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2019年七年级12月月考科学试卷(II)卷_第1页
华东师大版2019年七年级12月月考科学试卷(II)卷_第2页
华东师大版2019年七年级12月月考科学试卷(II)卷_第3页
华东师大版2019年七年级12月月考科学试卷(II)卷_第4页
华东师大版2019年七年级12月月考科学试卷(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东师大版2019年七年级12月月考科学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科学课本的长度约为50cm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mgC普通人的脉搏约为70次/秒D健康人的体温大约为372 . 一游客在旅行日记中写道:我到达过世界上一个神奇的地方,在那里,我右手位于东半球,左手位于西半球,面向北半球,背对南半球。这个神奇的地方就是下图中的(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3 . 往量筒里加入一定量的液体,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时为12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时为3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小于9mLB大于9mLC等于9mLD无法判断4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5 . 春天里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是什么原因吸引蜜蜂飞向花朵呢?小明提出这可能与花的颜色有关。“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收集事实证据D制订计划6 . 春天,池塘里的水常常发绿,其原因是A绿色工业废水大量流人池塘B陆地上的绿草、绿树倒映在水中C水中绿色藻类植物大量繁殖D水中苔藓植物大量繁殖7 . 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的该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A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8 . 如图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B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Dc到d是熔化过程9 .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较暗。经检查,使用的是平面反光镜。若要使视野变亮,下列处理方法中,可行的是A换用高倍镜B缩小光圈C关闭光源D改用凹面反光镜10 . 下列有关节肢动物共同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大多数有翅,能飞行B体表有外骨骼C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D足和触角分节11 . 关于实验室用温度计(乙)和体温计(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玻璃管内径都有一弯曲处特别细D测量原理是相同的12 . 如图是家庭电路的一部分,则( )A元件“1”是电能表、“2”是保险丝“3” 是闸刀开关B元件“l”、“2”、“3”连接顺序错误,应为“2”、“1”、“3”C图中元件“5”接错D图中电路元件连接完全正确13 . 2016年3月24日,科学家宣布设计并制造出最简单的人工合成细胞,这为研究人工生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果要成功合成真正的生物学上的细胞,下列不需要科学家研究的问题是( )A细胞是否能够生长B细胞是否具有一定的形状C细胞能否自我复制D细胞能否自主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14 . 细胞结构相类似的一组生物是( )A变形虫、水绵、香菇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C小麦、番茄、灵芝D平菇、灵芝、木耳15 . 下列既属于直接观察又属于定性观察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的流动B老师清点班级内近视的学生人数C妈妈用手摸小华的额头,了解小华是否退烧D用体温计测得小华的体温是37.216 . 测量液体的温度,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ABCD17 . 在科学观察中,常对一些量值进行估计。下列估计符合事实的是( )A把一个鸡蛋举高2米,做的功大约是10焦耳B人步行时的功率大约为70瓦特C家用电冰箱的电功率约为1000瓦特D在正常工作时通过日光灯的电流大约1安培18 . 下面是 NBA 篮球明星科比的相关结构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科比的身体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B科比的肤色为黑色,控制其肤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图甲的结构内C图二的a、b、c 表示细胞分裂过程,d 表示细胞分化过程D科比在赛场上具有“绝杀”之技,离不开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19 . 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D由于板块的碰撞,喜马拉雅山持续升高20 . 在科学研究中,常常将不易观察或微观的现象通过实验的方法转换为易观察或宏观的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下列实验中,运用转换法的是( )A用磁感线表示磁体周围的磁场B用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研究分子的运动C研究铁钉生锈的条件D运动着的子弹具有动能,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二、填空题21 . 以下是某同学开展探究活动的几个步骤,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小明发现池水中有小白点在浮动,仔细看了很久。他想这是什么生物呢?于是取出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原来是草履虫。以上叙述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_,属于进行实验的是_。22 . 按下列要求将仪器对应字母填在横线上: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用于取用固体粉末的仪器是_;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_;用于加热其他装置的仪器是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23 . 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汽化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而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填“内侧”或“外侧”)。24 .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1)如图甲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是_.(2)如图乙是用常用温度计测量两个物体的温度示数,它们分别是:左:_,右:_。(3)如图丙,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是:_a.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b.取出温度计;c.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最小分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记录读数.(4)体温计为什么能比温度计更精确?_体温计能从口腔中取出读数,这与什么结构有关?_25 . 如图是指纹的一些图片。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可用来鉴别人的身份。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指纹,我们可以借助_。(填写一种仪器名称)26 . 如图所示为人体组织形成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1)图中表示细胞的过程,表示细胞的过程。(2)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组织;人的大脑皮层主要由如图中的组织构成,结构层次上,大脑属于。(3)与玉米植株的结构层次相比,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多了。27 .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1)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安放、_、放片、_、观察。(2)显微镜对光时,应先用_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填高、低)(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_。