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范文_第1页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范文_第2页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范文_第3页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范文_第4页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荒岛余生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水平。 2、理清文章结构。 3、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准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 1、收集作者丹尼尔笛福的相关资料。 2、阅读原著鲁滨逊漂流记或课本所附名著导读。 3、各学习小组就本文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将未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时下兴起一种“生存夏令营”活动,就是把志愿者放在荒山、荒岛等地方,以此来磨炼他们的意志和生存水平。其实在18世纪英国小说家笛福就写过题材类似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请读过这部作品的同学简单介绍这部作品。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2、检查各小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况。 把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实行实物投影。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较分散、细碎,为了更好的把握本文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在下一步教学之前向学生展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教师板书) 三个阶段三个部分 解决生存困惑(13)节即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采取具体行动(49)节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寻求精神寄托(1012)节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把本文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写法。 2、学习鲁滨逊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珍视生命。 教学设计 一、探究人物 1、四人小组就下列思考题展开讨论。 (1)鲁滨逊为什么要活下去?身陷绝境的他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他为生存做了哪些事情? (2)你认为他这样活值不值? (3)从文中看出鲁滨逊是怎样的一个人? 2、全班讨论交流、明确 二、分析使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四人小组讨论,结合课文谈谈。 1、鲁滨逊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2、文中用第一人称有哪些好处? 三、拓展延伸 1、鲁滨逊的自我安慰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什么区别? 2、回忆现实生活中以前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四、体验与反思 播放一段录像,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 外出旅游时,一位客人因贪恋山中美景和旅游团走散,迷失了方向,假设你就是那位客人,此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会怎么做?写一篇短文并相互交流。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珍视生命,准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幸与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布置作业 结合原著,写篇读书笔记,谈自己的心得体会。篇二【教学目标】 、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体会课文中的心理描写。 、学习鲁滨孙的精神,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应对生活中挫折的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悟: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概括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理清人物心理历程,划分层次能够按照以下几个问题: 是生存还是毁灭,鲁滨孙的心理如何变化?(生存问题) 怎样活下去?(物质问题) 是像动物那样活着,还是像人一样文明?(精神问题) 根据以上三个问题,把文章划分为三部分,学生能够先自主学习,再在小组中解决疑难。 、问题研讨: 深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那些活下去的理由? 如何看待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如果换成你,你会不会也像鲁滨孙那样勇敢的在荒岛自己生活?由此看出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课外拓展,感悟生活 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挫折?你是如何克服的?思考一下说一说。 五、作业 、把感悟生活的内容写下来,写一篇字左右的短文。 、课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篇三预习提纲: 1、阅读课本第251页“名著导读”的相关资料 2、早读课朗读课文三遍。 3、查工具书,看注解,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4、有条件者,课外阅读鲁宾孙漂流记 教学目标: 1、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 2、理解鲁宾孙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3、学习心理描写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2、难点:学习本文的心理描写 导语设计: 同学们,俗话说:“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有时突然发生的事情会使我们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可让学生发言,如果没有发言,教师则适当举例,例如,上山打柴,天黑被困;放学回家,因大雨被困河岸等)但这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它。如果我们以积极的态度,理智的头脑,乐观的精神去对待它,就会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三百多年前,在英国,有一位传奇式的人物鲁宾孙,他从小就很顽皮,长大后,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去贩卖黑奴,在海上,遭遇了狂风巨浪,同船的十一人中,十人被海浪吞没,仅剩下鲁宾孙一人,流落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在岛上,他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然后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最后终于成了一位大富翁。 这个故事,就是英国小说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内容。笛福五十九岁才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就是鲁宾孙漂流记这部小说发表后,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总之,鲁宾孙漂流记成为人们喜爱的小说,也是中学生必读的世界名著之一。至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各种文字。据说除圣经之外,鲁滨孙漂流记是再版最多的一本书。在欧美国家是儿童的必读书。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自己去课外阅读,去领略鲁宾孙是如何在海上域狂风巨浪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情境,体验鲁宾孙在荒岛上顽强生存的28年生活。