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5.3密度知识的应用 同步练习_第1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5.3密度知识的应用 同步练习_第2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5.3密度知识的应用 同步练习_第3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5.3密度知识的应用 同步练习_第4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5.3密度知识的应用 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 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要测量物质的密度,选择的样品应该满足下列条件( ) A . 体积为1m3 , 既不能大,也不能小B . 外行必须规则C . 必须由同种物质做成D . 只能是液体物质2. (2分)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 . 81B . 43C . 12D . 413. (2分) (2018八下扬州月考) 铁的密度为7.9103/m3,将一块体积为60cm3的铁块,截去20cm3 , 则剩余40cm3铁块的密度是( ) A . 7.9 g/cm3B . 5.3103/m3C . 11.9 g/cm3D . 不好判断4. (2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一杯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B . 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C . 1kg的棉花比1kg的铁块质量小D . 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5. (2分) 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铝=2.7103kg/m3 , 铜=8.9103kg/m3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 . 铜球是空心的,铝球也一定是空心的B . 铝球一定是实心的C . 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D . 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6. (2分) 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 )A . 密度大 熔点高B . 密度小 熔点高C . 密度大 熔点低D . 密度小 熔点低7. (2分) 有两个外形、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铁球和铜球(铜铁),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 铁球一定是实心的,铜球一定是空心的B . 铁球可能是实心的,铜球一定是空心的C . 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铜球一定是实心的D . 铁球可能是空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8. (2分) 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的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0;(2)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3)用矿泉水瓶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m2;(4)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满煤油的体积V;(5)计算煤油的密度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是( )A . (1)B . (2)或(4)C . (2)D . 都不能省去9. (2分) 在测量过程中,一般我们会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 )A . 为了减小错误B . 避免产生误差C . 避免产生错误D . 为了减小误差10. (2分) (2015东营)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增加一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杠杆会( )A . 左端下降B . 右端下降C . 仍然平衡D . 无法判断二、 填空题 (共8题;共23分)11. (3分) (2017东莞模拟) 在“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石蜡的质量,先在天平左盘放石蜡块,右盘放合适的砝码,并通过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此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蜡块的质量是_g;测量蜡块体积的过程如图乙所示,蜡块的体积是_cm3;计算得到石蜡的密度是_kg/m3 12. (7分) 科学家发现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72kg/m3 , 从氨中取得的密度是1.2505kg/m3 数据的细微差异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新的气体氩这一实验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应用密度可以_物质小华同学像科学家一样探索水的密度【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 则这些水的质量为_;(3)再将烧杯中的水倒入如图所示的量杯中,测出水的体积V;(4)计算出水的密度=_【评估】请找出实验中的两个不足之处:(1)_(2)_【提出问题】改进实验后,小华同学测得这些水的密度为1g/cm3 , 水常见的形态有固态、液态、气态她想水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是一样的吗?_13. (2分) (2011百色) 小佳同学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活动中,根据测量数据绘制了两种不同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1)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_;(2) 甲物质的密度_乙物质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4. (1分) 现有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种金属,密度分别为1、2(12),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平均密度为 , 求混合后的最大质量为_(不考虑混合后的体积变化)15. (2分) 用量筒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筒共同质量m的关系如图中图线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出:量筒的质量是_g;该液体的密度是_kg/m3 16. (2分) (2018八上仪征期末) 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这是任务调整后,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首次执行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观众看到仪仗队整齐的队伍由于光沿_传播到观众的眼睛,五星红旗呈现出红色是红旗_ 填“吸收”或“反射” 红光的缘故。