大光圈;平面镜;小光圈;凹面镜(4)观察写有字母“b”的装片,在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_。(5)下图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A右上方B左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6)如右上图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一行细胞,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此时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这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_个。28 . 皮肤从外到内分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其中表皮主要起到保护身体、防御细菌入侵的作用,它主要是由组织构成。真皮的血管内流动着血液,属于组织。29 . 请在下列数值后填上适当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为16.9_一支钢笔的长度为130_课桌的高度为80_一只鸡蛋的质量约50_30 . 疟疾是由一种叫疟原虫的单细胞动物引起的,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青蒿素可以治疗疟疾。下图分别为疟原虫和黄花蒿叶肉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青蒿素能治疗疟疾,是因为它可干扰疟原虫细胞的_的功能,同时对细胞的控制中心_内的染色体也有一定影响;(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黄花蒿叶肉细胞,在细胞质中还能观察到的结构有_和_,其中后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青蒿素等多种物质。31 .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发生了震惊全球的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如图),地震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交通设施损毁和人员伤亡,给国家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1)地震是的结果,强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A地表风化 B地表流水侵蚀C冰川移动 D地壳运动(2)我国属于多地震国家,地震活跃的地带往往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四川省正处在亚欧板块和之间的地震带上;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3)遇到地震时,假如你在16层高楼上的家中做作业,你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对着窗外大声呼救B马上乘电梯下楼C躲到厕所、储藏间等较小房间内D从安全门走楼梯下楼32 . 小明同学用天平和量筒做“测矿石和盐水密度”的实验。(1)天平调平: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调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此时,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则应把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使横梁平衡。(2)实验a用天平称出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是55g,游码位置如图2所示。b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62g。c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烧坏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75.3克。d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3所示。e把小矿石放入到量筒内,盐水液面上升,体积如图4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小矿石的质量为_克;盐水的质量为_克。小矿石的密度为_克/立方厘米;盐水的密度为_千克/立方米。三、探究题33 . 归纳式探究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应电流: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描述,用符号B表示,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强弱和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如图甲所示,电阻R1与圆形金属线圈R2连接成闭合回路,R1和R2的阻值均为R0,导线的电阻不计,在线圈中的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与横、纵坐标的截距分别为t0和B0,则0至t1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与阻值R0、匀强磁场的半径r、磁感应强度B0与时间t0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次数R0/r/mB/Tt0/sI/A1100.11.00.151022200.11.00.12.51023200.21.00.1101024100.10.30.11.51025200.10.10.050.5102(1)I=k_,其中k=_(填上数值和单位)(2)上述装置中,改变R0的大小,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0至t1的时间内通过R1的电流I与R0关系可以用图丙中的图线_表示34 . 弹簧具有弹力(通常所说的弹性)。针对弹簧弹力的大小同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小于同学进行了以下的探究实验。他的思路如下:将弹簧压缩后在弹簧前放一物块,然后放手物块被弹出,从物块被弹出距离的多少来判断弹簧弹力的大小。(提出假设)A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B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粗细有关(验证实验)取长度均为20厘米,材料和粗细各不相同,而其他条件均相同的弹簧各几根进行对比实验。例如下图所示,将其左端固定在0位置,右端用物块向左压缩至A位置(12厘米)处,即得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8厘米,放手后物块沿水平面滑行到B位置停止,则AB之间的距离就是物块被推的距离。(收集证据)实验记录见下表格(注:粗细只取用两种型号)。实验组次弹簧材料弹簧粗细弹簧被压缩的长度物块被推距离碳素粗8cm25cm钒铬粗8cm22cm硅锰粗8cm27cm碳素细10cm24cm钒铬细10cm18cm请你帮助小于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1)根据上图示所显示的物块被推距离,该组实验应该是实验组次_的实验结果。(选填“”、“”、“”、“”或“”)(2)根据表格中三组实验数据,说明在_情况下,弹簧的弹力不同。(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小于能否验证假设B_?35 . 如下图是小明在某次物理实验中的操作,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读下图天平的结构:(1)请写出下图中托盘天平主要结构的名称:_(2)小明在调节平衡时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的操作应该是_。(3)小明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称量某物体质量,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乙图所示,从图乙中读出小明这次所称物体的质量是_g。(4)若砝码磨损了,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_(填大或小)。(5)小明称完上述物体后还想准确称取5克食盐,于是他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后,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况,则该同学下一步的操作是_。四、简答题36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材料一)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材料二)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材料三)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这是利用了它的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3)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