(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小说中的一段荒岛余生,(余生:侥幸保全了性命)这篇课文,既没有节选鲁宾孙海上遇难、生死系于一发的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节选鲁宾孙在荒岛上如何历尽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仅仅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表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 二、字词教学把还没有解决的生字词找出来,用以下三种办法求助 1、工具书; 2、同学协助 3、站在讲台上的助手老师协助。 泅(qi) 沮丧(j) 搁浅(g) 冻饿之虞(y) 聊以自慰(lio) 泅:浮水 作践:糟蹋。 沮丧:灰心失望 搁浅:本文指(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 斫痕:用刀斧砍的痕迹 抵御:抵挡 孤立无援: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冻饿之虞:不用担心受冻受饿。虞:忧虑 郑重其事:对事情严肃认真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知足安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土地或地带。形容土地荒凉、贫瘠。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三、整体感悟 (一)课文中鲁滨孙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1、生存问题(13段) 2、物质问题(49段) 3、精神问题(1011段) (二)从课文中看出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滨孙是一个意志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著,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的人。 (三)鲁滨孙在海上遇难,被抛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身陷绝境,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鲁滨孙刚流落到荒岛上感到自己的前途很暗淡,但他还是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死了10个,就他一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特别是从搁浅的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他的格外恩赐。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 (四)鲁滨孙为什么要顽强地活下去?他是否值得这样活着?如果换一个人,在这样的绝境中,很可能就不想活了。 因为想到自己一个人在孤岛上,迟早都是死,与其饿死、病死或老死,不如自杀而死当然这是一种因为精神完全崩溃后导致的自杀行为。鲁滨孙却没有这样做,他说服自己顽强地活着,并打定主意在岛上独自生活一辈子。这需要巨大的勇气。从这里能够看出鲁滨孙十分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他活着,也许并非为了什么,而仅仅因为自己是一条生命,既然是生命就应该善待它。况且他活得积极,活得主动,活得像个人,活出了人的尊严。像他这样的人值得活着。 四、小结 本文主要描写鲁滨孙被陷落荒岛之初所遇到的生存问题、物资问题和精神问题,鲁滨逊在前途暗淡的绝望中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并顽强地活下来,活得潇洒,活出了人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提问、研讨、探究 一、课文第一部分写鲁滨孙流落到荒岛之初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哪些词语能够看出? 伤心绝望 1、“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 2、“孤零零” 3、“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 4、“不幸” 5、“孤立无援” 6、“沮丧无聊” 二、第2自然段中“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另外一种力量”指什么? 指理智。他在悲观绝望时,并未失去理智。如果说第1自然段中鲁滨孙是凭感情用事的话,那么第2自然段,他开始用理智来思考问题。 三、第2自然段中“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理应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理应考虑到更坏的情况”这句话用中国的一个成语来表达是什么?它表达了鲁滨孙的什么思想? 这个成语是“塞翁失马,安知祸福,”表现鲁滨孙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说明他已经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 四、回忆:身陷绝境的鲁滨孙理解到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1、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死10个,就他一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 2、从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格外恩赐; 3、后文他在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地活下去的理由。 五、接下来鲁宾孙做了那些事,为自己生存做准备? 1、 第4、5两个自然段写鲁滨孙怎样计算时间,一个人在孤岛上时间对他有什么用处?他为什么要计算时间? 他观测到初入秋分线的太阳,差不多正在头顶上,测出他的位置在北纬9度22分。用刀子在一个大柱子刻上上岛的时间并每天用刀子刻一个斫痕,每七天刻一个大一倍的斫痕,每一个月刻个再大一倍的斫痕,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年月日。鲁滨孙既然决定活下去,则要清楚地跟上时间的脚步,即主动把握年、月、日,而不至于过得浑浑噩噩。鲁滨孙来自文明社会,他必然要千方百计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主动掌握时间,按文明人的方式存有于时间之中。丢失了时间,在某种水准上是丢失了自我,丢失了生存的意义。总之,鲁滨孙记录时间,是为了清楚地了解自己是怎么活着的,可能活多长时间。记录时间,也表明了鲁滨孙对生存下去充满信心。(板书:测定位置、计算时间) 2、第6自然段提到鲁滨孙从船上除了搬下很多东西外,还弄到一些价值不大而用处却不小的东西,这些东西指什么? 在鲁滨孙的海岛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这些东西是指给他温饱以外的东西,这里再提那些小东西,表明鲁滨孙决定“细细地”活下去,较高质量地活下去。因为文明社会创造的任何东西都可能对他极为有用。(板书:保留小物品) 如何理解鲁滨孙阅读圣经及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在这种荒岛上,相信上帝的存有是鲁滨孙活下去的精神支柱。谁都需要有精神支柱。鲁滨孙漂流记第四章:“因为读圣经和祈祷,思想变得高尚了,内心也有了更多的安慰,这种宽慰的心情我以前从未有过。” 3、鲁滨孙要生存下去如何解决今后的衣、食、住、行问题? (1)衣:没有针线,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不久便习惯了。 (2)吃:除了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还要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 (3)住:差不多费了一整年的工夫,才把我的小小的木栅栏围墙做完。 (4)行:每天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板书:安排衣食住行) 句子理解:(1)这两句起什么作用?这些工具的缺乏使一切工作都实行得非常吃力。所以我差不多费了一整年的工夫,才把我的小小的木栅栏围墙做完。 1、说明生活的艰难 2、烘托鲁滨逊意志的坚忍不拔,生存信念的执着顽强。我现在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我当前的情形和环境,把我每天的经历一一用笔记下来 (2)鲁滨孙这时的考虑和开头有什么不同?课文开头鲁滨孙是匆忙中给自己随便找了几条活下去的理由,到这时,他是对自己的想法来一番系统的梳理,极其冷静客观地列出了那些“好处”和“坏处”。这无疑为他的生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鲁滨孙为什么要写日记?如何理解鲁滨孙写日记的行为? 以对话的形式朗读鲁宾孙的日记,老师读坏处,学生读好处,要求学生把 “我”改成“你”,以增加对话气氛。鲁滨孙写日记为的不是留给后人看,只不过写出来给自己每天看看,减轻一点心中的苦闷罢了。人们写日记往往是为了记录生活,抚慰心灵。鲁滨孙写日记的行动,表明他作为一个文明人精神方面的需要,证明自己活得明白,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走失。日记中的“坏处”和“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身上所闪现的理性之光。(板书:坚持记日记) 4、请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能够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