 *土整新增耕地地力调查结果表土整新增耕地地力调查结果表 地块编号 评价指标 93-1 号88-2 号 177-4、232- 1、GC1432、GC1441、G C1443、GC1459、GC146 1、GC1463 号 速效钾(mg/Kg)60.6772.6772.67 速效磷(mg/Kg)4.133.493.49 速效氮(mg/Kg)27.4137.2637.26 10 pH6.076.56.5 土壤质地砂土黏土黏土 有机质6.410.510.5 排水条件 排水体系基本健 全 排水体系基本健 全 排水体系基本健全 地形坡度222 剖面构型通体砂壤/砂/砂壤/砂/砂 有效土层厚度(cm)303535 2、耕地地力等级划分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本次耕地地力分析,按照农业部耕地质量调查和评价的规程及 相关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标 准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的划分标准。 表表 5 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分等标准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分等标准 等级IFI 一0.80 二0.750.80 三0.650.75 四0.500.65 五0.50 3、评价结果确定、评价结果确定 根据对*土整新增耕地土壤取样、剖面调查,依据农业部 耕地质量调查和评价的规程及相关标准,结合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分 等标准,确定*土整新增耕地属于四级、五级土地。具体见下 表。 表表 6 *土整新增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分等标准土整新增耕地地力综合指数分等标准 地块编号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耕地地力等级 93-1 号0.4749五级 88-2 号0.5424四级 177-4、232-0.5424四级 11 1、GC1432、GC1441、G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