17. (2分) (2018八下盐城月考) 一些故事影片中常有这样的镜头:高墙倒塌压在众人(演员)身上, 造成人员受伤。但在实际拍摄中,倒塌的高墙并不会伤害演员,在“泥土砖块、金属块、泡沫塑料块、水泥砖块”中,你认为砌成这种高墙的物块最有可能是_,理由是_。 18. (4分) 1米3的水结成冰,冰的质量是_千克,体积是_米3 , 1米3的冰熔化成水,水的质量是_千克,体积是_米3三、 实验题 (共5题;共14分)19. (3分) (2016泰州模拟) 小华同学在实验室里做系列实验(1) 他想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设法测得密闭小瓶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1牛,然后装入适量的细砂,将总重为1牛的小瓶浸没在水中后放手,其运动状态如图甲(a)所示;接着他两次调整瓶内细砂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分别如图(b)和(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A)由图(a)可知:_;(B)由图(b)和(c)可知:_(2) 随后他又在探究浮力的实验中把a图中的小瓶放入一装有水的溢水杯中则溢出的水的重为_(填序号)A.一定等于1牛 B可能为0.9牛C一定小于1牛 D可能为1.2牛接着他分析溢水杯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发生的变化是_(3) 他又制作如图乙所示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进排气管_(选填“吸气”或“吹气”,使模型下潜直到悬浮,容器中的水面将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不考虑进排气管的体积的影响)20. (2分) (2018八下长春月考) 科技小组举办了以“土豆”为主题的实践创新活动,活动内容是测量土豆的密度。在测量土豆密度时,由于没有天平,只有量筒,且整个土豆无法放入量筒中,小明用如下方法,测出土豆的密度。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让轻质小盘漂浮在水面上。如图甲所示,将土豆切下一块,放入盘中使其漂浮,在烧杯液面处记下标记。将盘中的土豆取出后,用盛有50ml水的量筒向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28mL。将取出的土豆放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土豆的体积为_cm3 , 土豆的密度为_g/cm3。21. (3分) 为了探究某合金块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和它排开水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并借用水的密度水求出该合金块的密度x , 某同学进行了如图甲、乙、丙、丁四次测量(弹簧测力计读数分别为F1、F2、F3、F4)(1) 你觉得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 (2) 实验表明,(合金块所受浮力)_=_(合金块排开水的重力)(用F1、F2、F3、F4表示); (3) 则x=_(用水、F2、F3、F4表示) 22. (3分) (2017八下江阴期中) 小陆同学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他准备了量筒(图A)和天平.(1) 将天平放在_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2) 他先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到了第二天才能看清楚液面,则读数时视线应该沿着_方向(选填“甲”、“乙”或“丙”),则量筒中酸奶的体积是_ml,小陆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了,不利于快速实验.于是他改进实验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30g,接着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_g(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B所示)然后他找到了最大量程是5ml针筒(图C),用针筒抽取体积V1=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7.5g;则酸奶的密度为_kg/m3.(3) 同组的小昊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5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有一点小“空隙”,“空隙”里面也充满了酸奶,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值与实际值有偏差;于是,小昊和小陆为减小误差,采取了以下的操作:将抽满5ml酸奶的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量此时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3,记下针筒内剩余酸奶体积V2,则酸奶密度表达式:=_.(请用字母m和V及相应下标表示)23. (3分) (2017八下龙华期中) 如图甲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示意图:(1) 步骤A和_可以测出物块排开的水所受重力G排=_N;(2) 比较F浮与G排,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3) 图乙是物块缓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象。经过计算,可以求得此物块的密度是_kg/m3。四、 计算题 (共2题;共30分)24. (15分) (2018九上闵行期中) 如图所示,边长为0.2米的正方体甲和底面积为0.03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乙容器高0.4米,内盛有0.3米深的水。正方体甲的密度为5103千克/米3。 求:(1) 甲的质量; (2) 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 (3) 把一个底面积为0.02米2,高0.3米圆柱体A(已知水A)先后放置在正方体甲上和乙容器的水中,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与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相等,求A物体的质量。 25. (15分) (2018温江模拟) 如图甲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A,容器中水的深度为40cm时,物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个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打开阀门B,使水缓慢流出,当物块A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即恢复原长没有发生形变),当物块A刚好全部露出水面时关闭阀门B弹簧受到的弹力F和弹簧形变大小L(伸长或缩短的量)成正比,如图乙所示。(g取10N/kg,水=1.0103kg/m3 , 不计弹簧所受浮力,物块A不吸水)。求:(1) 物块A的密度; (2) 弹簧的原长; (3) 物块A刚好全部露出水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